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用书写见不朽

越过山丘,用书写见不朽_第1张图片

今天的每日一问,老高用4570字拆解了两个大词:价值观、需求。

这是我第二次回答这个问题。我得感谢老高把试打卡的这第二问改成了第三问,让我有机会回炉再造。

我第一次给出的答案是:接纳、爱、智慧
而今天的答案是:接纳、爱、写作

第一次回答,选出三个价值观并没有纠结很久,但是一遍梳理下来内心并不通透。昨天女朋友木兰问起近况,听说我报了意志力训练营,提醒我别闲逛太久,要结合目标。她知道我的目标是写作,是啊,写作,我却在第一次梳理的时候删掉了它。

为什么不通透?为什么明明有,却删掉了它?为什么删掉了我一度视为梦想的写作。在密密麻麻69个词中看到它,几乎是出于惯性地心下为之一动。或许潜意识里我想知道如果删掉似乎是最应该被留下的这一项会怎样吧,如果了解我的人知道我竟然删了这一项,会不会都很诧异呢?她竟然删掉了写作!

就是写作生发出的作家的梦想,让我的梦想清单卡了壳。那是在剽悍牛人进化营打卡时被老铁们激发出的梦想,可是我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想成名成家。“作家”这个词给我一种束缚感,虽然我还不是,以后也未必会是。

《追风筝的人》一书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在该书的前言里写道:“虽然我用来写作的语言已经变了——从法尔西文、法文,到如今的英文,但有个因素却始终未变: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于我而言,写作总是服务于我自己,是一种把故事告诉我自己的行动。

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他不曾想过还有别的人会真的阅读这本书,我好喜欢这朴素的写作动机和脚踏实地的写作态度。我相信他一定是看见自己的作家,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有顺序的吧,而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没看见自己,就想着要去见天地、见众生,还没捋清自己,就想去影响他人。

先为自己而写吧,在捋清自己的同时,没准顺便就影响了他人。这或许,也是一种文字的内求。我如此告诉自己。

所以,第二次梳理,我仍然留下了接纳和爱。在这两种价值观的背后,我看到自己接纳自己和他人、爱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我需要更通透地了解人性,才能写出更有灵性的文字。我用“写作”换掉了“智慧”,我想即便我不够有智慧,我仍然要写作。被删掉过一次,更清楚这两个字于我的意义。写作的背后,是我表达自己和影响他人的需求。而作为两个公众号的主理人,这两个字更是承载了我传播艺术之美和思想之美的使命。这两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

回到女朋友木兰的担忧,我回复她说,不是闲逛,也并没有脱离我的目标。瞧,我正在写作不是吗?意志力与写作没有关系吗?理财与写作没有关系吗?甚至我呼吸的空气和喝下的水,与写作没有关系吗?不,一切都是我写作的素材。

老高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这个价值观,可以做些什么?

我笑了。

比如此刻,从小养的午觉可以不睡,但这工作日难得的安静时刻,不可不写作。多少个4点起2点睡的凌晨深夜,没干别的,都在写作。

我会把任何一次输出的机会都当作我的作品一样去对待,我对我经手的每一个文字甚至标点负责。我用文字梳理自己,梳理我的喜怒哀乐,也梳理我的价值观和需求。我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如果有必要,我手边的取钉器和曲别针也将写进我的文章。

每五行字自成五线谱,每个文字都是音符,我想象自己是个在其间穿梭的精灵,我用手中的魔法棒让它们歌唱舞蹈。

我不为任何人的期待而写,甚至不为他人激发出的作家梦想。我并不想当什么作家,我就想写作。我只想过一种值得书写的人生,如果不能伟大到由别人来写,起码我可以写给自己。

越过山丘,用书写见不朽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过山丘,用书写见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