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Museum(2)

三、日据时期

一战对东南亚的影响并不大。二战开始前,英国制定了“新加坡策略”保护在亚洲的英帝国。他们在三巴旺建立了一个海军基地,强化空军,安装了大的15英寸coastal guns。新加坡开始成为知名的“东方直布罗陀”,或新加坡要塞。

在1941年12月8日,日本开始轰炸新加坡。当天,日本军抵达马来亚东北沿岸,开始袭击。70天后,日本军打败英军,占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英军于1942年2月15日投降。新加坡被日本军占领,并被重新命名为Syonan-To(昭南岛,意思是南方的灯)。

National Museum(2)_第1张图片
occupied by Japanese

那时候新加坡的英军将领叫白思华(Arthur Ernest Percival),日军将领叫山下奉文。虽然新加坡的整体兵力有8.6万到13万(包括英军、澳洲兵力、印度和马来人),日军只有6万人左右,但日军的空战和陆战装备远胜于英军。

National Museum(2)_第2张图片
Army Strength

为了防止日本人从马来亚经长堤进军新加坡,战争伊始英军就将长堤炸毁。结果日本人假装在新加坡东部进攻,实则从西部游泳进入新加坡。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让英军猝不提防,几乎不战而降。

National Museum(2)_第3张图片
骑行

由于华人支持抗战,战败后,从18岁到50岁的华人被告知带上三天干粮到全岛十个地方,让日本人检查其中是否有仇日分子。结果最后日军共杀了三万人,占华人总人口的10%。虽然日军声称杀的是游击队和支持抗战的华族领导人,但实际上不少老师、律师、学生等平民均被杀害,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肃清”。馆里展示了后人在漳宜海边挖出来的烟斗、钱币、胸章、手表、听筒等。

占领初期,大概有10万战俘(POW,prisoners-of-wars)和上千欧洲平民被日本人拘禁。很快这些人就越来越多。从1942年5月开始,这些战俘就从新加坡被运送去建设一条长415公里的铁路,从泰国到缅甸,叫泰缅铁路。这条路就是众所周知的“死亡之路”,因为大约有1.6万战俘和9万平民死于那里。战俘还被送到新加坡各个地方,或其他日本军占领的地区或日本工作。

战俘的生活相当悲惨,普通平民的生活也很潦倒,总是饥饿,总是疾病,人们物资缺乏,日军实行严格的物资配给,通货膨胀很严重,人们不得不在黑市里通过物物交换来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在一间小房间有个屏幕记录了一位普通妇女失去亲人的悲惨情景,小片段的最后有句话:有人问,这样的时代怎么能够容纳爱情。但,这样的时代如果没有爱,如何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大概的翻译)。真是让人难过。

National Museum(2)_第4张图片
Life as a POW

在City Hall附近有个日治时期蒙难人士纪念碑(Esplanade的正对面),四根柱子就是用来缅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遇难的新加坡四大种族: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欧亚族。

四、战后重建

战后新加坡想要独立。普选选出第一任新加坡首席部长大卫·马绍尔,他是劳工阵线(Labour Front)的领袖,犹太贵族。他因为高调反英遭遇重重挫折。去英国讨论独立,四败而归(我今天在宗乡总会看见了他在1955年9月18日为福建会馆大厦的落成典礼主持仪式的照片)。第二任新加坡首席部长是林有福(Lim Yew Hock),在政策上又太软弱,致使新加坡在印度洋少了两个群岛:圣诞岛和科科斯群岛。他将这两个群岛交给了英国,英国又交给了澳大利亚。

National Museum(2)_第5张图片
David Marshall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熟知了,第三任首席部长就是人民行动党的领袖:律师李光耀,他经常替政治犯和工人辩护,在民众中间建立了威信。他是土生华人,会讲英语和马来语。从小由妈姐带大。在原议会大厦、现在的Art House里面有总理李光耀带领新加坡人从生存到兴旺(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的图片展。

1950年代到1960年代是新加坡非常动荡的时代。1963年9月16日,英国把马来亚、新加坡、砂劳越Sarawak和沙巴合并起来,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由于新加坡同马来西亚联邦在政治上、经济上矛盾尖锐化,1965年8月9日又被从马来西亚分割出来,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之后,就是新加坡那一代人民辛苦建设新加坡的过程。60-70年代,祖屋制度的建立。

National Museum(2)_第6张图片
HDB flats

我还相当惊讶地了解到,新加坡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鼓励过一个家庭只生两个小孩的政策。当然,好在他们只是鼓励,并没有强制。

National Museum(2)_第7张图片
two is enough

展览的最后讲到了政府对于新加坡河的治理,墙上有两个像话筒一样的东西,,拉一下下面的绳子,就能闻到治理前新加坡河的臭味(左)和治理后的花香(右)。

National Museum(2)_第8张图片
smell Singapore river

记得上交大和PIPIL项目四位馆员临走的前一天晚上,Dianne带着我们逛到ION附近,Su Nee跟我们讲了新加坡河治理的历史,我说我在国家博物馆闻到新加坡河以前的味道,她们都瞪大眼睛惊呼我太有冒险精神了,这也敢闻!其实有什么不敢,比我闻过的臭水沟好太多了!当然,这个我并没有告诉她们,我只是说:not too bad,呵呵呵呵。

你可能感兴趣的:(National Museu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