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史上最完整、最经典的软件框架开发技术宝典 (上百篇经典文章&eBooks) ]


架构师的第一步:学习两种抽象视角(Abstraction View)_第1张图片

ee                                                                        ee

欢迎访问 ==>高老师的博客网页

高焕堂:MISOO(大数据.大思考)联盟.台北中心和东京(日本)分社.总教练


EE                                                                        EE

架构师的第一步:学习两种抽象视角(Abstraction View)

  • 第一种抽象视角:架构师基于<变与不变分离>的视角,寻找<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其宗(架构)的不变性带来简单性;让人们能透过掌握简单来驾驭复杂(多变),落实了架构师的职责。

  • 第二种抽象视角:架构师基于<形与内涵分离>的视角,由于不同内涵之间的<变与不变分离>已经由第一种视角所抽象了。这个视角可从内涵中抽像出共同之形,也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一种(Form)来容纳内涵(包括变与不变部分)由于我们常常拿船运业的集装箱(Container)来比喻<造形>;而拿形形×××的货品来比喻其(集装箱)内涵(Content)。所以第二种视角,又称为<集装箱式>抽象视角。


1. 如何找到简单?  取决于人们的抽象视角(View)

   一位著名的软件专家Fred Brooks40年前就在他的《人月神话》一书里说道:软件的复杂是本质性的(Essential),并非表象而已。另外,著名软件架构师周爱民先生在他的《大道至简》一书里是说:软件的本质是简单的。其实这是一体的两面,分别是两个命题,软件有复杂的一面,也有简单的一面。我们能不能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但是我们为什么偏向于大道至简?因为我们在遇到复杂的时候总是先找简单,因为简单不会让我们害怕。

那么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怎样找到简单呢?也就是,我们如何从复杂中得到简单?人类最擅长的手段(做法)就是抽象(Abstraction)。所谓抽象,就是从复杂中抽离出重要现象。然而,那些才是<重要>的现象呢?那决定于个人(抽象者)的视角(View)而定了。例如,你在画一只猫的时候,猫的胡须是否重要而清晰画出来呢? 往往东西方画家的抽象视角就不一样了。因之,当人们基于某一个视角而抽出<重要>现象之刻,其实也删除了一些<不重要>的现象;但是这些不重要的现象,却往往是另一视角下的<重要>现象。例如,人们从<变与不变>的视角去看猫,把善变的现象删除了,可能就将猫胡须删除了。然而,有人基于另一视角,认为胡须是猫不可或缺的(Essential)部分,没有胡须就不能称之为猫。<变与不变>只是众多视角之一而已,并不是抽象的唯一视角;所以,它不是找到简单的唯一途径。


把复杂去掉而得到简单,是一种抽象

   刚才说过了,我们大多偏向于大道至简?因为我们在遇到复杂的时候总是先找简单,因为简单不会让我们害怕。由于我们往往讨厌复杂多变的现象,习惯于把很多具象的东西去掉差异性、多变性的东西,这成为我们习惯性的抽象行为。这样做对不对?或是好不好呢?

或许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但是我们要先找到众多具象的东西,却要找很久,团队就不敏捷(Agile)了。所以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跟敏捷刚好冲突,所以敏捷在这种团队会很困难,因为你要想要找到简单就先要找到所有的复杂,旷日又废时。还有当你把一堆猫都抓过来你会发现它们的胡须都不一样。那就把胡须去掉,尾巴不一样就把尾巴去掉,但是没有胡须、没有尾巴的东西还能称为<>吗?


回归本质(Essence)”之意

   传统上,大家认为架构师本身的职责是去寻找不变的结构,这合理吗? 想想在敏捷(Agile)里非常重视重构(Re-factory)么,重构就要靠架构师,但是传统架构师本身是想寻找不变;此时如果让他重构,他又能重构些什么呢?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改变架构师的想法,让架构师自己先敏捷起来,要敏捷起来就得去寻找变化、善待变化,以及变化而产生的复杂。

   兹回归本质(Essence)”之意。我们讲这个”Essential”字眼,称它为本质,又称为。其中,道不变,本质不变,真理是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开发软件时,就好比建一栋房子,下面的地基不变,上面的房屋是可变的。所以架构师是建造平台(地基)的人,是要找不变的人,那么架构师又如何让系统易于重构、任团队敏捷呢?所以颇为矛盾。因为这个”Essential”字眼,在西方和在东方的含义不同,例如在牛津字典里,这个字眼的涵义是不可或缺的,并非稳定不变的。


Essential的复杂包装起来,也是一种抽象

   那么,如果”Essential”是指不可或缺的,又怎样才能达到简单呢?只要想一想,女士们为什么要带皮包?把猫(不可或缺的)尾巴放进皮包里不就简单了么?而且你没去伤害猫。《大道至简》一书作者周爱民先生也写了另一本书:《大道至易》,这就是改变(Change)的意思,其意味着软件之道是:软件无常态,需求和技术都不断变化中。


有效的抽象:让用户享受从简单中叫出复杂的满足感

   这是乔布斯对于用户体验的定义:让用户享受从简单中叫出复杂的满足感。大家都知道iPhone,在出品之前,大家都不知道它的长相,乔布斯从来不做市场调研,也不听取用户的声音,那他怎么做到使iPhone那么受欢迎?怎么做到满足高层次的用户体验?所以从简单中得到复杂的满足感,这叫做用户体验。所以,用户体验良好,意味着找到美好的抽象视角,得到完美的简单,让用户享受从简单中叫出复杂的满足感圆满的抽象,其目标就是像这个猫一样非常满足,满足不用去向用户做调研,好好构思&抽象,就是一项简单的法则。


无损害的抽象:把Essential的复杂包装起来

   这个是刚刚说到的,传统上人们对于得到简单是怎样思考的。轮胎可因不同地形而变,方向盘可因不同司机而变,外貌颜色可因不同买主而变,这样你怎么来做抽样调查?所以传统上观察众多具像的复杂事物,但只能从一个角度去研究和抽象。这种传统的抽象是将复杂的东西去掉,留下简单,但如果你将猫的尾巴去掉,就会伤害牠,属于伤害性的抽象。

但是,如果你将猫的尾巴装进口袋,不仅能去掉复杂,还不会伤害猫。中国古代就有这个理念,孙悟空会72变,大闹天宫,唐三藏怎么处理?就是在孙悟空的头上安一个紧箍咒,念紧箍咒孙悟空就会头疼,所以唐僧还是达到用简单去控制复杂,但他没有去伤害孙悟空。


两种抽象视角

   现在,我来讲讲刚才两种思考方式的差别。

l 1种:<变与不变>抽象视角。从一堆软件函数中抽象出抽象函数,也从一堆软件数据中抽象出共同数据结构

l 第二种:<集装箱式>抽象视角。从具象的一堆函数和数据中抽象出类结构来包容具象和抽象的函数或数据。然后就把各种事物内涵(包括函数和数据)塞到类结构里面,这就是大家孰悉的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软件开发思维了。这种类结构就是一种代码造形(Form),可扩大为EIT造形、设计模式(Pattern)和框架(Framework)


基于第1种视角,软件的结构要稳定。此视角认为软件的平台就是地基,上面的房子就是App,所以房子要稳定才能建得好。这是众多视角之一,并没有不对,只是不够圆满而已。至于第2种视角,要把一堆函数和数据中塞进类结构(类造形)里,得先把复杂内涵抽离而提炼出简单造形(Form)。与其说是用类来表现复杂内容,不如说是把复杂内容塞进类里面。例如,白居易作诗,是先有了丰富(复杂)的感情,然后把感情塞进去诗的间单之里,而不是以诗的简单之去表现复杂的感情。

  造形(包括类、模式和框架)就像集装箱,其是与我们的皮包一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当你放鞋子进去,它就叫鞋子集装箱;一旦你放袜子进去,它就叫做袜子集装箱。同样地,你在类(Class)之形里面放东西,本身类是没有意义的,你放车子的属性和函数放进去类里面,它就叫车子类。

虽然集装箱本身没有内涵,但是集装箱却大大影响到所有货物的管理,还有运输等各层面。所有的造形都会产生这样的效益,它让管理体系从原来的复杂的货物变成单一的简单的组件,也就是从复杂中得到了简单,各层面的管理者又从简单中掌握复杂,它的经济效益就这样产生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只是创造一个类(Class)之形,却影响了整个软件产业界的缘由。

结语

   <集装箱式>抽象只是众多视角之一,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变与不变>抽象视角。本文的用意在于阐述<集装箱式>的抽象视角和技术,让你的心中拥有多视角(Multiple View)的习惯,能够进行更圆满的抽象,设计出更有效的软件造形和框架,它们具备三个特性:结构简单、内涵复杂和重复组合;让人们能将猫的胡须、尾巴都装进口袋里,不仅能得到简单,又不会伤害猫;因而能获得更为圆满的抽象、更为有效的软件框架或架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