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几个美国同学都说自己来自“Franklin”,可实际上他们却来自不同的州。在中国,大家介绍自己来自哪座城市,一般就可以对号入座了,很少有地名撞脸的,除非你具体到村落的名字:王家村马家村到是有一堆。说来也怪,美国怎么就这么多“Franklin”呢,还有数不清的“spring field”,那么美国到底有多少撞脸的地名呢。先来看组数据,下面是来自“List of the most common U.S. place names”的一组统计,具体地名所在州郡参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the_most_common_U.S._place_names· 1 . Springfield (41) · 2. Clinton (26) · 3. Madison (25) · 4. Franklin (24) · 5. Washington (24) · 6. Chester (23) · 7. Marion (23) · 8. Greenville (22) · 9. Georgetown (21) · 10. Salem (21)
除了这些名字,美国还有一些遍布大江南北的撞脸城市,比如“Bristol”、“Oxford”、“Cleveland”等。尤其是前两者,让我这只从英国过来的留学狗好生不习惯,明明是英国的城市名称,美国怎么就直接拿来用了呢,而且一但启用就大肆“Ctrl+C”然后“Ctrl+V”,真是闹得人傻傻分不清楚。
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金融中心纽约,之前被荷兰占领的时候它被叫做新阿姆斯特丹,区别于荷兰的首都。后来英国占领后,它改名新约克,也就是纽约,纽约是“NEW YORK”的音译。约克是英国工业革命时候兴起的一个古老城镇,前年万圣节我还在英国的约克玩恐怖街头游戏,今年的圣诞就要在新约克度过了,细思极恐。
新奥尔良(New Orleans)则是法国占领美国中部领土时候给取得。新奥尔良于1718年由法国殖民者创建,于1763年转让给西班牙,后来又短暂地回归法国统治,直到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交易”(Louisiana Purchase)后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座城市保留着欧洲和天主教的特点,这在美国诸多的城市中颇具特色。新奥尔良城市的名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当时的法国摄政王而取的;另有一种说法则称是这个美国南方城市气候很像法国的奥尔良,而法国也有意将其改造成另外一个奥尔良才取为New Orleans的。
最后,除了“新”还有“旧”,这就要说到澳大利亚的新金山 ( Melbourne)和美国的旧金山(SanFrancisco)两个城市了,这两个城市当时都是以产金矿而闻名。(San Francisco)是曾被西班牙统治的地区的常见地名,19世纪这里是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于此,当时称之为“金山”,但直到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为了与被华人称作“新金山”的墨尔本区别,而改称 SanFrancisco为“旧金山”。
有时候美国同学经常开玩笑形容以前命名这些城市的人“homesick!”
话说美国人也是懒,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整理整理这些没创意的名字,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历史的印记倒也是给美利坚合众国带来了些特色。其实,除了美国的地名撞,学校名的简称又何尝不撞,如果一个美国同学告诉你来自“OSU”,那么他们有可能来自“Ohio State University”或“Oregon State University”,也可能是“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以前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会说在“UK(United Kingdom)”读本科,大家会以为你是从“University Of Kentucky”毕业的,我一直以为简称只是方便记忆的,不知道在美国如此普及。美国人民来玩“大家来找茬”想必会是世界冠军吧。
美国有很多“广州”?
没错,没有当年大卸八块的瓜分史,哪来民族多样、兼容并包的美国。美国是有很多地名叫“广州”,这可不是巧合而已。旧时,广州在英语里叫“Canton”,翻译过来叫“坎顿”,前几天讲座,教授还介绍了个“Cantonese”的视频,当然也就是美国人心中的“坎顿话”,今天用来代指粤语。度娘告诉我们今天美国有17个叫“坎顿”的地方,除了个别特例以外,其他都与中国的广州有关。
俄亥俄州伊利湖南岸的工业城市“广州”,人口十余万,是美国17个“广州”之最。1805年,有位叫贝扎利·韦尔斯的人来这里开辟种植园,逐渐形成居民点。韦尔斯有个朋友通过与广州开展贸易致富,曾在邻近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建了一个名叫“广州”的种植园。为图吉利,韦尔斯来了个移花接木,也将自己创建的居民点命名为“广州”。这个“广州”在成为斯塔克县县城后,1854年升格为市。
编辑/不二斋([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在最近的BBC对王思聪的采访中,这位“国民老公”对英国记者的提问对答如流,谈笑风生(蛤蛤)。但他的很多回答也正是很多留学海外的同学们都曾问过自己一万遍的问题。你回复“王思聪”给你看一篇文章。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乐趣?…… 耶鲁大学的校长对这些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你回复“铁证”调取文章《耶鲁校长:这才是判断一个人受过教育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