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

俗话说,男人三十而立。

三十岁可以说

是一个男人人生的转折点。

今天公益哥要讲的这个人,

30岁,就是他重要的转折点,

是他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转变。

30岁之前,他是数学天才,

是纯粹数学领域的数学家;

30岁以后,他更是

“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1张图片

他就是20世纪举世公认

的天才:冯·诺依曼

这位“20世纪最具世界性、

最多才多艺、最才思敏捷的数学家”,

因为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

所起的关键作用,

被誉为“计算机之父”;

在经济学方面,

他第一个对博弈做出了完整的数学描述,

被誉为“博弈论之父”

在物理领域,

他的研究为量子力学打下了数学基础;

在化学方面,

他曾获苏黎世高等技术学院化学系大学学位。

他无愧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全才之一。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2张图片

诺依曼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纯粹数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他转向应用数学,

开始在力学、经济学和电子计算机

等方面进行研究。

公益哥先带大家

感受一下他人生彪悍的前30年。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3张图片


诺依曼出生于匈牙利,

是一名犹太人,

从小数学天赋过人。

什么6岁就能心算8位数乘除法,

8岁就精通微积分,

10岁读完世界史等等

这种隔壁班的天才学霸也能做的事

公益哥就不说了,

咱们直接从他

影响国际、改变世界开始。

诺依曼18岁时,

就被人们称作数学家了。

大学本科期间

发表的两篇论文

便在当时的重量级人物间传阅,

其中包括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

而且,后来

在希尔伯特的帮助下,

诺依曼发表了

论文《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

这篇论文研究

弥补了量子力学发展史上,

狄拉克对量子理论的数学处理不严格的不足。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维格纳曾评价:

“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就足以

确保诺依曼在当代物理学中的特殊地位。”

1932年,即将30岁的诺依曼,

做出了对纯粹数学领域的

最后一个重要贡献:

解决了遍历定理的证明。

它是20世纪数学分析

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的成就之一。

然而,这样一个

对数学有如此造诣的人,

他家人一开始是反对他学数学的。

诺依曼的银行家父亲麦克斯

觉得他应该学习一些“有实际用途”的科学,

掌握一门技术,

以后才能赚钱啊。

便找人劝阻他不要专攻数学专业。

后来,父子俩都做出了让步,

达成妥协:

允许诺依曼在布达佩斯大学

注册为数学专业的学生,

但不听课,只是每年按时参加考试。

与此同时,

他要进入德国柏林大学,

后来转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化学。

1926年,他获得

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化学学位,

同时也获得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

在柏林和苏黎世期间,

他常用空余时间研读数学,

并且与希尔伯特的学生施密德走得很近,

从而接触到数学家希尔伯特。

这种情节是不是很熟悉,

有钱父亲给自己安排的道路不愿意,

偏要坚持自己的路,

而且诺依曼成功了。

聪慧加上努力,

诺依曼在茁壮地成长,

当他结束学生时代的时候,

他已经漫步在数学、

物理、化学三个领域的前沿了。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4张图片


毕业后,他先后

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

担任兼职讲师,

一直没有正式教授的职位。

1930年,

诺依曼与玛丽达·柯维斯结婚,

成家立业的压力随之而来。

(全才跟我们常人一样有成家立业的压力啊)

而此时恰逢美国数学家韦伯伦

在普林斯顿广罗英才,

诺依曼欣然前往。

1933年,普林斯顿成立高级研究院,

一共设6个高级教授的名额,

而年仅30岁的诺依曼

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他的同事。

由于纳粹迫害犹太血统的科学家,

诺依曼无法再回德国,

因而终生在美国定居,

并加入了美国国籍。

差不多正是从这时候起,

刚过30岁的诺依曼的科学生涯

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通晓

物理学的登峰造极的纯粹数学家,

此后,则成了一位牢固掌握

纯粹数学的出神入化的应用数学家。

他的兴趣转移到了

两个新领域:博弈论计算机

其实早在1928年,

诺依曼就发表了论文《团体博弈论》

第一次对博弈做出了完整的数学描述,

宣告了博弈论的诞生。

只是当时关于这个理论的讨论

还局限在数学的范畴里,

针对的也只是类似象棋与扑克的问题。

(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

直到1938年,

诺依曼在普林斯顿遇到了

同是移民的维也纳

经济评论家摩根斯特恩

两人合著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因为摩根斯特恩不懂数学,

这本1200多页的论著

几乎是诺依曼独立完成的,

最后由摩根斯特恩执笔

写出了具有煽动性的绪论。

这本书被科学家颂扬为:

可能是20世纪前半期

最伟大的科学贡献之一,

它也启迪了1994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

发展出现代经济学里著名的“均衡理论”。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5张图片

(图灵和诺依曼)

而诺依曼对于计算机的兴趣,

还源于一次计算机史上

未被记录的美丽邂逅。

1936年9月,

英国数学家图灵应邀

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习,

成为了诺依曼的研究助手。

图灵带来的一种关于

万能计算机器“图灵机”的设想,

在当时成功引起了诺依曼的兴趣。

加上后来参与了

同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

多项科学研究计划,

(其中包括原子弹的制造)

其庞大的数据计算工作

全靠手算和心算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让人难以容忍,

急需一台高速计算机。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6张图片

(诺依曼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前)

但当时计算机研制最大的问题

就是程序存储,

诺依曼大胆地提出了

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

存放程序的概念。

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

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通用计算机

而这一方案的提出,

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文献,

它向世界宣告: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了。

可惜的是,晚年的诺依曼,

可能是由于工作繁忙,

到1954年他开始感到十分疲劳。

1955年的夏天,

X射线检查出他患有癌症,

但他还是不停的工作,病势扩展,

1957年在华盛顿的一家医院逝世。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7张图片

这个被大家

普遍认为是现代数学的巨人、

20世纪最具科学头脑的人,

相信很多人一定

很好奇这样的一个全才,

究竟有什么不会的呢?

作为最后的彩蛋,

公益哥悄悄地告诉大家,

他是一个“马路杀手”。

诺依曼非常喜欢开车,

但车技很烂,

主要是他开车时还不专心,老看书,

导致很多车祸,也因此被捕。

在他为IBM做咨询期间,

他的上司经常为他缴纳违章罚款。

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_第8张图片

30岁,对于诺依曼来说,

无疑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

30岁之前,

他的研究是纯粹数学。

如果说他的纯粹数学成就属于数学界,

那么30岁以后,

他在力学、经济学、电子计算机等应用数学

的工作成就则属于全人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数学天才到“计算机之父”,全才冯·诺依曼的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