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1张图片

北京文化步入发力期。

文/庞宏波

一周年。


11月16日,《无名之辈》发布了一周年纪念海报。这部小成本喜剧在去年拿下了近8亿票房,成为了一匹实实在在的黑马。而今年,在贺岁档大幕拉开之际,这匹黑马再度回到了观众的视野。


巧合的是,今年由《无名之辈》导演饶晓志监制的《平原上的夏洛克》路演也紧锣密鼓的在进行,影片将于11月29日上映。同样是地方方言、同样是喜剧悬疑,这两部电影的“呼应”在如今的市场里显得颇为有趣。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2张图片

深究之下,这两部影片背后都有北京文化这家公司的身影,除了一年一部“爆款”外,这两部电影的出现反而更容易凸显出北京文化所渴望的”平台型”定位。这家迅速入局并且站稳脚跟的影视公司,并没有将目光完全集中于爆款,而对于小成本喜剧电影、科幻电影的类型突围,对于郭帆、文牧野、徐磊等年轻导演的助力,显然具有远高于票房之外的产业意义。


提到北京文化,凭借近些年操盘过的《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项目成功早已奠定深厚扎实的行业地位,而近期更得到最新消息,北京文化重点项目《封神三部曲》也将在明年1月份完成三部曲的完整前期拍摄,并且在明年暑期开始陆续上映。


对于北京文化来说,已经度过了“蓄力期”这一阶段,接下来将会进入到发力期。


结合近期在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开幕论坛上,北京文化董事长兼总裁宋歌发表“守正创新”的主题演讲,当北京文化自身的“拐点期”到来的时候,宋歌所谈论的守正创新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意义也显然不同。


1

“贺岁”

贺岁档的“风云突变”。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3张图片


国内的电影市场,主要是围绕着春节、暑期、国庆、贺岁四大档期建体系,但“体系”实际上从来没有成功建立。


和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倒排制作周期不同,国内影视公司的轻工业化发展模式对于档期的排兵布阵并不稳定。而这两年,随着春节和国庆两个密集型档期的举起,四大档期的市场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但曾经“贺岁为王”的局面正逐渐改变,这一方面是春节档崛起对头部大片形成了“分流”,另一方面则是影视行业深化调整的大环境导致内容“供血不足”。


而今年的贺岁档,虽然面临着提前开战的春节档”抢镜”,但相比前两年的状况要理想的多。整个产业在“触底”之后的反弹,让人看到了产业化的一个发展趋势。


这种产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类型的多元。其实整个国内商业电影市场的发展和“贺岁喜剧”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这两年档期特征和影片类型之间的关联性减弱。除了传统贺岁喜剧之外,主旋律题材、软科幻片、动画片、动作片、悬疑片、文艺片等类型密集上映。


其中,董润年导演、黄渤、王珞丹、谭卓领衔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近期举办了“爱情验证”的主题展览发布会。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期待,不仅仅是因为“黄渤贺岁”的外部因素。作为首次执导电影的金牌编剧董润年,此前曾参与创作了《老炮儿》、《疯狂的外星人》等头部电影。


《被光抓走的人》实际上更像是一部“软科幻”,所渴望去表达的是人对于人性和自我的探讨。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4张图片

新类型的出现,与行业回暖相互相应。


此外,是一家公司的“多布局”策略。这两年由于整个市场的头部效应逐渐增强,影视公司主控作品入局一个档期的现象并不常见。而前两年,整个大环境的低迷,一度让贺岁档成为“真空地带”。


今年,北京文化、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行业新贵声势浩大集体入局,这些公司本身不是扎堆于极个别的爆款,而是基本涵盖了贺岁档所有具有竞争力的“种子选手”。


作为“新贵”的北京文化,有着充足的项目储备,近期布局了《平原上的夏洛克》《被光抓走的人》和《特警队》。三部电影在类型上截然不同,涵盖“荒诞现实主义”、“软科幻”与“硬动作”,但三部电影所探讨的核心主题则非常“落地”,在对普通人共情的基础上充分拓展类型的可能性。


所以,在一个看似“低调”的贺岁档里,其本身的产业信息非常丰富,其产业意义也要大于实际的票房意义。而今年准头部大片的回归,也让外界更看好贺岁档产出头部大片。


2

“封神”

《封神三部曲》。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5张图片

2017年,在《战狼2》拿下近57亿票房之前,《封神三部曲》在北京举办了“启范”发布会。但实际上,《封神三部曲》早在2014年就启动并且举办了第一次剧本策划会议。


在北京文化没有立下《战狼2》这个“高标杆”之前,《封神三部曲》引发了非常多的猜测,也给整个产业留下了极大的遐想空间。而当《战狼2》单片票房达到近57亿时,首先推高了单片票房的天花板。


此后,北京文化相继助力了《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和《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流浪地球》为《封神三部曲》解决了“第二个难题”:工业化起步。


作为一部硬科幻,《流浪地球》在电影制作上克服的难题,让整个产业开始关注工业化的问题,而对于《封神三部曲》来说,要做的就是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标杆立起来。


北京文化董事长兼总裁宋歌此前表示,《封神三部曲》是一个可以对标好莱坞漫威的本土超级英雄电影。而在这个“超级系列大片”制作背后必然会继续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


2018年8月份,《封神三部曲》项目在青岛东方影都开始拍摄。据悉,采用连拍形式的三部曲将会在明年1月份如期完成全部的前期拍摄,整个拍摄周期长达近一年半。根据6月份首次探班媒体反馈来看,大家对于《封神三部曲》的拍摄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为中国电影史上迄今为止从未出现过的超大制作系列电影,《封神三部曲》无论是封神美学体系的建立、亲自组建并训练青年演员还是实景拍摄搭建,每一方面都值得在华语电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记录。


《封神三部曲》这部电影,在《战狼2》57亿票房前“启范”,在《流浪地球》树立国产科幻电影标杆之后一口气三部连拍,而在《我不是药神》上映两年后的暑期档上映《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北京文化在“爆款”背后的统筹运作水平的提升,其实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6张图片

如今,整个国内电影产业已经到了高原向高峰“冲刺”的关键点,显然需要更多国产超级大片的出现。截至目前,共有7部国产片总票房突破了30亿,比这个数字更重要的是今年就出现了两部,而且同档期超20亿大片紧随在后,也在不断挖掘着整个市场的爆发潜力。


3

“爆款”

“老宋(宋歌)很明确,他要做中国的类型电影。”乌尔善说。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7张图片

此前,《封神》导演乌尔善如此评价宋歌。在连续三年每年押中一部超级爆款之后,“北京文化凭什么”成为了不少人的疑问。但实际上,在北京文化所站队的超级爆款里,实际上是这些影片本身就是市场所急需的“空缺类型”。


《战狼2》之前,中国电影从未有过如此大体量的主旋律电影;《我不是药神》之前,中国电影从未有类型元素如此鲜明的现实主义电影;《流浪地球》,则是中国科幻电影在商业电影时代的一个开端。


在类型片崛起抬头的初期阶段,北京文化抓住类型片契机顺利进入行业主流,而现在,《封神三部曲》以及《749局》、《热带往事》等待上映的类型片身上,北京文化继续加码。


类型片,是北京文化能够催生“爆款”的法宝,与此同时在整个市场理性回调之后,类型片的优势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这其实也是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如今,中国电影市场所需要的类型片,不单单是喜剧、动作这样的单一类型,通过明星和外部流量拉动关注度。如今的类型片,内核是中国式情感,外在的类型元素开始变得更为复合。


翻看北京文化的选片标准,“强刺激、强共鸣、强共情”的三原则实际上也是中国式类型片最需要的三要素。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文化在坚持这一选片标准的同时,它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


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_第8张图片

如今,随着《平原上的夏洛克》上映在即,《被光抓走的人》和《特警队》两部主控作品进军贺岁档,出品的《封神三部曲》明年开始连续三年陆续上映,背后隐藏的北京文化越发成熟的“主控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在前几年蓄力的过程中,出品头部电影、汇聚优质创作者实际上不仅仅是让北京文化在整个产业中站稳脚跟,对于自身的完整体系打造的意义显然更大。在类型片崛起的整体趋势下,制宣发一体化策略真正支撑起北京文化的迅速发展。


此前,制宣发分离是商业电影的一种常态,这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货不对板”。时至今日,依然有类型片在这种市场策略上吃亏。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认识到了制宣发一体的重要性,在经过了长期的市场实践之后意识到了哪种方式可以最直接的精准触达受众。


“爆款”的市场含义其实在这两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票房和口碑倒挂的“市场标准”逐渐回归到了口碑和票房成正比的“唯一标准”。而支撑“爆款”产生质变的原因,在于类型片背后的“内容为王”与工业化水准的提升。而未来,坚持做好内容,工业化和产业化依然是助推“爆款”的最大能量。


中国电影票房前十名电影作品中,北京文化出品电影已经占据三席。随着主控作品的逐渐入场,北京文化在更理性发展的产业中也将逐渐开始发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年三部爆款过后,北京文化要靠“主控出品”加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