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壳背后写有这样一句话——
“再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我们相信积累的力量,我们可以等待延迟满足,但关键是,我们得先活着啊,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是如此脆弱。
01
今天中午收到研究生同学发来的噩耗,震惊得我们久久无法平静。
重庆大学的黄书记,我们学院那位尽心尽力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前几天因病去世了,她也才大约五十岁的年纪啊。
我曾立志说,我这辈子活到80岁就够了。师父笑笑,说“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都提高了,活到8/90岁完全不是问题”。
可有些人根本活不到平均寿命啊。
据了解,黄书记几年前就检查出了疾病,大致属于胃肠道方面的,这几年先后做手术,割掉了大肠、小肠,人越来越瘦。最终,再也治不好了。
我是研究生才去的重大,跟黄书记接触不多。
印象中第一次见她,是因为调换宿舍,从7楼换到了温馨的121,黄书记很贴心地为我签了字。再有一次,是在专为女生开的年级大会上,她在台上温馨得提示女同学们:要自尊自爱,假如遇到意外,一定要告知学校,请求学校的帮助,不要自己死撑。
那两次,让我感受到了她作为书记,给学生传达的爱和关怀。
小田同学作为重大七年的学生,曾受过多次黄书记的帮助,他接到噩耗的那一刻,竟哭了出来。随后,在向黄书记家属表达哀悼的时候,他回忆了以前被帮助的点滴。
大一做手术那次,黄书记代表学院专程到医院看望他,之后还多次鼓励他,学校有补助政策也会考虑他……在那陌生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个书记这样帮助自己,他觉得非常感动。想着,以后一定要多回去看望黄书记。
我们都是这样,总想着等有朝一日自己功成名就了,再回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师长。但殊不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会出现在贵人、恩人之中。
02
以前总觉得,那些肿瘤啊,癌症啊,死亡啊,好像离我们很远。
但近来才发现,身边熟知的人,一个个跟这些可怕的字眼沾上关系。人就是这样,新闻里报道的,那些隔着十万八千里的,患癌、死亡人数千千万,我们也不会有多大感觉。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那一楼之隔的地方,那曾经一起说话、做事的熟人身上,我们的情绪被挑动了。
前几周,我公司附近一栋大楼里,有个高管在办公室猝死了,他家人在门口举牌。据同事说,他有个孩子还很小。
昨天跟妈妈视频,她列数了村里认识的一些被查出癌症的人,一个、两个、三个……有些人去年跟乡里一起去检查的时候还没多大问题,今年就查出癌症。有些人,前几天还好好的,出个小问题去检查,已是癌症晚期……
妈妈被吓到了,说回去后一定尽快去把安康保险给买了。其实那天她在群里提到这个事情,我就表明态度,“买”,只是她一直犹豫不定。
今天妈妈说“即使每年捐那100元,也是值得的。”
是啊,买保险买的就是一个保障。我们当然希望一辈子都不要用上保险的赔付,但这个保障却是每个家庭必须配置的。
我以前也一直觉得,每年去浪费那么几百块钱干嘛呢?
现在我不那么想了。首先,我希望自己用不上保险的钱,这样我交的钱就当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了,帮他们筹款嘛。其次,假如真的遇到意外,起码还能有份基本保障,不至于倾家荡产,也付不起高昂的费用。
都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我们做项目会做风险控制,但对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生命,却很少有这样的意识。
上学那会儿就在提,“要从「治已病」,转变为「治未病」”,可自己的身体没出毛病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去关注她?
似乎,肉体只是我们用来追逐金钱、权利、事业、欲望的工具而已。
可,她真的只是工具吗?
好的灵魂,好的思想,不都需要一副躯体来承载吗?年轻的时候肆意摧残她,视她发出的求救信号而不顾,终有一天,我们自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便是和她一起毁灭,包括她所承载的梦想、意义、爱和希望。
套用风险控制里那句话“很多事情,你提前知道了就会有解决的办法可想。但如果问题发生了,你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的。”
是的,对于健康同样如此,提前预防,提前调控,提前配置,即使有问题,我们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有办法可想的。比如,定期做体检,配置一些医疗保险,等等。
身心健康都很重要,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先后,那就先让身体健康起来吧,至少心灵的创伤还可以慢慢修复,只要不死终究有办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