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仍然高不成低不就

前几天和一个同学聊到,我们读研究僧的意义何在?她说,为了追求无限知识和永恒真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但是,这并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答案。生活,除了“形而上”,更多的是“形而下”。

为什么你仍然高不成低不就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苏塔苏塔

有多少人生活在“形而上”的空间中,有多少人停滞在安于现状的怪圈中,有多少人生活在自我包装的遐想中。有多少人如此,就有多少人仍高不成低不就。

套用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当你意识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之时,这说明,很好~你已经走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意识。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就开始进入拖延状态且无限循环中……说好的健身运动,敌不过“我要休息”;说好的看书充电,敌不过“工作太忙”;说好的早睡早起,敌不过“我要刷剧”。似乎我们总是有理由来拒绝自己大脑皮层下潜在的那个微弱的意识。

量化与质变

曾经有个同学对我说:“我之所以能够每天六点起床,是因为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即将上场的战士。”“这作何解?”“我希望自己在晚上回来的时候,会是一个将军。”

为什么你仍然高不成低不就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苏塔苏塔

她把自己一天的所学所得,量化成自己的功勋。哪怕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也愿意成为一名将军。是她教会了我“量化”这个词,也是她教会了我量变真的可以质变。我们之所以盲目、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把“量化”的积累过程想象的太过漫长。社会的高速发展,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很难重新回到过去的慢生活。

可是,无论素养的积累、技能的学习,还是运动健身、怡情养生,都需要我们“慢下来”,珍视这个积少成多量化的过程。

所以说,与其期待质变,不如好好享受慢生活里的量化过程。

不要用优秀来绑架自己

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优秀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优秀的事实定义”。

为什么你仍然高不成低不就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苏塔苏塔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你的优秀就应该是你的知识储备,而非成绩;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的优秀就应该是你救死扶伤的品质,而非高超的技术;

如果你是一个码字员,你的优秀就应该是你文字的力量,而非阅读量。

……

你所谓的优秀不过是你的业绩,而真正可以用来衡量的优秀是你、你自己,仅此而已。

室友毕业之后就去中学做语文老师了。每次宿舍聚会,她总是很自豪地说,自己带的班级成绩有多好啊,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听课啊,吧啦吧啦诸如此类。直到上次,另一个室友冷不丁地问道:“你们班运动会的成绩怎么样的?”室友羞赧道:“哎,别提了,运动会总倒数。”

是啊,学生时代的我们也会嘲笑隔壁班是只会学习,不擅长体育的学习机器。那么,身份置换之后,为什么我们反而不嘲笑了呢?因为我们开始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就是所谓的业绩。是,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当老师用“学生的成绩”来固步自封之时,那教育的意义又在何呢?

业绩不等于优秀,真正的优秀是敢于直面自己、认识自己。

那么,“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你还要维持多久?


我是约克镇的疯子,与君共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仍然高不成低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