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西游记—小话西游1

作者:阿勋

开启西游记—小话西游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西游记是什么?是一本书,谁都知道,

是一本什么书?小说?

没错,还有呢?这本书为什么流传千古?你以为就是神仙故事?那么为什么聊斋志异就要差很多?

是英雄故事?那为什么超人还有指环王、蜘蛛侠你也知道不会流传数百年对吗?

西游记,不是一本普通的小说。

这是一部用禅的思维写出的佛法修行故事,里面也有身心灵合一的博大智慧,可惜,没有慧眼,你看不出来。

首先讲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老吴,吴承恩如果没有开启,如果不进入一种禅的非线性思维,西游记是很难横空出世的,这驰骋四海的创作,在写作中,他一定是笔走龙蛇的,这一天马行空的作品,一定是一气呵成的,这个我太有体会了,不是你要写,而是你的文字拉着你写,想停都不行,你要问我我不认识他,为什么这么肯定,你错了,我可以是他,当我读道德经,我可以是老子,当我读西游记,我就是吴承恩,你不服?你问他去!

所以呢,我看西游记,就想我要么老吴自己,我如果是老吴呢?我开始一定不是要写一部惊世之作而出现的故事,十分可能是这样的:某天吃酒比较多,看完集市上的一个杂耍猴子的艺人。觉得有趣,于是,泡吧一样,躲进的一家茶坊,看到几个熟人,有三五个童子上来缠着讲故事,就是开始闭上眼睛胡说八道了。

但是就在这个茶坊,我老吴睁开眼,发现除了几个小孩子,还有好多大人凑上来听,于是我就被大家激发了所谓的创作热情,一点点讲了出去,这是创作过程吗?

胡说八道,谁说的?

仅凭这个够吗?显然不够,因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和美国超人、蜘蛛侠什么变形金刚,虽然都会飞,神力无边,但最大的不同就是:这其实是一部经历历史长河检验的佛法书:不过这部佛法书极为高明:那就是预先就让你知道一切佛法不过是一个比喻而已,你没有听错,佛这个字无非就是一个比喻,佛陀当年的智慧高深,如何描述那个“不可言之妙”呢?于是就造了一个字“佛”,这个字应该是鸠摩罗什翻译过来的吧,谁去考证一下。于是这个“佛”人+非人“弗”。

但是“佛”字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个字不过是对那无边的真理的一个描述而已,如同“人”这个字那里就是人本身呢?谁说见过真佛,老吴会说,你离魔已经不远了。

那么,西游记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寻道的佛经故事,不过与佛经不同的就是,这是从来不说自己是经文的经,仅此一点,老吴这家伙比很多大宗师高明。很多人说自己的东西是经典,害的人们倒背如流,结果害人不浅,有很多人会背很多经文,可是,啃着手指,怎么看得到月亮呢?

道德经讲了“言语道断”“道可道非常道”,所以,一切经典无非都是比喻,为什么描述香车七宝琉璃世界?那只是一种隐喻。那是一个觉者生活的现实世界。此地就是佛土,如果你不认得,那你生活在魔界,由魔头美猴王修成佛,就是孙悟空的梦想,唐僧就是成佛的念头,经过81难,而最后成佛就是结果。为什么是八十一难?你如果看道德经就知道老子也是八十一章,为什么?

汉朝的时候刘向吧,有一本书叫《九章算术》中国人真应该自豪,我估计你已经不会打算盘了吧?或者你压根没有学过,太可惜,算盘上有一个口诀就是九九归一,其实呢,所有的皈依,本义就是归一,老子道德经和西游记讲的八十一都是如此,你问我怎么知道?不是告诉你了吗?我读什么书就是那个作者。

这就是西游记的主线,一个猴子成为一个人,进而成为一个佛,与一个人成为一个佛一样有趣。

佛学"即心即佛",修心、而不是什么不修心,只修身的瑜伽、禅坐、打坐;那些把脚抬到脖子上的人,以为就是修行,错了。那些行走坐卧安守当下者,对了。这一点老吴给我说过,他是赞同我的,不信你往下看。

其实,连心都是不用修的,心是完好的,只不过,此心找不到彼心,于是存在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词汇:修心,或者修行。唉,心本无,何处修呢?其实是修行,找到心,找到了心,会发现,哪里需要修啊。因为你找不到心的,你怎么可能看到心呢?国内首屈一指大学有一个国学班,不说了,那所我所敬重的大学挺丢人的,有一个资深教授说他看到过心,问我看到过没有,我没有,当然看不到,眼球能看到眼球吗?心看到心?

回过头来说啊,修行又是一个蛮时尚的词汇,只好给那些下层根器的人说,修行路上长着呢,于是有了西游记,漫漫长路,我将上西方而求索。一部西游,就是写孙悟空师徒四人,其实就是写"心"找到“心”的路程。或者是“念”把当下之“今”看破,于是心就出现了。“今天无念,心自解脱”。

为什么是四个人,加上白龙马?我却说是一个?我刚才电话了老吴他的,真的,他是这么说的:

佛经上讲:所谓佛有亿万身,其实,师徒四人都是佛的化身,话句话说,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孙悟空是主人公,四个也都是主人公,美猴王源流、是灵根、是心性、是大道,这在《西游记》的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里,就暗示了出来了。

主线是一个猴子成为佛,魔性修成为佛性,但其实,这里只需要一个字,就是“空”,修空,不是彻底什么都没有,而是以空为心,空念,就是觉察,当你看只是看,不带任何判断,看着河水从身边流过,你就不会坠落河中,于是这个空,就成为这猴子一辈子的一件事:“悟空”。

美猴王姓孙,也就是猢狲去掉偏旁,那个兽性,孙悟空的老师给他的,其实就是我们恢复我们的人性,人性区别于兽性,在于悟空,也就是觉察。知道自己是什么,知道自己不是任性而为的兽类。

孙悟空太多名字了,今后慢慢讲:

开始是一个石猴子,那是顽固不化的一颗心,一颗心顽固不化如何看到真理?

从那些顽固不化的石头缝里,心有些松动,想要出来,于是,金光四射,它出来了。

一个不顽固不化的人,才会有足够的吸收营养的可能,他开始了猴生的第一次寻找

不过它显然不知道找什么?

是啊,你丢了钥匙去沙发那里找,丢了汽车去停车场,关键是你不知道你丢了什么,你怎么找,它只好先做一件事:先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是什么!

这个很重要,这一点上说,这猴子比我们很多人都聪明。它怎么找呢?先观察,看看谁那里像是有这个要找的东西。

于是,这猴子开始观察人类。这个观察不是主动的,如同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看哪里都稀罕。

这一观察不当紧,它郁闷坏了。

先说这个猴子天生具有很强的学习精神,去偷了些人类的服装,就开始第一次觉察他人了。观察之后这个郁闷啊!为什么这猴子比较郁闷呢?发现后来见到的人,该吃不吃,该睡不睡,还不如它一个猴子快活,酒色财迷,杀人放火,心想,这些人,那里是人啊,简直是非人类啊,还不如猴子呢!

这些人,真让猴子受不了啊。它开始寻思,哪里有真正的我要找的东西呢?

对了,忘了说一句: 石猴是出生在一个称为"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花果山上。大家都知道祖脉来龙,都是源头是吗?对了,这就是说这猴子,来自一个源头,对古文有功底的人都知道十和三在中国那是大中之大,也还有一些言下之意,不过这里是普及版本,不陷入学究气。

花果山,有一块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象征周天365度,有人说24小时,应该是二十四节气才更对哈。这块仙石是什么呢?时空一发生--石猴就出世了,来到这个有空间又有时间的地方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这些看这些文字的人所待着的地方。

时间是一个概念,这一点,早在《开启的世界》已经说过了,人们的器官是有限的,于是需要了一个时间度量,时间不过是一个经验而已。

回到花果山,电视上演的是,石猴家族遭遇天灾劫难,逃难中来到水帘洞,猴子因为胆子大,敢于钻到瀑布里,找到这个水帘洞,自立为王,这就成了美猴王。猴子有了第二个名字。

美猴王,注意啊,这"美"就是被人看,王,就是被人尊重吧?所以这也是所有人在追寻的东西,被人看。

荣格讲过,who looks outside dreams,Who looks inside awakes,往外看的人,梦游呢,向内看的人,醒着呢。那么在意外界的美名、称王,这不是梦游是什么?

自我的食物就是来自外界。无我的就不需要任何食物,因为那时已经以心为天了。

这个美猴王,就是那个特别期待外界链接的“自我”,印第安人的传说中称为“一个自我气泡”,心理学讲的“自我”,佛家讲的“我执”......反正就是那个所谓的暂时避一避“所谓的洞天福地”:自我。

吴承恩在这里说:"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呵呵,你看,古往今来,多少人自我最大无非称王称圣?他们却不知道,这不过是无相的一个化身而已,一切如梦幻泡影,但是这个美猴王逍遥自在那里顾得这么许多?整天醉生梦死,好不快活,直到有一天,这个王,发现,这样下去不行了。。。。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这两句很好:内在的自己因为是一个空无,当然看不到,不仅看不到,而且如果看到一定只是一个比喻,那个地方其实是一个不生不死的存在,看不到怎么办,只好先找看得见的,那就是外合之形:可不就是这个自我吗?于是: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所以,人们都难逃一个我执,于是才有萧伯纳说过的那句话,人是一个悲剧,欲望不满足,悲剧,欲望满足,还是悲剧。这压根就是一个悲剧之梦,所以萧伯纳挺可惜,没有学西游记,也没有开启,于是他不知道还有第三种:梦醒

梦做久了,总有清醒的时候,这时候需要一个时机,又一次,吴承恩安排了一个大酒宴,喝多了之后,猴子貌似理性的感性丧失,貌似感性的理性开始浮现。

这一天,酒宴之上,醉生梦死后,这个猴子突然泪如雨下:哇这可不简单,猴子是流不了泪的,这一个泪,已经表明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猴子了,泪其实是心灵之花的唯一浇灌,如果你很久没有流泪,可以说你很久没有和心在一起了,所以,我的学生经常流泪,滋润那颗心。这个猴子第一次流泪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泪珠。

他开始了第一次人生,哦不,猴生的深入思考:“我虽然现在逍遥自在,但是,将来总有一天年老,还有阎王老子管着,总会死,这可怎么办?”哇,这个可是个人脑子就解决不了的问题。

猴子一思考,我们会发笑?我们一思考,佛祖上帝他们更笑了。是啊,不管怎样,都免不了一死,反正最终都要归位,成为尘土,这些称王称圣的,又如何呢?

大疑惑有大解脱,这下好了,西游记就开始了第一个悬念:“不免一死的生命能否不死?”

那个老猴子给他道喜:“猴王您有得道的潜能了。”为什么这么说,还有人恭喜别人哭?没错,大疑惑有大解脱。那个通臂猿老猴子然后告诉他有3个可以逃脱轮回:仙、佛、神圣,其实:三位一体就是一个:与死无关的存在,好了这下西游记的主线就此打下了基础:如何大解脱?

任何人只要想这个问题,必然走向一条求解脱之路:“我是谁?我为何而来?”苏格拉底的那个搞晕了很多人的问题,“认识你自己”开始降临到一个不安分的孙悟空身上,对了这时候,孙悟空还没有诞生,他还是美猴王而已。悟空这个名字可是大有来历,因为,这个孙悟空名字是谁给的呢?是在哪里给的呢?

于是,这猴子离家出走了,这个代表自我追求的水帘洞,后来无数次又迎接了这个家伙回来。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开始是和玉帝斗气,你这老儿竟然瞧不起我,有时候是和唐僧怄气,反正,开启证悟之路哪有那么容易,自我挺舍不得的,总想让你回到它那里,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在《开启潜意识》那本书里面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想把一匹叫自我的劣马扔掉到森林中,最后竟然自己迷路了,最后只好把自我找到,才走出了森林,其实悟道之路小我不能扔掉,实际上你根本扔不掉,你只需要放下就好了,对于美猴王,虽然成了齐天大圣,追随唐僧去西天,你会发现他也动不动就回到了花果山,这就是一个离不开自我的修炼,这是后话,

先说说,带着那个苏格拉底的问题的一只猴子,要去找解脱的大答案,它并不像认识自己,它只想寻得“长生不老”之方,却不知道,这两个问题:“我是什么?”“长生不老”本就是一个问题,可惜,这一点,直到如来哪里才解决。

它是带着“长生不老”的渴望出发的,一只猴子,去找药方,天啊,这也太难了,难为吴承恩了,我猜想他这个时候一定咬断了十个毛笔头,终于,老吴在茶馆随便,听到一个老僧说随缘,于是,让这只猴子颇有造化地顺着海流,竟然撑着一支竹筏就越过了大海,这就是有缘了。反正老吴知道那里在哪里。

石猴子就前往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十分了不得!!

为什么了不得,就是因为这里可能就是开启的世界的原型:哈哈,你看一个樵夫会吟唱这样的歌:“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好一个非仙即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啊!!天啊,神仙就在这里耶!

小猴子听晕了,一位遇见了神仙,仔细一打听,才发现,樵夫的歌曲属于山寨版,歌曲原创是他家邻居,一个的得道神仙,先不说这个祖师叫什么,仔细听好了:樵夫说”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这里啊!可是整个西游记中老吴特别设计的地方,不过难为他了,一定是用毛笔写行楷的“心”的时候,偶然发现,这个心不就是“斜月三星洞”,怕人们看不懂,老吴前面加了个山的名字仍然是“心”方寸之地是灵台,所谓石猴子的出生地啊,它不是灵根吗,你忘了?从哪里来?去往哪里?

于是,这位老师的名字出来了:心中有菩提,这就是菩提心。

对了书上,老吴没有让这个猴子见这个老师那么难,不过这次的电视剧中,这位编导看来熟读了很多禅的公案,首先是师傅在洞里,徒弟在洞外,一跪数月寒暑,就是达摩和慧可的故事,是编导受了老吴后面秘传的启发,为什么呢?菩提老祖要传授悟空心法,敲头3下,背手而出,于是猴子半夜三更从后门来问候老师,讨教心法。这又是慧能的故事,难为这位编导了,开头有点程门立雪,还引用了窦娥飞雪的典故,哈哈,竟然还不算太勉强,比起用整整半集让哪吒和孙悟空打架好得多,那个在云南石林的浑天一战,估计是特技导演希望多领一些经费,这属于闲话。

回到一个关键的地方:

前面提了一句,老师傅给了孙悟空的名字:“孙:怎么来的呢?”老吴是这编的:“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这个”子“其实大有来头,如果你查,我懒得查了,老子在28章还是55章的道德经里已经讲了一个子:“赤子”,所谓得道的圣人,如同赤子,也就是婴儿。所以这个老吴蛮有趣,让我们在菩提老祖那里拜见了一下老子老人家。

  唯一可惜一点,就是老祖师和悟空的对话,电视剧上没有,老吴刚才给我电话说他十分郁闷,怎么可以这样呢?这话可是老吴精心设计的,花费了三两银子的好酒钱和俩晚上呢。

    可惜,几乎所有电视版本都丢了这部分,估计是电视不好表现:你看老吴在茶坊酒肆中是怎么嬉笑那些不在道上的:“祖师问孙悟空,你到底想学什么?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你看这些搞术算风水的,怎么能解决大解脱呢?不能。老吴放在第一个,应该是最瞧不起的。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你看这些是各家,包括看经念佛,可见老吴心中的确有他自己确定的真佛,才敢如此藐视那些念佛的。注意啊,这一点是老吴这个西游记经,和其他的很多佛经不同的地方,老吴不光不说自己写的是经书,连那些看经念佛的一并否定,有点类似言语道断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可惜,这个角落这么多年,看到的人不太多。所以你看,你得感谢我,我实在是带完了学生,闲的没事,在这里闲话聊几句,消消食。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这个更了不得了,如果说刚开始老吴和那些“国学”学术划清了界限,刚才又跟吃斋念佛的划清了界限,现在更邪乎,跟禅修的、打坐的,入定坐关都划清了界限,听好了诸位,我老吴不说这些,这些入不了我的眼睛呢!所以,那些什么禅修啊,打坐啊,入关修炼啊,在菩提老祖那里,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样?"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老吴实在是有趣的很,在那些都说完之后,又把这些炼金术士给嘲笑了一个透:“什么采阴补阳,什么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这些不过是水中捞月罢了,天哪,老吴真可爱,竟然借着一个菩提老祖,一下几乎把所有的都打击一遍,只留了一条路:“彻底解脱”。不成佛,那怎么成?

于是,就有了老吴眼里,去掉了那些枝枝叶叶的根基偈子,在那个夜里,估计老吴写这段故事的时候,也是在夜里,而且那天月光不错,皎洁如意。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几句话,在老吴那里,可不仅是养生,也是养心,更是解脱大道,于是,整个西游记就是围绕这个解脱展开了。这里面讲的是什么,先不能说,告诉你游泳,你还是下不了水,不要紧,跟着孙猴子下水去。

不过呢,这里要说个有意思的事情:当悟空炫耀自己的神通,老祖师驱除了这个妖猴其实是一个棒喝,要学生不炫耀,同时也有另一层含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看,老祖师并不让悟空保自己的名讳,悟空说:"是,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这是为什么?

其实一个是因为一旦陷入神通,自然失掉开悟的契机,为什么追逐神通,仍然是一个执着,这也是所有的神通一定要视为枝叶,而根基和主干一定要是正念:觉醒。

其次,悟空这里不能说,只好说是“自家会的”,自己为自己之师,故称为自皈依,”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自己是老师也是学生,这个可了不得,那是佛陀的境界了,不过,这个时候的猴子,还仅仅是一个有神通的非佛也。

关于自己会的,也要靠慧根,惠能听五祖弘忍讲解《金刚经》,于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后面发生什么了呢?

等等啊,让我喝口茶哈~

这里没有几个人看吧,我自己给自己说,也挺有意思,老吴当年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茶坊给几个童子和吃醉酒的大人们讲的,我当时也在场,我坐在一旁喝我的铁观音,所以我听得懂。

喝完了茶,我发现,西游记这么讲太多内容了,我还是择点讲讲吧,孙悟空虽然学会了神通,但是仍旧未得最高真传,需要自己领悟,于是,老吴那天喝酒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马夫从集市上走过,于是,给玉帝招安的孙猴子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弼马温,这个弼马温可不是随机想来的,古往今来,即便在国外的近代心理学上,用马和马夫比喻本我和自我,也都大有人在,比如西方心理学泰斗人物艾瑞克森,就经常那马来比喻人的意识。

弼马温可是有个不寻常的《七律》,

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里的骑马的猴子,就是马夫了,当不觉悟之时,这个猴子是信马由缰的,所谓心猿意马,无非就是一个猴子驾驭的马,那还了得?一定是一去不归,不过呢,这个七律中的所在却是禅宗禅定的妙法。

你要听吗?明天来过。

不过呢,凡是我的学生,不妨猜测一下这个偈子的意思

那些有过人智慧的施主,也不放来说话所看?:)

每一个当下的经历都是一个贝壳,今天这篇文章也是,那么贝壳里都有什么是珍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启西游记—小话西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