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东方IC
1
一段视频最近上了热搜,视频的内容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就是大病众筹平台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疑点。
一段时间以来,水滴筹在全国40座以上城市招募大量正式和兼职“收款顾问”,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梨视频拍客卧底发现,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人民日报公众号
水滴筹则快速进行了回应。
针对此事,水滴筹今天回应称,已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
水滴筹表示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同时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组织重新回炉学习,再次加强平台纪律培训和提升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后方可重新提供服务。
这段视频出现后,大量网友开始对这个行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嘲讽。
这个新闻,我其实并不意外,实际上大病众筹这个行业出现什么幺蛾子我都不意外。
因为只要是商业行为,都一定是要赚钱的,不赚钱用爱发电吗?
但是大病众筹这个行业,魔幻就魔幻在,其业务模式如果老老实实做的话,就是不赚钱的。
就是需要用爱发电。
我并不认为问题出在具体哪个公司身上,问题其实出在这个行业的身上。
这个行业目前有点野,和这个行业比,罗老师真的只是小野。
互联网大病众筹这件事儿,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刚需?到底是不是一个利用爱心的流量生意?人们的爱心到底能不能被合理的保护?
我个人其实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真的一切做到完美,成本会高到突破天际,而且这里面的标准是存在大量问题的。
我曾尽调过这个行业,也为他们算过一笔账,结论不是很乐观。
完全尽职尽责,就成了公益,企业不是做公益的。但是不尽职尽责,又涉及欺骗爱心。
哪哪都不是人。
任何一家商业公司涉及公益为核心商业模式,尤其还是需要融资的,最后大概率是既不能商业,又不能公益。
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并不希望大病众筹平台这个行业消失,因为他们确实是帮到了很多人,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同样的现实是,这个行业同样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逻辑问题,黑产问题,以及权责问题,边界问题,需要理清,需要监管。
不然只会伤害到更多人。
2
大病众筹这件事情本身,毫无疑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大家伙一起帮助有需要的人,钱也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献爱心,这个世界已经够魔幻了,找点温暖真的挺好的。
但现实教育我们,从来不是说怀着好心就一定能办好事儿的。
好的想法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无数的坑。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大病众筹的坑,多到数不胜数,还总有败类在偷井盖,还开着挖掘机偷。
这个行业的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到底谁,有资格申请众筹?
客观上讲,只要是病人,只要生病了,只要是符合要求的大病,理论上都可以申请开通众筹。
但这里边还有一个细分主观问题,那就是富人到底能不能申请众筹?
严格来说,这是个人自由,人家爱申请,别人爱捐,那自然谁都管不着。
但是实际情况下,很少有人这么Real,富人也不会告诉你他有钱的。
大家都是消费时装X,筹款时疯狂装弱鸡。
公开说自己有钱,还舔着脸说自己生病了请大家帮忙给捐钱的,不是行为艺术家就是吐沫收集爱好者。
人性是利己的,也是自私的,大多数人都本能性的知道在募捐的时候卖惨。
即使不是说谎,也起码不会说出所有的事实。
上一次一个相声演员搞众筹,结果后来被发现人家北京有车有房收入不低社会地位也不低,绝大多数捐钱的人都没他有钱,顿时大家伙都炸了。
还有一次深圳那个罗尔,罗一笑她爸,一篇文章让网友爱心炸裂,然后被扒出其实还要好几套房并且治病根本没有花太多,又是一次爆炸。
人的爱心是有严格限制的,最起码,在面对比自己经济能力更强的人的时候,这个爱心往往是欠费状态。
哎呀这个富豪家里5套房但是现在住院要消耗1套房好可怜,虽然我还没房没车但是给他捐一下吧。
这不是爱心,这是神经病。
有这种认知的人才需要被献爱心,而且要挂精神科。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有什么标准,可以确认这个人可以有资格申请众筹呢?
当然家破人亡全家就剩一个了那种不用讨论,这个大家都认可。
但这种人其实也是少数,绝大多数申请众筹的人,都是家里还有点点积蓄,最起码房子还在不是睡大街。
那么到底怎么区分他们有没有接受大病众筹的资格呢?
是资产高于10W全都滚蛋?还是按照花钱占家庭资产的比例来算?还是要去街道办拿出贫困证明来?还是一点点保险都不能有?还是全家吃咸菜馒头白开水?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无法切分的点,永远无法让所有人信服,永远会受到挑战。
而且,是不是真的只有到家破人亡才能请求援助?凭什么人只能到最后一口气才能接受捐助?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尖锐的社会学问题,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
所以,大病众筹这个行业的基础逻辑问题都没有被解决。
3
假如,我是说假如,社会上对于一个人申请众筹的标准,破天荒的达成了一致,这个条件我们假定为A,符合A条件的人,大家差不多不太会从经济层面来质疑他们有没有资格申请大病众筹了。
那么这时候,会出现第二个问题。
就是如何通过审核来确保这个人确实符合这个A条件?而不是伪装或者虚假造出来的?
是看他的收入?是看他有没有房车?是看他的社保和商业保险?看他的银行流水?
看他家人的一切?看到旁系表亲的一切?派私家侦探打听他/她的一切?
这是一个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彻查一个人的所有财产并准确估值。
别说你一个商业公司做不到(何况谁授权商业公司能做这个?),就算是法院执行的时候,老赖们的各种骚操作都要飞起来。
社保还算简单,房产写了谁的名?固定资产怎么折算?应收账款仓单质押,转账到老同学老朋友,藏到一张不以自己命名的银行卡,以欠条形式折给第三方。只要想隐藏,有一万种方法,市面上还有专门的包装公司。
这年头花钱不好说,但是说到藏钱,大家都是专业的。
信息不对称是这个行业的天堑。
假如,我们再说假如。
假如出现了神迹,解决了个人财产不透明的问题,也解决了公司权限问题,每个申请的人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授权就能公开所有信息,大家就和淘宝买东西一样可以发起捐献比价。
那么这时候,又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就是到底该募捐多少钱?
首先,病症本身就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很少有完全相同的2个人一样,世界上也很少有像素级一模一样的病症。
这些病症的治疗方式和价格都会有区别。
其次,即使是相同的病症,按照严重程度,医院的收费标准,医生的用药标准,病人的住院标准,病人本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案,出院后的康复标准,不同地区的消费情况,家人的生活标准等等等等等,能分出几千上万种可能性。
然后就是指数级暴涨的定价标准。
病症的募捐定价,同样是一个玄学。
你觉得你能算清?谁敢说自己比保险公司能算?就连靠着精算起家的保险都算不清这个数字,所以重疾采用的赔付方案就是一刀切,顶多住院费和一些无关痛痒的补贴里面多一些少一些。
但是保险公司其实也不需要算清这些,只要算清楚自己的盈利和亏损线就好了。
而众筹平台不一样,这个账是得算的,如果不能做到一个明确的分层和限制,按照人性就是报价的时候往最高报。
爱心是非常珍贵的,珍贵的东西更需要精打细算,但是这确实又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
4
假使,我们再假使,问题123都不存在或者已经被爆炸的技术手段给解决,虽然我觉得近10年是没戏了,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
那么就出现了第四个问题,那就是市场竞争的问题。
要知道市场上是不止有一家搞重病众筹的公司的,大家其实是竞争关系。
竞争什么?实际就是竞争投资人和资本市场的注意力,从他们手里能够融到钱。
毕竟单靠自身的业务是不太能赚到什么大钱,这个生意如果老老实实做,真的不是赚钱的,这甚至都不是个生意,我强调第二遍。
那么如何从投资人那里拿到钱?
没错,必须要有更好的数据。
要有流量。
流量是一切商业模式的基础。
当所有参与竞争的大病众筹公司都需要流量的时候,爱心的空间就必须会被压缩。
不是说他们一开始就没良心,也不是说他们就是来干坏事儿的。
而是商业竞争和慈善公益本来就是对冲的。
慈善公益需要有人买单!而商业竞争是要拼命干掉对手,逻辑就不一样。
你说你成熟体面收取适当的管理费,成熟的慈善基金是这么做的。
但是你的竞争对手反手就是TMD一分钱不收,全额给到病人,流量一下子就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最后人家融了好几轮,还能上市,你还在这里吆喝着体面实际喝西北风呢。
你说你严格审核病人的一切,投入大量的成本。
结果到后面,大量病人被刷掉了,你的业务规模根本跑不起来。
这时候你的竞争对手疯狂放水,拼命招揽病人,不仅不拦着病人,还帮病人包装资料,编故事,疯狂吸收流量和资金,数据好看。
最后你又喝西北风了。
西北风才是你最终的归宿。
实际上现在的状况是,各家都看清楚了,病人数量,就是流量,就是金钱,就是核心竞争力。
每一家,注意我说的是每一家大病众筹平台,都安排了大量的地推在扫医院的楼,在推销自己的产品给病人,甚至出现了大量病人出现在多个平台的情况,当然理论上人家爱在几个平台是人家的自由。
那么如何才能让地推卖力工作呢?
给钱呀,反正这个钱最后是投资人买单的。
如何才能快速拉到更多的病人呢?如何才能有更多的标的物挂在平台上吸引捐款呢?
给地推更多的钱,招更多的地推,降低培训标准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降低资料审核标准。
现在搞大病众筹的地推,价格普遍都不低,当然,KPI也不低,拉人头也有数量要求的。
那么这些地推一边面临着高薪诱惑,一边是KPI考核,一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审核标准,他们会做什么?
并不难猜,对吧。
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铺地推实际上和超市收货物入场费形式差不多呢?
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让你在医院里肆意拉病人?
为什么不能收点入场费呢?不交的不让你的地推进来拉人。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这个事情,就变质了。
5
上面讲的还仅仅是正规的大病众筹公司,就是说大家不管怎么竞争,烧钱也好,撒币也罢,降低标准也算,但是主观情况下还算是在帮助病人,无非是存在了一些力有不逮以及监督不严的情况。
可以算是一颗好心的同时,给自己稍微赚点油水。
下面我再讲讲这个行业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黑产包装。
如果刨除道德枷锁,单纯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医疗众筹是一个天然适合黑产存活的行业。
首先成本不高,不需要很重的设备投入,几个人就可以开始捞,各种APP和网站都有成熟解决方案,支付层面甚至各种收款二维码就够了。
其次收益高,骗来的钱就是纯收益,而且现金流好。
接着是风险低,觉得情况不对直接跑路换个皮再干就行,只要适度伪装,没人能快速抓住他们。
而且大部分捐款人都是怀着爱心和同情心的,多数人不会一开始就怀疑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并且也没太有能力分辨。
最后,这个产业链的基础设施是很成熟的,收钱二维码很成熟,水军包装很成熟,甚至很多二三线的正规众筹平台也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领导,打通起来并不费劲,大家一起分账便是。
成本可控,收益可观,风险有限,基础设施成熟,黑产就来了。
你们只管骗,大家一起分。
这些黑产团伙的手段说穿了其实也不是很复杂,毕竟大家都是网络对网络,骗你一个屏幕后面的人,没有那么困难的。
第一步是要有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案例,这里有个公式,非常好用,正规平台也在用。
一个原本幸福or勤劳的家庭,后来遇到XX困难,再后来战胜困难(这个过程中包装人格闪光点)走上美好生活,正当幸福的时候,然后突然遇到大困难(疾病,意外等,筹钱的目的),然后与困难持续斗争(强化人格闪光点),然后实在没有办法,才寻求帮助,还非常不好意思,说的特别诚恳。
当然,这里面非常考验煽情功力,感谢大量情感类博主,为这些故事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第二步是要有一个相对可信的资料,完全造假的骗子也不多了。
一般最主流通行的做法是,资料并不完全是假的,P图只P患者资料部分和证件照(因为病床照面积比较大不好P),包括医院科室甚至主治医生等都是真的,只有患者资料有点点问题。
这样的做法由于成本可控,经得起最基础的查验(百度查医院科室医生之类的),但经不起本地人的线下拜访。
高端一些的做法,则是患者本身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病也是真正的病,直接接触患者,许诺帮助其募捐,收取多少多少比例费用,需要患者来配合演戏。
当你许诺足够高的时候,什么资料都能做。
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资料都经得起核验,也支持简单的线下走访乃至采访。
造假,也要有工匠精神。
最高级别的造假,是一切都是真的,但是大家都是演员。
当你有了包装好的故事,和包装好的患者后,你要做的就是想办法上架这些人。
一般就是上架到众筹平台,大平台小平台都有。
因为众筹平台转化率最高的,用户本身就是精准用户,对于捐款的抗拒感较低,愿意为陌生人付费的意愿较高。
平台当然越大越好,越大越有背书。
从原理上,和上市是一个概念,你上了马家堡第二菜市场和上了纳斯达克,肯定是不一样对吧。
在这个流程中,拥有众多精准流量的众筹平台才是比较强势的一方,他们当然也会进行资料审核,只不过这里面可以人为操作的点有点多。
而且大部分平台的审核专员是没有能力分辨真假的,隔着屏幕,你能怎么审核?
专业的包装团队是不会被你两通电话验出问题的。
你说依靠线下地推去审核?别闹了,线下地推们从来只对自己拿到手的钱负责。
另外利益分配,不需要我多讲吧?
就算是正规IPO,也需要给承销商一些费用吧。
即使是平台原则上没动力这么做,但是架不住一些关键管理者被腐化。
平台老板不想做,他下面的总监想做,teamleader想做,总有各种方法的。
很多时候不需要造假,真话不说全,模棱两可的标准不执行,就好了。
金钱面前,人们保持本心是有难度的,你得承认。
当然,稍微有野心一点的人,直接自己搞众筹平台,不仅可以接自己的案例,还可以接同行的案例,赚的更多。
这样的平台现在非常多,毕竟其实是没啥成本的。
更有野心更硬核一点的,直接多头吃,吃了直接消失。
某雨筹,今年的提现就各种问题,搞得大家一起傻眼。
所以不是熟悉的大平台,不捐,就对了。
6
设计故事,包装案例,上架推广,然后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这需要足够的资金归集渠道,俗称洗黑钱。
他们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收款码,然后收款码后绑定大量的其他人的信息,随机商户,单笔不超过2万,蚂蚁搬家。
要实现这个功能本身需要支付通道的大力支持。
如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支付通道是不允许做这种资金二清处理的,尤其是随机商户,更是直接违法。
但是常识是,只要有钱赚,就有的是人提头来见。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真实。
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医学领域的人(我老婆),或是像我这种专业做风控的,那么每一个朋友圈转发出来的XX平台卖惨案例,你都会觉得对方有所隐瞒。
不是说他们说谎,而是有所隐瞒,这个隐瞒都未必是故意的。
因为一眼看下来,所有的案例究其核心都是,我,很惨,打钱。
然后就是讲故事和比惨大赛。
但是我到底是谁,现在有什么,身边有什么,身边所有人的具体状况,现阶段所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到底怎么证明这些是真的(大部分医院是不太会写个证明信盖个章的),都是未知。
大量的要素都被忽略(不一定是刻意的,很多时候客观上确实做不到这么细致),导致你无法判断真实状况。
当你无法判断真实状况的前提下,你的爱心未必是真的到达了真的需要帮助的人那里。
当然自我感动除外,这个建议加大力度。
千金难买你高兴。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不反对大家献爱心,这真的是一个好事。
我真正担心的,是人们的爱心被人利用,怀着好心被骗了钱,这会导致善良不再敢于声张。
当善良的人们发现自己被骗了,信任的背叛会迅速使人从一个极端变为另一个极端,最后所有人都变得极端又敏感。
一个众筹骗局的揭开,消费的是整个社会的善意。
大病众筹这个行业,目前最需要的是严格的监管和提高作恶者违约成本。
尤其是需要加大追责,让失信者(骗捐者)收到惩罚,而审核不严或者明显失职的平台,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当前所有平台都有一个免责声明,要求上传案例的用户承担一切责任,确保都是真实的,如果有虚假,个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及相关损失。
这其实等于推脱责任。
平台利用了这些案例获得了流量,拿到了融资,流量还变了现(很多平台同时在卖保险,尤其是卖给捐款人,利用他们对重疾的恐惧),平台说真假自己不负责,这是人话么。
宣传的时候可不见你宣传这个,都是宣传各种背书以及自己风控多么吊,搞到最后还不是丢包袱?
我知道这么做不违法。
但是,这是人话吗。
我一直建议的是,大家如果要捐爱心,去捐给官方,以及阿里腾讯这种巨头的公益平台,不要盲目去各类众筹以及朋友圈投钱,你真的不知道你的钱有没有帮助人。
有人说献个爱心整这么麻烦烦不烦,怎么这么较真?
对不起,在我看来献爱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要用最严格的的标准和最透明的信息,给大家保证。
不怕较真过度,只怕没有调查清楚。
因为信任和爱心,是这个时代最奢侈的珍宝,容不得随意损耗。
信任一旦没有了,就再也没有了。
而善良的心,更需要强大力量的守护。
文章来自公众号:仙人JUMP(ID:xrtiaotiao),作者:半佛仙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今日不可错过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