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叫消费主义

几乎每一个人类都患有一种“精神病”,它叫“消费主义”。

这种病的患者一见到某些商品,便眼里放光,兴奋不已。如果我们让他们做一个FMRI检查,会发现这些患者大脑中的腹侧被盖区发亮,这意味着这个区域正在活跃地分泌多巴胺。医生会说,患者现在正在经历一种叫做“开心”的状态。

但这不是患者的全部症状。患者不仅醉心于“观赏”商品,更乐于购买商品。而且这种购买行为本身就足以令患者开心,那个商品的实用价值反而次之。更何况,很多商品本身没有实用价值。

不幸的是,这种病的症状也不只是“让患者开心”。患者由于自身的消费能力所限,时常不能成功购买那些商品。此时他们则陷入苦闷之中。一名典型的女性病患可能在刚刚花费半个月工资购买一双名牌高跟鞋之后,由于资金的短缺,无法再花费半个月工资购买另一双高跟鞋。而她的信用卡透支额度也已经到了上限。

更严重的患者,会将多数金钱用于消费商品,而投资于自身学习与进步的金钱比例变少了。在这个市场竞争充分的时代,一旦自身实力下降,收入降低,那消费能力又将进一步下降。而消费能力的下降又导致患者无法将时间和金钱投资在提升自身实力上。这是一个糟糕的恶性循环。

可能多数病患的症状并未表现得如此严重。但他们的行为依然符合我们的诊断标准。他们常常会购买或者至少希望购买一类叫做“奢侈品”的商品。奢侈品的定义便是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无关的商品。它们的价格即为高昂,但几乎没有实用价值。一些人常常认为奢侈品有美学价值,殊不知美学价值也是一种病。

这种病患还表现出精致的消费行为,几乎同样的商品,他们自称能分辨出“名牌”和“无牌”的差别,然后坚持购买高价的名牌。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能通过双盲测试,表现出自己鉴别“高价”商品与“低价”商品的能力。

可怕的是,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能以语言文字传播。在这个信息全球化时代,除了与世隔绝的部落居民还未曾染病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已患病。区别只是一些患者知道自己有病,而另一些患者不知道。

这种病的成因十分复杂,它的初始传染源已经无从考究。但我们认为它与人类的群居生活所形成的心理机制息息相关。在几乎所有群居动物中,都有“社会等级”这样一种序列结构。蜜蜂蚂蚁因为基因而决定自己的等级,工蜂和工蚁天生就比蜂后和蚁后的地位要低。而一些灵长目群居动物,如猩猩和猴子则主要以身体强壮程度决定社会地位。人类作为一种有文化的灵长目动物,可以创造自己的社会等级排序标准。

而消费主义这种病便利用人类的“排座次”心理,将自己立为排序标准。消费能力越强的人就拥有越高的社会地位。而消费能力常常就以消费行为来体现。女性会偏好最具消费能力的那些男性作为配偶。父母教育下一代要努力学习,将来赚了钱,就不会被别人看不起。而这反映了社会单调的评价和教育体系:以消费能力为社会地位标准,以增加消费能力为人生目标。

我们还发现这种名为消费主义的传染病还会蔓延到其他领域。女性在结婚时会要求男性赠送无实用价值但却价格昂贵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以此判断男性对自己的“喜爱程度”。每一代iPhone手机销售时,有人愿意花几十个小时的时间排队购买。而人们在超市里购物时,常常为自己买得太少而苦恼。

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效疗法来治疗这种疾病。不过有研究发现,一部分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的患者会试着反思自己,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但更多患者则是乐于其中,像一个叫不醒的装睡者,无可救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病叫消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