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应该闻起来像女人,而不是玫瑰。”
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西方人说香水美人,第一个是克利奥帕特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写埃及艳后出现在西得拿斯河上:她卧在透明金线纱制成的幔帐里,整个码头弥漫着从船里荡漾而出的幽香,全城人跑来观看。此处,莎翁用了巧妙的比喻:“那空气,若不是怕造成真空,也会跑去观看克利奥帕特拉,使自然界发生一个空隙。”
可可·香奈儿有一条香水金句:“女人应该闻起来像女人,而不是玫瑰。”这解释了为何在使用香水这件事情上,埃及艳后堪称行家。据称,克利奥帕特拉使用的香水不下15种。为了见安东尼大将,她将船桨在茉莉香油里浸泡,身上洒上茉莉香水,再在地上铺上一英寸厚的玫瑰花瓣。她闻起来不是玫瑰,也不是茉莉,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花香调,是地道的“女人香”。
关于香水的名言,许多非常精彩。例如“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依然出自可可小姐之口。乍听之下令人费解,细想却十分有理。说到底,香水是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发生在人与物之间,也发生在人与人之间。香水通过它的使用者散发出特有的芬芳,而香气,又让使用者与他人建立了联系。我就这句话向香奈儿第四任调香师奥利维耶·波巨(Oliver Polge)寻求解答,他回答的正是“联系”两字:“女性在拒绝香水的同时,也在拒绝与外界的某种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确实没有未来。”
“香水的生命,由阐释它的人赋予。无论哪一种女性,当她开始使用香水,都给香水带来了生命和涵义。”奥利维耶·波巨对我说。这位大名鼎鼎的调香师相信,香水的生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好比一条裙子,在不同场合、由不同女性,带着不同思想穿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无论法语还是英语,说到香水,使用的动词都是“穿”——这层含义,进入中文语境后,在翻译过程中流失了。“香水是你穿上的最后一件衣服。”奥利维耶·波巨说。
“芳香”,是关于女性最为重要的转喻。与女性相关的东西,几乎都可以此二字作为点缀。她们的形容,是香唇、香肩、香肌、香腮、香鬓;她们的触碰,是“芳泽”;问名字,称“芳名”;论年纪,谓“芳龄”;寻行迹,是“芳踪”;她们的居处,叫作香闺;即至她们死亡,化作一抔尘土,亦是“香冢”。
哪怕她们故去,令生者追思,上穷碧落下黄泉,求魂魄入梦,其索引依然是“香”。在古代的传说里,钟火山有一种香草,叫作怀梦草,放入怀中,便可以梦见思念之人。李夫人香消玉殒后,汉武帝日思夜想。为遣主忧思,东方朔取怀梦草呈送君王。那日夜间,李夫人果真翩然入梦,临去,遗皇帝一束蘅芜草。武帝醒来,衣枕犹有异香,历月不散。
在西方典故里,香水美人的故事不在少数,许多与皇家相关。17世纪后,芳香文化盛行于欧洲,皇室都有自家专用的香水坊。至为有名的,还是路易十六的玛丽皇后。这位用生命演绎摩登的女人,对于香水的迷恋到达何种程度呢?有这样一则逸闻: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皇室被迫逃亡。就在群众一片“砍掉国王与皇后脑袋”的呼声中,临逃前的玛丽·安托瓦内特依然不忘去一趟香水坊,充满她那些美丽的香水瓶。几百年之后,这位香水美人依然为调香师们铭记——在法国和推崇法兰西文化的日本,都曾经推出过“玛丽王后香水”。
平心而论,在法国香水的现代化过程中,爱美的玛丽皇后做出了贡献。18世纪中期,这位排行老幺的奥地利小公主嫁入法国,随身带入了植物性香水。在她之前,另一个为香水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女人是亨利四世的皇后,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凯瑟琳·德·美第奇。在她嫁入巴黎之时,随行带着她的御用调香师,为之调配日常使用的植物香水。在当时,香水与毒药只有一线之隔。因此,这位调香师同时兼任了“术士”的工作,为凯瑟琳皇后调制毒药,对付政敌,引出不少故事。
玛丽与凯瑟琳对于法国现代香水的功勋,在于引入了植物性香水。在她们之前,香水早已盛行于法国宫廷。在路易十四时代,王公贵族主导流行,除了服饰,还有香水。当时大家认可的,多是动物性香水,尤其是由麝香、龙涎香提炼而成的。但随着技术和医学的发展,植物香日渐受到重视。这种转向,导致了1860年王后香水的成功。这款由娇兰公司为法兰西第二帝国欧仁妮皇后推出的香水,由柠檬、佛手柑、柑橘调配而成,是现代植物性香水的先驱作品。
进入20世纪后,设计师可可·香奈儿异军突起,成为这个领域的传奇女性。她的突破是多方面的。她的天才在于,打破了传统的边界——不仅是对男女性别的边界的打破,也是对于各种时尚之间边界的打破。香奈儿将女性的身体与时装、香水当作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种观点非常超前。如今,你依然可以在香奈儿的许多方面,看到这种观念的渗透。
这名事业极其成功的女性,爱情上却难言顺遂。“一战”期间,香奈儿与英国商人亚瑟·卡柏坠入爱河,称他为“卡柏男孩”。1919年,卡柏车祸离世,香奈儿陷入了失去挚爱的悲痛中,离群索居。在这段日子里,俄罗斯公爵给予了她悉心照顾,经由他,香奈儿结识了俄裔香水专家,被行内称为“鼻子”的恩尼斯·鲍(Ernest Beaux)。恩尼斯·鲍调配了10种不同香水,编号从“1”到“5”,再从“20”到“25”。香奈儿选中了“5”号,并为之命名为“香奈儿N°5”。这不仅因为香水的编号,也因为那天,是一个与“5”相关的日子。香奈儿相信,这将成为她的幸运数字。
时间证明,她的选择不仅正确,而且高明。直到今天,5号香水依然是全世界最知名也最为畅销的香水之一。人们对于它如此喜爱,到了甘心不拿工钱,为其免费宣传的地步。效果最佳的一条,是玛丽莲·梦露的“无心插柳”。在1954年采访中,她一脸天真地对记者说:“我只穿香奈儿5号睡觉。”这段话成为当时的报纸头条,也成为梦露逸闻中为人乐道的一则。
香水被许多人称作“隐形的高级时装”。因为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为使用者所演绎,也都受到时间和潮流的影响。香水的年代特质,不仅体现在香水瓶的变化,也体现在香味的异同。香氛无形无色,是时间的沉淀。香水爱好者,对于早年的传世名香心怀爱意,却并不一定会使用它——相较于而今的香水,老香水浓墨重彩,像出年代戏,是舞台的美观,不是日常的拾掇。香奈儿5号却是一个例外。它诞生在1921年,距今已近一个世纪,与之同代的香水,大多作古,或只在博物馆里展露真容。5号香水却依旧畅销,活在现代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向奥利维耶·波巨请教了这个问题。他思考了一会儿,做了一个比喻:“在巴黎郊区,我见到了一所老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直到现在,你还能感受到它的现代性。在建筑时,它非常具有前瞻性,所以到现在也保持着活力。我想香奈儿5号也是这样。”在创立早期,香奈儿便建立了独立的香水业务,拥有专属调香师和工人,这是当时鲜有人会去做的事情。在加工和原料的控制上,也十分谨慎。“我们不使用现成的原料,而是自己制作,再加工、组合、构建,让它成为一瓶香奈儿香水。从5号开始,就建立了香水的身份。”
可可·香奈儿希望,N°5能够“像一记闪亮的耳光那样为人记住”。因此,她拒绝任何一种单一香调。“香奈儿女士一开始就强调说,不要单一的玫瑰或茉莉香型,要丰富的香调。香水应该很抽象,像童话一样具有神秘感。”奥利维耶·波巨说。这样的思想下,香奈儿5号成为一款复合调香水,像一把缤纷的花束,散发着芬芳。香调互相作用,又生成了新东西。“人们无法彻底解释5号的秘密。一件物品,如果一清二楚,容易令人腻烦;而如果它是神秘、无法看透的,你就会一直沉溺于其间——这就是5号常青的秘密。”
调香师的鼻子
感官世界中,嗅觉是较受人忽视的一环,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经常将它与味觉混淆起来。对于嗅觉,这有失公允。舌头只管四种味道:咸、甜、酸、苦。余下的滋味来自哪里?是嗅觉在帮忙。科学家告诉我们,75%的味道来自嗅觉。许多滋味,不是通过“尝”,而是通过“闻”来体验的。在这一点上,法国人观察得比较细腻,法文中的Arom(香味),包含了气味与滋味的双层意义,可以为口舌感知,也可让鼻子捕捉。
人类有五六百万个嗅觉细胞,足以让我们辨别上万种气味。初生一两日的婴儿,已经能够闻到气味。相较于其他感官,嗅觉更简单明了,它不像听觉与视觉,需要经过大脑处理。嗅觉是一种单纯的化学反应,存留时间较长,同时可以直接到达脑部控制本能反应的部位,与情绪、记忆和欲望有着密切关系。在人类早期的生存中,嗅觉扮演着工具的角色,辅助人类觅食、自卫、求偶。嗅觉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感官,也最为神秘。
在象征派的诗歌里,嗅觉作为人类的神秘感官,扮演了意象源泉的角色。波德莱尔有一首叫《应合》的诗,这样写道:“有的香味新鲜如儿童的肌肤/柔和如洞箫,翠绿如操场/别的气味,腐烂、轩昂而丰富,如琥珀香、麝香、安息香、篆烟香,那样歌唱性灵和感官的狂欢。”香气如果有形有色,那画面一定非常美丽。
人类文明史上,“香”的最早来源和功用是宗教。原始居民焚香礼拜,向上苍祈福。英文中的香水(perfume)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是“透过烟雾”(pre-fumum)。人们点燃香料,看到袅袅升起的香气,希望它们能为神明感知,保佑大地丰收,人民康健。中文里也有相似的意思。“香”字,从“禾”从“甘”,连着译过来就是“甜蜜的谷物”。甜美的饭食,亦被用作对于先人的供奉,祖先享用后,才会“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与气味打交道的调香师,是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职业,带有绮丽的色彩。人们想象调香师工作的情景,往往浪漫唯美:他为各种香气所包围着,像作曲家对待音符那样,攫取、编排,调和出一首芳香协奏曲。在作家的笔下,这份神秘的唯美偶尔会带上暗黑色彩,“非常罪非常美”。索斯金德在小说《香水》里,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香水杀人魔”,被拍成电影后,这个调香师的故事深入人心。
我向奥利维耶·波巨提及这个故事,他笑起来了,说电影不错,但小说本身要比电影精彩数倍。这是为何呢?因为“电影无法将香气的多彩完全呈现出来”。电影镜头再如何完美,呈现的也是一个固定的视觉影像;而文字,却可以开启更多的想象力。卢梭说:“嗅觉是想象力的感官。”在这一点上,文字与嗅觉像一个天然同盟。作家与调香师具有的共同特质,除了想象力,还有对事物的敏感。
“如果说调香师需要什么特别的天赋,那么‘敏感’是比较贴切的一个词。”奥利维耶·波巨说,“这种敏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你不需要天赋异禀,拥有一只与众不同的鼻子,才可以进入到这个职业里来。通过学习,你的鼻子一样可以捕捉到越来越多的气味。”
“如果只是因为我能闻到别人无法闻到的气味,我便成为调香师,那么,这个职业又有什么意义呢?”奥利维耶·波巨笑着说,“然而,当你具有了这种敏感之后,如何能成为一个好调香师,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你能否将这种敏感,转换为创作?能否把对于气味的感知,表现出来,创造出新的美?这才是一个调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你遇到一个画家,你不会关心他能看到多少种色彩;遇到一个调香师,你也不会问他可以闻到多少种气味。重要的是,他们创造出的作品是怎样的。”
调香师奥利维耶·波巨(摄影:Wenjei Cheng 后期:Jerry 黄匠)
在调香师这个行业里,奥利维耶·波巨是“世家子弟”。他的家族姓氏波巨,是法国著名的调香世家。奥利维耶的父亲,正是贾克·波巨——在香水界,这位香水大师就像众神殿里的一尊神像。在奥利维耶4岁的时候,贾克·波巨从香水界泰斗亨利·罗伯特手中接过工作,成为香奈儿第三代调香师。贾克·波巨在香奈儿工作了37年,在他手中,诞生了许多名香:魅力(Allure)、可可小姐(Coco Mademoiselle)、邂逅(Chance)……其中许多,在他退休之后,依然非常流行。
“我的一生都在呼吸香水的味道。”奥利维耶·波巨说。对于调香这个工作,奥利维耶从小耳濡目染。在他少不更事的时代,并没有“子承父业”的意愿——尽管他的父亲,是一个偶像般的人物。“父亲对我的影响,首先是作为父亲的影响,而不是一个著名的调香师。”奥利维耶·波巨说。多年以后,当他回到自己香水生涯的起点,命运使然地坐在父亲坐过的位置上时,才发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他身上,我感知了香奈儿香水的美学。”他发现,自己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知道所有神秘故事,藏在记忆深处的香气,在他脑海中弥漫开来。
奥利维耶·波巨今年40余岁,外表较实际年纪年轻许多,打扮合宜、体面、不过分时髦——这些细节显示,这是一个在时尚圈游走多年的人。一开始,奥利维耶·波巨是一名艺术系学生,热爱古典乐,每天练习钢琴,梦想着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美妙的乐曲。他计划在巴黎一间设计学院继续学习,专攻应用与创意艺术,在递交申请前,人生出现了转折。“这是一种机缘巧合。那时我不到20岁,去爸爸的工作室(香奈儿香水实验室)担任暑期实习生。这时我才意识到,或许,这才是我未来人生的方向。”
那几个夏天,年轻的奥利维耶泡在香水实验室里,整日与香料打交道,研究香水配方中的奇妙分子。在充满香气的实验里,家族的基因被唤醒了,他展露出了调香方面的过人天赋,他的内心,也在发生蜕变——让自己破茧而出的力量,是否就藏在这些芬芳的香精之中?为了明确这一点,奥利维耶·波巨来到了“香水之都”格拉斯——自文艺复兴时代起,这里就是法国香水制造的中心。他还去夏拉波(Charabot)香精香料公司接受培训,这是“香水大师的摇篮”——调制出5号香水的恩尼斯·鲍,就曾经在这间公司深造过一年。
在格拉斯,奥利维耶·波巨接触了大量来自大自然的香料,他亲手研磨香草豆、灌溉来自南斯拉夫的干苔藓、感受格拉斯茉莉的香气……像音乐家学习音阶一样,他学习了香味的典型香调、原型和结构,也明确了内心的方向。他来到日内瓦,花了两年时间,全面学习香水配方技术。学成之后,他加入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FF),并被派往纽约,在大洋彼岸开始了职业生涯。奥利维耶·波巨热爱无拘束的创作,推崇自由开放的纽约,也给予了年轻人褒奖。他创作的第一款香水,大获成功。
重返巴黎之时,奥利维耶·波巨已在香水界声名鹊起。加入香奈儿之前,他独立创作或合作设计了一些知名香水:巴宝莉(Burberry)的Burberry The Beat香氛、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的“F”by Ferragamo Pour Homme Black男士香水、宝格丽(Bvlgari)的Mon JasminNoir夜茉莉女士香水、高田贤三(Kenzo)的Power原动力男士香水、兰蔻(Lanc?me)的La Vie est Belle美丽人生淡香水和迪奥(Dior)的Dior Homme桀骜系列香氛……对于皮革香与广藿香的独到运用,更令他备受业界的赞赏。
米西亚(Misia)是奥利维耶·波巨成为香奈儿调香师之后,打理的第一款香水。香水的名字来自可可·香奈儿的女性好友米西亚·高德贝斯卡。香奈儿这样描述自己的好友:“米西亚是所有女性特质的总和。”米西亚宛如一只让人又爱又恨的黑豹,是艺术家的缪斯女神。画家维亚尔、博纳尔、图卢兹·洛特雷克和雷诺阿,都曾为她创作过肖像画。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里,有一位维尔迪兰夫人,帮助俄罗斯芭蕾舞团走出了困境——据称,她的原型,正是米西亚·高德贝斯卡。
奥利维耶·波巨不希望将这款香水打造成米西亚的嗅觉传记。他希望表现的,是她与可可·香奈儿相识后,对后者人生带来的转折性影响。通过米西亚的介绍,香奈儿结识了20世纪早期的多位重量级艺术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尚·考克多、埃里克·萨蒂、毕加索,以及俄罗斯芭蕾舞团的灵魂人物塞尔吉·迪亚吉列夫。1924年,香奈儿参与创作了芭蕾舞剧《蓝色列车》,为这部舞剧设计戏服。奥利维耶·波巨从中获得了灵感:“我希望呈现出一种感觉,就像当年俄罗斯芭蕾舞团登台演出之前的氛围:舞蹈演员在后台打扮,她们穿上盛装、打上香粉,空气中弥漫着香氛……米西亚是这样的感觉。”
另一支对奥利维耶·波巨具有特别意义的香水,是不久之前的“邂逅活力淡香水”(Chance)。“邂逅”系列香水,最初诞生于2003年,由贾克·波巨一手打造。这是一支混合了花香与果香的香水,质地轻盈,充满愉悦的氛围。12年间,“邂逅”经历了4次更新换代,前三代,皆由贾克·波巨操作完成,第四代,交到了奥利维耶·波巨的手中。
奥利维耶·波巨对父亲的光环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更明白,每一支香水,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因此,在第四代“邂逅”香水的处理上,奥利维耶保留了系列中标志性的茉莉与白麝香,将葡萄柚香调作为基调,与此同时,加入了一丝意想不到的独特苦香。“每一代‘邂逅’,都与上一代不同,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乐观、清爽、欢快,充满色彩感和跃动感。”奥利维耶·波巨说,“从象征角度上来说,这款香水,是我们父子在香水历程上的一种传承。”
《星际穿越》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在可以穿越时空的物质之中,爱是唯一一件可令我们感知的东西。”这话其实说得不够周全,还有一件东西,可令我们感知,亦有穿越时空功效,这就是气味。
“当香水开始与人对话,它是直接与人的内心和潜意识进行交流,是与人的灵魂深处发生接触。”奥利维耶·波巨告诉说。作为一名调香师,他相信香水具有魔力。人的许多微妙的情感,语言难以言明,却可以通过气味来表达。“香水的魔力是看不见的,但你能感受到它。”正是这种魔力,让他在短暂离开之后,走回了父亲走过的路;在对气味的探索中,他对于父亲有了更多了解。
“当往昔没留下任何东西,人已销亡,物亦破败……其气味和滋味却久久不散,一如灵魂,以滴滴纤细而几乎无法察觉的存在,强韧的负载记忆的巨厦。”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这样写道。这本名著启发了一个科学名词:普鲁斯特效应,形容气味唤醒记忆的作用——气味撩起原初感觉,令往昔复活。
“创造香水时,你会联想起某段回忆,思绪自然而然地寻根、追溯与家庭历史相关的场景。”贾克·波巨曾经这么说。“这也像一种邂逅。”奥利维耶·波巨说。
雪莱用花的香气象征跨越时间的永恒记忆:“香气,当紫罗兰萎靡/活在唤醒的记忆里。”当我们想到嗅觉的化学反应原理,想到香气穿越时空的效应,很容易将香水的魔力与爱的魔力联想起来。人们总是说,香水应该擦在脉搏跳动的地方,这样,它可以感受到你的心跳——像爱一样,香水触击的部位不是脑,而是心。一名年轻女子曾经向香奈儿请教,香水应该擦在哪些部位?可可小姐回答得像一个典型的法国女人:“擦在任何你想被亲吻的地方。”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859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释永信 | 侯孝贤 | 美食阅读 | 孤独之书 | 天津爆炸 | 下午茶 | 宁泽涛 | 黄渤 | 邪教杀人案 | 一人食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