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现在去死吧

「自杀」这个词,最近显得格外刺眼。


今天的热搜榜第一,就是「央视揭露韩国娱乐圈自杀魔咒」



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三位韩国艺人离世。


公司剥削、抑郁症、网络暴力、身心戕害……


你永远无法想象一条鲜活生命被压垮之前,背负过怎样的压力。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张图片


「雪花论」已经被滥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看似「主动选择」的自杀案件背后,或多或少都确实存在着助推手。


那么。


助推手是否有罪?
言论自由 教唆杀人 如何界定?
鼓励自杀 能否被判定为他杀?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下面这部纪录片里——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

I Love You, Now Die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张图片


光是片名,就已经透着一股窒息感。


也确实是桩耸人听闻的事件。


2014年7月13日,18岁美国少年康拉德被发现死于一辆卡车中。


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3张图片


警方判定:自杀。


年纪轻轻就放弃生命,着实令人感到遗憾。


开始,大家都只当这是一起寻常案件。


但随着调查深入,却发现另有内情。


在死者的手机中,警察发现了上千条短信。


全都是他与女友米歇尔的互动。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4张图片


聊天内容触目惊心,对方频频发来这样的消息:


你为什么不直接喝漂白剂?

上吊、跳楼、用刀捅,有很多方法。

你什么时候动手?

你今天会自杀吗?

不要再逃避了。

照你之前说的做就可以。


毫无疑问,米歇尔在建议、鼓励甚至是催促康拉德自杀。


很难想象这是情侣身份的人会做的事,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5张图片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浮出水面,这对青少年的交往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不仅成为一起打破司法惯例的特殊案件,更是凭借着劲爆话题,演变成了一出网络上的「热搜连续剧」


全美人民都热切关注和讨论着后续发展;


各家媒体也是不知疲倦的持续报道。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6张图片


故事被越传越神。


甚至吸引到了HBO的注意力,将整件事的前后经过拍成了纪录片。


也就是今天在说的这部片子。


导演艾琳·李·卡尔


过去执导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恶行》原型)、《黑钱》等高分纪录片。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7张图片


全都是极具话题性、挑战禁忌底线的社会热点新闻。


此次的「短信杀人事件」也是同样。


纪录片结合了检方、辨方、亲友、专家、学者等各方视角。


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逐步探访案件的真相。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2012年2月,16岁的康拉德与同龄人米歇尔,在亲戚的介绍下相识了。


两人一见如故,迅速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


然而,在交往的两年时间多里,尽管彼此相隔不过一小时车程的距离,但他们的见面总共不超过5次


短信却发了上千条。


是真正的互联网时代的恋情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8张图片


康拉德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与社交焦虑,一直抱有自杀的念头。


而这个想法得到了米歇尔的支持。


她不仅给他「出谋划策」,做「心理辅导」;


更是积极鼓励他将自杀想法付诸行动


最令人心寒的一个细节。


在康拉德实施自杀的中途,因为求生本能和难以对抗的恐惧,一度离开已经充满一氧化碳的汽车。


准备放弃自杀。


然而,电话中的米歇尔却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他回到车里


说要「有始有终」。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9张图片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这个男孩的生命永远停在了18岁。


在康拉德的尸体刚被找到,教唆短信还没被发现的时候,米歇尔曾短暂地以「哀伤女友」的形象,大大博取了身边人的同情


大家都来安慰和关怀这个可怜的姑娘。


要知道。


米歇尔其实人缘一直不好,没什么朋友,甚至和父母关系都十分疏远。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0张图片


但她十分渴望外界的关注。


过去曾连续给同校女生打多通电话、疯狂发短信,只为了能和她们玩到一起。


结果适得其反,愈发被孤立。


而此次男友康拉德的死,却让她一夜之间成为了大红人。


她甚至以康拉德的名义,广邀同学举办了一场慈善锦标赛。


并且玩得非常开心。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1张图片


这些信息,后来都由检察官在庭上披露。


自然地引起了康拉德父母巨大的愤怒。


在他们看来,米歇尔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拿康拉德的生命当游戏。


是为了满足自己病态的关注欲与表演欲


康拉德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痛哭流涕地指控:


「如果不是米歇尔,康拉德就不会死。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2张图片


当然了,做父母的想追究米歇尔的责任。


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自杀的念头是康拉德起的,车也是他自己准备的。


整件事中最挑战公众底线的,康拉德中途下车,米歇尔要求他回去。


确实残忍,但归根结底,清醒状态的康拉德依然拥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拒绝。


只是他没有这么做。


在过往的案例中,并无针对「鼓励自杀」的刑罚。


如何才能对米歇尔定罪呢?


在多番辩论后,法庭决定以「过失杀人罪」进行起诉。


认定在此桩具体事件中,被告人虽然远在千里外,但却利用短信实施「杀人」。


鼓励自杀也是一种犯罪。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3张图片


这可以说是开了司法先河。


罪名起诉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便是康拉德父母与米歇尔双方之间的过招。


互相往对方身上甩锅。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4张图片


作为反击,米歇尔一方也提出指控:


如果自己有罪,那么康拉德的父母更有罪


因为康拉德的抑郁症,根源正来自于他的父母。


很早以前,康拉德就目睹了大人间难看至极的离婚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5张图片


父母关系破裂后,他跟着父亲生活。


没想到却不幸遭遇家庭暴力


根据警察的证言。


在康拉德生前,他的父亲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就将儿子一通痛揍


程度严重脑震荡的地步。


父亲的新女朋友在冷眼旁观之余,还会附赠语言暴力。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6张图片


为此,康拉德一度逃离家庭。


早在2012年,康拉德与米歇尔相遇不久,他就因为自杀闹到过入住精神病院


在受到米歇尔「协助」自杀之前,他一共四次尝试轻生


其中一次非常接近死亡。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7张图片


康拉德还曾经告诉米歇尔:


他的母亲曾无意中看到了自己的笔记本屏幕,上面是他搜索如何自杀的网页。


但他的母亲什么也没有说。


无视了。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8张图片


做父母到这个份上,真的能完全撇清自己,将责任全都推给一个女孩吗?


康拉德死后,他的母亲曾自责:


「如果当初我让他离他爸爸远一点,也许事情会变得不一样。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19张图片


而他的父亲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我父亲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我也是这么教育康拉德的。

再来一次,我也会这样做。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0张图片


理直气壮,毫无愧疚之意。


儿子为什么会深陷抑郁症,他似乎没有一点自觉。


但以上这些家庭内幕,媒体才不在乎。


这桩发生在两个青少年间的,耸人听闻的教唆杀人案,吸引了马萨诸塞州乃至全美的目光。


热度、眼球、点击量,有这些就够了。


他们精心挑选米歇尔在庭上的不恰当表情,大肆抨击她如何残酷冷血。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1张图片


公众也几乎一边倒地站在康拉德家属这边。


各种偏激、极端的暴力言论都出现了。


而这些言论,和他们所责骂的行径其实是一致的:鼓励自杀。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2张图片


诚然。


米歇尔的所作所为违背了道德,对康拉德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造成这样的局面,100%全是她的错吗?


群众的激愤,更多是来自于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起哄。


他们乐意接受「蛇蝎女人」的抓马设定,把整场案子当成精彩的戏剧。


捧着瓜,吃得津津有味:


居然有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婊子

能这么突破下线

心肠歹毒到教唆一个青少年去死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3张图片


至于康拉德是如何患上抑郁症,如何积重难返;


如何在一次次尝试自杀后都没有获得帮助,直到最终断送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些,大家并不真正关心。


大家更不会去关心,米歇尔其实也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


和康拉德一样,长期孤独压抑,精神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也曾尝试过自杀,还断续服用着「百忧解」。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4张图片


在她与康拉德相识的前一年半,她也曾竭力想打消对方轻生的念头


但康拉德禁止她将自杀的事透露给旁人;


甚至还暗示她,与他一起做对罗密欧与朱丽叶。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5张图片


这一部分事实,由于米歇尔本人拒绝接受采访,具体如何无人得知。


也没人乐意了解。


反正她是个刽子手,惩罚她就对了。


乌合之众沉浸在找到一个「坏人」的靶子,倾泻所有的愤怒、恶毒与咒骂


而并不真正站在「好人」的立场,更不会去思考「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围观枪毙砍头,就拍手叫好。


战队骂街的看客,说到底,也是自身表演欲作祟罢了。


发泄情绪容易,解决问题很难。


近年来,青少年问题频频挑战社会心理防线。


青少年们,究竟怎么了?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6张图片


每一个悲剧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导火索。


但细细往下探究,又无非是那么几个大同小异的成因。


剑拔弩张的家庭关系;


无端恶意的校园暴力;


不够重视的社会冷漠。


在青少年们遭遇烦恼时,家庭本该是庇护他们的港湾;


可事实上呢?


悲剧出现时,父母往往是缺席的。


更可怕的,是守护者变成了加害者。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7张图片


那些侵害,或是以家暴、性侵等显见的方式发生;


或是以漠不关心、道德绑架等隐性的样貌呈现。


最该关爱、保护孩子的人,反倒成了杀死孩子的元凶或是帮手。


而他们又因披着「父母」的身份与道德外衣,频频免责。


在纪录片的案子里。


持续数年的庭审后,法官最终以「过失杀人罪」的罪名,判了米歇尔25个月的刑期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8张图片


一年半之后,上诉请求被马萨诸塞州最高院驳回。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29张图片


而无论法律定她有罪与否,公众早就判了她死刑


鉴于这桩案子在美国的影响力,后半生,她恐怕都将生活在流言蜚语里。


跳脱出这桩案子。


如果「鼓励自杀」属于犯罪,那么「诱发自杀」「放任自杀」又是否可以心安理得?


假如公正意味着「罪刑相当」「有错必究」


一个青少年做错事,需要为她的行为付出代价;


那做父母的呢?


围观拍手叫好的呢?


何时能稍微学会自省。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30张图片


助理编辑:打打斗斗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31张图片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_第32张图片

点个「在看」

以爱为名的伤害不是爱

↘↘↘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爱你,现在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