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

有时候坐下来,静静回忆,真想能够时光逆转,回到九十年代,临近二十一世纪的那会儿。

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头二十年的最后几年,大家还没有手机,没有空调,基本也没有电脑,当然了,天气也没那么热。每个人都辛勤地工作,工资大概在三五百块钱,节奏不快,但很幸福。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1张图片
乐声21寸显像管电视机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2张图片
上海牌风车(即脚踏式缝纫机)

那个时候,大家看的还是显像管电视,吃的还基本上是粗茶淡饭,没有太多的大鱼大肉,私家车大部分还是脚车(即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家家户户大都还有一架风车(即脚踏缝纫机)。早上每家每户都会熬上一锅粥,配点咸菜、豆腐乳、菜脯(即萝卜干),偶尔也会买点豆浆油条,吃完各忙各的。家里人中午下班,只要不是特别远,不会选择在外边吃馃条面条或者快餐,都会骑着车回家,车停门口,进屋就是热乎乎的饭菜,母亲或妻子在用缝纫机做着或改着衣服,一幅温馨的画面。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3张图片
老式26寸自行车

那个时候,家里爷爷奶奶或是曾祖父一辈的,大都还健在。在潮汕,老人们一大早就去公园散步,回来时顺便买点菜。他们大部分喜欢午后睡醒,在家里或者串个门,基本上是街里街坊或者老战友,喝上几杯功夫茶,聊聊家常,谈谈国家大事,回忆那一份共同的友情。晚饭后,老人们会到门口乘凉,小孩子们喜欢跟着老人们,听他们学古(即讲故事),老人们也喜欢把旧社会的地主剥削、战争年代的革命友情等等这些个故事讲给小孩子们听,所以那个时候的孩子都还是比较懂事的。有些老人们还喜欢看地方戏,例如潮汕老人们就喜欢看潮剧,什么《陈三五娘》《苏六娘》等等都是老人们随口就能吟唱的。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4张图片
豪迈125摩托车

那个时候,没有数码相机也没有单反,胶片机是最时尚的相机,柯达胶卷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另一个标志。那时候大都还是有周末双休的,偶尔带上一家老小,逛逛公园,拍下几张照片,那时候老人和孩子们认为那就是最幸福的日子,但现在还能保存下来的照片,也不多了。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5张图片
柯达克罗姆胶卷(即菲林)

那个时候,还有人力三轮车,骑车的有本地有外地的,工种不分高低贵贱,都是靠自己双手干活,不论严寒酷暑,偶尔碰上苛刻的乘客,还赚不到什么钱,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做,社会分工不同,总得有人去做。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都会坐人力三轮,沿途看看“风景”,车速不快,但很幸福。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6张图片
商场门口待客的人力三轮车(此图摄于2008年前后)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7张图片
二十一世纪初还流行于大街小巷的人力三轮车(快乐的乘客和朴实的“司机”)

那个时候,储存介质还是磁带和录像带,最炫酷的,是拥有一台随声听,一按播放键,放的是张国荣和张学友的歌。这是80后和90后最潮流的事情,他们不看日韩剧,不追日韩星,听国语歌和粤语歌是他们最前沿的享受。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8张图片
随声听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9张图片
录像带
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_第10张图片
磁带

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回忆,小朋友最爱的鸡汁面(幸运蟹黄面),逢年过节自己做的馃品...那个时候,小孩子们玩的不是手机平板,他们会看书,思想也很单纯...那个时候,没有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这些网游,顶多也就是玩玩小霸王…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攀比,没有太多的利益纷争,一家人其乐融融,无需等到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团圆饭...那个时候,老人们能经常看到自己的儿女,能真正的安享晚年...那个时候,节奏不快,信息量不多,但人们知足常乐,过着小老百姓幸福的生活。

不过如果一直那样子生活,国家就不可能建设的那么快,那么富强,凡事总是在取舍得失间平衡。但如果可以,我想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回到那个时候,感受一下慢节奏的淳朴民风。


2017年7月31日随笔


注: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请标明出处,本人依法保留侵权追责权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九十年代的慢节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