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是自我救赎的开始

撰文 |周志建

编辑 |马冉冉、张看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性、自己的life style,就像我,我是一个要准时的人。从小到大,不管上学、跟人约会或工作,我几乎都很准时。

“准时,这是好习惯啊!”我猜,很多人都会这样说。

我同意。比起迟到,准时的人肯定受欢迎许多。但我也很清楚,这个准时的style绝对不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当我习惯了“要准时”时,自然就会去要求别人也要准时,当别人迟到了,我就会暴跳如雷,觉得不被尊重。

你看,我的情绪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同时,为了“一定”要符合准时的模式,每次出门,我都会很紧张,害怕迟到,因此,我变成了紧张大师,无法从容度日,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这就是准时之害。

课堂上我经常说:所有的行为、style,都是被建构的。我这个“要准时”的背后,当然是有故事的。

因为,我有一个军人出身的父亲。记得小学一年级第一天上学,清晨五点就被父亲从床上叫起来。记忆中,从小我经常睡眼惺忪地走在灰蒙蒙的清晨里,每天几乎都是我第一个到学校,因为教室门锁着,于是我就去老师宿舍敲门拿钥匙。

上周带工作坊,提到这个故事时,我开玩笑地说:当时的小学老师,会不会经常还在睡梦中,就被我吵醒,心里咒骂着:“这个死小孩,每天一定要这么早来吗?”(哈)

十三年前,学了“叙事疗法”,开始学会说故事,通过这样脉络性的梳理,我把当年那个被迫要准时的小孩给拥抱了回来。于是,我松了,也解脱了。

现在,我依然会准时(这个价值我是肯定的),但不再会因他人迟到而暴跳如雷。我释怀了,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就好。同时,如果自己尽力了,就算偶尔约会迟到,我会道歉,但不再有罪恶感。我放过了自己。

看见自己的模式(style),了解这个模式是怎么来的(好好说故事),于是,我们就可以不再受制于这个模式,甚至超越这个模式。这就是修行,也是故事疗愈的效果。

上周的life style工作坊结束,隔天,在facebook里,我看见学员H写了一篇好故事,印证自我看见的重要性。

“所有对他人的批判,其实都是对自己的批判的伪装。如果你自身没有你所批判的特质,你根本就不会在别人身上看到这个特质,不然即使看到了,你也不会有任何情绪的批评。”

H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领悟呢?原来,她有一个每天上学都迟到的儿子。儿子不只赖床,几乎所有动作都是慢吞吞的,每天都把她给气炸了。她说,孩子考试考不好,她完全不会生气,但却独独对儿子迟到这件事,无法容忍,这件事可以让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生气,气到爆炸。后来,看了我的书,上周又上了工作坊,通过阅读与书写,H渐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在乎儿子迟到。

H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从小也是一个爱赖床的小孩。因为不喜欢上学、抗拒上学,不想起床,所以经常迟到。H说,当时妈妈也是每天抓狂嘶吼地骂她起床。如今,她却变成了这样的妈妈。真的,如果没有觉察,很多人都会用自己妈妈的模式在当妈妈。

不只如此,H更觉察到:从国小到高中,每个老师都训诫她:“不要迟到,迟到是不好的行为”,于是,就算她考试成绩是前三名,但因为经常迟到,所以让她操行不及格。大人的反应方式,她认知到:“迟到”跟“操行不好”几乎是划上了等号的。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底深处,成为她今天无法忍受孩子迟到的魔咒。

“因为,我不想我的孩子也操行不好。”哇,终于真相大白。

这是一种深度的自我看见。自我看见,是救赎的开始。

最后,H在facebook上写着:“不服输,不受控制的我,在当时是不愿意屈服这种莫名其妙的教条和处罚的。但是,心里所承受的压力和被标签化,却深深伤害了我,而当时那个受伤的小小的我,到现在还躲在心底的某个角落,等待着被救赎。现在,我必须先把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给认回来,好好地告诉她:迟到不是坏事,你不是坏小孩。”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红了。

通过说故事,把小时候的自己,好好拥抱回来,重新理解,打破过去大人的标签与魔咒,这是我们可以为过去那个“小小的我”所做的事。如果你不做,它就会在你现在的生活里,反复出现,叫你不得安宁。

故事的疗愈力量,就是如此。

| 作者介绍 |

看见,是自我救赎的开始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是自我救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