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立德树人
考查核心素养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综述
曹公奇
2019年全国共有九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有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以及全国汉语卷,单独命题的省市有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这9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10个作文试题(北京卷2个作文题),遵循高中新课标精神,围绕高考评价要求,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呈现出一幅多彩多姿、缤纷绚丽的画面。
一、突出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是作为国家级考试——高考的整体大政方针,特别是高考作文试题,更是直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坚持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201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展现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接续奋斗,突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价值导向。
全国Ⅱ卷作文题在发挥立德树人价值导向方面最为突出,作文题以“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为主题,为我们展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开国大典、1979年改革开放、2019年五四远动100周年、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五个具有标志性的历史节点,启发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醒起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关键历史时刻的担当与责任,深入体会中国青年奋斗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引导当代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天津卷作文题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则材料,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强信念、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人类的关系,启迪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把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联系起来,担当起新时期青年的责任。
北京卷第1题“文明的韧性”,从中国历史变迁过程中体现出的这种“韧性”出发,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我们青年学子激发这种“文明的韧性”。第2题“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个人的成长置身于国家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Ⅰ卷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引导青年学子对身边“不尊重劳动”现象进行思考,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一代新人。全国Ⅲ卷的漫画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理解教师的爱和奉献精神,引领考生品格修养。全国汉语卷以“奥运我最爱”为主题,回应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这一热点事件,引导考生发扬奥运精神,奉献祖国。
上海卷以音乐的“中国味”为主题,加深了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意识地去追求“中国味”。江苏卷由“物性”到“人性”,浙江卷的“作家”“作品”“读者”,虽然不是直接的时政热点主题,但实际上也都是指向立德树人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积极回应时代重大热点主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激扬劳动精神,引导考生积极关注国家发展需求,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设特定情境,注重任务驱动。
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创设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典型任务,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命题建议。2019年的作文试题,创设特定情境,注重任务驱动,就是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的建议要求。
全国Ⅰ卷创设的情境为:在热爱劳动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今天,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借口众多,同时,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试题明确了具体任务,那就是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种特定情境的具体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去地完成写作任务。
全国Ⅱ卷更为突出,一下子创设了五个情境,设计了五个任务: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创设的情境真实,有具体时间,有具体活动;设计的任务也更具体,或写演讲稿,或给家人写信,或给同学写信,或写观后感,或写慰问信。考生身处特定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根据要求,完成具体的任务。
全国Ⅲ卷以形象的漫画入题,情境逼真,令人深思。然后要求阅读漫画材料,
结合漫画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任务也是具体明确。全国汉语卷的“奥运我最爱”主题班会,北京卷的题目“2019的色彩”等,都是创设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置身语言文字应用的具体情境之中,同时辅之以具体的表达任务,以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写作表达。
三、强化实践运用,检测关键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说明学生的语文学习要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高考语文试题,更是注重语言实践运用,作文分值占到60分,占全卷的40%,仅作文一项,足见对于考生语言运用实践性的重视。
高考作文,是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检测考生语文学科的其他关键能力,如信息处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从而凸显实践性考查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实践,学会语言运用。
10个高考作文题,都是给材料作文的形式。给材料作文,考生首先是要阅读所给材料,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处理,以为自己的写作所用。所以,给材料作文首先考查的就是信息处理能力这个关键点,这也是当代社会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
全国Ⅱ卷创设了五个情境,考生需要通过想象联想的方式,进一步想象当时真实可感的情境:1919年“五四运动”学生集会的情境,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的情境,1979年参加新生开学典礼情境,2019年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情境,还要想象30年后的2049年国庆节时表彰“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情境。全国Ⅲ卷的漫画、全国汉语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时举行的“奥运我最爱”主题班会,也都需要进一步发挥想象联想能力,丰富当时的具体情境,这是写作的前提,也需要考生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
上海卷的“中国味”,江苏卷“物性”“人性”,浙江卷的“作家”“作品”和“读者”等作文题,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才能更好地论述清楚作文试题的问题。同时,审美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点,在各个作文试题中都有所考查。
因而,高考作文试题,重在强化考生的语言运用实践,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点,这是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四、凸显学科特征,考查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新课标研制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但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整体。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关键,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则融合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发展与提升之中。所以,高考作文试题,凸显语文学科的主要特征,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作文题主要检测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其思维品质。在对作文材料的阅读中,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结合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认识,丰富对所给材料的感受与理解;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材料及生活现象,并能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主张。
比如,江苏卷作文题,材料本身逻辑清晰,充满了思辨性。从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秉性,说到各自发展的局限,进而得出万物之间,只有五味调和,互联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异彩万千。构思写作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了“物”这个层面,事情尤其是这样,人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思维更进一层,谈论人也必须“共存相生”,才能使人生更加异彩纷呈。浙江卷也是如此,作家心里要有读者还是不为读者所左右,就像我们人生一样,创造生活时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需要明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谈论清楚。
语言文字运用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正是检测考生书面表达能力最好的载体。只有充满学科智慧、充满思维张力的作文题目,才能更好地检测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全面考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纵观2019年的10个作文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突出时代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体美劳教育,努力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主题鲜明。同时,突出语文学科特征,注重写作情境的创设,以具体的任务驱动考生的写作;注重写作实践运用,检测考生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注重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重点突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原载《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华语教学出版社,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