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集

习题记

1,设栈的存储空间为 S(1:50) ,初始状态为 top=51 。现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栈与退栈操作后, top=50 ,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1)。

解析:栈的存储1,2,……,50。当栈顶为50时只剩50这一个元素。或者51-50=1

2,静态链表中指针表示的是(下一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

解析:用数组描述的链表 ,即称为静态链表。所谓静态链表就是没有指针的,用下标模仿这个指针的功能的,因此其指针指表示的是下一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静态链表由数据域和游标构成。

3,try与finally同时使用return
以下代码执行后输出结果为(return value of getValue(): 1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return value of getValue(): " +
        getValue());
    }
     public static int getValue() {
         try {
             return 0;
         } finally {
             return 1;
         }
     }
 }

解析:finally是一定要执行的,不管出没出现异常,那么当try,catch和finally中都有return时,只会执行finally中的。PS:return的两个作用:返回数据、结束方法运行

4,二叉树中序线索化后,存在空指针域

解析:n个节点的二叉树中含有n+1个空指针域。利用二叉树中的空指针域 来存放在某种遍历次序下的前驱和后继 ,这种指针叫“线索”。这种加上了线索的二叉树称为线索二叉树。线索二叉树节点:
pleft Ltag data Rtag pRight
Ltag 标记是否有左子树 (有前驱·) ,Rtag 标记是否有右子树(有后继)
非空二叉树中序遍历(无头结点的情况)线索化后,第一个结点无前驱,最后一个结点无后继。

5,在用堆排序算法排序时,如果要进行增序排序,则需要采用"大根堆"

解析: 在用堆排序算法排序时,如果要进行增序排序,则需要采用“大根堆”,减序排列则要采用“小根堆”。
堆排序的方法:首先,将当前的数组调整为堆,也就是建立堆。然后把根与最后的元素交换,重新调整堆,然后再把调整后的根与倒数第二个元素交换,再重新调整堆,直到全部元素交换完毕。这样,对于大根堆,最大元素排列到了最后,是递增排序。而小根堆,最小元素排列到了最后,是递减排序。

6,继承权限
根据以下代码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public class Parent {
    private void m1(){}
    void m2(){}
    protected void m3(){}
    public static void m4(){}
}
a.子类中一定能够继承和覆盖Parent类的m1方法
b.子类中一定能够继承和覆盖Parent类的m2方法
c.子类中一定能够继承和覆盖Parent类的m3方法
d.子类中一定能够继承和覆盖Parent类的m4方法

解析:通过继承,子类可以拥有所有父类对其可见的方法和域
A.私有方法只能在本类中可见,故不能继承,A错误
B.缺省访问修饰符只在本包中可见,在外包中不可见,B错误
C.保护修饰符凡是继承自该类的子类都能访问,当然可被继承覆盖;C正确
D.static修饰的成员属于类成员,父类字段或方法只能被子类同名字段或方法遮蔽,不能被继承覆盖,D错误
7,设某棵二叉树中只有度数为0和度数为2的结点且度数为0的结点数为n,则这棵二叉中共有(2n-1)个结点。

解析:二叉树中一个性质:度为0的结点(叶子节点)个数n0等于度为2的结点个数n2加1,即N2=N0-1。总结点数N=N0+N1+N2=N0+0+(No-1)=2N0-1。N1表示树中度为1的结点。

8,图的几个术语

路径长度:路径上各活动持续时间的总和(即路径上所有权之和)。
完成工程的最短时间:从工程开始点(源点)到完成点(汇点)的最长路径称为完成工程的最短时间。
关键路径:路径长度最长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是AOE网络中的概念。
AOE网:边表示活动的网。可用来估算工程的完成时间。
AOV网:顶点表示活动的网。弧表示优先关系。(拓扑排序)
AOV(拓扑排序)网络中,如果边上的权表示完成该活动所需的时间,则称这样的AOV为AOE网络。其中关键路径是AOE网络中最长的一条路径。

9,java中,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的区别

解析:Java中的String是一个类,而并非基本数据类型。String是值传入,不是引用传入。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可以算是双胞胎了,这两者的方法没有很大区别。但在线程安全性方面,StringBuffer允许多线程进行字符操作。 这是因为在源代码中StringBuffer的很多方法都被关键字 synchronized 修饰了,而StringBuilder没有。 StringBuilder的效率比StringBuffer稍高,如果不考虑线程安全,StringBuilder应该是首选。另外,JVM运行程序主要的时间耗费是在创建对象和回收对象上。
String对String 类型进行改变的时候其实都等同于生成了一个新的 String 对象,然后将指针指向新的 String 对象;
String为字符串常量,而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均为字符串变量,即String对象一旦创建之后该对象是不可更改的,但后两者的对象是变量,是可以更改的。

10,用三叉链表作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当二叉树中有n个结点时,有(n+2)个空指针。(三叉链表与二叉链表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结点比二叉链表的结点多一个指针域,该域用于存储一个指向本结点双亲的指针。)

解析1:三叉链表每个节点有三个指针域(左、亲、右),共3n个指针。
其中非空指针=亲(n-1个,因为根节点没有双亲)+左右(n-1,因为n个节点的二叉树有n-1条边)=2n-2;所以空指针=3n-(2n-2)=n+2。
解析二:三叉链表,每个节点有三个指针,左孩子,右孩子,父节点。
对于有n个节点的树结构,有n-1条边,每条边是孩子节点指向父节点的指针,也是父节点指向孩子节点的孩子指针, 所以一共是2(n-1)个指针,总的指针就是3n-2(n-1)=n+2

11,若无向图G = (V.E)中含7个顶点,则保证图G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则需要的边数最少是()

解析:要保证无向图G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即任意变动图G 中的边,G 始终保持连通。任何情况都连通的最少边数表示边分布最浪费的最少边情况,取点数减一的完全图6*5/2=15再加一条边得结果16
5+4+3+2+1=15,15+1=16
v0连v1、v2、v3、v4、v5,5条边
v1连v2、v3、v4、v5,4条边
……
最后再让v6连v0-v5这六个点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了
G的任意6个结点构成完全联通子图G1,需要15条边,然后在添加一条边使第7结点与G 1连起来,共需16条边

12,java关键字和保留字

1,Java 关键字列表 (依字母排序 共50组):
abstract, assert, boolean, break, byte, case, catch, char, class, const(保留关键字), continue, default, do, double, else, enum, extends, final, finally, float, for, goto(保留关键字), if, implements, import, instanceof, int, interface, long, native, new, package, private, protected, public, return, short, static, strictfp, super, switch, synchronized, this, throw, throws, transient, try, void, volatile, while
2,保留字列表 (依字母排序 共14组),Java保留字是指现有Java版本尚未使用,但以后版本可能会作为关键字使用:
byValue, cast, false, future, generic, inner, operator, outer, rest, true, var, goto (保留关键字) , const (保留关键字) , null

13,在一个长为33厘米的光滑凹轨上,在第3厘米、第6厘米、第19厘米、第22 厘米、第26厘米处各有一个钢珠,凹轨很细,不能同时通过两个钢珠,开始时,钢珠运动方向是任意的。两个钢珠相撞后,以相同速度反向运动。假设所有钢珠初 始速度为每秒运动1厘米,那么所有钢珠离开凹轨的最长可能时间是(30)

解析:穿越问题,类似蚂蚁的问题,碰撞后理解为身体都穿过去了。

14,方法重载(overload)和重写(override)

方法重载(overload):
1.必须是同一个类
2方法名(也可以叫函数)一样
3参数类型不一样或参数数量不一样

方法的重写(override)两同两小一大原则:
方法名相同,参数类型相同
子类返回类型小于等于父类方法返回类型,
子类抛出异常小于等于父类方法抛出异常,
子类访问权限大于等于父类方法访问权限。

15,设顺序循环队列Q[0,M-1]的头指针和尾指针分别为F和R,头指针F总是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位,尾指针R总是指向队尾元素的当前位置,则该循环队列的元素个数为((R-F+M)%M )

解析:书中定义的队列长度为:(rear-front+QueueSize)%QueueSize
传统的定义:int front;//头指针,队非空时指向队头元素,int rear;//尾指针,队非空时指向队尾元素的下一位置

16,java类加载器

类的加载是由类加载器完成的,类加载器包括:根加载器( BootStrap )、扩展加载器( Extension )、系统加载器( System )和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 java.lang.ClassLoader 的子类)。从 Java 2 ( JDK 1.2 )开始,类加载过程采取了父亲委托机制( PDM )。 PDM 更好的保证了 Java 平台的安全性,在该机制中, JVM 自带的 Bootstrap 是根加载器,其他的加载器都有且仅有一个父类加载器。类的加载首先请求父类加载器加载,父类加载器无能为力时才由其子类加载器自行加载。 JVM 不会向 Java 程序提供对 Bootstrap 的引用。下面是关于几个类加载器的说明:
Bootstrap :一般用本地代码实现,负责加载 JVM 基础核心类库( rt.jar );
Extension :从 java.ext.dirs 系统属性所指定的目录中加载类库,它的父加载器是 Bootstrap ;
system class loader :又叫应用类加载器,其父类是 Extension 。它是应用最广泛的类加载器。它从环境变量 classpath 或者系统属性 java.class.path 所指定的目录中记载类,是用户自定义加载器的默认父加载器。
用户自定义类加载器: java.lang.ClassLoader 的子类
父类委托机制是可以修改的,有些服务器就是自定义类加载器优先的。

17,用数组r存储静态链表,结点的next域指向后继,工作指针j指向链中结点,使j沿链移动的操作为(j=r[j].next)

解析:静态链表和动态链表。
1、静态链表是用类似于数组方法实现的,是顺序的存储结构,在物理地址上是连续的,而且需要预先分配地址空间大小。所以静态链表的初始长度一般是固定的,在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不需要移动元素,仅需修改指针。每一个结点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data(即有意义的数据),另一部分是cur(存储该元素下一个元素所在数组对应的下标)。
2、动态链表是用内存申请函数(malloc/new)动态申请内存的,所以在链表的长度上没有限制。动态链表因为是动态申请内存的,所以每个节点的物理地址不连续,要通过指针来顺序访问。

18,父类没有无参的构造函数,子类需要在自己的构造函数中显式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 "No name";
    public Person(String nm) {
        name = nm;
    }
     
}
class Employee extends Person {
    public Employee(String nm) {
    //需要此行,显式调用
        super(nm);  // 否则报错:Implicit super constructor Person() is undefined. Must explicitly invoke another constructor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String empID = "0000";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mployee e = new Employee("123");
        System.out.println(e.empID);
    }
}
19,副本与原数据是不相关的,不会相互影响的。不过一般方法传递时候,只有基本数据类型和String才会传递副本,其他的类型是按引用的传递的。
package algorithms.com.guan.javajicu; 
public class Example { 
  String str = new String("good"); 
  char[] ch = {'a','b','c'};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ample ex = new Example(); 
     ex.change(ex.str, ex.ch); 
     System.out.print(ex.str +"and"); 
     System.out.print(ex.ch);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str, char ch[]){ 
     str= "test ok"; 
     ch[0]= 'g'; 
  } 
} 
//输出  goodandgbc
20,折半查找(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查找算法,但是它依赖于数组有序的存储,二分查找的过程可以用二叉树来形容描述:把当前查找区间的中间位置上的结点作为根,左子表和右子表中的结点分别作为根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由此得到的二叉树,称为描述二分查找树的判定树(Decision Tree)或比较树(Comprision Tree)。时间复杂度为O(logN)。

int Two_Find(int *data,int n,int findnum)
{
    int high=n-1;
    int low=0;
    int mid;
    while(low<=high)
    {
        mid=(low+high)/2;
        if(data[mid]==findnum)//找到;
        {
            return findnum;
        }
        else//没找到;
        {
            if(findnum < data[mid])//要找的数在根节点的左边;
                high=mid-1;
            else
                low=mid+1;
        }
    }
    return -1;
}
20,import java.util.Arrays; Arrays.sort(array); //对输入的数组进行排序,使用java.util.Arrays类完成排序。
21,Java中的四类八种基本数据类型

第一类:整数类型 byte short int long
第二类:浮点型 float double
第三类:逻辑型 boolean(它只有两个值可取true false)
第四类:字符型 char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