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

泰勒斯与毕达格拉斯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把神撇开的哲学之父泰勒斯


    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第一人,也是研究天文学的第一人。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是不分的。公元前585年左右他第一个成功预言日食,并确定冬至和夏至的人。日食的当天,正是吕底亚人和米奇亚人决战的时刻。日食发生时白天变成了黑夜,交战双方都担心是神的惩罚,所以马上休战重修和平。这个和中国古代儒学有一种叫天人感应的理论相似,认为天和人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也能感应上天。人如果违背天意,就可能受到上天的惩罚和警告。康熙18年,公元1679年。北京发生的一场八级的大地震,当时有45000多人遇难,康熙在第二天就下了罪己诏。但是泰勒斯认为这不是宙斯在发怒。也不是海神波塞冬在发飙,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自然的事物去解释。他不相信天人感应,也不同于荷马用神来解释自然。他用自然的力量去解释自然之物。所以他在解释自然的时候,把神都撇开了。他认为大地是由水托着的,地震是由水的波动引发。泰勒思看到磁石时可以吸铁,就认为磁石是有灵魂的,然后就推而广之,认为万物皆有灵魂。他是著名的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米利都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如今已经被大海淹没。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却是古希腊著名的城邦之一。

          万物的本原是水。今天看来是有些简单。但是米利都学派的重要性并不在乎他的成就,关键在于他所尝试的。这在当时没有被世俗的观点影响,没有把神作为自然之物的本原和根据,这是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因为这个 原理首先说明物质所显现出来的多样性只不过是表面现象。简单的原理表达了关于对一切事物本原的看法。“一切是一”的思想。尽管他是比较简单和朴素的。     

        古希腊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开端主宰一切。比如古代的姓氏。史密斯也许就代表他是铁匠的后代。而宫泽可能代表的是它的祖先是生活在沼泽地带的农民。

      他有位著名的学生叫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了一个原理,万物的本原是无限。他认为不生不灭,创生万物,却又不被万物创生的就是无限者。既然无限者不被万物创造,那他就是万物的本源。

  爱因斯坦说过,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就是他是可以理解的。人类理性的光芒从此熠熠发光。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 把万物的本源看作是数”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是历史上第一个自称为哲学家的人。毕达哥拉斯在古希腊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他自己也毫不谦虚的说,既是人又是神,是半神半人。他创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相信灵魂转世说。据说他可以回忆起自己前四次的轮回转世的经历。一次,他看到一只狗被打。然后上前去阻止说:“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朋友的灵魂。”除此以外毕达哥拉斯认为吃豆子是一件罪恶的事情。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次被权贵的追查过程当中,他宁愿被捕也不愿穿过豆子地。后来被追兵赶上割断了他的喉管。他发现了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勾股定理。从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到今天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二者有什么样的重要区别?水可以是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的。而数是更为抽象的存在物。泰勒斯侧重于看,而毕达哥拉斯侧重于思。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财主家的儿子学习了“一”这个数字后,形状结构牢记于心。第二天财主在地上大大的写了一个“一”字来考察儿子到底学会了没有。结果这个傻儿子就认不出来了。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抽象的东西通常是思维所处理的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思维远远超过感官的。思维和创造力想象力相关。耶稣的著名弟子保罗曾说过,可见的都是短暂的,而不可解的都是永恒的。哲学家们试图闭着眼睛来解释自然。科学的童年时代,得出万物的本原是数。这是了不起的,数学研究是毕达哥拉斯进化灵魂的最好的方式。今天我们说的12345678910数字就是纯数字。没有任何可感的因素。但是毕达哥拉斯克拉斯时代的数字却有丰富的内涵。一,不仅是一涵代表源头和开始。二代表没有定见,三是全体。4是2的平方代表正义。5是3和二的相加代表着婚姻。关于自然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分类。认为自然思维是站在物我关系的立场上做的陈述,而科学思维则是站在物物相关的立场上所作的陈述。比如说今天只有十度,可是我一点儿都不觉得冷。十度则属于科学语言,他是站在物物相关的的立场上所作的陈述。因此更加客观,公正和精确。我觉得一点儿不冷,这就是自然语言是。在站在物我相关的立场上的。

      一位的古希腊哲学家。曾经写过一段话来概括毕达哥拉斯研究哲学和数学的动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然而,我们绝不可以自杀以求逃避。因为我们是神的所有物。神是我们的牧人,没有他的命令,我们就没有权利逃避。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真的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赫拉克利特

    一个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性格即命运。

                        ---  赫拉克利特

      据说赫拉克利特是王位的继承人,后来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是一个性格非常古怪的人。他瞧不起任何人,甚至批评著名诗人荷马。他常年离群索居,以植物为生。后来得了浮肿病,于是把自己埋在牛粪中,希望牛粪的热气可以把身上的湿气吸干。然后就这样死掉了。有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忧郁的哲学家”。是历史上第一个用朴素语言提出辩证法的哲学家。马克思曾经说我,我对他很感兴趣,仅次于亚力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就像德尔菲神庙的两句名言:一,认识你自己,二,凡事勿过度,这两句话。德菲尔神庙大神不说话,赫拉克利特的文风也是这样,被人们誉为谜样的人。他常用警句格言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是在暗示。

    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四点。1.万物处在流变之中,但是,2.变化是根据一种不变的罗格斯发生的,并且,3.罗格斯包含了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4.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了和谐。

    赫拉克利特名言,“一切皆流,万物常驻。”“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但他并非满足于变化,而是要探究那变中不变的东西。他把它称之为罗格斯。也就是我们后边所要说的存在一切是一的“一”。罗格斯,今天我们翻译为原则,规律,理性等等,赫拉克利特把有些人形容成在场又不在场。自以为是的活着,其实是梦中人和井底之蛙。如果他活着,今天可能会成为金句大王。他说“驴爱草料,不要黄金。”又说:“最美的猴子同人类比也是丑的。在神看来人是幼稚的,正如在成人看来儿童是幼稚的。”还有著名的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其中充满了辩证的思想。他还说疾病使健康显的愉快而美好,牙不疼的时候,从来想不起牙齿的存在,一旦牙疼起来,就会刻骨铭心的怀念牙不疼的日子。如果有一天牙真的不疼了,我们就会讴歌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踏进又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对立统一的思想。是真正的智慧。过去简单的二元对立思想,今天他用一种对立统一思想去看待万事万物。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变中之不变。这个不变就是变化本身。比如四季的更替,昼夜的更替,都是巧妙的维持和转化,从而形成一种秩序和和谐。在前边学过,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根源是数。而他认为万物的根源是一团不断转化的活火。火的特殊性在于与水相比,火是完全无形的。水虽然能够顺势而行,但是终究可被容器所框定,水可以被扑灭,但不可以被框定成型。我时刻都在燃烧,都在变化。火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也就是哲学当中的斗争性。他曾经说战争是万物之父,又是万物之王。他认为斗争永恒,和谐短暂的想法,也深刻地影响了黑格尔和马克思。还有两句特别经典的话,一,即使穿越每一条路,人也永远不能发现灵魂的边界,他拥有的范围如此之深广。二,我研究自己。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爱利亚学派的世界观

  现代人往往把罗格斯等同于理性和逻辑。其实在古希腊时,罗克斯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大概有11种意思。话语和尺度。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有一句话来说明话语的重要性,“照亮深渊,驱策万物”。话语的第一个功能就是给万物命名。让世界不再混沌。第二个功能是采集和拢聚和分辩功能。人只不过是偶然的存在者。要突破我们人类的有限性,去了解世间万物。可以用语言去揭示爱情、上帝。把这些事物聚集、汇聚到一起。之后我们还可以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欣赏一部作品不仅仅是看它的词汇丰富程度,而且也要进行字斟句酌。看是否是字字珠玑。这里更加强调的是语言的分辨力。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推和敲之间的字斟句酌。要分辨语言的尺度。也就是要把握分寸感。而要把握分寸感。必须要明确我们的尺度是什么。因为不同的尺度,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站在猴子的角度看,林志玲也是丑的。站在上帝的角度看,爱因斯坦也是愚蠢的。赫拉克利特。强调的不是单一的尺度,这种尺度。是多样的。意在强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什么未成年人评价事物非黑即白,非真即假,非善即恶,主要是与他拥有的判断尺度和标准有关。如果我们掌握了多种尺度,善于掌握分寸感,世界才会向我们呈现他的丰富多样性。对变化的精微的审察和分辨。这里的哲学观点,我觉的是我们从事研究的要义之一吧。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万物的中心?因为人生需要一个中心,世界和宇宙也需要一个中心。否则世界的秩序就会变得混乱和无序。今天我们强调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人生没有中心,那么就是在大海上没有方向航行的船只。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思考,我们说变化中的不变也应该是相对保持不变。希腊哲学家认为意见的反义词就是知识或者真理。爱丽亚学派的克赛诺芬尼认为静止比运动高贵。举例说明,比如说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通常是慢条斯理的,一分钟也,说不了50个字,购物的主持人语速就像机关枪一样。克塞诺芬尼说唯一的神则是不动的。如果去掉其宗教色彩,那么他的观点和他的学生巴门尼德的观点是一致的。巴门尼德认为真理是唯一的,也是不变的。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芝诺悖论

  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儿童版的龟兔赛跑,是说因为兔子睡了一大觉,所以乌龟凭借坚强的意志超越了兔子。那么之诺版的龟兔赛跑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之诺版的主角不是兔子和乌龟,而是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和乌龟,那只倔强的乌龟。芝诺说只要乌龟先跑一步,那么阿克琉斯再怎么也追不上他了。因为阿喀琉斯作为追赶者,首先必须要达到被追赶者乌龟的出发点。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当他到达这个点乌龟都往前跑了一步,这个过程可以无限的重复下去,总之阿喀琉斯可以无限的接近乌龟,但是乌龟却总是会领些一点,阿喀琉斯不可能追上乌龟。很多人可能认为哲学家就是在胡说八道。因为这可能违反常识。我和百米赛跑的世界冠军一起跑。虽然我先跑五米,但是在终点处,他一定能追上并赶超我。这好像是一个明显的悖论。

为什么芝诺会提出这样一个明显的悖论呢?要从巴门尼德说起。他强调不变的重要性。巴的老师克赛诺芬尼就是要寻找那个不变的唯一的神,巴门尼德在老师的基础上,他不是去寻找唯一不变的神,而是去寻找存在。存在与非存在相对应。今天我们说,谁的存在感最强?在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存在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个哲学的起源问题。假如我们研究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找不到的东西,也就是非存在的东西。是没有结果的,走的就是意见之路。如果我们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甚至是在研究最真实的东西时,我们就是在走真理之路。其实非存在不仅包括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的东西,也包括这个生灭变化的现象世界。比如金字塔,爱情和亲情。哲学家一般也不会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而是热衷于研究一切是一的的那个一。巴门尼德认为存在具有以下特点:一存在是不生不灭的。二,存在是唯一的。三,存在是不变不动的。不再是永恒的。也就是无始无终的。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思想的对象。像毕达哥拉斯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样,老财主家的傻儿子,老师教了一个一字,然后过了几天,老财主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一字来考察儿子学会了没有,结果这个傻儿子就认不出来了。从一个小的一字到一个大的一字就认不出来。财主的儿子就没有从现象中摆脱。就没有找到现象背后的存在。存在于存在者不能混淆。存在是不生不灭的,存在者是有生有灭的。我们不去研究是什么?而是研究是本身的人,我们称他为形而上学家。那个先于存在者存在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在先不是时间上的先后,而是逻辑在先。逻辑在先指的是理由,根据、规律。如果追问时间上的先后。这是宇宙生成论。如果追问逻辑在先的根据就是本体论和形而上学。这个时候,巴门尼德对存在于非存在,静止与运动,理性和感觉,真理和意见。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在前苏格拉底哲学达到了最高峰。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之诺是巴门尼德最宠爱的学生。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为了捍卫老师的理论。人们说芝诺离开感觉太远。而之诺恰恰反驳他们说。我就是要违反常识的,因为直觉和常识是不可靠的。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讲了一个一个故事来反驳芝诺悖论。你不是说运动不存在嘛。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干脆站起来,在学生面前一言不发地走来走去,用实际行动去反驳芝诺的论证。成学生头来赞赏目光的时候,第欧根尼狠狠地批评了他们。论证是不能用行动去反驳的。有人提出之诺把数学的点与物理的点发生了混淆。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矛盾的同时展开和同时解决就是运动,所以巴门尼德和芝诺的观点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其实这场争论是一场思想智慧的较量。我们需回到芝诺提出悖论的历史背景和动机。那芝诺悖论的意义何在?

告诉我们不能满足于感官的结论,而必须诉诸理性。有句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和狡辩,但事实并不胜于理论。如果停留在初级反省的普通人,往往受控于经验现象。如同《两小儿辩日》。得根据太阳的大小,或者根据太阳的温度,来判断离我们的远近。这需要用理论去回答那些终极问题。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以及这一讲的主角巴门尼德。所有这些伟大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他们面对浩瀚的星辰,宇宙和大海,独自发问。跨越岁月的鸿沟相互辉映。构筑起天才的共和国。他们独立特行不走寻常路。是风格迥异,有风格的人。都试图去找到那些隐蔽的关联,而不是明显的关联。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从黄金时代到黑铁时代。人类堕落的神话故事。

  《普罗米修斯盗火》和潘多拉盒子的故事。通常我们讲到普罗米修斯,主要讲他的勇敢,不畏强权,为了人类的谋福利的牺牲精神。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普罗米修斯。在古希腊哲人中大家都希望试图把神撇开。比如泰勒斯的万物的本原是谁?不过他还说万物都有灵魂。可以比喻从前门把神赶走,神从后门溜进来。可见古希腊哲学与神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苏格拉底被问的理屈词穷的时候,就会搬出,“只有神知道”这个说法来搪塞。。赫西俄德与荷马。都像中国的杜甫和李白。有人形容赫西俄德。一个阴郁保守的农夫习惯于反思。既不爱女人,也不爱生活,唯有神的存在,沉重的伴随其左右。荷马教人战争和残杀。赫西俄德不是去讴歌战争和英雄。而是渴望和平与庸常。所以它代表了人类对日常生活和秩序的想法。因为普罗米修斯在分配牛肉的过程当中,欺骗了宙斯。宙斯用铁链把普罗米修斯捆绑,用一只长茅剖开他的胸膛,派一只长翅膀的大鹰,不断的啄食他那不死的肝脏。而人类得到的惩罚是打开潘多拉魔盒,从此人类生活在罪恶,劳累,疾病这些悲苦和不幸之中。唯有希望人逗留其间。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是以骄狂回敬骄狂,用傲慢回击傲慢,这是一系列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赫西俄德告诉我们,人类从原来的黄金种族时代已经堕落为黑铁种族。白天不断地劳作,夜晚不断的死去。由于普罗米修斯的不敬老和不敬神。所以我们要接受神的安排,服从神的旨意。

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苏格拉底的使命

  在一个老且丑怪的皮囊下面,隐藏着一个高贵而纯粹的灵魂。他在古希腊的人物中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苏格拉底是热爱美的人,但没有失去质朴的品味,是热爱智慧的人,但没有失去男性的魄力。在他一生当中,经历了雅典民主制最为辉煌的时刻,也经历了长达27年的波罗奔尼撒战争。不同人笔下的苏格拉底。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有小丑形象的苏格拉底。最后苏格拉底是以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人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我们过关于苏格拉底的印象,大部分来自柏拉图。从柏拉图记录的言谈中,可以看出苏格拉底的幽默和睿智。但是苏格拉底自知自己无知,是非常的谦卑和谦虚的。他认识到自己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苏格拉底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去讨论善的问题。就是考察和反省自己的生活,或者说要关照我们的灵魂。他曾经说多么荒唐,奴隶不见了,人们四处寻找,美德跑了,却撒手不管。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