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JavaScript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
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有多种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如我们要去某个地方旅游,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出行的线路。
- 如果没有时间但是不在乎钱,可以选择坐飞机。
- 如果没有钱,可以选择坐大巴或者火车。
- 如果再穷一点,可以选择骑自行车。
在程序设计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要实现某一个功能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比如一个压缩文件的程序,既可以选择 zip算法,也可以选择 gzip算法。这些算法灵活多样,而且可以随意互相替换。这种解决方案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定义是: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使用策略模式计算奖金
很多公司的年终奖是根据员工的工资基数和年底绩效情况来发放的。例如,绩效为 S的人年终奖有 4倍工资,绩效为 A的人年终奖有 3倍工资,而绩效为 B的人年终奖是 2倍工资。假设财务部要求我们提供一段代码,来方便他们计算员工的年终奖。
初版
const calculateBonus = function (performanceLevel, salary) {
if (performanceLevel === 'S') {
return salary * 4
}
if (performanceLevel === 'A') {
return salary * 3
}
if (performanceLevel === 'B') {
return salary * 2
}
}
calculateBonus('B', 20000) // 400000
可以发现,这段代码十分简单,但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点。
- calculateBonus 函数比较庞大,包含了很多 if-else 语句,这些语句需要覆盖所有的逻辑分支。
- calculateBonus 函数缺乏弹性,如果增加了一种新的绩效等级 C,或者想把绩效 S 的奖金系数改为 5,那我们必须深入calculateBonus 函数的内部实现,这是违反开放 - 封闭原则的。
- 算法的复用性差,如果在程序的其他地方需要重用这些计算奖金的算法呢?我们的选择只有复制和粘贴。
使用组合函数重构代码
一般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使用组合函数来重构代码,我们把各种算法封装到一个个的小函数里面,这些小函数有着良好的命名,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它对应着哪种算法,它们也可以被复用在程序的其他地方。代码如下:
const performanceS =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4
}
const performanceA =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3
}
const performanceB =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2
}
const calculateBonus = function (performanceLevel, salary) {
if (performanceLevel === 'S') {
return performanceS(salary)
}
if (performanceLevel === 'A') {
return performanceA(salary)
}
if (performanceLevel === 'B') {
return performanceB(salary)
}
}
calculateBonus('A', 10000) // 输出:30000
目前,我们的程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这种改善非常有限,我们依然没有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calculateBonus 函数有可能越来越庞大,而且在系统变化的时候缺乏弹性。
使用策略模式重构代码
经过思考,我们想到了更好的办法——使用策略模式来重构代码。策略模式指的是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将不变的部分和变化的部分隔开是每个设计模式的主题,策略模式也不例外,策略模式的目的就是将算法的使用与算法的实现分离开来。
在这个例子里,算法的使用方式是不变的,都是根据某个算法取得计算后的奖金数额。而算法的实现是各异和变化的,每种绩效对应着不同的计算规则。
const performanceS = function () {
}
performanceS.prototype.calculate =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4
}
const performanceA = function () {
}
performanceA.prototype.calculate =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3
}
const performanceB = function () {
}
performanceB.prototype.calculate =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2
}
// 接下来定义奖金类 Bonus :
const Bonus = function () {
this.salary = null // 原始工资
this.strategy = null // 绩效等级对应的策略对象
}
Bonus.prototype.setSalary = function (salary) {
this.salary = salary // 设置员工的原始工资
}
Bonus.prototype.setStrategy = function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设置员工绩效等级对应的策略对象
}
Bonus.prototype.getBonus = function () { // 取得奖金数额
return this.strategy.calculate(this.salary) // 把计算奖金的操作委托给对应的策略对象
}
这句话如果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各自封装成策略类,算法被封装在策略类内部的方法里。在客户对 Context发起请求的时候,Context总是把请求委托给这些策略对象中间的某一个进行计算。
现在我们来完成这个例子中剩下的代码。先创建一个 bonus 对象,并且给 bonus 对象设置一些原始的数据,比如员工的原始工资数额。接下来把某个计算奖金的策略对象也传入 bonus 对象内部保存起来。当调用 bonus.getBonus() 来计算奖金的时候, bonus 对象本身并没有能力进行计算,而是把请求委托给了之前保存好的策略对象:
const bonus = new Bonus()
bonus.setSalary( 10000 )
bonus.setStrategy( new performanceS() ) // 设置策略对象
console.log( bonus.getBonus() ) // 输出:40000
bonus.setStrategy( new performanceA() ) // 设置策略对象
console.log( bonus.getBonus() ) // 输出:30000
JavaScript 版本的策略模式
我们让 strategy 对象从各个策略类中创建而来,这是模拟一些传统面向对象语言的实现。实际上在 JavaScript 语言中,函数也是对象,所以更简单和直接的做法是把 strategy直接定义为函数:
const strategies = {
"S":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4
},
"A":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3
},
"B":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2
}
}
同样,Context 也没有必要必须用 Bonus 类来表示,我们依然用 calculateBonus 函数充当Context来接受用户的请求。经过改造,代码的结构变得更加简洁:
const strategies = {
"S":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4
},
"A":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3
},
"B": function (salary) {
return salary * 2
}
}
const calculateBonus = function (level, salary) {
return strategies[level](salary)
}
console.log(calculateBonus('S', 20000)) // 输出:80000
console.log(calculateBonus('A', 10000)) // 输出:30000
使用策略模式进行表单校验
假设我们正在编写一个注册的页面,在点击注册按钮之前,有如下几条校验逻辑。
- 用户名不能为空。
- 密码长度不能少于 6位。
- 手机号码必须符合格式。
初版
现在编写表单校验的第一个版本,可以提前透露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引入策略模式。代码如下: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代码编写方式,它的缺点跟计算奖金的最初版本一模一样。
- registerForm.onsubmit 函数比较庞大,包含了很多 if-else 语句,这些语句需要覆盖所有的校验规则。
- registerForm.onsubmit 函数缺乏弹性,如果增加了一种新的校验规则,或者想把密码的长度校验从 6改成 8,我们都必须深入registerForm.onsubmit 函数的内部实现,这是违反开放 - 封闭原则的。
- 算法的复用性差,如果在程序中增加了另外一个表单,这个表单也需要进行一些类似的校验,那我们很可能将这些校验逻辑复制得漫天遍野。
用策略模式重构表单校验
下面我们将用策略模式来重构表单校验的代码,很显然第一步我们要把这些校验逻辑都封装成策略对象:
const strategies = {
isNonEmpty: function (value, errorMsg) { // 不为空
if (value === '') {
return errorMsg
}
},
minLength: function (value, length, errorMsg) { // 限制最小长度
if (value.length < length) {
return errorMsg
}
},
isMobile: function (value, errorMsg) { // 手机号码格式
if (!/(^1[3|5|8][0-9]{9}$)/.test(value)) {
return errorMsg
}
}
接下来我们准备实现 Validator 类。 Validator 类在这里作为 Context,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委托给 strategy 对象。在给出 Validator 类的代码之前,有必要提前了解用户是如何向 Validator类发送请求的,这有助于我们知道如何去编写 Validator 类的代码。代码如下:
const validataFunc = function () {
const validator = new Validator() // 创建一个 validator 对象
/***************添加一些校验规则****************/
validator.add(registerForm.userName, 'isNonEmpty', '用户名不能为空')
validator.add(registerForm.password, 'minLength:6', '密码长度不能少于 6 位')
validator.add(registerForm.phoneNumber, 'isMobile', '手机号码格式不正确')
const errorMsg = validator.start() // 获得校验结果
return errorMsg // 返回校验结果
}
const registerFor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gisterForm')
registerForm.onsubmit = function () {
const errorMsg = validataFunc() // 如果 errorMsg 有确切的返回值,说明未通过校验
if (errorMsg) {
alert(errorMsg)
return false // 阻止表单提交
}
}
从这段代码中可以看到,我们先创建了一个 validator 对象,然后通过 validator.add 方法,往 validator 对象中添加一些校验规则。 validator.add 方法接受 3个参数,以下面这句代码说明:
validator.add( registerForm.password, 'minLength:6', '密码长度不能少于 6 位' )
- registerForm.password 为参与校验的 input 输入框。
- 'minLength:6' 是一个以冒号隔开的字符串。冒号前面的 minLength 代表客户挑选的 strategy 对象,冒号后面的数字 6表示在校验过程中所必需的一些参数。 'minLength:6' 的意思就是校验 registerForm.password 这个文本输入框的 value 最小长度为 6。如果这个字符串中不包含冒号,说明校验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参数信息,比如 'isNonEmpty' 。
- 第 3个参数是当校验未通过时返回的错误信息。
当我们往 validator 对象里添加完一系列的校验规则之后,会调用 validator.start() 方法来启动校验。如果 validator.start() 返回了一个确切的 errorMsg 字符串当作返回值,说明该次校验没有通过,此时需让 registerForm.onsubmit 方法返回 false 来阻止表单的提交。
const Validator = function () {
this.cache = [] // 保存校验规则
}
Validator.prototype.add = function (dom, rule, errorMsg) {
const ary = rule.split(':') // 把 strategy 和参数分开
this.cache.push(function () { // 把校验的步骤用空函数包装起来,并且放入 cache
const strategy = ary.shift() // 用户挑选的 strategy
ary.unshift(dom.value) // 把 input 的 value 添加进参数列表
ary.push(errorMsg) // 把 errorMsg 添加进参数列表
return strategies[strategy].apply(dom, ary)
})
}
Validator.prototype.start = function () {
for (let i = 0, validatorFunc; validatorFunc = this.cache[i]; i++) {
const msg = validatorFunc() // 开始校验,并取得校验后的返回信息
if (msg) { // 如果有确切的返回值,说明校验没有通过
return msg
}
}
}
registerForm.onsubmit = function () {
const validator = new Validator()
validator.add(registerForm.userName, 'minLength:10', '用户名长度不能小于 10 位')
// 如果 errorMsg 有确切的返回值,说明未通过校验
let errorMsg = validator.start()
if (errorMsg) {
alert(errorMsg)
}
return false // 阻止表单提交
}
使用策略模式重构代码之后,我们仅仅通过“配置”的方式就可以完成一个表单的校验,这些校验规则也可以复用在程序的任何地方。
在修改某个校验规则的时候,只需要编写或者改写少量的代码。比如我们想将用户名输入框的校验规则改成用户名不能少于 4个字符。可以看到,这时候的修改是毫不费力的。代码如下:
validator.add( registerForm.userName, 'isNonEmpty', '用户名不能为空' )
// 改成:
validator.add( registerForm.userName, 'minLength:10', '用户名长度不能小于 10 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