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张图片


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筹备会议上,委员会成员们围坐在华丽的大桌前,不约而同地勾选了一只大熊猫作为该组织的标志。


虽然敲定会徽只用了二十分钟,但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这个憨态可掬的熊猫logo出现在公益广告、活动等各种公共场合中,成为了最深入人心的大熊猫形象之一。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2张图片


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可爱标志的原型是一只叫姬姬(英文名:Chi Chi)的大熊猫。


它不仅有着传奇的命运,肥皂剧一般的感情生活,还背负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政治意义。


今天书单君想借由《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一百年》这本书,和大家分享这只被载入史册的熊猫,姬姬的故事。


它的一生,或许比很多人类要精彩得多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3张图片


从北京到伦敦


1958年5月,对北京动物园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一批来自非洲的动物(包含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两只河马和两只斑马)即将抵达北京。


在这之前,园内虽然也有金丝猴、雪豹、羚牛这些稀有动物,但大都来自中国境内,很难展现地球动物的多样性。


运送这批动物的人,并非外交官员,而是一个叫海尼·徳默尔的奥地利动物商人。


美国芝加哥动物学会和他达成协议,只要能弄到一只大熊猫,就给他2.5万美元酬金。


所以此番中国之行,他是带着“商业目的”而来——用这些非洲动物换一只大熊猫。


动物园领导非常欢迎徳默尔的到来,不但爽快地答应了置换要求,还准许他在三只熊猫中挑选一只。


抛开对动物商人的偏见,徳默尔心眼儿不坏,对动物也挺有爱心。


之后的一星期,徳默尔都跟熊猫生活在一起,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尽快与它们亲近起来。


很快,那只最幼小的母熊猫开始允许他进入笼子里,这只熊猫就是姬姬。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4张图片


徳默尔后来回忆道:“它的心灵受创,正在寻找可以依靠的人,我觉得它把我当成了好朋友。”


就这样,姬姬成了建国以来,我国唯一一只以交换形式出国的大熊猫


按理说,换到了熊猫,这笔交易就算成了大半,可当他准备把姬姬送到美国时,却傻眼了。


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实施了运输管制,熊猫当然也在管制范围之内。


因姬姬的“共产主义”背景,美国政府禁止他们入境。


在意识形态斗争面前,一切都会被赋予政治的含义,哪怕只是一只熊猫而已。


无奈之下,徳默尔只好带着姬姬游走于欧洲各国。


他们先在莫斯科动物园停留了十天,此地对姬姬有特殊意义,一年前它曾在这里住过半年,未来它还会再次来到这里,关于这部分咱们后面再细说。


紧接着他们到达柏林,虽然柏林墙的第一块砖还没有砌上,但把姬姬从东柏林运到西柏林还是要办理一堆证件,费了徳默尔不少功夫。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5张图片


然后又去了法兰克福和哥本哈根,最后一站是英国伦敦,每到一处他们都会造成不小的轰动,收获当地媒体和群众强烈关注,一路下来积攒了不少人气。


按原计划,姬姬只会在伦敦动物园停留三周,可是后来,直到1972年死去,这里都是它的家。




英国动物明星的日常


1958年9月初,姬姬到达英国,当时西方的动物综艺节目正办得风生水起。英国一档名为《动物时间》的节目拍摄过很多动物明星,深受大众欢迎。


别误会,这档节目不是强迫动物进行带有虐待性质的表演,而是请专业团队上门拍摄,有饲养员在一旁协助,由哈佛大学动物学博士担任主持人,可以说是非常上道了。


自1956年开播以来,《动物时间》不仅捧红过很多家喻户晓的“名角儿”,还在潜移默化中激起了市民们参观动物园的热情。


成千上万的游客入园观看他们喜欢的动物明星,让二战后萧条的伦敦动物园重现了往日的繁盛。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6张图片


一到欧洲就大放异彩的姬姬,自然早就被电视公司盯上了。


当时伦敦动物学会也很想把姬姬留下来,毕竟它已经在政府同意之下,离开了中国,美国一时半会儿也去不成了,总不能让这样的稀有动物一直在各地漂着吧。


双方商讨后,决定共同出资,付给动物商徳默尔12000英镑佣金,把姬姬安顿在伦敦动物园。


在这里,姬姬过上了神仙一般的生活,不但独占一个宽敞的“寝宫”,配有“私人管家”(管理员)照顾生活起居,夏天还能躺在冰块上乘凉,享受屋顶洒落的“怡熊”水雾。


饮食上,因为不喜欢动物学会提供的竹子,一位家住孟那比里庄园的老上校主动请愿,定期和当地的童子军们砍下新鲜嫩竹专门送到动物园去。


尽管如此,竹子也只占了姬姬日常饮食的三分之一,动物园还额外为姬姬准备了粥、牛奶、水果、番薯、牛排、鸡肉等等,每顿饭后还能享用“甜点”。


在伙食方面吃得比人还丰盛,让姬姬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只喜欢吃巧克力,爱好喝茶的大熊猫。


可是这种生活真的适合大熊猫吗?如今看来并不尽然。


基于健康考虑,人工饲养熊猫的饮食应以竹子为主,辅助少量的其他食材,这样可以让熊猫通过啃食竹子,来保证每天的活动量。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7张图片


然而吃粥类食物的姬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很少活动,也不搭理人,连拍摄《动物时间》的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


虽然每天来动物园看大熊猫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能真正一睹它玩耍风采的绝对是“幸运儿”。


当然,这也不能怪伦敦动物园不专业,毕竟对于那时的动物学界来说,熊猫还是一种很陌生的动物,没什么养殖经验可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专家才通力制定出一套“大熊猫营养学”。


无论如何,从入园那天起,姬姬就像小孩子一样,被人们宠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年15岁,是当时人工饲养的大熊猫里最长寿的。



冷战宝贝的“政治婚姻”


如果说姬姬有什么烦恼和遗憾的话,大约就是情路坎坷。


1960年深秋,它变得比往常更漂亮一些,毛发柔顺光亮,性情也与以往不太相同,对自己的管理员更是格外殷勤和迷恋,到了第二年秋天也是如此。



它的管理员是个帅气的小伙子,特别是穿上那身皮衣后,和电影明星马龙·白兰度有几分相似。


人们这才意识到,该给姬姬找个伴儿了,总是独自待在兽屋里,难免会“芳心寂寞”。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8张图片


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弄清大熊猫的性别就很麻烦,检查过程繁琐且有风险。


之前,苏联在这件事上就闹出过乌龙。


在被徳默尔带到欧洲之前,姬姬曾和一只叫平平的大熊猫一起作为外交礼物送到莫斯科动物园。


当时苏方误以为平平是雌性,觉得两只雌性熊猫不利于繁殖,很快就向中方提出将姬姬送回去,换了一只叫安安的雄性熊猫。


可安安到莫斯科以后,不但没有与平平交配,还经常打架,直到平平1961年去世,人们才发现原来“她”实际上是个“他”


姬姬刚到英国时,英方也只是听说它是雌性,并没有确认。直到1964年,姬姬不小心被竹子刮伤了眼睛,在手术过程中实施了麻醉,动物园才有机会查检它的性别,为她寻找“夫婿”。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9张图片


当时欧洲没有几只大熊猫,莫斯科的安安自然成为了第一选择,可若想促成这次相亲,英方需要克服千难万阻。


毕竟冷战时期,分居在柏林墙两边的情侣为了相见挖地道,或是年轻夫妇高举着新生婴儿,给住在墙那边的祖父母看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了。


为了把姬姬送到莫斯科与安安见面,英苏双方经过了多次谈判,拿到了若干高层领导的许可,甚至惊动了两国的国防安全部门,其间苏联曾一度认为,整个熊猫事件是掩护英方间谍渗透的阴谋。


1966年1月,双方初步敲定行动计划后,姬姬赴苏的消息不胫而走,英国各大报刊立刻以它为形象,绘制了很多政治讽刺漫画,还为它安上了“冷战宝贝”的头衔。


在人们的眼中,姬姬不仅仅是一只动物,还象征着东方与西方的结合,和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动物学家眼中单纯的珍稀动物繁育工作,在政治压力之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3月,姬姬终于乘坐专门为它改造的客机飞往莫斯科与安安会面,经过前期漫画的“预热”,此事已经成为了各家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记者密切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时刻准备把大熊猫配对,写成博人眼球的花边新闻和年度情感大戏,还是占据头版的那种。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0张图片


当年西方报纸的新闻标题套路,绝对让如今大部分新媒体从业者望尘莫及。


比如,姬姬到莫斯科的第一天,不但对安安不感兴趣,还打了对方几巴掌,此事经记者加工,成了《姬姬欲拒还迎》、《姬姬赏安安耳光》、《姬姬以右钩拳痛击金龟婿》。


再比如,当时园方为了让两只熊猫尽快熟悉,决定让它们在同一个笼圈里过夜。到了媒体这里就成了《两只熊猫共度春宵》、《熊猫的许身之夜》、《枕边的敌人》。


可惜,这次相亲并不顺利,两只熊猫越看越不对眼,最终只能不欢而散。


在姬姬返回英国的那天,它再次成为了新闻焦点,这次标题变成了《落选新娘飞回家》、《童贞熊猫返家》。


不过英国动物学会没有死心,又安排了它俩的第二次配对,结果还是失败了。媒体继续拿这件事大作文章:《再聚首已成冷静身》、《面对姬姬的来电,安安呼呼大睡》、《熊猫爱爱营结束》。


姬姬离开苏联时,专家分析配对失败的原因,认为姬姬很可能因为没有同伴,长期与人类相处,而以为自己是人类。于是他们在兽居里挂了一面镜子,好让它习惯同类的长相。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1张图片


这个观点立刻在英国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人说姬姬是同性恋,也有人说姬姬是性冷淡,还有人质问,难道只有“结婚”才是正常的吗,为什么不能选择单身呢?


无论是“冷战宝贝”,“相亲对象”还是“独身女性”,人们在姬姬身上投射了太多的符号和含义,它是一只熊猫,可又不只是一只熊猫。



最后的使命


1972年春天,姬姬病倒了,全英国的民众都十分担心它的健康,那段时间报社和电视台收到了大量问候它身体情况的信件。


于是BBC决定在新闻节目《全国》里,让主持人在摄影机前致电动物园,询问它的状况。


电话那边是伦敦动物学会公关处的托尼·戴尔,他的回复听起来非常乐观:“我们上回去看它的时候,它刚喝完茶,然后回卧室睡午觉。它现在躺着睡着了,还高兴地挥着脚掌。”


但实际情况却是,他也不知道姬姬是否能捱过这个夏天,因为它已经15岁了,对于熊猫来说,15岁已经算老奶奶了。


随着姬姬身体状况持续恶化,动物园也开始联系知名的动物解刨专家、动物学专家、医学家、标本制作家,为它准备“后事”。


7月中旬,姬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此时它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进食。周五,动物园关门后不久,医生给它注射了安定剂,但依然无法减轻它的痛苦。终于,在周六凌晨3点,姬姬离开了。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2张图片


星期天,全英国的媒体和民众都在哀悼这只熊猫的离世。


与陷入悲伤的民众相比,动物学会就理性得多,在姬姬永远沉睡之后,病理学家解剖了它的遗体。


眼科专家波特·达特诺尔研究了它的眼球,人们才知道熊猫眼中的世界是彩色的。


伦敦动物学会花了一整期学报的篇幅,刊登它的遗体检验报告和关于它的血液、胃液、肠胃、乳腺等相关的论文,这些资料填补了长久以来关于熊猫的科学领域空白。


这就是姬姬一生最后的使命——让人类更加了解熊猫。


标本制作家把它的皮骨缝合,制作成动物标本,如今人们依然能够在伦敦的自然博物馆北厅,看到它坐在地上吃竹子的身影。


这只一辈子都与各种符号和政治形象捆绑在一起的动物,最后终于以一只大熊猫的身份留在了这个世界。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3张图片


主笔| 清凉油 编辑| 燕妮 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送书福利


“石原里美主演超人气日剧原著小说”

《校对女孩》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4张图片 |如何获得 |

星标或置顶“书单”

(点击公众号页面右上角的“···”选“设置星标”或“置顶公众号”),并将截图发到书单公众号对话框。

书单君将抽取2位读者,各赠送一本《校对女孩》

|有效时间| 12月9日24时前





书单测试:核心心理需求测试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知道怎么去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活在别人要求的世界里,他们告诉你应该考公务员,应该结婚生子,应该乖乖听话。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知道吗?


书单引进了一套专业测试,以经典需求理论为基模,从15个方面分析你的个性和需要,以作为你选择工作和爱人的依据。


点击下图,马上测试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5张图片

★更多测试,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天赋探测器|情商综合评估|关系安全感测评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6张图片 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_第1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只中国大熊猫的恋情,抢占了西方报纸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