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与学术交流中心是相对的两栋楼,中间相隔大概有200米。出酒店走向学术交流中心的路上,看到一女子以高楼为背景在拍照,四十多岁的年纪,干练利落的短发,白色小飞袖的上衣,花色的包臀裙,身姿窈窕。
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一是这个女子身上有一种明媚的活力与自信,二是心里也嘀咕,这样一座光秃秃的高楼有什么好照的?
待到走到教室,才发现原来那个明媚的女子,就是今天下午将要给我们做讲座的老师。早在看日程安排的时候,就对今天讲座的主题很感兴趣——《教育,向美而生》,看下面的介绍:郑英,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以一个曾多年在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视角来看,我最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位小女子怎么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那么多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做的举重若轻,有滋有味?以一个爱美求美,把“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作为毕生追求的女人视角来看,我好奇她怎么把许多人起初豪情满怀,继而怨声载道,最终得过且过的教育事业做的向美而生?
一个上午的讲座,郑英老师始终站着,她从自己对“美”的认识谈起,从自己的生活谈起,谈到自己对美的三重追求;谈到与老公和家人智慧的相处;谈到自己所带的班级;谈到她与孩子们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郑英老师认为,人的颜值,有三个层次:
始境,形胜——打造知性、优雅、灵气的教师形象。
又境,气胜——养成高贵、儒雅、良善的精神内核。
至境,格胜——拥抱包容、深邃、通透的智慧之境。
所以,她用心的打扮自己,衣着得体,化精致的淡妆;所以,她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核;所以,她用心生活,从不放弃对美的追求和对内心的修炼。她在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践行着美,也在教育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成就着孩子们的美。她说:“孩子见识过美,经历过美,便不容易被次美的、不美的东西所蒙蔽,就会拥有一种力量,本能地去对抗世俗的粗糙。”
是啊,教育即生长,对于学生的生长,教师的使命就是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即美好的老师自身。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是关乎精神和心灵的格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有自己人格的介入,有一种无痕的濡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却有种有力的内在力量。所以,当教师自身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的时候,才能真正从根上着力。
一直认为,一个教师的内在光华,首先由其教育智慧透射出来。教育是难的,教育的难度,在于对天性、对生命、对心智的完善的责任,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哲学家安·兰德所说:“有智慧的人的最高道义便是保持其健全的大脑和完整的自尊。”有智慧的教育者,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教师自身智慧丰盈,他的学生多半丰富;反之,如果教师自身思想孱弱,他的学生也多半羸弱。
那么,阅读就是提升教师智慧的不二法门。吾养吾浩然之气,有质地的书读多了,表面上我们看不出痕迹,但是一举一动之中都潜寓着它们的神韵和气魄。阅读让人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从而让自己的精神气象万千。一切有意义的阅读都是教育的有力支撑,为师者,唯有书香能致远。
其次,教师的内在华彩,还通过她的良善来滋养。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需要我们处处涵养情性和品质,涵养良善与悲悯。若要走向这高格,她的良善就不能是因为他人的期待、集体的压制、舆论的袭卷而催生,而是经由内心的省察、理性的思考而拥有。倘若我们拥有智慧而良善的心,便更能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爱、良知和尊严,播下健康的种子,让孩子们如作物般向上向光地生长,这样的美显得格外丰盈悦目。
然而,有多少老师却在日复一日劳累的工作中,早已丧失了对“美”的追求。每天上班埋头苦干,下班做饭带娃,经历着工作中的压迫紧张,生活中的混乱繁杂,日日奔波忙于生计,劳累困顿,能把自己收拾得干净体面已是不错。精心的修饰,持续的阅读,高贵的精神,求美向美,是多么不着调的话题。
但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不正是写于中国的乱世之秋吗?正如先生所言: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年头,我还有心肝来“谈美”么?是的,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太紧迫了。
朱光潜先生说: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要求人生美化。
辛弃疾在《贺新郎》里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啊,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就怎样待你。你的内心,就是这个世界最好的投射与观照。
教育,首先追寻的是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契合与共鸣。如果能让师生在相互影响和彼此濡染中实现螺旋式提升,朝着美好的方向循环往复递进,便形成了一个美好的教育生态,最终让关系中人都变得更美好。
我期望,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能向美而生,我们所施的教育,会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段美好时光,会被学生视为一份无比高贵的礼物而欣然接受,并成为他们一生的依恋和一世的拥有。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一个小时打扫庭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浇过水了,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细想想,我们平日的生活是否都如茶师的儿子一样,只知辛苦劳作,却不懂营造和享受美,让本该美丽的世界变成了无趣的囚笼呢?
没有美感的生命是干枯的、麻木的。在打扫庭院的同时,也欣赏缤纷的落叶吧!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寄托进自己的理想和情趣,我们的人生才有滋味,生命才有价值。
一个向美而生的人,灵魂必会是柔软的、干净的,必会将生活、工作经营得美好并享受其中之美。哪怕环境恶劣、经历困苦,也能籍着向美之心走出苦难,创造美感。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与美相遇,向美而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生命的可贵之处,也是生命的高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