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丛书笔记十:中国货币发展史
本人按:我国货币史类的书籍我接触的都是成书比较早,1950年代至1990年代,本书就是1990年代;原书为图片格式,我是通过OCR软件转换成文本来阅读,主要方便笔记,但OCR的转换还是有许多错误,原字识别错误,但可能也不影响阅读,故此本笔记本次就未加修改;读罢本书的几点总结 1、中国历朝历代,改朝换代就会发行新的货币;大部分货币都有小币大标,掠夺百姓财富; 2、乱世实物、布匹等会比当时王朝发行的货币更流行和被接受; 3、货币史也是文化史、书法史、铸造工艺史;在历史长河中,货币类型如繁星一样; 4、货币是财政和经济,影响政权兴衰; 5、货币的介质(实物、金银、铜钱、纸币等)代表当时的经济水平、技术水平。 6、区域性政权会限制金银及铜钱的外流,吸引其它区域货币流入;禁止铜钱被用于器皿、佛庙。 7、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兑换业,因为世界经济交流,货币众多,甚至在各政权之间、当代古代货币之间产生兑换需求,此为现代银行的雏形;古今中外类似,罗斯柴尔德等金融巨头起家也是于此。 8、货币发行甚至在农民起义军、短期的政权中也有发行,可以说,货币是和政权同时产生,具有政治必然性和经济必要性。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货币伴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出现,至 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人们用它购买货物,互通有无,支付款酬, 衡量和表现各种商品的价格,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货币的材料内容和形式在不同时代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以说 是千姿百态,因时而异,按照其演变的顺序,能分成以下四种基 本形态: (_)实物货币像牲畜、皮毛、贝壳、盐块、稂食、工具、 布帛等等,这是最初的货币,世界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阶段 的备个民族都普遍地使用过这种货币形态。这些货币只是当时市 场上渚多商品中的几种,由于广泛需要而最受人们欢迎。它们既 可以交换、也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消费,并不像后来的铜 钱、钞票那样属于专用的交换媒介.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许 多国家虽然有了金属货币,但是因为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仍然同 时使用着稂食、布帛等实物货币。 (二) 金厲货币用金、银、铜、铁、铅等金属材料制造的货 币。因为金属竖固耐磨,不易腐烂变质,便亍流通、分割和保存, 具有很多优越性,属于比实物货币更先进、更高级的货币形态。早 期的金属货币称为“金属祢量货币”,像金块、金条、银锭1元宝、 散碎银两等等,使用的时候需要用秤来称量它们的重量,还要鉴 定其成色;它发展的下一种形式就是“金属铸币”——钱币, 即国家按照一定的重量、成色和形状规格铸成的金属货支付 使用的时候,不再称重量、看成色,而只是点算钱币的枚数,像 铜钱、金元、银元、铜元,现代各国用做辅币的各种铜、铝、镍 合金的小硬币,都属于此类。我国的贱金属铸币一--铜钱出现得 比较早,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泛流通,而贵金属铸币——银元则 迟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发行. (三) 纸币就是用纸张为制造材料的货币f它是象征性的, 只要在一张纸片上加印图案,文宇t标明其价值,就可以在市场 上通行无阻,为大众所接受, 纸币出现在金属货币的发达时期,最早产生于我国的北宋初 年,大约在公元10世纪末、世纪初,西方是到17世纪才由英 国发行了纸币~—英格兰银行券。 (四)信用货币包括支票、信用卡等由国家或私人银行开出 的支付凭证,前者是临时填写金额的空白票据,后者则是一张附 有持有者签名或照片的塑料卡片,使用时由卖方记录账号、购货 金额/冉通过银行结算划归。它的使用比纸币吏加方便,尤其是 在大额交易当中免除了点钞、验钞的麻烦,其性能更为优越,可 以说信用货币是用单纯的符号来表现商品的价值
在货币发展的历史上,某 个时期的社会交换领域里往往是并存着几种货币形态,而并非只 有一种。例如秦朝和西汉,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魏 晋到隋唐的“钱帛兼行”,宋元时并用的铜钱和“交子'“会子”、 “交钞”,明清的银两和铜钱,以及近代的银元、锏元和钞票。经 济学家用“货币结构’’这个概念来表示流通领域里不同形式、内
容的货币之构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其中占统治地位、发挥 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被称为“本位货币'
最早的货币 ——海贝出现于奴隶社会和国家诞生之初的夏朝。到商朝和西周, 贝币使用的范围更加普遍a在当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里,贮、买、卖、 财、货、贸、贾等许多和商业、交换及财物有关的字都从贝,青
铜器上多幅“子荷贝”的图形形象地显示
货币上的文字则从先秦、秦汉钱币上的大、小篆 文,唐钱上的隶书,宋钱上的行、草、楷书,直到太平天国钱币 上的简化字,鱗次栉比,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文字的变迁和古今书 法的技巧
自秦朝统一货币之后,圆形方孔的铜钱在我国发行了 2〇〇〇多 年,它是符合封建社会经济条件的货币形态,比起落后的实物货 币,具有轻便易携、不易毁坏、计量方便等多种优点A像汉朝的 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钱,宋、明、清各代的足值制钱,都受 到百姓的欢迎,在商业流通领域里大显身手,各自行用了数百年& 铜钱的铸造和使用,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贸易事业的进步,还通 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的许多国家
纸 币的发明和推广有利于我国古代商业的开展,纸币行用制度后来 传入亚洲各国,波斯于1294年、印度于1330年、日本自13犯年 开始仿效实行中国元朝的钞法
自秦朝统一货币之后,圆形方孔的铜钱在我国发行了 2〇〇〇多 年,它是符合封建社会经济条件的货币形态,比起落后的实物货 币,具有轻便易携、不易毁坏、计量方便等多种优点A像汉朝的 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钱,宋、明、清各代的足值制钱,都受 到百姓的欢迎,在商业流通领域里大显身手,各自行用了数百年& 铜钱的铸造和使用,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贸易事业的进步,还通 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的许多国家
后代的许多理财家、政治家深深地受到《管子》上述货币理论的 影响,在讨论制订钱法、钞法时,都注意保持货币数量与商品价 格的平衡,防止滥发货币而引起通货膨胀D
南宋的沈该曾建议政府设置瓦万贯铜钱的准备金,等到会子价跌 时出钱买回。明朝的邱浚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钱之弊在于伪,钞 之弊在于多认为政府应当根据市场的情况,“钱多出钞以收钱, 钞多出钱以收钞。”清朝的许楣、王茂荫也主张“极钞之数”,发 行纸币要有限度地进行,避免超出流通领域的实际需要而造成贬 值、物价暴涨的恶果。他们反对封建政权滥发纸币、实行恶性通 货膨胀的政策,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顺应当时商品货币经济发 展的趋势,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汉 文帝的谋臣贾谊,他在《谏放民私铸疏》中列举了私人铸钱的各 种弊病,指出这种现象的泛滥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基础,必须严令 禁止,由国家垄断货币的发行,才能稳定物价,减少犯罪,发展 生产和贸易。贾谊还指出,允许私铸会造成各地行用的钱币轻重 不一,成色各异,“奸钱日繁,正钱日亡”,即良币会被劣币排挤 出流通领域,这一认识在世界货币思想史上也是最早的,比16世 纪英国格雷欣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要早1700多年
汉武帝时的理财家桑弘羊,作为西汉政府垄断货币铸造权、建 立统一五铢钱制度的主要执行人,曾在“盐铁会议”上力排众议, 坚决维护货币由国家发行和管理的政策,认为“统一,则民不二 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强调只有政府统一集中铸币,才能树 立起人民对货币行使的信任,制止和消除流通领域中铜钱好恶兼 用、良莠不齐的混乱现象,铸节权这一问題在西汉时期经过激烈 争论后得到了解决,此后,从东汉直到明清,对于铸币权由国家 垄断的原则,基本上确立并延续了下来,不再有大的争论了。
中H古代钱币一般只有文字,没有花纹和图像,它的 艺术价值主要是在文字方面,从先秦、秦汉钱币上的大小篆文,唐 钱匕的隶书,宋钱上的行、草、楷书,到太平天国钱币上的简化 字,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文字的变迁和古今书法的技巧,对于文字 学的研究来说,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货币是社会经济的一个 缩影,在它的身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财政、经济、文字、艺术、 历史以及计量制度等许多方面的特点
从 仰韶文化到四五T年以前的尨山文化时期-一即父系氏族公社阶 段,这种以物易物的贸易活动在我国的交换领域电占据着主要地位
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只有在社会分工很不发达、生产的目 的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剩余产品不多的情况下进行,有牲畜、粮 食、布匹的人,如果交换不出去,还可以带回家自己消费掉.但 是随着生产、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交换的商品越来越 多的时候,这种没有货币的交换方式就显得落后、过时,不适应 现时需要广。
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给商品交换带来了困难,从长期交换的 经验电,人们逐渐发现市场上有某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货物,这 类商品具有普遍性,大家都愿意交换,最容易转让出手a即使商 品的所有者自己并不需要这种东西,也不妨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 这种货物,然后再用它去交换自己需要的货物。时间长了,交换 的次数多r,往往就有一种或几种商品从所有的商品中分离出来, 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专门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D这种特殊的商 品,就是最早的实物货币,被经济学家称为一般等价物
最早的实物货币,在地理环境及物产不同、经济活动不同的 古代各民族当中是有差异的,像埃塞俄比亚人用盐块,美洲印第 安人用烟草、砂糖、可可豆;古希腊、意大利、印度和波斯人都 曾用牛羊来做货币,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主要生产牲畜。
直到 现在,外国一些与货币或交换有关的词汇也和“牲畜”有联系,看 得出它们是来源于“牲畜”这个词。比如印度的货币“卢比”、Ru¬pee, 是从古代文字 “牲畜 ' Rupya 演变而来的 。英语 Fee ( 费用、 付费)也是源f古盎格鲁撒克逊语“牲畜”、Faihu—词。拉丁语 巾的“金钱”、Peeing也来源于“牲畜'
可以证明古代中国的货币曾使用过贝売,或以贝壳为主。 “币”字从巾,《说文解字》道:“币,帛也。”是丝织品。有些和 财富、贸易有关的字也从“巾”,如集市的“市”,财帑的“帑' 因此,学术界认为我国开始创造和使用文字的时候,贝和布帛就 已经是货币和财富、价值的代表了,
在实物货币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海贝 更为适应$时交换水平的需要;所以此界上许多滨海民族曾松期、 普遍地使用它做货币。
商代社会分a:的进步主要反映在手工业方面,生产专业化,分 工变细,种类增多,已知的就有青铜、制陶、石器、骨器、玉器、纺织、 皮革、酿酒、舟车制造和土木建筑等行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 是某些氏族擅长某种专门的手工业技艺,主要以此为生,甚至用这 种职业做为自已氏族的名称。
作买卖的人形成r 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所 以被称为“商业'“商人'商族人善于泾商,后来周武王伐纣, 灭掉商朝,周族人注重农业,轻视商业,也看不起被征服的商族, 便将经营贸易的人都叫做“商人”,这个词即沿用到了今天3
西周王朝的货贝来源与商朝相同,也是来自东南沿海,通过 商业来往、战争俘获和夷族的进贡等途径进入到中原地[X二西周 以后,海贝做为货币在中国还沿袭了很长时间6秦始皇统一天下 后,曾正式下令“废贝行钱' 禁止用贝做正式的法定货币。但是 在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例如云南,直到元朝和明清还在使用 贝币,称为“贝子趴子'“海等等。
不过,龟壳在商代和西周已经开始退出流通领域,用于占卜 的情况多于用于货币支付。龟壳正式离开货币舞台是在秦朝建立 时,秦始皇下令禁止使用龟贝做货币
后来,一把标准铜斧“斤”的重量便逐渐成为通用的衡制甲- 位“斤”、“靳'实用工试铜斧演变为铜钱中的一沖-一象丨止意义 的斧或者在其它形状的铜饯上保留了它的名称。
在商周时代,小刀、 “削”是劳动人民和贵族H常生活中的工具,用途广泛,所以在交 换中充当过实物货币,古籍中也有以刀为币的记载。受传统习惯 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钱才模仿它们的形状铸成刀形。
金属称量货币保存了原始 货币具有交换和实用两重性的特点,但是它们在货币经济中的地 位比原来大大提高了,逐步成为一种本位货币、主要货币。世界 历史上除了中国,古代的埃及、亚述、巴比伦都长期把青铜块和 金、银块做为货币来使用,按照重量计算价值。在古希腊克里特 文化的后期也曾用青铜块做过货币^意大利半岛在公元前1000余 年时就用重量1盎司到I2磅大小不等的各种铜块做为商品交換 的媒介。
英国和一些英联邦国家的“镑”、Pound,意大利、土耳其的 “里拉' IJn,德国、芬兰的“马克”、Mark,阿拉伯闰家和南斯 拉夫的“第纳尔”、Dinar,以色列的“谢克尔”,Sh叫alim,原来 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可以说是商代的铜贝,铜贝是用青铜铸 成的,形状是仿照长期充当货币的贝壳,在顶部铸有磨孔
商周铜贝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化成黄河流域 (中原)的无文铜贝和江淮流域(楚国)的有文铜W两大体系;前 者在晋、齐、鲁等国墓葬里发现过,数量不很多,到战国时基本 为刀币、布币所取代。后者是楚国的蚁鼻钱,属于铜贝的高级形 态。秦朝统一天下之后,铜贝被取缔,为半两钱所代替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的金属货币开始广泛地铸造使用。从考古发掘来看,这个时期 的墓葬里常常出土成百上千的铜钱,还有金币、银吊。根据古代 文献的记载,战国时期,铜钱在民间已经流行得很普遍了。当时 市场上粮食的价格用铜钱计算,一石粟加钱,雇佣短工支付的工 资也用钱,国家向百姓征收赋税,有“力役之征”,“粟米之征”, 还有一种叫做“刀布之敛”,指的就是铜铸的刀币和布币.大额的 交易,买卖珍贵的物品,往往用黄金来计价和支付。比如当时形 容干里马、狐裘、宝剑的名贵,常常说“价值千金'国家的悬赏 (捉拿逃犯、杀虎、搬运木头)也用黄金。这些记载说明当时的金 属货币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了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广泛采用,铜器的性能不如铁器,红铜比较软, 青铜乂比较脆,因此渐渐被铁排挤出工具和武器的行列,而在流 通领域充当货币。铁在耐腐蚀、韧性等方面却不如铜,因此出现 r转移,大量的铜丄具、器物改铸为货币,在经济舞台上扮演另 一种角色。
在外形上早期铜钱与农具有着密切的关系。“钱”和“榑”是由我国古代的两种原始农具耒、耜发展而来,
刀币就是形状像刀的钱币,商周时代有一种青铜 小刀,叫做“削”,它的持点是刀柄的端上有环,可以穿绳;柄身 h还有几道槽沟。小刀的用途很广泛,不仅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和 劳动中经常需要使用它,就是先秦的贵族也是如此,特别是当时 还没有发明纸,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竹、木简,写了错字要用小刀 削刮掉字迹,再来重写;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与笔并称。直 到后来,从事公文案卷的一般国家公务人员还被贬称为“刀笔小 吏'“刀笔精通'青铜小刀是古代黄河下游地区流行的一种实物 货币,所以后来当地的铜钱就模仿了它们的形状。 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可以按铸造的国家和本身的形状特点分 成三类:齐国的刀币简称“齐刀',燕国的刀币,赵国的刀币赵刀俗称“小直刀”,
战国时期使用环钱的地K也很 广泛,除了楚国以外,周王室和秦、齐、燕、韩、赵、魏等国都 曾经发行使用过环钱
货币关系也扩及到国家的财政税收方面,春秋时期诸侯国对 百姓征收的赋税基本上还是实物,战国时期的情况则发生了变化, 政府对I:商业者征收的税主要有四神:(1)廛税[居住税C2) 市租[交易税]。(3)关税[过境税L U)人头税其中有相当 一部分是征收货币。而对农民的剥削主要是三种,前边讲过,是 “力役之征”:服徭役千活,服兵役打仗。“粟米之征”、“布缕之 征”:土地税。“刀布之敛”:人头税,交的是刀币、布币等铜钱, 是征收货帀的。
战国时期的流行著 作,比如《管子》、《墨子》、《商君书K《韩非子》、《吕氏舂秋》等 等,都把求利致富看成是人类天生的本性,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 发点和原动力(根本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 为利往”。
“重利轻义”的这种思潮,直到汉武帝“要黜岜家,独尊儒 术”的时候,才开始扭转;到了东汉以后,才逐渐恢复了儒家传 统义利观的统治地忙
战国时期的历史记载表明,当时的借贷活动有了迅速的开展, 像国家设有专门的信贷机构-一泉府,见于《周礼》,用比较低的 利息贷给平民百姓钱和财物,或者是做小买卖、小手艺的本钱。战 国后期的《秦律s里,也有不少关于百姓向官府借贷铜钱、粮食、 各种用具的规定、如果欠官府的偾到期还不了,就要被捉拿归案, 罚做苦工抵债,干一天活儿算8个钱,直到还清欠账为止
民间的私人借贷更是非常流行,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影 响,放贷成了谋利(赚钱)而不是为r救急的一种职业活动,许 多贵族,大商人都从事高利贷剥削,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城市贫民。
在公元前524年又发生r周景王铸大钱的事件,单旗 的“子母相权论”,就是在他反对景王改铸大钱、加重剥削人民的 时候提出来的,有关记载见《国语*周语下》&单旗的论点主要是 强调应该根据市场商品价格的涨落来调整钱币的价值和发行数 量
单旗的“子母相权论”,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理论,在历史上 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他主张根据市场商品价 格的涨落来调整钱币的价值和发行数量,其理论符合古代金属铸 节流通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春秋以后,很多朝代的封建政府 同时发行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轻重大小不同的钱币,这就是受 到“子母相权论”影响而建立起来的货币制度&单旗还强调货币 流通的客观性质,认为政府对钱币价值的调整,必须遵循客观的 货吊流通的要求,以现实的价格水平为标准,不能任意地定其大 小;也不能在社会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贸然行事,作过早或过 迟的调整。“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可后而先之谓之召灾”。充分显 示了他的货币理论观点的进步性
范蠡的“平粜论”菇要封建国家运用价格政策调节%产和流 M,稳定市场最重要的消费品粮食的价格,保证农K和I:商业苦 的正常生活。这个理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L影响很大,战H 以后,儿乎每个王朝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过这项措施,丰年收进 粮食储存,荒年再平价卖出,一般称为“常平法”或“常乎仓 法'
《管子》书中的《乘马》、《轻重》等十佘篇几乎都是论述货币、 商业、财政等问题的,其分析较为深入细致,多有卓见。限于篇 幅,这里仅介绍《管子》的“轻重论”和“货币数量论' 所谓“轻重”理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经济思想流派,司马迁 曾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用区区之 齐,显成覇名”称颂管仲是其最有名的代表。“轻重”本来是指 货币、商品价值的高低,“轻重论”的基本原则是“夫物多则贱, 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这项原理对于万物和货节的价值都是 适用的,根据“轻重论”
管子》的“货节数量论”主张封建a家通过掌握货币来干预 经济活动,但是又指出这种干顶是有限度的。它在两千多年以前 就能对货币、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做出种种深刻的认识,以致 在某些方而直到近代初期,河方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 学者才达到了它的认识水平t《管子》的思想理论当中有错误,但 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提出了许多包含科学真理的新概念、观 点,所以应该说《管子》这部著作在古代货币思想方面做出rt二 越的贡献。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然后对中国的货币制度 进行了改革,使原来杂乱的币制得到了统一,这在中国货币发展 史1: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推行黄金、铜钱并行的复本位制这是对货币材料的改 革,秦始皇统一货币是推广秦国原有的货币制度 来代替六国的币制,并非新的发明创造。秦统一中国, 废除了东方各囯的刀币、布币和铜贝等保持原始货币形状的钱币, 只采用圆形方孔的铜钱,即半两钱。从此以后,中国钱币采取了 “锏钱”的固定形状,外圆内方,流行了两干多年,没有什么大的 变化。直到民国初年,发行使用铜元(圆形无孔铜币),铜钱才退 出了货币舞台。
秦朝政府曾经规定,交易时“勿敢择行钱布'就是 说用钱、用布买东西都合法,卖东西的人收款不许有所选择,只 收钱不收布或只收布不收钱都是违法的。而且规定“钱十一当一 布”,就是一匹布换十一枚铜钱,布匹的长、宽都有规定,一匹布 必须长八尺、宽二尺五寸■,长短不合标准,质童不好的布匹是不 准上市充当货币的。
和战国时期比较起来,汉代的货币经济有 了很大进步D首先在国家的财政收支方面,人民交纳的赋税,主 要是用货币——铜钱,如人头税算赋、口赋,徭役也可以出钱代 替,称为“更陚'收取实物的賦税如田租仅占收获的点,不占主 要地位6富人买爵赎罪也可以交纳金、钱。官俸在西汉虽然以米 斛计算,但发付时往往给部分现钱,东汉时则定为“半钱半谷' 朝廷对臣下的赏赐也多用黄金和钱。 其次是五铢钱的统一与推广,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了铜钱的 铸造权,建立了新的五铢钱制度,这种钱法符合封建社会前期经 济状况与价格水平的要求,所以,自西汉中叶到隋朝行用了七百 多年&它流通的范围也大大超过了半两钱
汉初的币制改革 ].改“镒”为“斤”秦代黄金的重量单位是“镒”,一镒为 24两(或说为20两)。汉初改为“斤'一斤合16两,约有250 克重。 2.纵民私铸由于秦末的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经济凋弊,新 建立的西汉王朝财政困难,没有力量大量发行货币,只好解除过 去秦朝的禁令,允许私人铸钱。有些私铸的 荚钱为了牟利,偷工减料,重量还不到一铢,但是仍然铸着“半 两”的字样.从此以后,“半两”只是作为货币的一个虚有的名称, 再也没有出现过名符其实的“半两”铜钱。荚钱由于轻薄劣小,使 用效果很差,加上汉初百废待兴,物资匮乏,一些“不轨之民 即豪强、富商趁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飞涨,以致“马一匹百金, 米石万钱”,出现了经济危机,到了惠帝三年(前192年),政府 不得不T令禁止私人铸钱。
三官钱这是汉武帝币制改革中的最后一种钱币,元鼎四 年(前1〗3年)发行,钱币的重量和文字仍然是“五铢'由千它 是中央政府钟官、技巧、辨铜三个机构铸造的,所以称为“三官 钱”;这二个官府机构都设在长安附近的上林苑,又称为“上林三 官”。汉武帝命令,“非三官钱不得行'以前铸造的钱币全部怍废、 销毁,把铜料输送到t:林三官。不仅禁止私人铸钱,而且禁止郡 国等地方机构铸钱,把造币杈收归中央,这一次改革基本上成功
舂秋到西汉前期这六百 年间始终是处在一个探索、调整的阶段。秦始皇虽然统-了货币, 怛是秦半两的外形不够圆,重量偏大,也不太一致&汉半两又多 数偏轻,外形与秦半两相同,没有什么变化。五铢钱发行以后,中 国钱币的形制才算固定下来。
小泉公元7年,王莽称“假皇帝”、 代行皇帝职权时,增造了错刀、契刀和大泉三种新钱,和原来的 五铢钱并行使用。错刀、契刀是刀形的钱币,也像一把钥匙。错 刀乂叫“金错刀”,钱币上的文字是“一刀平五千”,表示一把错 刀可以兑换五千枚五铢钱。因为错刀上的“…刀”两字是用黄金 镶错上去的,所以又称“金错刀'契刀上的文字是“粟刀五百”, 值五百个五铢钱6大泉是一种圆形的锏钱,重十二铢,文字为 “大泉五十”,可以兑换SO枚五铢钱。乇莽发行这几种钱币纯粹是 为了掠夺民财,因为它们本身的价值远没有那么高。
王莽在始建国二年(10年)又 改革了 -次货币制度,新的币制叫做“宝货制”,称为“五物六名 二十八品'“五物”就是用做货币的五种材料:金、银、铜、龟 壳、贝壳。“六名”是指六种货币的名称i金货、银货、泉货、布 货、龟货、贝货,二卜八品”是指这些货币按照大小面值分为二 和八种
王莽发行 的货币最为复杂,五花八门,又改动频繁,最后仍以失败告终
董卓的小钱这是东汉政府铸造的最后一种钱币,是董 卓执政时在汉献帝初平三年(19Q年)所铸的小钱。史书上记载这 种钱很轻小,直径五分,没有文字和内外郭,也不锉边,是非常 恶劣的钱币。当时董卓毁掉了几个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铸成的铜 人,还有一些铜器和旧的五铢钱,熔化以后重新铸造的,结果引 起物价飞涨,经济混乱,谷一斛至数十万钱。
西汉的货巾制度是黄金、铜钱复本位制,大额支 付用黄金,小额支付用铜钱□黄金和铜钱之间有固定的比价,为 一斤黄金值铜钱一万。汉代的金币有几种形状,根据出七的实物 来看,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二:种。金饼是圆饼形,每枚重- 斤或一斤多些,上边有文字标明重量。
皮币,是用t林苑中的白鹿皮做成,-平方尺制一块,绘h 彩画,边上加穗,规定一张皮币作价四十力铜钱。由于皮币本身 根本不值那么多钱,没有人愿意用,汉武帝就下令,王侯宗室朝 觐皇帝时必须要献一张皮币,用来做玉璧的垫子,以此来强制这 些贵族购买使用,结果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大司农颜异不同意发 行皮币,对汉武帝说:“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 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惹怒了汉武帝,后来找了个借u将他杀 了头。由于人们对皮币的抵制和伪造现象的严重,不久以后,汉 武帝被迫下令将皮币废止了。 皮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所以也被称为“纸 币的一种萌芽形态'
官府是愤权人,个人(贵族、官史、百姓)足债务人。像 遇到灾荒、战乱,政府给灾民、难民除了发放一部分无偿救济之 外,还经常贷给他们种子、粮食和农具,甚至耕畜等物。王莽统 治时期,述恢复了《周礼》中的“赊贷”,设置办理政府贷款的信 用机构。百姓因为办丧#或祭祀的需要,可以向国家贷款,祭祀 以十天为限,晓亨以二月为限,不收利息。人们还可以向政府借 钱“治产业”,如做小商贩、+工匠人.月息3%,是对城市贫民 发放的低利贷款。 2.私人是愤权人,旧家是偾务人。由于受到借贷关系发展的 影响,政府遇到财政困难时,部分地改变了过去向史K横征急敛 的解决办法,而改为向贵族、富户、百姓们借债。像东汉安帝时 和羌族作战,旷H持久,军费不敷,官府向民间借钱达数七亿万s 顺帝时曾向富户每家借贷干钱。桓帝时因为冀州灾荒,曾K令向 有余谷的上侯吏民临时贷稃十分之三,作为救济的用项。
贾谊的主张,是以实现货币制度的统一与稳定为S的,这正 是当时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在货币流通方面的客观要求。贾谊深 刻地论述了禁绝私铸、垄断铜料,由国家统一发行货币的必要性 和具体措施;他的思想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因而是值得肯定的
桑弘羊(前152〜前80年),洛阳 商人之子,13岁为侍中,深得汉武帝信任,后历任大农丞、搜粟 都尉、大农、御史大夫,掌管中央财政近四十年,是我国历史 上杰出的大理财家。他积极协助汉武帝制定和推行了盐铁官营1酒 类专卖、均输平准和屯田戍边等重大财绞政策,为发展封建经济、 巩固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抗御匈奴侵扰作出r重要贡献。桑弘 羊在流通领域的重大成就是成功地建立了统一的五铢钱制度,实 现r货币运转的稳定。
在桑弘羊的主持下, 创立了在国内各地调拨物资、平衡价格的“均输”制度和“开委 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则买,贵即卖”的“平准”制度,从而 在财政上支持了武帝一代文治武功的实现
在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制度具有 自己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历史记载来看,它给人们的显奢印象有 两个,一个是“混乱”,另一个是“倒退' 它的混乱主要表现在 铜钱的形制、文字、大小、轻重杂乱无章、古今并用,种类五花 八门;不像秦汉王朝那样,只用半两钱或五铢钱一种。它的倒退 主要表现在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比汉代缩小了,这个时期的本位 货帀是“钱帛(布)相半' 铜钱和纺织物一一绢、布并行使用; 黄金基本上退出了流通领域,由绢帛取代了它的地位和怍用;铜 钱的流通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而且时废时兴,常常遭到实物货 币-一谷帛的排挤。商品交换中货市实物化的倾向非常明显,特 别是绢帛的货币作用加强了 6在当时的货币结构里,绢帛坚挺,铜 钱疲软。
田庄化、农奴化这两神经济趋向、加上战乱的破坏,就使魏 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的色彩相当浓重,商品交换乃至货币经济 的水平看上去没有汉朝1尤其是西汉那样繁荣、发达,市场不够 活跃.魏晋南北朝货币制度的时代特点,在根本上就是由政治、经 济领域发生的上述变化而造成的
魏晋南北朝的情况则不同,各个地区分裂割据,各 自为政,分别铸造自己的铜钱;朝代更迭又很迅速,所以铜钱的 神类比较多,形制、文字、轻重大小都有差别,可以说成是五花 八门。另一方面,由于割据政权统治的地区范围比较小,财力物 力有限,铸钱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流通领域的需要,只好允许 新钱、旧钱、本地铸币和外来铜钱混合使用
文 帝的时候,由于民间百姓不愿意使用铜钱,只用粮食和布帛,政 府不得不宣布停止使用钱币&十六国的时候,后赵石勒曾发行 “丰货”铜钱,最后也是因为百姓愿意用绢帛为币,不用铜钱而被 迫宣布怍废a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历时最久的北魏在建国后的100 多年内,也使用粟帛交换,直到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才首次发行
铜钱。
魏晋南北朝实物货币谷帛的流 行,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国家分裂、社会长期动乱所引起的经济衰 退、铜钱贬值、物价剧烈波动而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特 殊环境下的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也和当时经济领域里田庄经 济的扩大、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所引起的商业交换水平下降 有关。一旦政治上恢复r统一的局面,社会秩序稳定下来,生产 和商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自耕农经济逐渐壮大之后,铜钱的流 通范围就会随之扩展,而谷帛的货币性能也就随之减退了
到了魏明帝统治的时候,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恢 复,曹魏的国势也比较强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水平的回升,使 粮食、布帛这些落后的原始货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情况了,况 且当时民间在粮食里掺水来增加重量、体积,织造单薄的丝绢来 滥竽充数,掺假作弊的现象太严重,给贸易交换带来了不少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魏政府在太和三年(229年)苒次发行使用 五铢钱,结果很成功,直到魏囯末年也没有什么变化,物价也相 当稳定。曹魏五铢和东汉五铢在形制上相近,前者而文“五”字 右侧、“铢”字“金”旁左侧分别被钱的外郭压住,被钱币学家称 为“压五压金”
从三国的货币制度来看,曹魏货币实物化的程度要比蜀、吴 更高一些,但是它的货币制度是二国中最稳定的.它发行的五铢 钱虽然数S不多,可是没有贬值、减重,也没有祷造不足值的虚 价大钱。直到西晋,曹魏五铢仍在使用,这里从一个侧面也反映 出曹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比较巩固的。蜀国后期大量发行减重的 t百、直一小钱,吴国发行不足值的大泉,其实都是变相的通货 膨胀.表明蜀、吴两国的财力不足,企图借助钱来搜刮民財,所 以发行的新币也都是不正常的。
在“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王朝灭亡,北方的匈奴、羯、氐、 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先后人主中原,史称“五胡乱华'这个时期 是魏晋南北朝战乱破坏最激烈、最严重的阶段。在广阔的北方,原 来关中、山东这些汉魏以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此时成为动乱的 中心,人口大量死亡、流徙,田地荒芜,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 水平一落干丈,货币经济也遭受了慘重的破坏,中原地区“钱货 不行'倒退到实物交換的状态a但是,在相对安定的情况下,也 有少数封建政权在战虱的暂停空隙发行了少量铜钱,可以分为两 类:一是短期占领中原某部的政权,二是边远地区的割据政权。石勒在公元319年称赵王时发行“丰货”铜钱,重3克左右, 有篆书、隶15两神。石勒是羯族人,
东晋南朝统治的南方社 会相对要安定一些,经济繁荣,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相形之下,要 比十六国、北朝发达得多。
总的来说,铜钱短缺所引起的各种斤盾,例如剪凿、盗铸、除 陌等等,东晋南朝政府由于本身的腐朽以及同力财力有限,始终 未能较好地克服。直到隋朝统一中国,重新发行五蛛钱,取消各 神旧钱流通,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北周的三种铜钱制造都很精致,艺术价值比较高f但它们都 是大面额、不足值的钱币,贬值太多,所以不受人们的欢迎。北朝 货币流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物货币仍占重要地位虽然铜钱的使用在民间逐步恢 复开展起来,但是实物货币、布帛、粮食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2.由于北朝历代政府发行 的新钱数量都不多,特别是足值的五铢钱,时铸时停,满足不了 交换的需要,各地使用的铜钱主要是古钱和各种减重、不足五铢 的小钱,政府禁止不了。
北朝政府发行的钱币大部分比较规矩, 合乎五铢,减重的份量不多,也没有出现过铁钱和除陌的流行;除 了北周,其它朝代也没有发行过贬值的大钱和特别轻薄的小钱。这 些事实说明了北朝的货币制度要比南朝稳定得多,物价的波动也 比较小。只从这个问题上也可以看出北朝政府统治和经济基础要 比南朝巩固,不像后者那样腐朽a
隋朝以后, 中国的钱币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魏晋南北朝钱币的名称就反 映了这种演变的过程,虽然主要的钱币还是五铢,还有四铢、两 铢、六铢等等;但是像丰货、五行大布、水通万国等吉语名称都 打破了过去“量名钱”的传统。其次就是出现了许多带有年号的 钱币,例如汉兴、大夏真兴、孝建、永光、景和、太和五铢、水 安五铢等等,这些钱币都是后代年号钱的先导。钱币上铸有年号, 增加了钱币本身的史料价值
两汉时代,铜钱的计算单位最低是一钱, 再往上就是万钱,也就是一斤黄金的价格。南北朝的时候,铜钱 的计算和使用单位改为“文”和“贯”,一文是一个钱,-贯是一 千钱,穿成一串
魏晋南北朝虽然长期处在动荡不安的情况下,然而借贷活动 在南北方各地仍然很普遍。窖藏在南北朝以前,中国官僚豪富的主要储蓄方式,就 是窖藏;或者是埋在地卜,或者是藏在墙壁里。(1) 寄附在比较可靠的亲友家UL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政 治动荡,宦途多艰,做官的人常常罢职,甚至抄家,把钱财寄存 在亲友家里,可以避免破产,少受损失。 (2) 寄存在寺庙里&南北朝时佛教流行,庙宇很多(3) 存在酒家、饭馆。由于常去饮酒吃饭,每次带钱算账嫌 麻烦
放贷手段的发展南北朝民间的借贷称为出责(债)、放 债、举贷、举货等等t或者借钱币,或者借实物,都以债券、偾 契为凭;券契一毁,债权债务就算『结&当时经营高利贷的人,多 是豪门贵族、宫僚、地主富商和寺院的僧侣,这些人凭借财势,对 偾务人的盘剥非常苛刻,在借贷的方式、手段上也出现了不少新 的花样。例如,放债的时候支付短陌,“短钱”,收债时索取“长 钱(足陌)'; 虽然借贷营利赚钱,但是在士大夫阶层里被看做是可耻的事 情;南北朝各代政府也有禁止宗室、贵族放债取利的法令。不过, 违禁放贷营利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
这两家我国最早的典当机构都棊寺庙,我国自东汉以后,怫 教在民间广泛流行,深得人们的信仰。寺院不但数目多,分散广, 而且富有资财、土地。统治阶级不仅出钱大修寺院,而且对僧尼 有种种持殊优待,例如免役、免税等等。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 姓都对寺院施舍了大量的钱财和土地
南北朝时期的典当事业所接受的 物品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贵重的皮货、衣冠、黄金、牲畜,甚至 连一捆麻,几件普通衣服也可以拿来抵押借钱。
沈约要求“一罢钱货,专用谷帛”,但是在对待谷帛的使用上, 他却不是像周朗那样,认为谷帛做货币也会给人带来方便。相反, 他的着眼点却是谷帛做为流通手段的不便之处。 受战乱破坏最为严重的北方地区,从“永嘉之乱”以后近两 百年内,陷于“谷帛为市”的原始状态,长期不用铜钱;人们对 于实物交换的落后性及各种弊病的感受要比南方人深刻得多。所 以北朝虽然正式恢复金属货吊流通以后,也同样发生了铜钱贬损, 私铸、剪凿盛行和物价波动的情况,却没有任何人主张放弃金属 货币、专用谷帛。
孔颉的货币观点有不少是前人已经提到过的,也有一些是他 自己的创见。最可贵的是他综合前人与自己的看法,面面俱到,又 都平正合理,相互配合而不前后矛盾,因此学术界认为是两汉到 南北朝最杰出的货币思想。孔颉统一货币、废旧立新的方案,在 国家陷于分裂状态的南北朝,億南齐这样寿命短暂、国力衰弱的 小朝廷,自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孔觊所向往的“远近若一”,健 全合理的货币制度,也只有在强盛有力的统一封建国家再次建立 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事实。
隋唐五代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 时期。在政治上,隋朝和唐朝先后结束了分裂和战乱,重新建立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未能获得的和平与安定再度出现,封 建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唐前 期到唐中叶,生产、贸易和文化事业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是 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9社会经济的繁荣,商品交换的发展,促 使隋唐五代的货币制度出现了进步的变化,它的时代特点可以用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八个字来概括。 说它“承上”,是由于隋唐的货币制度基本上继承了魏晋南北 朝的“传统”,以使用铜钱,绢帛为主要的流通手段,仍然是“钱 帛兼行'说它“启下”,是因为这个时期的货币结构里发生了进 步的变化,为宋元时期货币制度的变革准备了历史条件。
唐后期和五代,价值较高的贵金属——白银进入了流 通领域,在某些方面发挥着货币的作用,有限地、部分地补充着 缗帛退出货币结构所造成的空缺。
纸币是一种先进的货 币形态,它的普遍使用虽然是在宋、元,但是它的萌芽状态—— 飞钱、便换却出现在唐朝后期D所以隋唐五代正处在这样一个变 革交替的时代:古老的自然物货币——布帛谷粟衰败没落、逐渐 淘汰,而新兴的货币形态——纸币“交钞”、银两即将登场表演。 这就是所谓“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这个时期的货币制度,在古 代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唐朝初年,仍然沿用隋五铢和其它古旧钱币,因为隋末社 会动荡,钱法大乱,市场上充斥着私铸的备种轻薄恶小的劣币,最 差的是校安地区流行的“线环钱”,八九万枚还装不满半石,给商 业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唐高祖李渊为了稳定市场,统一币制, 在武德四年七月宣布废除五铢钱,开始铸造发行新的“开元通 宝”钱。这里的“开元”并不是唐交宗的年号,而是具有改朝换 代、开国建业的意思。“通宝”是指“通行宝货”。
从唐 朝发行开元通宝钱币开始,直到1300年后的民国,中国的铜钱不 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XX通宝”,“XX元宝”, 前边--般还要加上皇帝的年号或者朝代的圉名这一改变消除了 旧的金属称量货币的残留痕迹,世不再出现铜钱重量名实不符的 矛盾现象了。货币称宝,说明它流通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都比过 去增大了&在人们的印象里,钱币成为名符其实的宝物,支配着 一切.
开元通宝钱发行之后,还影响r中国的计量制度,使 重量单位也发生了一次变革^唐朝以前的重置单位是斤、两、铢、 燊。一两重二十四铢,•个铜钱重五铢《唐朝规定十枚开元钱重 一两,一枚钱等于2.4铢。后来,人们嫌2. 4铢这个数目太麻烦, 就废除了“铢”,而把“钱”做为一个新的重量单位,一两等于十 钱,一钱就是一枚开元通宝钱的重量。由于改成了十进位制,计 算比过去方便多了。后来各代铸钱,轻重大小基本上都是以开元 通宝钱做标准&例如,清代库平一钱,就和一枚标准的开元通宝 钱重量相等。“钱”这个電量单位,也一直沿用到解放以后。
开元钱的形制西汉发行五铢钱至隋,各代的铜钱人多 在正面只有外郭而没有内郭,唐朝的开元钱在形制上彻底改变了 这种现象,钱币的正面、背面都有内、外廓,成为以后历代王朝 铸造铜钱的楷模。
开元通宝新钱的发行和使用是很成功的,很快就成为全国统 一的金属铸币。由于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天下太平,生产得到 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太宗年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 象。因为连年丰收,物价很低,加上开元钱的制做精整,币值稳 定,购买力也比较高,经常出现一斗米只卖三、四钱,或者四、五 个钱的现象开元通宝钱在唐朝灭亡以后,虽然不再发行,但是 由于和历朝的新钱混杂使用,继续流通了 400多年,直到明朝末 年才被政府禁止使用。
唐朝灭亡以后,出现了五代十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 分裂、大动乱的时期。从公元906年朱温篡唐到960年北宋代周, 我国北方(中原)在政治上分裂割据了 S4年,经历了五个王朝、 卄五个皇帝,改朝换代就像走马灯一样。南北方各国之间虽然常 常开战,但是通商贸易从不中断,由于商业的发达,对货币的需 旻量不断增加D许多小国自己发行质量恶劣的钱币,作为增强本 身经济实力、削弱他国的手段。因为铜的缺少,各国发行的铜钱 数量都不多,而且常常发行不足值的当十、当百、当干、当万的 大钱,甚至用铅、铁、锡等低价合金铸钱,把它们和旧的开元钱、 金银、谷物、布帛混在一起使用,是货币流通非常混乱的一个时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