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1线路是一种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为基础的传输技术,其有效数据率(扣除开销后的数据率)约为  (1)  Mbps。
  (1)A.1.344  B.1.544  C.1.92   D.2.048
试题分析:
  E1是欧洲电子传输格式,由ITU-TS设计并由欧洲邮政电讯管理委员会(CEPT)命名。E1线路将32个信道复用在1个E1的数据帧中,每个信道占8个比特,每秒传输8000帧。因此E1的速率为32×8×8000=2.048Mbps。
  E1的一个帧被划分为32个相等的时隙,时隙的编号为CH0~CH31。其中时隙CH0用作帧同步用,时隙CH16用来传送信令,剩下CH1~CH15和CH17~CH31 共30个时隙用作30个话路。
  因此,E1线路的有效数据率为30×8×8000=1.92Mbps。
标准答案:
  (1)C

 

●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 (b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 的链路相连,要在其间传输长度为D (位) 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则送全部数据所需要时间为  (2)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充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条件是  (3) 
  (2)A.L/C   B.D/B+L/C    C.S+L/C  D.S+D/B+L/C
  (3)A.S 试题分析:
  电路交换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电路建立时间+信号传输时间+数据发送时间=S+L/C+D/B
  对于分组交换来说,数据发送时间=D/(P-H)*P/B,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L/C+ D/(P-H)*P/B。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就需要满足以下公式:
  S + D/B < D/(P-H)*P/B,将该公式简化,得到S < D*H/(B*(P-H))
标准答案:
  (2)D,(3)B

 

● 曼彻斯特编码和4B/5B编码是将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的常见方法,后者的编码效率大约是前者的  (4)  倍。
  (4)A.0.5    B.0.8    C.1   D.1.6
试题分析:
  曼彻斯特编码的效率是50%,而4B/5B编码的效率是80%。
标准答案:
  (4)D

 

● 万兆局域以太网帧的最短长度和最大长度分别是  (5)  字节。万兆以太网不再使用CSMA/CD访问控制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措施  (6) 
  (5)A.64和512   B.64和1518   C.512和1518  D.1518和2048
  (6)A.提高数据率    B.采用全双工传输模式
     C.兼容局域网与广域网  D.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试题分析:
  万兆以太网是在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802.3以太网的帧格式、最大帧长与最小帧长,充分保证对已有应用的兼容性。万兆以太网既可作为LAN,也可作为WAN使用。万兆以太网在工作速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适用范围也得到推广。
  万兆以太网使用光纤进行通信,只支持全双工数据传输,而不再支持半双工工作模式,这意味以太网的传输将摆脱原有CSMA/CD协议对距离的限制,从而突破局域网的概念,使以太网成为通用的组网技术。
标准答案:
  (5)C,(6)B
个人评价:
  (5)不应该是C。既然万兆以太网继承了802.3的帧格式、最小帧长和最大帧长,则它的最小帧长就应该是64个字节,最大帧长是1518字节,因此应该选B才对。

 

● 802.11n标准规定可使用5.8GHz频段。假定使用的下限频率为5.80GHz,则为了达到标准所规定的300Mbps数据率,使用单信道条件下,其上限频率应不低于  (7)  GHz。
  (7)A.5.95   B.6.1  C.6.4  D.11.6
试题分析:
  IEEE 802.11n标准的核心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IEEE 802.11n使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传输速度300Mbps,最高可达600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802.11g。
  OFDM的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OFDM的频谱利用率很高,频谱效率比串行系统高近一倍。这一点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无线环境中很重要。OFDM信号的相邻子载波相互重叠,从理论上讲其频谱利用率可以接近Nyquist(尼奎斯特)极限。
  为何在单信道条件下要达到300Mbps数据率需要600MHz带宽,国内网站上没有资料,国外网站上有些产品提到了使用5.9GHz~6.4GHz的信道,但原理没有解释。
标准答案:
  (7)C

 

● 用户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划分VLAN的目的,且不能以MAC地址作为依据,规划师在规划VLAN时,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8) 
  (8)A.采用具有VLAN功能的二层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
     B.采用无网管功能的普通交换机,按IP地址VLAN
     C.采用具有IP绑定功能的交换机,按IP地址VLAN
     D.采用具有VLAN功能的三层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
试题分析:
  既然要将成本降到最低,且不能以MAC地址为依据,那就采用最简单最基本的划分方法,使用二层交换机按端口划分。
标准答案:
  (8)A

 

● 存储转发方式是实现网络互联的方式之一,其主要问题是在每个节点上产生不确定的延迟时间。克服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  (9) 
  (9)A.设置更多的缓冲区  B.设计更好的缓冲区分配算法
     C.提高传输介质的传输能力 D.减少分组的长度
试题分析:
  延迟是因为线路上的数据流量过大,接近或超过了传输介质的传输能力,因此一些数据不得不留在缓冲区中等待,这就产生了延迟。因此,提高传输介质的传输能力是克服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标准答案:
  (9)C

 

●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是OSPF路由协议的基础,该算法出现不同节点使用的链路状态信息不一致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10) 
  (10)A.每个节点只在确认链路状态信息一致时才计算路由
     B.每个节点把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只广播到邻居节点
     C.每个节点只在链路状态信息发生变化时广播到其它所有节点
     D.每个节点将收到的链路状态信息缓存一段时间,只转发有用的链路状态信息
试题分析:
  同时如果网络的一部分已经启动,而另一部分正待启动,或者网络的一部分刷新速度快,而另一部分刷新速度慢的话,就会造成网络的不同部分拥有不同的L-S图,这就造成了L-S算法的不一致问题。
  L-S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尽可能降低路由刷新频度,用Multicast取代Broadcast(flooding),将网络拓扑结构划分为不同层次和区域,在层次间和区域交接处交换路由信息。
  2)协调L-S刷新:对LSP(Link-State Packets,链路状态数据报)加时间戳标识和序列号标识,用分级路由管理网络的逻辑分组。
  3)使用L-S算法的路由协议只是当网络拓朴结构发生变化时才生成路由更新数据报。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检测到这一变化的路由器就生成一个关于该链路(路由)的链路状态通告。随后该报告通过一个特殊的组播地址传播给所有路由器。每台路由器都会保留该报告的拷贝,并向其相邻路由器转发,这个过程称为扩散(flooding)。然后各路由器会更新其拓朴结构数据库(这是一个包含网络所有链路状态的信息表)。链路状态报告的扩散被用于确保所有路由器都能了解到这个变化,这样就能够更新它们的数据,并生成一个反映最新网络拓朴结构的路由表。
  每个节点各自计算路由,并不互相协商核对链路状态是否一致,所以A是错的。
  L-S算法使用的是组播,所以B和C是错的。
  至于D,什么叫做有用,什么叫没用?这个说法不严谨,不过也只好选它了。
标准答案:
  (10)D

 

● SDH网络采用二维帧结构,将STM-1帧复用成STM-4帧的过程可简述为  (11) 
  (11)A.将4个STM-1帧的头部和载荷分别按字节间插方式相对集中在一起作为STM-4帧的头部和载荷,头部长度占帧长的比例不变
     B.将4个STM-1帧顺序排列,封装成一个STM-4帧,头部的长度占帧长的比例不变
     C.将4个STM-1帧的头部和载荷分别集中在一起,头部的长度占帧长的比例不变
     D.选取一个STM-1帧的头部作为STM-4的头部,将4个STM-1的载荷顺序集中作为STM-4的载荷
试题分析:
  SONET/SDH 是基于时分多路复用(TDM)的一种技术。SDH基本的信号传输等级是STM-1,高等级的信号系列STM-4、STM-16等,都是将低速率的STM-1通过字节间插同步复用而成,复用以4为倍数。
  所谓字节间插复用,可以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有四个信号,帧结构各为每帧3个字节,即A帧:A1A2A3,B帧:B1B2B3,C帧:C1C2C3,D帧:D1D2D3。若将这四个信号通过字节间插复用方式复用成信号E,那E就应该是一个12字节的帧,结构为:  A1B1C1D1A2B2C2D2A3B3C3D3。
标准答案:
  (11)A

 

● 利用WiFi实现无线接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接入模式,AP可以有条件地允许特定用户接入以限制其他用户。其中较好的限制措施是  (12) 
  (12)A.设置WAP密钥并分发给合法用户
     B.设置WEP密钥并分发给合法用户
     C.设置MAC地址允许列表
     D.关闭SSID广播功能以使无关用户不能连接AP
标准答案:
  (12)C
个人评价:
  B其实也是合适的选择,比较省事,缺点是不能精确到单个电脑。另外,MAC地址也是可以仿冒的。

 

● 设计一个网络时,拟采用B类地址,共有80个子网,每个子网约有300台计算机,则子网掩码应设为  (13)  。如果采用CIDR地址格式,则最可能的分配模式是  (14) 
  (13)A.255.255.0.0      B.255.255.254.0
     C.255.255.255.0     D.255.255.255.240
  (14)A.172.16.1.1/23     B.172.16.1.1/20
     C.172.16.1.1/16     D.172.16.1.1/9
试题分析:
  子网掩码和CIDR这么简单的,就不必多说了。
标准答案:
  (13)B,(14)A

 

● 在IPv6协议中,一台主机通过一个网卡接入网络,该网卡所具有的IPv6地址数最少为  (15)  个。
  (15)A.1   B.2  C.3  D.4
试题分析:
  网卡至少有三个地址,分别是:
  1. 可聚集全球单播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地址格式前缀为001。可聚集全局单播地址是在全局范围内唯一的 IPv6 地址,等价于公用 IPv4 地址。在 IPv6 Internet上,它们是全局可路由和可达的。可聚合的全局单播地址也称为全局地址。
  2. 链路本地地址(Link-Local Unicast Address),地址格式前缀为1111 1110 10。链路本地地址用于邻居发现协议和无状态自动配置中链路本地上节点之间的通信。使用链路本地地址作为源或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不会被转发到其他链路上。
  3. 站点本地地址(Site-Local Unicast Address),地址格式前缀为1111 1110 11。站点本地地址与IPv4中的私有地址类似。使用站点本地地址作为源或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不会被转发到本站点(相当于一个私有网络)外的其它站点。
标准答案:
  (15)C

 

● 利用ICMP协议可以实现路径跟踪功能。其基本思想是:源主机依次向目的主机发送多个分组P1、P2、…,分组所经过的每个路由器回送一个ICMP报文。关于这一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16) 
  (16)A.第i个分组的TTL为i,路由器Ri回送超时ICMP报文
     B.每个分组的TTL都为15,路由器Ri回送一个正常ICMP报文
     C.每个分组的TTL都为1,路由器Ri回送一个目的站不可达的ICMP报文
     D.每个分组的TTL都为15,路由器Ri回送一个目的站不可达的ICMP报文
试题分析:
  traceroute是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IP数据报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traceroute命令用IP生存时间 (TTL) 字段和ICMP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它主机的路由。
  traceroute是利用ICMP和TTL进行工作的。首先,traceroute会发出TTL为1的ICMP数据报(包含40字节数据,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和发出的时间标签)。当到达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将TTL减1,此时TTL为0,该路由器会将此数据报丢弃,并返回一个超时回应数据报(包括数据报的源地址、内容和路由器的IP地址)。当traceroute收到该数据报时,它便获得了这个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接着traceroute再发送另一个TTL为2 的数据报,第一个路由器会将此数据报转发给第二个路由器,而第二个路由器收到数据报时,TTL为0。第二个路由器便会返回一个超时回应数据报,从而traceroute便发现了第二个路由器。traceroute每次发出数据报时便将TTL加1,来发现下一个路由器。这个动作一直重复,直到到达目的地或者确定目标主机不可到达为止。当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后,目标主机并不会返回超时回应数据报。traceroute在发送数据报时,会选择一个一般应用程序不会使用的号码(3000以上)来作为接收端口号,所以当到达目的地后,目标主机会返回一个ICMP port unreachable(端口不可到达)的消息。当traceroute收到这个消息后,就知道目的地已经到达了。
标准答案:
  (16)A

 

● OSPF协议规定,当AS太大时,可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域,为个区域分配一个标识符,其中一个区域连接其它所有的区域,称为主干区域。主干区域的每标识符为  (17) 
  (17)A.127.0.0   B.0.0.0.0 C.255.255.255.255  D.该网络的网络号
试题分析:
  OSPF主干是特殊的OSPF区域0(通常写为区域0.0.0.0,因为OSPF区域ID典型是以IP地址格式表示)。
标准答案:
  (17)B

 

● 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机制建立连接,其中被请求方在第二次握手时需应答的关键信息及其作用是  (18) 
  (18)A.确认号是发起方设定的初始序号加1之后的数值,确认被请求者的身份
     B.确认号是发起方设定的初始序号加1,确认发起方的身份
     C.确认号是被请求者设定的初始序号加1,同步将要接收的数据流编号
     D.确认号是被请求者设定的初始序号加1,确认发起方的身份
试题分析
  TCP使用三次握手协议(3-Way Handshake)来建立连接,下图描述了三次握手建立的过程。
     

2010上半年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试卷、标准答案及分析Ⅰ_第1张图片 

三次握手TCP连接建立过程

  三次握手的报文序列为:
  1.第一次握手(Connection Request,CR):连接发起方(通常称为客户或请求端)发送一个 TCP报文,设置SYN标志,指明客户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以及初始序列号ISN(在图中为x)。
  2.第二次握手(Connection Confirm,CC):服务器发回一个 TCP报文作为应答,该报文设置了SYN标志和ACK标志,将确认号设置为客户发来的ISN+1(在图5-36中为x+1),将序列号设置为服务器端的ISN(在图中为y)。
  3.第三次握手(Connection Establish,CE):客户开始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并设置ACK标志,将确认号设置为服务器发来的ISN+1(在图中为y+1),将序列号设置为客户的ISN+1(在图中为x+1)。
  当服务器收到第三次握手的报文时,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就建立了连接。因此,连接可以由任一方或双方发起,一旦连接建立,数据就可以双向对等地流动,而没有所谓的主从关系。
  三次握手协议可以完成两个重要功能:确保连接双方做好传输准备,使双方统一初始顺序号。一般来说,初始连接序号的选择采用基于时钟的方案,每隔4微秒初始连接序号加1。因此每个连接都将具有不同的ISN。分组的最长寿命为120秒。
标准答案:
  (18)A

 

● 由10个AS连接组成的网络,使用BGP-4进行AS 之间的路由选择。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19) 
  (19)A.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边界路由器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是下一个边界路由器的地址
     B.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BGP发言人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包含路径上所有BGP发言人的地址
     C.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BGP发言人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是下一个网络的地址
     D.AS之间的路由选择由边界路由器完成,选择的输出路由是包含所有边界路由器的地址
试题分析:
  Internet由很多自治系统(AS)组成,在AS之间进行路由就要用到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BGP基本上是一个距离矢量协议。
  BGP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最初的BGP产生于1989年,被称为BGPv1,这是一个不支持VLSM和路由汇聚的协议。经过四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是BGPv4版本了,目前的BGP已经支持VLSM和CIDR,并且支持路由汇聚,是一个很完善的网关协议。
  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 发言人”(BGP speaker)。一般说来,两个 BGP 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 BGP 发言人往往就是 BGP 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 边界路由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由BGP发言人完成。
  每个BGP路由器不仅维护它到每个目标的开销,还记录下所用的路线,同时它并不是定期告诉它的邻居关于每个可能目标的估计开销值,而是告诉它们确切路径。
标准答案:
  (19)B

 

● 有人说,P2P应用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甚至占网络流量的90%。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20) 
  (20)A.实现相同的功能,P2P方式比非P2P方式需要传输更多数据,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
     B.实现相同的功能,P2P方式比非P2P方式需要传输更多数据,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
     C.P2P方式总是就近获取所需要的内容,单个P2P应用并不比非P2P方式占用更多的带宽,只是用户太多,全部用户一起占用的带宽大
     D.P2P方式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所需要内容,单个P2P应用比非P2P方式需要占用更多的带宽
试题分析:
  P2P的思想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P2P软件会尽可能去充分使用所有可用的带宽,以实现资源分享。
标准答案:
  (20)C

 

● 某网络内部计算机采用私有地址,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该路由器具有一个合法的IP地址,现在要求Internet上的用户能访问该内网上的Web服务器,则该内网上DHCP服务器及路由器应满足的条件是  (21) 
  (21)A.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分配固定IP地址,路由器设置地址映射
     B.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分配路由器具有的合法IP地址,路由器设置地址映射
     C.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路由器取消80端口过滤功能
     D.DHCP服务器为Web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路由器取消21端口过滤功能
试题分析:
  这是在内网中架设web服务器的最常见方法。首先给web服务器设置一个固定的IP地址,然后在路由器上设置地址和端口映射。
标准答案:
  (21)A

 

● 使用SMTP协议发送邮件时,可以选用PGP加密机制。PGP的主要加密方式是  (22) 
  (22)A.邮件内容生成摘要,对摘要和内容用DES算法加密
     B.邮件内容生成摘要,对摘要和内容用AES算法加密
     C.邮件内容生成摘要,对内容用IDEA算法加密,对摘要和IDEA密钥用RSA算法加密
     D.对邮件内容用RSA算法加密
试题分析:
  由于邮件的内容可能很大,因此不适合直接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处理。解决方法是二元加密体系,创建一个随机密钥,用对称算法IDEA对内容进行加密。为了防篡改,还要对内容进行摘要处理,将摘要值和IDEA密钥一起用RSA算法进行再加密。
标准答案:
  (22)C

 

● SMI是MIB组织信息的方式,其中每个节点对应一个编码。因第1级只有3个节点,所以采用了压缩编码。节点1.3.6.1对应的压缩编码为  (23)  ;该节点上安装的是SNMPv2协议,当该节点出现故障时,网络可能进行的操作是  (24) 
  (23)A.1.3.6.1   B.0.3.6.1  C.4.6.1  D.43.6.1
  (24)A.故障节点等待GetRequest消息 B.故障节点发送Trap消息
     C.故障节点等待SetRequest消息 D.管理节点发送Trap消息
试题分析:
  SMI的压缩是将顶级和二级结点合并成子标识符,若顶级结点和二级结点的值分别为X和Y,子网得出的子标识符的值为40X+Y。这样就得出节点1.3.6.1在进行编码时的对象标识符为43.6.1(即占两个字符的 1.3 压缩为占一个字符的 43),节省了一个字符的空间。
标准答案:
  (23)D,(24)B
个人评价:
  真够偏的。

 

● DiffServ是Internet实现QoS的一种方式,它对IP的主要修改是  (25)  ,其实现过程可简述为  (26) 
  (25)A.设置DS域,将IP分组分为不同的等级和丢弃优先级
     B.设置DS域和RSVP协议
     C.定义转发等价类
     D.定义多种包格式,分别封装不同优先级的数据
  (26)A.边界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标记,并选择不同的路径LSP转发
     B.边界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标识,并根据SLA和PHP选择不同的队列转发
     C.对数据包进行分类,并据此实施资源预留,对不能获得资源的包实施丢弃
     D.在网络中设置不同优先级的路径,按照数据包的优先级分别选择相应的路径转发
试题分析:
  由于基于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订协议)的综合服务在实现上的困难,IETF提出了区分服务(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DiffServ重新定义了IPv4的TOS(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域,改称为DS域。IETF区分服务工作组提出将优先级比特数扩展到6个,有 64个可用的状态。这6个比特称为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 Code Points,区分服务码点)。每一个DSCP都有一种转发处理行为PHB(Per-Hop Behavior,逐跳行为)与之对应,一种PHB也可对应多个DSCP。
  DiffServ 的特点是:
  (1) 区分业务模型简化了信令,对业务流的分类粒度更粗。以类为单位提供 QoS 服务,而不是针对流。
  (2) 它采用汇聚和PHB方式来提供一定程度上的QoS保证。它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优先级策略。
  (3) 汇聚 (Aggregate) 指路由器可以把 QoS 需求相似的业务流看成一个类,减少调度算法处理的队列数量。
  (4) PHB的含义在于逐跳的转发方式,每个 PHB 对应一种转发方式或 QoS 要求。目前,定义了加速转发EF PHB 和确保转发AF PHB。
    1) EF PHB 用于低丢失率、低时延、低时延抖动、确保带宽的端到端服务,即不需要和很少需要排队的服务。
    2) AF PHB用DSCP的0~2比特将通信量划分为4个等级 (001、010、011、100);每一等级再用DSCP的3~5比特划分出“丢弃优先级”(010、100、110,丢弃优先级越高的分组在网络拥塞时,最先被丢弃)。
  DiffServ的工作流程如下:用户会事先与他的ISP签定一个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明确所支持的业务级别以及在每个业务级别中所允许的业务量。它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SLA需要定期协商,动态SLA的客户用某种信令协议(如RSVP)请求所要求的服务(注意RSVP并非是DiffServ中的一部分,只是二者可以结合使用)。用户可以标记自己的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Point,DS编码标记)以指定QoS的服务,也可以让边界路由器根据多字段MF(MultiField)分类来标记。
  在ISP的入口,包被分类、计量、标记,也可能被×××。在边界路由器,所有的分类和×××规则均依据SLA,并按照SLA分为不同的行为聚合BA(Behavior Aggregation),每个行为聚合都由DS编码点标记。这些操作所需要的缓冲空间也依据SLA确定。在DiffServ的核心路由器中经过粗颗粒化的数据流进行调度分配路由。当一个包从一个域进入另一个域时,它的DSCP可能会被重新标记,这由两个域之间的SLA确定。
标准答案:
  (25)A,(26)B
个人评价:
  “边界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的标识,并根据SLA和PHP选择不同的队列转发”中将PHP写错了,应该是PHB(Per-Hop Behavior,逐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