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在上海(生活篇)

丨王耕伟


五月和琦叔来沪,天公难得作了一次美,不仅不热,还下了一点温润的小雨。在冷暖适宜的天气中,我们先后进到上海的几大高校,与那里的同学聊天说地,侃侃GRE。
既然远赴上海,那就不妨把出差当做美差,但凡能尽心感受的,就不应错过。但美好的事物太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体会诸多美事,不仅需要取舍,还需要提前的规划。

美食


到一方水土,不品当地的美食是说不过去的。虽然时间紧迫,无法亲自探访众多的大街小巷,但住在酒店却有一个便宜可捡,那便是毫不客气地让餐厅的本地大厨推荐几道当地特有的美食。酒店餐厅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不同酒店的餐厅也是各有千秋,要尝到每家餐厅的招牌,就需要提前了解各大餐厅的特色,还需要事先预定座位。所以我们行前做好了调研,并提前知会好餐厅,帮我们安排了座位。
提前的规划换来了期盼已久的美食。在上海的三天,我们吃到了爱玲餐厅的“菜饭”、柏悦酒店餐厅的“一号生蚝”,还有上海浦东四季酒店尚席餐厅的“烧味”。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对上海菜的印象用一个“甜”字就足以概括,但这短短三天的体验,却让我感受到了上海美味的百变无穷。 微臣在上海(生活篇)_第1张图片 微臣在上海(生活篇)_第2张图片

一号生蚝

← 菜饭

艺术品鉴


在去上海之前,我们在“顾爷” (一个以幽默风趣的调侃方式向公众介绍著名艺术大师和其作品的微信公众号)上得知了上海的余德耀美术馆在展出贾科梅蒂的艺术品。贾科梅蒂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其雕塑作品更是成为众多收藏夹争抢的对象。他的《行走的人》竟然拍出了143,000,000美元的天价。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我已经懒得数有多少个零了,但花一点零头去美术馆看看还是挺让人向往的。

在我们第一天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意外地在机场看到贾科梅蒂的展览还未结束的广告。欣喜之下,我们在第二天上午高效、提早地完成了手边工作,挤出了上午的一个半小时,在上海两场巡诊、两场讲座的行程中又加入了贾科梅蒂艺术展这一刺激的一笔。


果然,到了美术馆才领略到,艺术品还是要看活的。也因为是工作日上午的缘故,展厅里只有寥寥数人,我们也得以专注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之中。
微臣在上海(生活篇)_第3张图片 《行走的人》的人物瘦削、挺拔,双脚虽无法脱离大地(亦即雕塑的底座)的束缚,但人物身体前倾,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毅力。

贾科梅蒂生前最后一次巨作是为美国曼哈顿的大通银行而作,我在美国读研时也见过。只是当时对贾科梅蒂这个名字毫不了解。此刻故景重现,不禁略有感慨。
在看作品时,我还有另一个发现。当我留意作品下方的说明性文字时,竟然觉得英文比中文更能够准确地传词达意。这并不是说我的英文已经好到超越了我的母语,可能只是因为中文的说明文字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不免略输一筹。而我在看这些GRE词汇交错出现的英文文字时,不禁主动地去定位“强词”和“方程等号”,想要把其中一些词挖空,将其变成一道GRE的verbal题目。所谓职业病,便是如此吧。
我们无法在美术馆停留太久,对许多意义悠远的作品也只能浅尝辄止。离开美术馆前,我们买了两本贾科梅蒂的作品介绍的书,一本英文,一本中文,希望能将这里艺术的气息带走一些。
在当晚同济的讲座中,我们也将上午在美术馆的所见与所感传达给了讲座的同学。这一小段艺术之旅是我们在上海的收获,也应该是身在上海但还没能去到美术馆看看展览的同学的福音吧。

生命在于运动


在去上海之前琦叔就曾推荐说上海四季酒店的游泳池是一绝,所以我也提前买好了游泳的装备,不能到时候临渊羡鱼。 微臣在上海(生活篇)_第4张图片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言浅意深。但我既非健身爱好者,更不是运动健将,之所以也将这句话纳入到这次上海之行的感想中,全在于两点:1.好吃的吃得太多,未免在暑假的线下班无法面对从全国各地赴京备考的学生,所以只有通过运动将脂肪能减一点是一点;2.在每晚的十点左右,结束了一天的巡诊、讲座,与其疲软地倒在酒店的沙发上,不如去健身房和游泳池,进行“积极休息”。

我在上海的三天中一共去了两次游泳池,一次健身房,在疲劳的工作后,运动让人有一种毛孔打开、全身焕然一新的爽感。我们在各个大学的校园讲座上慷慨陈词,自然希望这份慷慨的激情能够以健康强壮的体魄为依托,这样微臣学校的向上和昂扬才更具说服力。
在上海总共呆了三天,虽然匆匆,但是因为提前规划,不仅完成了工作,还能有一些额外的收获。GRE的备考以及留学申请也是一样,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天降奇缘”和“意外收获”,所有的奇缘和收获,都以缜密完备的事前规划为依托。也只有走一步看三步,才能在有条不紊中寻找新的可能性。
最后,欢迎屏幕前优秀的你,加入微臣的各个岗位(教师、助教、运营工作),一起为更多同学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咨询微臣岗位请在右下角【写留言】处询问。


回顾前篇,请点击下方图片↓ 微臣在上海(生活篇)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臣在上海(生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