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国学冷知识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yáo)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ǎi)

鲁迅先生有篇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文中所写的三味书屋的“三味”的含义即是标题内容。

好一句“读史味如肴馔”,华夏文明之所以长久不衰,传承千年而不断,史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甲骨文、鼎铭文,到一卷卷竹简,一部部经书,我们的先祖力竭所能为后人记录下当时的种种风采。那么,究竟是什么驱使历代圣贤要把历史写下来?究竟是什么吸引着我们学习研究历史?

高大上的回答有唐太宗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接地气的回答有《白鹿原》中朱先生的“重修县志给后人看,提醒后人好好活”。

曾看过一句话,“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我们能不能找到它当代的价值,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对我们情怀的感动,能不能从中找到对于我们精神气质的熏陶和引领

——历史,就能融进了我们的生命,而我们的生命,也由此成了有历史感的生命。”

一部史书,一种文字,一位大师

一部史书——“信史”:《史记》

我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的大名,这位大名鼎鼎的史圣如今正安眠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一座百余米的小山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司马迁因《史记》而名垂千古,这个小山坡也因司马迁而有了文化的底蕴。

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国学冷知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国学冷知识:
1,《左传•庄公七年》:夏,恒星不见,星陨如雨,与雨偕也。
这是公元前687年3月16日所发生的的天琴座流星雨纪事,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记载。
2,《左传•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记于公元前613年,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一种文字——“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又称为“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龟甲兽骨文”,可以说是中国汉字之源,甲骨文现存约15万片,4500单字,1200单字被确认,而位于殷墟的一个直径、深度不过几米的YH127土坑,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图书档案馆”,因为这里发掘的甲骨占整个殷墟甲骨总数的七成,数量之大,保存之完整,举世罕见。

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国学冷知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国学冷知识:
1,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本人因通晓医术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通过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断为商代。该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
2,有学者推算,自唐代自清朝,被吃掉的“龙骨”约一百万片,“哥吃的不是龙骨,是历史”。

一位大师---钱穆

钱穆先生,生于太湖之滨的一座城市--无锡。小编有幸拜读了钱先生的《论语新解》,自此与钱先生结缘。钱穆先生是一位对历史怀有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

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国学冷知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国学冷知识: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序言: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历史因该略有所知。
2,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3,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已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过于古人
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上下“五千年”--追本溯源

从小我们就说中华上下五千年,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五千年究竟是怎么算的呢?原来,五千年的说法来自道历,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纪也。系按我国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以纪年。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公元前2697年)开始,迄今(公元2017年):

          道历为2697+2017=四七一十四年(4714年)

习惯上所说的“上下五千年”、“东方之珠”里唱的“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大抵如此。

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国学冷知识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需要知道的一些国学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