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欧氏距离是最易于理解的一种距离计算方法,源自欧氏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二维平面上两点a(x1,y1)与b(x2,y2)间的欧氏距离:
(2)三维空间两点a(x1,y1,z1)与b(x2,y2,z2)间的欧氏距离:
(3)两个n维向量a(x11,x12,…,x1n)与 b(x21,x22,…,x2n)间的欧氏距离:
(4)也可以用表示成向量运算的形式:
二、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
从名字就可以猜出这种距离的计算方法了。想象你在曼哈顿要从一个十字路口开车到另外一个十字路口,驾驶距离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吗?显然不是,除非你能穿越大楼。实际驾驶距离就是这个“曼哈顿距离”。而这也是曼哈顿距离名称的来源, 曼哈顿距离也称为城市街区距离(City Block distance)。
(1)二维平面两点a(x1,y1)与b(x2,y2)间的曼哈顿距离
(2)两个n维向量a(x11,x12,…,x1n)与 b(x21,x22,…,x2n)间的曼哈顿距离
三、切比雪夫距离 ( Chebyshev Distance )
国际象棋玩过么?国王走一步能够移动到相邻的8个方格中的任意一个。那么国王从格子(x1,y1)走到格子(x2,y2)最少需要多少步?自己走走试试。你会发现最少步数总是max( | x2-x1 | , | y2-y1 | ) 步 。有一种类似的一种距离度量方法叫切比雪夫距离。
(1)二维平面两点a(x1,y1)与b(x2,y2)间的切比雪夫距离
(2)两个n维向量a(x11,x12,…,x1n)与 b(x21,x22,…,x2n)间的切比雪夫距离
这个公式的另一种等价形式是
看不出两个公式是等价的?提示一下:试试用放缩法和夹逼法则来证明。
四、闵可夫斯基距离(Minkowski Distance)
闵氏距离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组距离的定义。
(1) 闵氏距离的定义
两个n维变量a(x11,x12,…,x1n)与 b(x21,x22,…,x2n)间的闵可夫斯基距离定义为:
也可写成
其中p是一个变参数。
当p=1时,就是曼哈顿距离
当p=2时,就是欧氏距离
当p→∞时,就是切比雪夫距离
根据变参数的不同,闵氏距离可以表示一类的距离。
(2)闵氏距离的缺点
闵氏距离,包括曼哈顿距离、欧氏距离和切比雪夫距离都存在明显的缺点。
举个例子:二维样本(身高,体重),其中身高范围是150~190,体重范围是50~60,有三个样本:a(180,50),b(190,50),c(180,60)。那么a与b之间的闵氏距离(无论是曼哈顿距离、欧氏距离或切比雪夫距离)等于a与c之间的闵氏距离,但是身高的10cm真的等价于体重的10kg么?因此用闵氏距离来衡量这些样本间的相似度很有问题。
简单说来,闵氏距离的缺点主要有两个:(1)将各个分量的量纲(scale),也就是“单位”当作相同的看待了。(2)没有考虑各个分量的分布(期望,方差等)可能是不同的。
五、标准化欧氏距离 (Standardized Euclidean distance )
(1)标准欧氏距离的定义
标准化欧氏距离是针对简单欧氏距离的缺点而作的一种改进方案。标准欧氏距离的思路:既然数据各维分量的分布不一样,好吧!那我先将各个分量都“标准化”到均值、方差相等吧。均值和方差标准化到多少呢?这里先复习点统计学知识吧,假设样本集X的均值(mean)为m,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为s,那么X的“标准化变量”表示为:
标准化后的值 = ( 标准化前的值 - 分量的均值 ) /分量的标准差
经过简单的推导就可以得到两个n维向量a(x11,x12,…,x1n)与 b(x21,x22,…,x2n)间的标准化欧氏距离的公式:
如果将方差的倒数看成是一个权重,这个公式可以看成是一种加权欧氏距离(Weighted Euclidean distance)。
六、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
(1)马氏距离定义
有M个样本向量X1~Xm,协方差矩阵记为S,均值记为向量μ,则其中样本向量X到u的马氏距离表示为:
而其中向量Xi与Xj之间的马氏距离定义为:
若协方差矩阵是单位矩阵(各个样本向量之间独立同分布),则公式就成了:
也就是欧氏距离了。
若协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公式变成了标准化欧氏距离。
马氏优缺点:
1)马氏距离的计算是建立在总体样本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可以从上述协方差矩阵的解释中可以得出,也就是说,如果拿同样的两个样本,放入两个不同的总体中,最后计算得出的两个样本间的马氏距离通常是不相同的,除非这两个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碰巧相同;
2)在计算马氏距离过程中,要求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否则得到的总体样本协方差矩阵逆矩阵不存在,这种情况下,用欧式距离计算即可。
3)还有一种情况,满足了条件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但是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仍然不存在,比如三个样本点(3,4),(5,6)和(7,8),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三个样本在其所处的二维空间平面内共线。这种情况下,也采用欧式距离计算。
4)在实际应用中“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这个条件是很容易满足的,而所有样本点出现3)中所描述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马氏距离是可以顺利计算的,但是马氏距离的计算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来源是协方差矩阵,这也是马氏距离与欧式距离的最大差异之处。
优点:它不受量纲的影响,两点之间的马氏距离与原始数据的测量单位无关;由标准化数据和中心化数据(即原始数据与均值之差)计算出的二点之间的马氏距离相同。马氏距离还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干扰。缺点:它的缺点是夸大了变化微小的变量的作用。
七、夹角余弦(Cosine)
也可以叫余弦相似度。 几何中夹角余弦可用来衡量两个向量方向的差异,机器学习中借用这一概念来衡量样本向量之间的差异。
(1)在二维空间中向量A(x1,y1)与向量B(x2,y2)的夹角余弦公式:
(2) 两个n维样本点a(x11,x12,…,x1n)和b(x21,x22,…,x2n)的夹角余弦
类似的,对于两个n维样本点a(x11,x12,…,x1n)和b(x21,x22,…,x2n),可以使用类似于夹角余弦的概念来衡量它们间的相似程度。
即:
余弦取值范围为[-1,1]。求得两个向量的夹角,并得出夹角对应的余弦值,此余弦值就可以用来表征这两个向量的相似性。夹角越小,趋近于0度,余弦值越接近于1,它们的方向更加吻合,则越相似。当两个向量的方向完全相反夹角余弦取最小值-1。当余弦值为0时,两向量正交,夹角为90度。因此可以看出,余弦相似度与向量的幅值无关,只与向量的方向相关。
八、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1)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定义
前面提到的余弦相似度只与向量方向有关,但它会受到向量的平移影响,在夹角余弦公式中如果将 x 平移到 x+1, 余弦值就会改变。怎样才能实现平移不变性?这就要用到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有时候也直接叫相关系数。
如果将夹角余弦公式写成:
表示向量x和向量y之间的夹角余弦,则皮尔逊相关系数则可表示为:
皮尔逊相关系数具有平移不变性和尺度不变性,计算出了两个向量(维度)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是衡量随机变量X与Y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1]。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X与Y相关度越高。当X与Y线性相关时,相关系数取值为1(正线性相关)或-1(负线性相关)。
九、汉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
(1)汉明距离的定义
两个等长字符串s1与s2之间的汉明距离定义为将其中一个变为另外一个所需要作的最小替换次数。例如字符串“1111”与“1001”之间的汉明距离为2。
应用:信息编码(为了增强容错性,应使得编码间的最小汉明距离尽可能大)。
十、杰卡德相似系数(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1) 杰卡德相似系数
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元素在A,B的并集中所占的比例,称为两个集合的杰卡德相似系数,用符号J(A,B)表示。
杰卡德相似系数是衡量两个集合的相似度一种指标。
(2) 杰卡德距离
与杰卡德相似系数相反的概念是杰卡德距离(Jaccard distance)。杰卡德距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杰卡德距离用两个集合中不同元素占所有元素的比例来衡量两个集合的区分度。
(3) 杰卡德相似系数与杰卡德距离的应用
可将杰卡德相似系数用在衡量样本的相似度上。
样本A与样本B是两个n维向量,而且所有维度的取值都是0或1。例如:A(0111)和B(1011)。我们将样本看成是一个集合,1表示集合包含该元素,0表示集合不包含该元素。
十一、布雷柯蒂斯距离(Bray Curtis Distance)
Bray Curtis距离主要用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计算坐标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取值在[0,1]之间。它也可以用来计算样本之间的差异。
样本数据:
计算:
十二、卡方检验
统计学上的χ2统计量,由于它最初是由英国统计学家Karl Pearson在1900年首次提出的,因此也称之为Pearsonχ2,其计算公式为
(i=1,2,3,…,k)
其中,Ai为i水平的观察频数,Ei为i水平的期望频数,n为总频数,pi为i水平的期望频率。i水平的期望频数Ei等于总频数n×i水平的期望概率pi。当n比较大时,χ2统计量近似服从k-1(计算Ei时用到的参数个数)个自由度的卡方分布。
卡方检验经常用来检验某一种观测分布是不是符合某一类典型的理论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越接近,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小,χ2值越小;如果两个分布完全一致,χ2值为0;反之,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差别越大,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χ2值越大。换言之,大的χ2值表明观察频数远离期望频数,即表明远离假设。小的χ2值表明观察频数接近期望频数,接近假设。因此,χ2是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距离的一种度量指标,也是假设成立与否的度量指标。如果χ2值“小”,研究者就倾向于不拒绝H0;如果χ2值大,就倾向于拒绝H0。至于χ2在每个具体研究中究竟要大到什么程度才能拒绝H0,则要借助于卡方分布求出所对应的P值来确定(通常取p=0.05)。
十三、交叉熵
通常,一个信源发送出什么符号是不确定的,衡量它的不确定性可以根据其出现的概率来度量。概率大,出现机会多,不确定性小;反之就大。
不确定性函数f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是概率P的单调递降函数;
2)两个独立符号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应等于各自不确定性之和,即f(P1,P2)=f(P1)+f(P2),这称为可加性。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函数f是对数函数,即
在信源中,考虑的不是某一单个符号发生的不确定性,而是要考虑这个信源所有可能发生情况的平均不确定性。若信源符号有n种取值:U1…Ui…Un,对应概率为:P1…Pi…Pn,且各种符号的出现彼此独立。这时,信源的平均不确定性应当为单个符号不确定性-logPi的统计平均值(E),可称为信息熵,即
假设现在有一个样本集中两个概率分布p,q,其中p为真实分布,q为非真实分布。假如,按照真实分布p来衡量识别一个样本所需要的编码长度的期望为:
H(p)=
但是,如果采用错误的分布q来表示来自真实分布p的平均编码长度,则应该是:
H(p,q)=
我们称H(p)为信息熵,称H(p,q)为交叉熵。
交叉熵在CNN分类中经常用到,用来作为预测值和真实标签值的距离度量。经过卷积操作后,最后一层出来的特征经过softmax函数后会变成一个概率向量,我们可以看作为是概率分布q, 而真实标签我们可以看作是概率分布p, 因此真实分布p和预测分布q的交叉熵就是我们要求的loss损失值,即
十四、相对熵(relative entropy)
又称为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简称KLD),信息散度(information divergence),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相对熵是交叉熵与信息熵的差值。即
相对熵=交叉熵-信息熵
KL(p||q)=H(p,q)-H(p)
表示用分布q模拟真实分布p相比用p模拟p,所需的额外信息。
相对熵(KL散度)有两个主要的性质。如下
(1)尽管 KL 散度从直观上是个度量或距离函数,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度量或者距离,因为它不具有对称性,即
(2)相对熵具有非负性
总结一下:
信息熵公式:
交叉熵公式:
相对熵公式:
三者的关系:
十五、js散度(Jensen-Shannon)
因为kl散度不具对称性,因此js散度在kl散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现有两个分布p1和p2,其JS散度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