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芝华塔内欧”

听说《肖申克的救赎》应该是很多年前了,那时我还没学会读小说,没学会看电影。每天的日子就是《易中天品三国》外加上环宇奥丁的《三国群英传》,哪有心情读一本小说看一部电影,印象很深的是读高二的我问过松哥一句话:松哥,你整看小说有什么用?不就是浪费时间么?啥东西都学不到。松哥鄙夷的看了我一眼,说自己读读看。对,我还记得那节自习课他手上拿了一本《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的,我至今都没看过。

真正接触《肖申克的救赎》还是源于《头号玩家》和《小丑还魂》,《闪灵》和《it》深深开启了我的味蕾,当我发现它们的作者居然和《肖申克的救赎》同为斯蒂芬金时,我深感震惊。这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能写出如此多的经典。还是老样子,小说改编电影之前先把原著看了一遍。

前些日子读《肖申克的救赎》时,同时在看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同是监狱的故事,叙事和结果竟大相径庭。这次就不多说了。我想一定是我读原著的方法不对才觉得电影比小说人物饱满很多更有代入感,当蒂姆·罗宾斯扮演的安迪出现实时,真的符合透了我想象中的安迪。简单、低调、看似弱小又充满正义。整部小说加上影片令我最有感触的是这几句话: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我原以为我是自由的,我能呼吸刺鼻的空气,我能看见阴霾的天空,我能注射问题的疫苗,我节衣缩食依靠半生努力求得一栖息之地,我可真是自由啊。就像这句话说的,我慢慢的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放弃读书、放弃写作、放弃追求存在的意义,房子、车子、票子变成了我生命的全部,全部的全部变成了围在我四面的一堵堵高墙,我曾呐喊过、愤怒过、攀爬过,当我呐喊时墙上的人让我闭上嘴别影响他们的心情,当我愤怒时墙上的向我吐口水骂我装什么清高,当我攀爬时墙上人又一脚一脚将我踢下来。在现在这个由戏子、房子、车子、票子组成的围城中想要自己泰然自若心平气和真是太难了。我一个三本毕业的小市民又能怎么办呢,不如就像安迪一般,沉下心打个洞作只不安分的老鼠,通向我的“芝华塔内欧”。安迪用了20年到达自己的“芝华塔内欧”,真的希望自己在抵达“芝华塔内欧”路上可以跌倒,不要害怕跌倒。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前阵子去海南骑行的感触同这句话不谋而合。第一次骑行400KM一天平均100KM,一路上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身体上的不适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崩溃,一天将近10小时的路程。真的不能泄气,次数不用多,只要一次只要有一次上坡时放弃了骑不动了就再也上不去了。什么都可以适当歇歇,适当放松,精神头一定不能垮了,垮了就再也拾不起来了。

先这么多吧,洗洗睡了。

999999�6��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芝华塔内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