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远比标题精彩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是白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的作品。该书被引进到国内以后,却被一家出版社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为主标题。

这种完全与作者本人文风、气质不符的书名,令人恍然有种买了假书的错觉。

据报道,曾有一位出版社的责编,用“市场使然”来解释这种取名方式的出现。他认为,这种“标题党”在时下出版界是一种趋势。因为图书不只要考虑作品质量,还要适应都市人的阅读需求。

还有媒体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无奈之举”,另类的标题无外乎在浩瀚书海中吸引人们的注目,提升阅读兴趣。

是的,现实所迫,谁让考核标准是阅读量呢?

记得这样一则公众号推文《刚刚发生,一家34口灭门惨案,震惊全国!》,点开一看,图片是34只老鼠。不管你看了过后有多无奈,总之你已经进行了一次点击,骗取阅读量的目的已经达到。

网友们走过最坑的路大概就是标题党的套路了吧。他们在各种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和娱乐报刊上,用夸张、歪曲等手段加工制作耸人听闻的、与实际内容并不相符甚至截然相反的标题,以吸引受众或阅听人的关注。总之,目的就是骗流量、搏眼球。

我曾经看过一个公众号的征稿标准,醒目的写着:标题不过关直接拒稿。

我承认标题写的好,可以吸引读者。但标题不是评价一篇文章的唯一标准,内容也远比标题重要。

就拿电影片名来讲,看到《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这个片名,我是绝对不会去看的,当初去看完全是因为主演是阿米尔汗。看过的人就会知道这部片子还是不错的,网友戏称“被片名耽误的好电影”。但它的评分低吗?不低,豆瓣评分9.2。

这或许就是应了那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远比标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