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120帧到底有哪些差别?
杜比是不是跟CINITY差不多?
以上问题,本文都没有。
但,还是要说说李安的这部 ,或者说是李安开了一个话题,上了一堂公开课,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高级的方向,是做高级版多利羊吗?
很多人说《双子双手》剧本炒冷饭,情节没悬念。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坦白说,最近一两年已经没有被什么剧情打动。
你知道越多,越发现太阳底下无新事。
地球是圆的,“知识”彼此连接,默认共享,不是古人玩过,就是老外有过。今天拉的屎也取决于你昨天吃了啥,哪还有什么原创?不过考察见识先后罢了。
《双子杀手》的剧本兜兜转转换了好几茬最终落到李安手里,除了部分那个坏人爸爸说教意味有点浓以外,整体还是走心的。
面对自己的过去,我们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如果可以让自己百毒不侵, 只是没有思想,你多半不乐意。
如果让你复制一个自己,并且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你要不要?
如果30年后的你告诉现在的你一些经验与错误,你是仍然愿意重蹈覆辙,还是选择完美避开?
所以,我们的存在到底是什么?肉身,思想,经历,还是三合一?
故事有三个威尔史密斯。
51岁的“我”,名叫亨利,每天被梦魇折磨,错失了丈夫、父亲等一系列人生机会,即将退休。
坏人爸爸在自己的野心计划里,克隆了亨利,新增两件私人珍藏作品。
一件是小克,完美复制亨利优点,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他有良知,很善良,会思考,他能收藏限量版球鞋(家里有一面柜子全是,细节好评),也能眼泪决堤,小克就是一只真人版的多利羊。
另一件都不配拥有姓名的武器,刀枪不入,不疼不痒,只会听从指令的软硬件,意味着未来某天甚至可以投入量产,它也从未被坏人爸爸倾注陪伴,只在大结局像血滴子一样被祭出。
最后随着“我”一枪干掉坏人爸爸,小克开始拥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人生,小克存在于他的存在,不再依附于任何人。
人生海海,能记住的只是零星Moments。
村里只有3D 60帧,从效果的角度说我已经很满意。
拍死一只蜜蜂、大海与溺水时人的恐惧、亨利与小克的摩托车追逐打戏、杂货铺室内火力全开时飞射的玻璃渣,镜头里丰富的细节冲到你眼前,瞬间抵达神经末梢。
相较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哭了出来(其中一半是细致镜头下的触动,自家电视机感很难体会),《双子杀手》则自然柔和多得多。真想把这个技术拿去再拍一次《卧虎藏龙》啊!特别是竹林那戏。
地下室夜视镜状态下的打斗设计,符合惯性审美,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反正大家也都这样拍。
电影故事很重要,至少不能不成立。只是回头看了看自己保管的电影票,回忆起来,能记住的通常也只剩下一个颜色,一个画面,或者是一句台词与一个桥段。
情感是很主观的东西,一瞬间触动了某个你可以唤醒的记忆,熟悉又有共鸣,不需要什么评论解析,能感受到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李安的人生投资没加杠杆,靠的是时间复利。
国内媒体喜欢描述李安从家庭妇男到扬名国际的心酸血泪史,或者是李太太其实也是很优秀的个性学霸,成功男与成功女更搭配哦。
不不不!我关注的他拥有了权力、财力,如何管理精力。
结果发现李安的时间投资理念并不在意短期收益,他享受的是复利。
最近的8年间,对新媒体(高帧数)的探索,李安从未缺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假老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战争刻画,直到《双杀》的数字版威尔史密斯,这是一步步完成的。
国内第五代,甚至第六代都还在玩高杠杆经验法,一旦发现年轻观众已经不吃这套,则归结于市场不好,政策不行,导演门槛越来越低(这大概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意思)…… 不妨看看焦灼的李安,始终在学习。
李安不是最擅长文艺片,而是擅长通过视觉艺术讲人性,关键是雅俗共赏。
用类型定义导演是很狭义的事情。
李安有最害羞的个性,也有很具侵略性的电影表达。他不卖弄东方文化,可非常尊重好莱坞的工业生产。
感情按照性别分不合理,详见《断背山》,冷峻风景之中也有细腻引力。
类型题材不过一件随时可以扯掉的外衣,《卧虎藏龙》莫不是武侠版《理智与情感》?
《少年派》与《色戒》,都谈到了人的渺小与信仰,这么迷幻的故事,导演的信念感甚至比演员都强。
《比利林恩》与《色戒》也都是一场秀,前者是超级碗;后者是戏中戏。
更不用说早年作品与《绿巨人》一样透露着对父权的冲突。
派拉蒙那座静谧的雪山,总有一种令人瞬间进入梦境的气质。
在黑暗的房间,虽然还有其他陌生人,但是在接下来的1-2小时,可以独立的、不受打扰的,面对一下自己。
一散场,灯光亮起,走出梦境,又是精神抖擞的社会人。
李安的这种雅俗共赏的造梦能力,真真借用呼兰那句:神秘的东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