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思考之二:飞信的陨落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我们


历史永远是最好的一面镜子,回顾公司和时代的发展会有很多收获。今年除了会继续写的“十倍股系列外”,我还会增加一个专题研究“那些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从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梦想,却最终并没有实现的案例中,去反思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以及护城河。

今天的第二篇,我想聊聊一度取代短信的飞信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飞信:曾经最辉煌的移动社交软件

相信很多人对于飞信并不陌生,我第一次接触飞信是2009年入行做销售的时候。那时候许多分析师已经开始用飞信和客户联系,发送其研究观点。这点和今天的微信几乎一样。我也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使用飞信,很快就被其良好的用户体验所吸引。当年的飞信解决了几个痛点:1发短信不要钱。在那个2G的年代,移动上网是不可能的。短信是最好的实时沟通工具。但是虽然每次只有一毛钱,但积少成多。那时候记得许多运营商还推出过短信发送包月服务;2网页版的管理。解决了打字的问题。那时候手机价格普遍贵,许多人用的都不是带小键盘的手机,打长文非常麻烦。由于更好的用户体验,飞信很快成为了许多人的手机聊天工具。到了2011年中的时候,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8000万。从用户数来看,飞信是当时国内仅次于QQ的第二天社交软件。由于QQ的交流都是PC端,当年的飞信事实上是移动端第一的社交应用,地位就类似于今天的微信。

到了2009年的十月底,A股第一次有了后来五年影响巨大的创业板市场。而创业板的第一支大牛股叫“神州泰岳”。当年的神州泰岳业务基本上来自于飞信,其全资子公司新媒传信负责飞信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以及运营管理和维护。而借着飞信不断快速渗透的浪潮,神州泰岳也成为了当年A股市场的第一高价股,股价从上市首日的102.9元一路上涨到2010413日的237元,最高市值达到300亿。可以说飞信是那个年代国内第一个移动社交工具,而创业板的神州泰岳也是第一个社交类的概念股。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飞信逐渐被之后崛起的微信取代,到了今天身边几乎没有人再用飞信了。而神州泰岳的股价也从最高的水平下跌超过70%。过去几年公司一直在不断的转型之中。(要感谢中国故事对于转型的宽容,在海外就一定不是这个跌幅了)。

飞信败局的根基:中移动封闭体系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用户体验是根本。而随着用户体验的变化,公司需要迅速做出反应,不断改善产品。从这点看,通过中移动推进的飞信本身就有着国企基因,也是其最终失败的根基。飞信的崛起和衰弱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初中移动通过其强大的用户覆盖网络红利,迅速推进飞信,让飞信基于中国移动巨大的用户成为当时最大的移动社交产品。然而,飞信的失败也正是来自于中移动封闭的系统。从整个20072012年,飞信一直只是针对中国移动用户的一款产品。中移动更多看重的是其用户活跃度,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而没有去思考打造更好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飞信从某种意义上是一款革命运营商短信业务的产品。其发展越好,对于中国移动的短信收入打击会越大。很显然,当时飞信想着是如何快速商业后,这种思维模式在“免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下,显然低了一个层次。最后,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其产品更新也需要管理层一级级审批,无法做到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反应。

飞信,2G到移动互联时代的中间产品

从产品设计的本质上看,飞信本质上就是2G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中间产品。这个产品解决了在功能机时代中大家需要实时交流的痛点。然而,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面前,飞信悲惨的宿命已经被决定。当然,如果回到2010年,我们谁也无法料到智能手机会以如此快速的速度发展,取代了大部分的功能手机。同时,伴随着带宽崛起,中国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大规模上网,这也导致后来的微信对飞信开始了全面取代。由于飞信本身就是运营商开发的产品,根本无法自我革命,也忽视了未来颠覆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大时代。而这款基于2G运营商的产品,从基因上根本没有向智能手机,互联网化过渡的能力。用户体验也不是飞信团队的考核方向,当时的KPI更多还是用户数和收入。这也是为什么飞信后来过于着急商业化。

飞信败局反思:

作为第一款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社交产品,飞信的陨落和其崛起一样快速。如同天空上划过的流星。今天甚至许多90后应该都不知道飞信是什么。作业一款特定时代的产品,当时代发生变革时,飞信无法完成跨越。事实上,大部分产品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存在基于这个时代,而在时代变革时,公司本身的考核机制,基因,管理层思维都会阻碍他们的前进。只有及其少数的公司和产品能够完成从PC端向移动端的跨越:亚马逊,Priceline,腾讯。飞信当时解决的痛点是基于2G时代,而在微信面前,飞信的用户体验差的不可想象。未来一定会有一款颠覆微信的产品,也会让微信的体验完全无法对比。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和变迁。

另一个需要反思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护城河?飞信当年的护城河基于中国移动的推广。这是一种制度红利。基于制度红利的护城河一定不是坚不可摧的。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Netflix护城河的思考。真正的护城河是不断创新,是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从一开始,飞信就没有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思考,而是商业变现。这也注定,公司的壁垒是短暂的。

写在最后:

写飞信的时候又把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看了一下,也有一些小启发。其实过去十几二十年运营商收入结构的变化,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看到科技变化。因为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本身就是通讯,其实说白了就是社交。从最早电话时代,那时候的中国电信远远强于中国移动。到后来移动电话大规模普及,中国移动也完成了对于中国电信的超出。手机数量也大幅超越了固定电话数量。而运营商的收入从过去的电话资费,短信,再到今天的流量费。也表明2G3G的转变,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变。飞信作为短暂时代的产物,最终也会全面消失。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那些能长期活下来的伟大公司都是不断应对变化的强者。

个人原创思考,欢迎讨论交流。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帮我们转发,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点拾。

投稿和商业合作,请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败局思考之二:飞信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