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

万周按

十年城市地产经验,转身扎根乡村振兴,参与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南京万科姚俊带领团队帮助江苏泰州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一点点改变:“来这儿图个什么?就是为了给家乡做点贡献。”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1张图片


“早啊,吃了没?”


清晨的阳光洒在脸上,姚俊(▲左一)穿过村中街巷,跟乡亲们打招呼。驻村工作半年多,这句话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


他每天要在村子里来回走上无数遍,亲眼见证了乡村的蜕变:村民服务中心建起来了,村大礼堂修整一新,老宅老巷正在修缮,道路宽了、风景美了,污水也不再直排……


千垛之乡,碧水东罗。这里是江苏泰州兴化市缸顾乡东罗村,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之一。在江苏全省45个试点村中,东罗村是最先实现旧貌换新颜的。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2张图片


这是姚俊和同事们的奋战成果。2017年7月,万科开始规划设计东罗村,探索乡村振兴的“东罗模式”。姚俊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看着村庄一点点变化的同时,也努力实现自身的转型。


职业生涯前十年,姚俊一直从事城市地产的建设,在万科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他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各方面迎来全新挑战,城市项目负责人化身特色乡村建设“拓荒者”。


“到农村搞工作,就是要有一腔热血。”姚俊经常扪心自问:来这儿图个什么?就是为了给家乡做点贡献。


投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开启全新工作领域


见到姚俊是一个周日,他在村里的办公室梳理项目进度表。“在屋里碰到也算难得,我基本上都在外边工地上。”


他已经连续三天加班熬夜,眼里略显疲惫,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很晚,以至于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头天下午从上海开会回来,经过南京他也没回家,“没办法,这边事情太多了。”


投身东罗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来,姚俊每天的日程特别满。


东罗村,位于江苏中部兴化市缸顾乡,处在江淮之间,紧邻世界四大花海之一——千垛菜花景区,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3张图片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而在2017年6月,江苏省已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展开乡村振兴实践,通过建设物质和精神、有形和无形、服务和治理、发展和生态协调并进的特色田园乡村,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东罗村成为江苏省首批45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之一。万科积极响应参与,在“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下,承担起了东罗村的改造建设任务。


2017年7月,万科开始规划设计东罗村。定位于城市配套服务商,万科一直努力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场景,致力于整合城乡资源,促进城乡互动,以东罗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在团队进驻之前,选择谁作为项目负责人,成了南京公司重点考虑的问题。


“领导找到我谈话,希望我过来。”姚俊回忆称,其领导也是深思熟虑,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泰州人,能听懂当地方言。


对万科来说,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全新跨界;对姚俊个人而言,乡村也是一片全新领域。“我当时心里也犯嘀咕,不知道能不能干好。”但他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转变工作思路充分理解风土民情


姚俊2007年参加工作,2016年底加入南京万科。职业生涯前十年,他一直做地产类项目,从未接触过乡村工作。来到东罗村之后他才发现,乡村建设有诸多困难与挑战。


经过紧密调研和规划,并与兴化市政府、东罗村集体等密切协商,团队确定了建设思路,决定采取“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三方合作的新模式。万科整体负责农耕文化研学、乡村旅游开发、农产品开发经营、村内建筑和景观打造,以及部分公共载体的投资等等。


但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很多东西都是未知。姚俊感觉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前负责城市里的地产项目,工作思路是依图施工,现在则是面对一片农田,没有完整的图纸可供参考,大多时间需要自己主动去创造。


“工作习惯、方法和思路等等,全部都要转变。”姚俊回忆,为了摸清楚整个村子的状况,他和团队经常去跟村干部聊,和团队成员挨家挨户走访,研究村庄建筑、特色美食、乡村文化、风俗民情等等,深入老百姓的生活。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4张图片

▲姚俊介绍当地传统与文化


东罗村总计413户,1500多人,全部了解完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姚俊坚持用最基本的方法。哪家以前是酿酒的,哪家搞过编织,哪家又做过小吃,最后他全部了解清楚,“要先有乡村的感觉,才能做出乡村的东西。”


另一个重要感受是风土民情。振兴乡村是一项浩大工程,牵涉到拆迁、改造、建设等方方面面,其中的困难让姚俊始料未及。


“你要建桥,村民说桥对着他家门口‘犯冲’,不能建;你要修路,村民说菜地不能占;你要整理村容,村民说那棵树是祖上种的,给多少钱都不能砍……”


许多他原本以为稀松平常、理所应当的事情,在村民眼中却是天大的事。一开始,姚俊感到费解,后来他明白,这就是风土民情,要充分理解和尊重。


守候一棵榆树最重要还是交心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真正在推进过程中,姚俊和同事们还是感到困难重重。


啃的第一块硬骨头是修进村道路。原本,东罗村口有一大片苗圃,要修路就必须把苗木铲掉。姚俊团队和村干部一起到苗圃主人家沟通,没想到第一次去就吃了闭门羹,刚进门就被轰了出来。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5张图片


姚俊只好再次上门,耐心做工作,因为那是第一个要拆的地方,拆不动就开不了工,影响整个项目进展。通过多次协调与沟通的努力,农户最终同意了迁移,主动把地让出来。单单沟通这一户人家,姚俊前前后后跑了不下十趟。


在建设过程中,这样的难题比比皆是。姚俊选择与村干部一起,主动上门沟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同时也会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


一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当时,有一位村民告诉他,房子可以拆,但是房前那棵老榆树是以前爷爷种下的,自己一辈子都守着那棵树,一定不能砍。


“村民跟我说,要答应不砍树他才同意拆迁。”姚俊想了想,村民的意愿也很有道理,于是就把那棵榆树保留,融入了景观里面。他觉得做民宿需要保存乡土风格,失去所有原生态的东西,建起来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意义。


在不断的沟通当中,姚俊和团队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窍门。“比如只有老年人在家的,要把年轻人叫回来一起协商。”不过他始终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跟村民交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很多时候不是给钱就能解决问题。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6张图片

▲姚俊与工人交流


农村的工作有许多艰辛,加班熬夜是常态,甚至洗澡也不大方便,生活的条件再怎么不便利姚俊觉得都能克服。姚俊的小孩只有几个月大,初为人父的他很欣喜,但是由于太忙,难得回一趟南京家里。


“辛苦是肯定的,但是在哪都需要付出,不能够简单比惨。”姚俊说,万科的理念就是奋斗为本,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针灸式”改造保留村庄传统风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东罗村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在东罗村的建设过程中,万科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整饰、拆除的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


姚俊介绍,东罗村内格局南旧北新,对于北侧新民居予以保留和改善;注重老庄台的提升和复兴,对简陋的、质量较差的建筑予以拆除,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重点改造,赋予新的功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村庄外观上,建设团队利用现有建筑、景观和空间,实行“微介入、轻建设”的针灸式改造,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传统风貌,延续村落的历史记忆。同时因地制宜,提升改善乡村特有田园环境。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7张图片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8张图片

东罗大礼堂修缮前后实景


建于1953年的东罗大礼堂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大门上方刻着五角星、太阳光芒及三面红旗,仍保留着鲜明的历史印记。礼堂作为文保建筑,是整个东罗村规划的核心,但因年久失修,建筑安全无法保障,已经废弃不用。


姚俊和团队成员们缜密规划,保留了建筑的全部外形,增补了缺失的窗扇,清洗了建筑外墙,并修缮原有舞台空间,配备两处辅助用房及相应的灯光音响设备。同时利用两侧的墙面作为展示墙面,新旧结合。


从村口进来,青砖小瓦的“东罗秋实——兴化乡村发展展览馆”(▼冬景)已经落成,万科团队四处搜集梳理了一批源自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旧、农耕实物工具、生活工具等展陈,还专门复原了过去的土夯茅草房,以留住乡愁记忆,勾勒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9张图片


“厕所革命”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决村民如厕难的问题,姚俊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了解村民想法。根据测算,改造一座室内集成卫浴,大约需要9000元,而建成一座室外公共厕所,至少需要30000元,除了专项资金外,村民还要支付一笔费用,因此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些困难,建设团队采取试点的方式,先给几户老庄台的村民试点改造,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年近六旬的东罗村村支书罗保田告诉笔者,自己和村民都是“厕所革命”的受益者,“以前年轻人从外边回来,上旱厕不习惯,现在方便多了。”


走出一条可复制推广道路


从去年9月份开始实施改造,东罗村迅速换新颜。73岁的村民罗炳山没有想到,世代居住的村庄能够蜕变成这般模样。


村民服务中心建起来了,锻炼康健、休闲娱乐不跑远,还有儿童学习和娱乐设施();冬天窜风、几近废弃的村大礼堂修整一新,装上了空调;老宅老巷正在修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道路宽了、风景美了,污水也不再直排……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10张图片


对于这一切,姚俊深感欣慰。他介绍,东罗村有150多套老宅与400套新建房并存,古村风格与现代农村气息和谐交融。眼下,他正在抓紧进度,安排施工人员,对一些闲置老旧民宅进行修整改建和装修,打造一条展现老行当、传统手工艺等的商业文化老街。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是建新房,还要发展乡村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姚俊介绍,他和团队还注重挖掘每家每户的特色,比如有一位村民以前卖过小吃,现在开了一家小商店,姚俊建议他将手艺重新拾起来,开一个特色门店以增加收入。


在建设中,万科注重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扶植和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姚俊介绍,万科将积极发展特色民宿、民俗美食、农耕文化体验,打造农业观光、互动体验和康养度假等旅游新品,搭建优质平台,引流消费人群,鼓励当地村民自主经营,对初期创业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带动村民创业,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现在,村里绝大部分农户都认识了姚俊,他每天在村里奔波,查看项目建设进展,与村民拉家常,“早上好,忙吗?”“吃了吗?”等等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


对于东罗村的建设,姚俊逐渐有了清晰的目标。


“先争取把东罗特色田园乡村做成示范点,真正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经营,参与乡村建设。”他表示,要把配套服务落到实处,增加老百姓收入,让村民感受到随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进行,生活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


万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把兴化做成一个全省甚至全国的优秀示范点,进而推广开来。与此同时,努力整合城乡资源,促进城乡互动,走出一条社会力量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道路。


从一个城市地产项目经理,变成一个乡村振兴的“拓荒者”,姚俊正在经历人生当中重要的蜕变。(完)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11张图片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12张图片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13张图片

▲东罗美景




往期回顾:

王道义:新疆棉田里走出的工程师|万科人物志

吴涛:雪场里带兵的“老班长”|万科人物志

周頔:“好项目都是磨出来的”|万科人物志

陈帅的第24次下乡|万科人物志

董宁:从客户服务台走出来的商场总经理|万科人物志

李瑾:我又一次狠狠“折腾”了自己|万科人物志

管家粟玲:楼里楼外的“分内之事”|万科人物志

朱瑜:十年万科工程路|人物志

肖铮:天道酬勤少年才|万科人物志

肖鑫:泊寓“背后的男人”|万科人物志

“校长”岑文波:我最大的老师是客户|万科人物志

少杰的一天|万科人物志

徐凯:一个靠谱的“技术男”|万科人物志

段琛:养老是我一辈子想干的事业

杨光:户外营地孩子们最爱的“大魔王”|万科人物志

王帅:一个固执而坚持的“工程佬”|万科人物志

王回利:我在西藏建博物馆|万科人物志

苏科:从资深HR到泊寓合伙人|万科人物志

90后孙然:“万科合伙人的正确打开方式”|人物志

李占香:我在万科做教育|人物志

秦鹏:从互联网跨界到建筑总工程师|万科人物志

郭继勋:在新疆公司当总经理是一种什么体验?|万科人物志

遵道毕业生邱琴:汶川震后这九年

向笛:把蓝图“造进”现实 |万科人物志

万科建研袁海峰博士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万科人物志

老兵潘工|万科人物志

永无止境的产品追求:设计师蔡亮|人物

匠心至纯:与一名万科工程师的对话

沪杭二十年,她一直在“奔跑”|人物

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姚俊:乡村振兴“拓荒者”|万科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