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

         2002年3月28日,一个悲凉的日子,在这一天南斯拉夫足球队客场挑战巴西队,最终0:1告负。比赛结束后,南斯拉夫全体队员上场,眼含热泪向全场观众鞠躬感谢,因为这是“南斯拉夫”这个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足球场上。这个曾在二战时唯一没有依靠苏联的力量而独立解放自己的中东欧国家,就此成为了历史名词。在短短几十年的寿命中,这个国家为世界体坛培养了无数优秀的运动员,但在影视方面却是成果寥寥,然而有一部电影却是永恒的经典,并且为中国观众所熟知,那就是《桥》。


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_第1张图片
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6米。它初建于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并保留至今,《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

         1944年,德国纳粹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被派往镇守南斯拉夫境内一座大桥,与此同时,南斯拉夫游击队少校“老虎”也接到命令,要组建一支小分队并且在七天之内炸掉这座大桥,于是故事就此展开。这部电影虽然拍摄于1969年,但在现在看来丝毫不像是同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反映战争的电影,更像是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比当今国内的许多战争题材影片都要好,就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


        一、人物性格。 在我们的观影印象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题材电影正面人物通常都是“高大全”式的人物,面对敌人总是英勇无畏,战友们之间也是亲密无间,但本片却不同。“老虎”的小分队有以下几名成员:擅长使用刀的提希,爆破二人组扎瓦多尼和班比诺,参与过桥梁修建的游击队员曼纳以及当年设计这座桥的工程师。这小小的六人队伍中就有两对矛盾关系,提希和曼纳二人一见面就火药味十足,两人处处针锋相对,德军出现后提希更是被曼纳指责为德国间谍,这组矛盾的悬念设置让人不由自主的关注着事情的发展;而另一组矛盾则出现在工程师和老虎身上,他们俩一个视大桥为自己的孩子,一个必须要炸掉这座桥,这是一种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革命”影片中的正面角色之间竟然充满了冲突,这是大部分相同政治阵营的同类型电影里所没有的,反而《戴罪立功》《盟军敢死队》等西方电影才有的戏剧矛盾刻画和人物性格设置。再来说说班比诺,他在被德军包围后,并没有像某些神剧里那样眼里充满了怒火,高喊着革命口号与敌人同归于尽,而是绝望的趴在水中,哭喊着扎瓦多尼的名字,这才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身上应该出现的情绪和表现,而此时的老虎,在战场情况下迅速做出决定,命令扎瓦多尼向班比诺投掷炸弹,正面主角为了保证计划不被泄露竟然下令杀死自己的同志,这对于看惯了革命战争题材电影的中国观众来说简直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而亲手杀掉自己同伴的扎瓦多尼,则是伤心欲绝,大哭着跌进水里,这对于看惯了“革命英雄流血不流泪”的中国观众来说,又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_第2张图片
大桥最后由工程师亲手炸毁,看他的目光和头上的汗,足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


      二、反派人物智商一直在线。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的智商往往是为了衬托正面人物而上线的,正面人物一发威,反派智商就下线,有时候甚至反派根本就没智商,这毛病直到今天还在国内的影视剧中流传。而本片中,反派的智商却一直在线。在炸桥小分队刚刚成立的时候,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就已经得知了行动内容,在对大桥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后更是在一路上设下了天罗地网,甚至在半路上插进了自己的间谍,一边掌握具体情报一边挑拨小队内部关系,给小分队制造了不少麻烦。这样的反派才是像样的反派,才能让戏剧冲突更加凸显。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工程师在被游击队找到前就已经被两名盖世太保找到,按照中国影视作品的惯例,向这两个盖世太保这样的杂兵,主角一搂脖子他们就应该躺下,而本片中,在老虎先出手偷袭的情况下,他与扎瓦多尼竟与两个盖世太保打斗了整整一分钟才消灭对方,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足以让如今的各种雷剧神剧汗颜。


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_第3张图片
小分队被埋伏的德军包围


      影片中,“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这句台词出现了数遍,前后呼应充满了宿命感,而《啊朋友再见》曲调的反复出现更是让本片充满了悲凉无奈的感觉。当年演电影的人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们国家的名字会不复存在,那群因为电影拍摄而成为朋友的人,因为国家的分裂而不再来往。只剩下那曲《啊朋友再见》,永远在历史中回响。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请把我埋在那山岗上

................................................


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惜啊,真是一座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