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逆袭成皇帝那些事(三)当皇帝也要造谣

现代社会明星之间有点绯闻总能上热搜,老赵也不例外,为了增加知名度,他费尽心思进行舆论宣传,让自己火起来。

【1】美化出身

利用当时的宗教进行造谣,通过狂僧、神仙、道学家等等来宣传他的出身
打工仔逆袭成皇帝那些事(三)当皇帝也要造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魏泰的《东轩笔录》里边有这样的一则谣言,陈传,字图南, 有经世之才,生唐末, 厌五代之乱入武当山, 学神仙导养之术,能辟谷,或一睡三年,后隐铃华山。自晋、汉已后,每闻一朝革命,则崛感数日,人有问者瞪口不答。

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人相语日:‘赵点检作官家’。传惊喜大笑,人问其故,又笑日:‘天下这回定朴也。’太祖事周为殿前都点检,拎尝见天日之表,知太平自此始耳。”

赵匡胤利用百姓对宗教的信仰来鼓吹自己的出身,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都点检赵匡撒“当天子”的谣言,不仅流传在汁京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还散布在肚西灼华阴、人迹罕到的山区。这也说明当时道学家陈传也参与了制造后周末年的那一场别有用心的政治谣言,但是这还没有完,仅仅是语言上的造势时间久了难免有人会不信,这个时候老赵有使出天降祥瑞这样的老套路来欺骗人民群众。

【2】制造祥瑞

袁娶《枫窗小犊》载:“艺祖受命元年秋,三佛齐来贡,时尚不知皇宋受禅也,贡物有通天犀,上有形如龙,龙形腾上而尾少白,左成宋形,其文即宋字也。艺祖即以此犀为带,每郊庙即系之。”

老赵利在外邦进贡的物品上动了手脚,把“宋”字刻在腰带上,为自己制造声势。赵匡胤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可以说赚足了吃瓜群众的眼球,但是如果想当皇帝而且是窃取人家的帝业,总得有一个说法,但是自己还不能被别人唾骂,这才是一个大问题,他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来进行兵变,所以第三个舆论就出来了。

【3】情报门

这个情报门就是制造所谓契丹入侵的谎言当时真的有入侵吗?

清代学者查慎行有一首《汴梁杂诗》来讽刺这件事: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为什么“一着黄袍便罢兵呢”,依我看这是赵姓集团实现阴谋的重要步骤。赵匡胤必须要给下属制造一个兵变的机会。

司马光在他的《谏水记闻》卷一中记载得很具体, 说建隆元年正月辛丑朔,镇、定奏契丹与北汉合检,势入寇, 太祖时为归德军节度使、 殿前都点受周恭帝诏,将宿卫诸军抵御。癸卯日,发师,宿放陈桥“ 将士阴相与谋日: `主上幼弱,未能亲政。 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 谁则知之? 不若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


打工仔逆袭成皇帝那些事(三)当皇帝也要造谣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时是否真的有契丹入侵呢,在《宋史》《资治通鉴》《旧五代史》这几个官方文件中都是这样记载,但是怪就怪在这样的大事件在辽国的历史里却是另一种说法。

《辽史.穆宗传》中这样记载“冬十二月戊寅,还上京,庚辰,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谋反,事觉鞫之,辛巳,祀天地、祖考,告逆党事败。丙申,召群臣议时政。十年春正月,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废周立,建国号宋”

什么意思呢,从这段话来看,当时辽国王子敌烈、前宣徽使海思及萧达干等人谋反,最后被耶律璟镇压了下去,也就是说契丹那个时候确实是没闲着,只不过人家忙着处理自己的家务事。

用张家驹的《国史旧闻》的说法“其实所谓契丹入侵,仅仅是一个谎报,它不过是赵姓集团实现阴谋的一个步骤罢了,利用出兵机会,得以提早实现他的阴谋”,这个稀里糊涂的情报门就是赵氏集团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完全是为兵变制造气氛。

这三次舆论造势让赵匡胤的知名度瞬间提高,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这最后的一步棋应该怎么走,老赵的第五个秘诀就派上用场了,那就是——装,自己得装的糊里糊涂,这个皇帝才当的舒服。

为什么说老赵用“装”这个字,他是怎样装的呢。

【1】装醉酒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醉卧,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震原野。普与匡义入白太祖,诸将已擐甲执兵,直叩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首先他把事件的主角换了,换成了赵广义和赵普还有他那帮兄弟,他把自己洗成一个喝醉酒的醉鬼,大家试想,这么大的事件发生,他作为主将竟然不知道,实在是牵强,这就是“无心喝醉酒,有心装醉人”

接下来的记载便是黄袍加身,老赵又在这里装无知,“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听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太祖固拒之,众不可,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

明朝岳蒙泉有一句诗说:“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绿雪亭杂言》)。

如果说郭威当皇上是迫不得已,毕竟人家披的是“黄旗”,那么老赵这次兵变就说不过去了,他批的可是“黄袍”,那个年代黄色在寻常百姓家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官宦之家也少有,所以这件衣服明显就是提前做好的,而老赵却一本正经的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他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吗,为什么这么说?

赵匡胤的家人

《宋史·杜太后传》,杜太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还说:“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

知子莫若母,人家老妈早就知道自己的儿子想当皇帝很久了,自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所以在外人看来老赵推脱不想当皇帝时候,他老妈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只是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在哪里装x。

那么除了老赵的母亲,第二个我们说一说当时他的同事的看法。

老赵同事的态度

再如在赵匡胤夺取帝位的当天,群臣皆毕集于殿陛之下,“独未有周帝禅位制书”,在这个尴尬的节骨眼上时任后周翰林学士的陶谷不待吩咐,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制书“出诸袖中”。

我们来看这个事件,赵匡胤是从陈桥回到朝里边的,这个时间段是不可能和陶谷来串通好的。所以他没有做案时间,还有这种绝密的事情赵匡胤也不可能和任何一个没有考察过的人来说,由此可见他没有案动机,那么事情的真相就可以推出了,陶谷早就写好了诏书单等着老赵兵变时候拿出来,这样自己就和旧主子划清了界线,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功臣,关于陶谷不在赘述。但是通过老赵母亲和同事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老赵当皇帝的念头不是一两天了。

这件事情虽然老赵装x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如果每个人都了解你的心思,那么这样的人肯定不会长寿,一个普通人,在没有甄别出你面前的人是好是坏,不要轻易坦露心思,即使面对多年的朋友,你也要仔细掂量,在利益面前背后捅你一刀子的不只是敌人。

老赵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运作终于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老板,从历史来看陈桥兵变既与唐末以来兵骄将悍的政治混乱相关,更与某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深层变化有内在联系。赵匡胤兵变过程中的缜密决策和细致运作,使“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则凝结着卓识与理性,含蕴着政治良知。基于此,使得“宋氏启运,不类汉周”, 酿造出一种文明理性的“立国气象”。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那种残酷政治斗争我们暂且不论,就他个人的成功之路来看,一个人要学会“谋事”,多思考自己缺少什么,敢想,敢做,敢打,敢拼,永远是一个成功者的秘诀。永远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最好办法。

请回看第一篇他是一个啥样的人
请回看第二篇问题少年的创业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工仔逆袭成皇帝那些事(三)当皇帝也要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