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

我们试着理解事物,以我们自己的方式。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张图片
自行车上的凯特·布兰切特


-VOL.18- 交通工具系列之自行车 骑上一匹自由的“城市之马” ,追秋风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2张图片


| 黄色自行车 |

切·米沃什


要是我们用一个舞步,我的爱人

迈出汽车,一辆黄色的自行车倚在树上

要是我们用一个舞步走进花园

北方的花园,缀满了露水和鸟叫

我们的记忆就会变得孩子气,只留下我们需要的:

昨天的清晨和黄昏,并不很远。

不过我们想起一个女孩,有着同样的黄色自行车

常常对它讲着爱抚的话。


节选/张曙光 译

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


“骑车才能体会一个国家的精华。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3张图片

正如上面这首歌所唱的“在北京,有九百万辆自行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的确是一个自行车王国。鸟瞰遍地自行车的北京城,等候红绿灯的“自行车人们”就像一支等待指令的阅兵军队,整洁统一,目标清晰简单。在国家和个人都正渴望被认同的时代,作为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之一,自行车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人们都渴望能踩上自行车,让转动的车轮成为踏板,载着他们以更快的速度跳向美好生活。


一条宽阔的缺乏风景的街道,除了偶尔经过的公共汽车、东风牌或解放牌卡车,小汽车非常罕见,繁忙的交通主要体现在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上。许多自行车轮子上的镀光已经剥落,露出锈迹,许多穿着灰色、蓝色和军绿色服装的人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两侧川流不息,这是一部西方电影对七十年代北京的描述——多么笨拙却又准确的描述。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车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国。


—— 苏童《自行车之歌》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4张图片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5张图片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6张图片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7张图片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8张图片 -向左滑动,翻看王文澜摄影作品《自行车的日子》- “自行车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骑车的人有酸甜苦辣,自行车也有喜怒哀乐。”(王文澜)

一辆自行车骑遍北京城

人和人之间没有隔阂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9张图片 China in 1957,Marc Riboud,Magnum Photos
那时,即便是诺大的北京城,人们对出行速度的要求也还算宽松,一辆自行车足以应对每日的生活。《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曾回忆可以“一辆自行车骑遍北京城”的生活:
郑万隆住东四四条,史铁生住雍和宫大街,阿城住厂桥,在一个城市里,彼此距离都很近,骑着一辆自行车,说到就到了。更重要的是,那时的亲密无间,彼此是可以不打招呼,随时敲门都可进去的;是可以从早到晚,整日整夜混在一起的。


—— 朱伟


自行车就像纽扣,走街串巷,将人和人的情感串联在一起。反倒是现在,我们拥有了地铁、公交......交通系统扩张,人的情感却被挤压,总觉得 “怎么想见一个朋友就这么难呢? 我们住在一座城市里,却像在各自的角落里为战。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0张图片

电影《坏孩子的天空》剧照


诗人张枣在《枯坐》里也曾有言: “我们每天都随便去个地方,去偷一个惊叹号,就这样我们熬过了危机。” 而在如今“惊叹号”本就稀少的环境里,随便蹬上一辆自行车就能触碰自由已很难实现,我们不得不求助于假期、长途旅行和数倍的时间去赎回过去轻松就可以拥有的好时光。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1张图片 1983年,诗人张枣(自行车上的那位)、翟永明和欧阳江河


骑自行车的记忆

是别的交通工具不可比拟的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2张图片 电影《昨天》画面


可能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里,和人在情感上最亲近的就是自行车了。它像古代的马在现代都市的替代品,只要家里有一辆,随便蹬上去,就能出去换口好气。它轻便灵巧,节能便宜,在人群中不会占用太多空间,骑者可以像过客一样穿梭于各种风景中,深入到城市的犄角旮旯里。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3张图片

总是穿着一身蓝衣的“街拍鼻祖”比尔·坎宁汉常常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捕捉瞬间


有时候自行车也会充当人类情感交流的工具,像陈奕迅的《单车》里唱的父子之情,无法言表的感情通过依靠在父亲身后的动作传达。


不说一句的爱有多好

只有一次记得实在接触到 骑着单车的我俩 怀紧贴背的拥抱 难离难舍想抱紧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膊 谁要下车 难离难舍总有一些


—— 陈奕迅《单车》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4张图片

它可以很快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坐在前后座的两人,骑着自行车像坐着一辆小型观光巴士,以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速度,走着自己的故事。就像在电影《甜蜜蜜》里,黎明扮演的北京青年来到香港,和张曼玉扮演的香港女孩坐在自行车的前后座,自行车本身的质朴气质和他们的感情在摩登都市里也尤显珍贵。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5张图片

电影《甜蜜蜜》画面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6张图片 选自摄影集《北京风情》


而如果是一个人骑车,会更明显地发现它拥有一种自如的节奏,我们可以在它的速度上切实感觉到自己的心情变化。


慢骑时,感觉时间也跟着变得有弹性,像张枣的那句诗“南风的脚踏车闻着有远人的气息”,车后的广场似乎真的升空,我们的世界变得大起来。而贴着风快骑,试着站起来,张开双手则给人一种要起飞的感觉。骑到尽兴时,甚至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


透过自行车,你才能最深刻地认识一个地方的样貌——所有的山坡都得挥汗征服,尔后再滑行而下。也因此,你可以真正体会它真实的一面。开车的话,你大概只会记得那些较陡的坡,而且对这个地方的记忆,无法跟骑着自行车征服时所获得的经验相比拟。


—— 海明威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7张图片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8张图片

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剧照和画面


而现在的自行车在北京这个庞大机器里显得多么无力。自行车道常被占用,脆弱的自行车只能在汽车、卡车和人群的夹缝里,拧巴地前行。就像我们现在的处境,不可能期望一条直行的大道去抵达“罗马”,而是必须在各种障碍物里,不断改变姿势来适应杂乱失控的“路况”。


城市交通可能就像一座城市最表层的纹理,让人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它的性格。一座友好的城市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如何建设更人性化的城市交通,而不是让我们不断挤压自己的生活模式来适应它,不是以粗暴的思维逻辑提供给你生硬的选择:“有钱就买车,没钱你就自己走路,或者挤我们的地铁吧。”


我们本该拥有可以自在骑自行车的权利。


我们再用力骑一下
可能就会有风

电影《蓝色大门》画面


撰文 | 必要的脂肪

校对 |西格玛


▎交通工具系列

想在哪落车就在哪落车


▎更多诗意的物

阳台|房间|赫本裙|旗袍|信件|周梦蝶的书报摊


「诗意的物」每周日晚更新

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_第19张图片 下一期「诗意的物」将在 10月20日 大家见面 欢迎在后台输入关键词“诗意的物”,获取更多文章

策划出品:Be My Guest「为你读诗」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为你读诗」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留言你印象最深的骑自行车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便骑去一个地方,偷一个惊叹号 | 诗意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