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门课、5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中国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多所高水平大学陆续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开课,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我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1月15日,教育部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国家名义推出慕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标志着,中国慕课经过量的积累,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

从2012年开始,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力推进慕课建设,慕课资源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一直密切关注国际慕课建设的发展态势,2015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


3200门课、5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_第1张图片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习惯并善于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慕课是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方式,正在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模式的变革。

  

记者发现,这490门精品慕课以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既有“微积分”“刑法学总论”“唐宋诗词鉴赏”等常规课程,也包含“生物演化”“珠宝鉴赏”“中国服装史”等特色内容。

  

首批课程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的基本理念,入选的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示范性强。课程大规模应用已经惠及高校和社会学习者,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78门,其中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选学人数接近85万人次。此外,我国还有200余门慕课登陆国际著名课程平台。


3200门课、5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_第2张图片

  

据了解,首批课程建设得到了各类高校的积极参与。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比70.2%。此外,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外贸单证操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色彩搭配”等课程也榜上有名。


优化学习体验缓解课堂矛盾

从2016年起,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彭晓陆续学习了15门慕课,熟练掌握了解剖知识和识别药用植物等技能。彭晓认为,慕课的优点在于不仅让零碎的时间得到充分运用,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过去5年,北京大学已经开设了100多门慕课,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发出了几万份课程学习完成证书,东西部课程联盟汇集了上百所大学的优秀资源。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表示:“在课程学习的意义上,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北大的学生。”

  

慕课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传统课堂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缓解。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战德臣是“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课程的负责人,在过去4年里,他联合几十所学校的教师组建了跨校课程工作组。在他看来,“慕课是推动大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引擎”,传统的大班教学能发挥教师作用但互动性弱,小班教学互动效果好但需要更多高素质教师,在网络课堂支持下的“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实体课堂的矛盾。


3200门课、5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_第3张图片

  

对于教师来说,参与慕课也有不少利好。记者了解到,深圳大学等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一门慕课等同于一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慕课建设项目计入各学院绩效考核指标。

  

“教育部还将继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以国家名义再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00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吴岩表示,慕课建设要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变轨超车”、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


鼓励普通教师“用慕课”

慕课虽然具有免费优质、持续多样、及时反馈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学习者持续性不强、网络教学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学分认证遭质疑等问题。

  

事实上,像彭晓一样能够主动坚持完成慕课学习的学生不占多数。一份来自东南大学针对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使用慕课平台、注册学习、完成学习并获得证书这一系列流程的参与人数,呈现逐层递减的趋势。在不选择慕课的原因中,“缺乏面对面交流指导与相关约束力”和“学习积极性差”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8%和49.5%。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慕课的“学分认证”并未在全国大范围推开,这在很多人看来影响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然而,战德臣表示:“慕课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慕课的本质是为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国外慕课的对象更多是社会学习者,完成学分认定不是参与慕课学习的最终目的。”


3200门课、5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_第4张图片

  

“此次推出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老师都是各学校、甚至行业内的知名教师”,战德臣认为,应该支持顶尖教师去“做慕课”,但这一部分人毕竟始终是少数,要充分发挥慕课引领教学改革作用,关键在于引导普通教师学会“用慕课”,让他们在与顶尖教师的比较中去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以提升教学能力。

  

据了解,教育部下一步还将推出慕课的中国标准,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共享力度,把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慕课承担了平衡教育资源的作用,在中国具有半公益性质,但是慕课平台的课程发布、制作、运营存在成本”,战德臣希望教育部门建立相应的资金支持机制,支撑中国特色的慕课体系建设。

光明时评:490门是个好开端

名师大家的课可以在家里听了。教育部日前宣布,我国将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据已经公开的“课程表”,490门课程涉及学科广泛,既有西方文明史、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等人文社科类科目,也有汽车发动机原理、航天器控制原理等理工类科目,还有中式面点制作工艺等职业教育课程。


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每年有大量考生通过竞争激烈的高考角逐,得到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面对以公办大学为主的高等教育体系,社会上一直有开放高等教育资源的呼吁。这构成了一组矛盾,一方面,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办大学的性质决定了其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正因如此,国内一批知名高校始终在“开”与“放”之间犹豫和徘徊。每有涉及大学开放程度的新闻爆出,无论是图书馆、课堂还是校园,都会引发激烈的社会争议。在线开放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不难发现,名校教师在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中占到相当高的比例,清华大学一家就占了70门。进一步试听相关课程还能发现,相应的授课教师在开放课视频中都呈现了很好的教学状态。从满足知识传授的需求看,在线开放课完全可以达到开放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目的。


当然,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不是高等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终点。如何让在线课程深入人心、受到公众认可,是维护和推广这批优质教育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应当承认在线开放课与传统形式的师生传授存在很大不同。在线开放课必须是学生主动搜索、注册和聆听的,而不是传统授课按部就班的形式。听课人员必须要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在线开放课的真实作用才能发挥。这样的授课关系将那些只想体验和凑热闹的人排除在外,为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铺平了一条大道。当然,在课程推广阶段应当有的放矢,让有需要的人了解课程信息。


其次,现有以视频为主的在线开放课较少设计互动环节。听课者如果有疑问,不能像在传统课堂那样随时提出,获得教师即时解答。教育不能回避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教师或有能力的研究生解答在线听课者的疑问,更能体现在线开放课的价值。


再次,既然推出了在线开放课,那么相关学校就应该加强对传统课堂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通过选拔性考试筛选能力匹配的学生上大学,是公共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一种形式。如果因为向社会开放,导致正常学籍的学生无法充分享用教学资源,那也是公共教育资源的浪费。将社会人员控制在课堂这样的核心教学区域之外,也是推广在线教育的一种方式。


与庞大的社会需求相比,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的“课程表”应继续扩容。社会听课人员不仅对课程涉及学科的种类有需求,对授课者的风格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高校和教师而言,参与在线开放课的工作,也是低成本、有秩序地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继续扩大在线开放课的门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以国家名义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00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而带动1万门慕课和50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线运行。如此,在线开放课对于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将发挥更大作用。



内容来源:“光明微教育”工作室(ID:gmweijiaoyu)、《光明日报》1月19日(《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490门是个好开端》)

图片来自网络

3200门课、5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3200门课、5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