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lu)直,识白字的“大先生”会读成角直。
甪直是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镇,与苏州古城同龄,它属于苏州市吴中区,被费孝通先生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也是江苏省首批四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水,是甪直古镇的灵魂,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据说,在古镇区5.6公里长的河道上,昔时曾经横架着形式多异的江南小桥72座半,可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七十二半桥”。
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条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状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入镇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独角怪兽“甪端”的雕塑。相传,此兽可避邪镇风,佑一方百姓。
我对甪直的印象,除了上学时读过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便是甪直蒲鞋和甪直萝卜干。
“甪直蒲鞋甪直着,走出甪直就赤脚”,这是爷爷奶奶说的顺口溜。甪直是水乡,农村遍种蒲草,手艺人制作出的蒲鞋,既轻巧又舒服,缺点是经不起磨蹭,加上昔日的道路坎坷不平,蒲鞋的使用寿命比较短,还没走出甪直,蒲鞋已经破了,只能赤脚的意思。
甪直酱菜,是甪直的一个品牌,其中的萝卜干更是价廉物美,很受老百姓欢迎。周边地区的菜市场基本上都有甪直酱菜的特约经销店。
万盛米行就是叶圣陶先生所写《多收了三五斗》的米行,原型是甪直镇南的万成恒米行,该米行是甪直镇的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粮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
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米行的河埠头,当地人叫“河滩头”,为装卸谷米的码头。
一般来说,游客到甪直,万盛米行必去看看。检票后,从这边的米行进去,从另一边的农具博物馆出来,不走回头路。
镶拼式的蓝布衫,花围裙,红苏苏,三角包头巾,头顶上梳着发髻,水乡的老年妇女穿着这样的传统服饰。
我们要去“江南文化园”。里面有多个景点。
甪直历史文物馆,楼上楼下都是展示馆,展示了甪直澄湖出土的良渚文化、崧泽文化、西周时期等的陶器文物,并以实景形式还原出5000年前,甪直先民的生活状况。
水乡民俗服饰馆,展示的是甪直人从小到大的服装款式,什么年龄段穿什么样的服饰,相当有讲究。
狭长的市河里,敲锣打鼓来了两艘船,一对穿着古装的新人并排站在船头,戴眼镜的新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正微微笑着。新娘的头上盖着大红盖头,看不清脸容。
后面一艘船,舱里坐着几位年龄稍大者,显然是为前一艘喜船保驾护航的。
沈宅,是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建于1873年,距今有130年历史,原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现向游客开放的只属西部的720平方米。沈氏拥有众多的产业和财富,明末清初以来,“沈半镇”在当地,广为流传。
香花桥堍的弄堂里,藏着千年古刹——保圣寺。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由于某些原因,仅保存半壁,留下九个形态各异的罗汉像。1961年,保圣寺罗汉塑像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没有灯光的照射,又天色暗淡,大家只能在幽暗的光线下欣赏罗汉像。工作人员严禁游客拍照。
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遗迹。陆龟蒙喜欢养鸭,在吴江也居住过。
保圣寺内有叶圣陶墓地,也有陆龟蒙的墓茔,还有三棵千年银杏树,古紫藤和枸杞。
叶圣陶纪念馆,是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现被列为江苏省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东则是当年的“女子楼”,1919年,叶老夫人胡墨林应邀女子部教师,在此执教三年。西侧是“四面厅”,四面环通,是当年“五高”的博览室,叶老常把自己购买的中外进步书籍供学生阅读。馆内西面有“鸳鸯厅”,是当年教师的办公室和集体宿舍。
展厅部分主要以珍贵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叶老光辉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学、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甪直期间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文学创作等。
叶圣陶与胡墨林的婚姻是经人介绍的。1912年订婚时,两人只互存照片,直到1916年8月结婚当天才第一次见面。
对于婚姻,叶老是这么说的:“恋爱像一条无穷无尽而时刻有新意味新境界的道路。除非不走上这条路,一走上这条路就永远前进,以恋爱始,也以恋爱终。”
1921年,叶圣陶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这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
甪直与车坊比较近,古镇上到处可见卖荸荠、乌菱、茨菇的妇女。天冷,生意不景气,但她们依然坚守着。
甪直的酱菜特别有名,专卖店也相当多。
返回前,买点酱菜回家,甪直萝卜干是首选。
春节里,吃多了油腻荤腥,偶尔吃吃酱菜,开胃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