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首要任务是金融稳定,抓住互通机遇

余伟文强调,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是当前金管局最重要的工作,内地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香港金融市场必须抓住的重要机遇之一,包括:互联互通机制、人民币离岸中心角色、大湾区建设

香港金管局新任总裁余伟文。图/香港金管局

文 |《财经》记者 张颖馨

编辑 | 袁满

“从10月1日上任到现在,仅两个月时间,感觉像过了两年。”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接受《财经》等10余家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余伟文自1993年加入香港金管局,任内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的应对工作,在优化联系汇率制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其亦推动了多项重要金融政策和项目,包括人民币业务、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和绿色金融的发展。

眼下,这位有着丰富金融监管经验的“老将”,将保持香港金融稳定作为金管局和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如何敏锐抓住香港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新机遇,亦是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首要任务:保持金融稳定


“香港现在面临的环境复杂且多变。”余伟文从内外部形势就当下香港的环境进行分析:一方面,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超低利率的货币环境、英国脱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香港经济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香港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亦对经济发展产生冲击。

对于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余伟文强调,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是当前金管局最重要的工作。

据了解,为了维持金融稳定,香港金管局在过去几个月主要向市场释放了几方面信号。“首先,联系汇率制是香港已经用了30余年的一个机制,我们无意也没有需要去改变行之有效的制度;其次,香港的资本是自由流动的,我们不会有资本管制,源于基本法第112条的保证;再者,我们的银行体系非常稳健,有大的缓冲余地。余伟文强调,从过去几个月来看,香港金融稳定继续保持。

从汇率来看,港元对美元过去几个月比较稳定。与此同时,联系汇率制度运作正常、有序,香港金管局没有看到市场上有何异常的投机活动。

就银行业情况来看,资本和流动性比较充足。香港本地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20.6%,高于国际上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要求;香港本地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达到150%左右,同样比国际上对银行业流动性覆盖率必须大于等于100%的要求高。此外,香港本地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亦较低,在0.56%左右。基于上述几方面,余伟文认为,香港的银行体系稳健且有非常大的缓冲余地。

但市场亦有质疑,过去几个月是否有资金从香港流出?余伟文直言,并没有看见资金明显流出香港的迹象,可从汇率和银行存款两个指标来验证,过去几个月港元的汇率很稳定,若资金流出,肯定会对汇率形成压力;而银行存款亦在增加,总存款数额从年初至今增长了2.4%。

有着两次金融危机应对工作经验的余伟文,对维持金融稳定感受颇深,“要维持金融稳定,除了一些基本的,比如要有足够的后防,储备要够、机制要做好、不同的预案准备好,银行体系的基本流动性要足够等以外,还要保证在市场混乱的时候,把大家的信心稳住。而可信性需要在平常建立起来,一旦出现危机,基于高度可信性的沟通便能够稳住信心,这点也很关键。”

内地新机遇:双向理财通


眼下,除了维持金融稳定,香港金管局还需敏锐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这亦决定了其未来的工作方向。

在余伟文看来,内地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香港金融市场必须抓住的重要机遇之一。对于内地机遇的解读,需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互联互通机制、人民币离岸中心角色、大湾区建设。

首先,继续强化香港作为引进国际资金进入内地,内地企业/资本想要走出去的平台或桥梁这一角色。怎么去做?比如帮助资金走进去,过去发展的一系列互联互通机制就非常有效(如股票通、债券通等)。

余伟文透露,今年前10个月,经过债券通的交投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7倍,目前已有1400个国际投资人通过债券通进入内地债券市场。截至今年10月底,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持有的内地债券数量达到3340亿。所以,股票通、债券通等一系列互联互通的机制推出及后续优化,肯定会更加便利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

其次,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角色的继续。“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一直处于有序的运作中,而且香港的人民币结算系统每天平均交易量较高,达到11000亿元人民币。说明在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是可以支持大量的金融交易完成。余伟文说。

再者,要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据余伟文透露,香港金管局主要从资金流方面与内地部委进行沟通,核心是解决居民的便利问题。

“如果香港人在大湾区内生活或工作,那有没有生活的便利?有两个我们已经解决的案例,其一,之前香港的电子钱包无法在内地使用,但在金管局与人民银行沟通后,目前香港的电子钱包可以在大湾区内使用,且覆盖的网点不断增多;其二,香港人在大湾区内生活,之前不能开设内地户口,也就无法使用滴滴或者电子钱包。就这个问题,人民银行今年3月同意以一家银行做试点,让香港居民实现跨境异地开户。”余伟文透露,目前香港金管局仍在继续探索推进其他的便民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在大湾区内推进的项目近期备受市场关注。此前的11月,香港金管局发布消息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后,公布推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

“理财通机制”强调双向,即在风险可控和适切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让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居民透过银行体系购买对方市场的理财产品。余伟文坦言,在大湾区推出理财通是一个具有很大突破性的举措,希望尽快落地,让内地居民、大湾区的居民有更多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选择,同时让香港金融界有更多的机会。

金融科技“三方向”


除了上述基于内地进一步金融开放所带来的机遇,香港金管局重点关注的方向集中在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

余伟文透露,香港绿色金融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规模较大。其中,2018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达到110亿美元,是2017年的3倍多。今年年初,金管局亦为香港政府发行了共计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受到市场追捧。此外,香港金管局接下来希望制定绿色银行框架,与银行界共同去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较有活力的绿色生态圈。

对于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金融科技,香港金管局亦早已关注并进行相关探索。2017年9月,香港金管局公布了七项措施推动银行业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New Era Of Smart Banking),主要包括:推出快速支付系统、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升级版2.0、引入虚拟银行、推出“银行易”专责小组、促进开放应用程式介面(API)、加强跨境金融科技合作、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训等。

目前来看,七项措施均在稳步推进:今年香港金管局陆续批设了8张虚拟银行牌照;此前的7月,香港金管局亦公布了“银行业开放应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框架”的实施进度及未来计划,并透露从2019年1月至7月底,20家参与零售银行已提供超过500个开放API。

接下来香港金管局将重点发力金融科技领域中的哪些方向?余伟文给出关键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监管科技、区块链(主要是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

由香港金管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香港当地银行表示已经或会在未来将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应用到银行的营运中。

“未来这些技术肯定会应用得更多,我们也非常鼓励,但同时也要考虑,在使用这些技术去开展银行服务时,监管必须到位。如果要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那银行的风险管理如何做?银行的AI管理能力如何?人工智能应用中的某些程序是否会存在偏见,排斥某一类型客户,导致后者无法享受借款服务?”余伟文表示,基于上述可能存在的风险,香港金管局此前发布了两个指引(Guideline),主要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风险管理,以及客户权益保障(涉及数据隐私)等内容。

但余伟文亦强调,指引属于原则性并非强制性,因为这些技术都是新事物,金管局和银行应该一起去探讨和进步。“我们希望在技术最初发展的时候,让他们知道监管方面有什么关注点或要求,避免他们发展之后出现一个将来需要很大改动的模型,这个模型不符合监管心中的一些标准,所以尽早让他们知道这个框架较好。当然,指引也会不断更新。余伟文说。

毋庸置疑,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合规科技(Regtech)与监管科技(Suptech)亦不能缺席。“我们希望银行能够在将来几年更多地用科技去满足监管要求,相应地,我们去监管时也要运用更多的科技。因为银行进步了,我们不追上也会存在问题。”余伟文透露,目前香港金管局正在推进Regtech生态系统的形成,这个系统会纳入银行、保险公司、科技公司、监管等方面。此外,未来会在反洗钱领域广泛应用监管科技。

提及当下火热的区块链技术,余伟文认为,这项技术最适合应用在银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中,即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据其透露,此前香港金管局已联合香港的12家银行搭建了一个贸易融资平台,称为“贸易联动”(E-trade connect)。接下来会与其他跨境平台沟通,看看能否实现联动,这样多方贸易就可以通过这个电子平台进行。

另据媒体11月初报道,香港金管局已经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子公司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该协议旨在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为贸易融资平台创建概念验证,将两个现有项目联系在一起:香港金融管理局的E-trade connect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贸易融资平台。余伟文表示,主要是考虑能否将两个平台连接起来,使香港与大湾区的贸易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提升效率。

针对跨境支付难题,余伟文指出,如果把区块链,尤其是其衍生出来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将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连接起来,可使跨境支付更容易开展。目前,香港金管局正与泰国央行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

以下内容节选自《财经》等媒体与余伟文的对话:

记者:理财通对大陆来说其实相当于资本账户开放,而且本质上不仅限于大湾区,北方的资金也可以流入进去,最初与人民银行是怎么考虑的?香港金管局如何做到在没有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把资本流出的情况稳定住?

余伟文:理财通是一个重要举措、资本市场开放的其中一个步骤,的确是不容易的。如果去做,要在某一个地区、以某一种形式,我们还要去跟人民银行谈,找到一个方法去做风险管控,给客户有保障的方法,才可能去控制。如果资本要出来,你从哪里来、出多少、你的速度是怎样?开始时会有一定的要求,但现在谈比较早,细节也还没有。

央行对于理财通是非常谨慎的,我们也在逐步推进。可以看到,之前股票通推出时的额度,也是在一个大家觉得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起步。运作一段时间后,觉得问题不大再进一步放开。我们希望找到一个风险可控的方法。

记者:在全球都走向货币宽松时,香港的货币政策会不会也有一些转向?未来如果经济进一步下行,是否还有其他的措施?

余伟文:可以利用CCyB(审慎宏观管理政策),其实CCyB本身不是货币政策。我们利用到它,即在经济周期上升时,会比较审慎一点,让银行储备多一点的资本。当周期下行时,我们就可以把储备起来的资本放出去,这样会使周期的打击没那么大,让银行可以继续的放款,有点抗周期的概念。

如果将来周期继续下行,比如说经济继续下滑,或者是房地产会有更多的调整,其实我们是有空间,可以把CCyB再减低的,但肯定要看周期的变化,这个是有空间的。

另外一点想澄清的是,因为香港是用联系汇率,汇率与美元挂钩,所以我们不会用货币政策去影响我们的经济。所以在经济上,我们不会像其他的国家或地区一样,用利率去调整我们的经济增长。

那在经济下调中,我们能多做一些什么?

我们能多做的其中一项是关于中小微企业。经济一旦下调,香港最受影响的其实是中小微企业,尤其是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所以对金管局来说,我们也与银行达成了一个银行协调机制,主要基于银行现在的业务,是否有空间让银行可以比较包容地去看待给中小微企业的一些贷款。

比如若借款企业有需要,是否可以在与银行沟通后,采用“还息不还本”的方式,即利息正常归还,但本金可以暂时不还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去与银行沟通,不把这笔贷款纳入不良。银行就会比较放心,也可以有比较多的弹性去对待中小企业的贷款。

同时,还会有一些相应的协调机制,金管局以中间人的身份,将中小企业与其想接触的机构拉到一起沟通。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去参与政府开展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计划,由政府为企业做一定额度的担保,以便企业得到借款。

记者:近日,央行表示,北京市已在中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市场将此解读为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落地。与内地相比,香港金管局此前已推出金融科技的“监管沙盒”。香港的“监管沙盒”主要纳入哪些类型的金融科技企业?具体如何监管?

余伟文:沙盒方面其实我们已经做三年了(金管局官网显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于2016年9月推出),前期主要是一些用指纹识别、面容等去开户,或者用声音来进行某些交易……部分银行觉得自己想先试一试这些东西。过去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开始有不少与AI相关的纳入,比如说有一些Robot-Adviser(智能投顾),让robot去做adviser,或者是给一些投资意见。

香港金管局主要监管对象是银行,所以沙盒的使用对象也主要是银行。但其背后可能存在银行需要开发一个新产品或一项新服务时,本身需要与科技公司一起合作。这时就可以应用我们的沙盒,以便我们了解到底那是怎样的产品,从监管上有没有一些风险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通过沙盒给他们一些反馈。

在我们做了第一期沙盒后,有科技公司反馈说,他们想知道自己的产品是否能够得到相关的认可,产品是否可以使用,但每次通过银行与金管局会比较麻烦。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金融科技监管聊天室”(Chat Room)。无论银行还是科技公司,都与我们有一个直接的沟通途径。也就是说,你可以向Chat Room提问,我们会及时给你答案。这样,你就能知道监管对这个产品有什么意见,这个产品是否有望应用在银行服务中。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直接、高效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产品,避免走错路或者最终推倒重来。



推荐阅读



责编| 蒋丽 [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首要任务是金融稳定,抓住互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