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是一个人主动的修养,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获得的修养。
但是《品格之路》的作者戴维·布鲁克斯在他的新书《第二座山》里提出了新的观点——品格,也许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的副产品。
这个阶段,就是书名里写的,你人生中攀登第二座山的阶段。
第二座山是布鲁克斯发明的概念,他说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是关于自我的,你希望自己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厉害,要实现自我,获得幸福。
第二座山,却是关于别人的,是关于“失去自我”的,你为了别人,或者为了某个使命,而宁可失去自我。
专注于第一座山的人,未必能想明白为什么要爬第二座山,但是你终将明白。
第一座山有两种爬法,一种是把人生永远当做上学一样过,把每件事都看作是竞争,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通关攻略,任何事情都要求自己做的最好。
也许你非常看重声誉,以自己进了某所大学为荣,进了某个公司为荣,并愿意为这份荣誉放弃一切。
也许你在每一次成功之后,立马就奔赴下一个目标,从不休息,因为实现目标就是你的一切。
一种是把人生看做是一系列的探险,当然不是冒险,而是像看惊险电影一样探险,去积极探索世界的各种可能,并对各种可能都保持开放。
也许今年做这个行业,明年就换个行业,也许你今年在法国,五年后又会在东南亚的某个小国,对你来说,自由最重要。
这两种爬山的方式背后,是现代社会典型的生活理念,比如鸡汤里都在说自由,就让你去尝试无限可能性,而成功学里则在说另一种奋斗,它是希望你努力、你拼搏、继而去达成一个个成功目标。
但是追求自由中,最容易迷失,而追求成功的路上,却容易越来越无趣。
直到,我们开始尝试爬第二座山,一座放弃自我,关注他人的山。
我们每个人都有第二座山,比如你正在努力工作,但是一个电话过来说你的孩子发高烧住院了,你放下一切工作火急火忙的赶回家,这件事不会给你的“自我”提供成长,但是这件事必须得这么做。
这个必须做的背后,是失去自我,是“他人”,是“使命”。
当然孩子背后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毕竟我们大部分人最后都会有孩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背后的责任,都是我们主动的选择。
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在承担这份“使命”时,都已经在内心心甘情愿的做过心理建设,并且已经明确,这就是他的使命。
更多人都是跟随他人的步伐,结婚生子,然后接受各种“使命”,这样的第二座山,布鲁克斯表示不以为然,这都是被逼上的“梁山”,哈哈哈
布鲁克斯说的,是那些心甘情愿的想要这个“有些事我必须去做”的特别不自由的局面,他们主动选择了第二座山。
第一座山讲个人自由,第二座山讲责任、承诺和亲密关系。
第一座山讲独立,第二座山讲互相依赖。
第一座山讲自我的成长,第二座山讲忘记自我。
第一座山讲获得,第二座山讲奉献。
第一座山中你是个消费者,第二座山中你被他人,被某个事业所消耗。
第二座山不是以你自己为核心,而是以别的某个东西为核心,当有了这个使命和核心,你身上那些的责任心,谦卑,宽容等等品格,都变成了副产品,是你追求这个使命的副产品。
第一座山中,不管是追求自由还是追求成功,我们可以获得幸福感,因为在这里你释放了自我,你掌控了自我,你认识了真正的自我。
但是第二座山中,你可以获得的是最高级的喜悦,来自于忘记自我的,深刻却持久的喜悦,能让我们做出改变的喜悦。
那么,什么时候你开始你的第二座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