一直听说上善若水,原来是这个意思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至理名言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说至高的品性如水一般,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不与他人一般见识,也不与他人争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道德经》中“水”对老子而言有“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同时这“七善”也是为人处世的“七智”,若能读懂这“七善”,便能和水一样“不争,几于道。”

居善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居善地,顾名思义,意指人应如水一样顺应自然,善于选择地方,善于挖掘自身的才能,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们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性特征,看是否与环境和他人价值观相适应,这是我们在通往成功之路上时应注意的问题。

若不能认清自己,妄自尊大,又或者是找错了人生目标,那么很容易会给人生造成负面影响。

心善渊,拥有温和不惊的心态

渊者,深沉大度。

西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遂归隐黄袍山,修建“良山道观”,创办“伐桂书院”,过着“心远地自偏”的悠闲生活,他与山为乐,与水为友,不再受世俗的干扰与诱惑。

我们生活在物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会沾染上一些俗气,这个时候,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温和不惊的心态,若能达到“无欲望则静止,静止则明朗”的境界,我们的人生将会得到蜕变。

与善仁,与人交流要心存善意

与善仁,这一善要告诉我们的是,对待他人应该像水那样润泽万物,这其中应该有对强者的尊重,有对弱者的帮助。

而现代的人们,要么是对强者有了足够的尊重,却对弱者心有轻视;要么是过度亲善弱者,排斥强者,这不是老子所说的“仁”。

无论是所谓的强者还是弱者,我们在与人交流时,应当心存善意,遵循老子说的“仁”,这样便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好感与尊重,做人做事将无所不成。

言善信,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

“言善信”拆开来看就是说话,信用,合起来就是诚信,喻意人应该像水那样堵止开流,遵守信用。

如古之商鞅,立木为信,百姓无不信服,遂奠定秦国大一统的基础,如近代同仁堂,炮制虽繁不敢省人工,以诚信为本,遂有百年声誉,“中国无人不知同仁堂”。

而我们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发展,则必须信奉“诚信为人之根本”的理念,如此,“信誉到”“人财来”。

正善治,学会如何掌控局势

正善治,这一善说的是海阔天空、掌握局势的气势。

清末,曾国藩之所以能消灭太平天国,维持清王朝的统治,其主要在于遵循一个“慢”字理念,遵循“稳扎稳打”的计谋,一步一个脚印,之后洞察双方局势,精心策划,最后果断出兵,一举攻灭太平天国。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学会锻炼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认知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计划,最终达成目标。

事善能,学会善于发挥才能

“事善能”的意思是处事要像水那样随物成形,学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事情,致使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却很可能无意间被一些小孩子点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想得多自然复杂,想得少茅塞顿开”。

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都尽量简单化处理,越是复杂越要简单,接着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的把能力发挥好,而最终的收获也不会让人失望。

动善时,自己要学会把握时机

“动善时”指的是做人应当如水一般涸溢随时,要善于把握时机,顺应天时。

如《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时期的诸葛亮,懂时机,顺天时,于是一把火才能烧了曹操数十万大军,为汉室留存了希望。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因为自身的见识以及经验不够,无法把握时机时,我们可以做到“动善时”,向其他见识丰富的人请教,如此,随着自身的经验一点点增加,逐渐学会把握时机,最终会有所成就。

为人处世应如水。

我们之所以与他人有区别,或能力、或善恶,皆在于是否能理解这“七善”,若能理解透彻并加以运用,那么就定能做到“夫唯不争,故无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直听说上善若水,原来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