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壁垒(专业与业余)的知乎搜索结果摘要

市场原本没有进入壁垒,已进入者提高了某方面的门槛,便有了进入壁垒。

这个行业太多人拿着业余爱好在虚假繁荣中挑战别人吃饭的家伙,终于在这个节目里扒开了最后一层皮。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卑不亢,这么难呢?

庞麦郎《我的滑板鞋》用说唱加方言的形式,反一般流行歌甜的发腻的旋律,反流行乐精致的空洞,用扁平的音乐形式(说话般的唱法,口语的位置,半普通话半方言的语调、单调的音高、和声、节奏,庸俗易懂的伴奏)剥除了流行音乐的技术性因素,在当前国内流行乐中还是颇有新意的,这种东西叫“取消艺术的专业性”,在艺术史上早早就有,像杜尚的《泉》,是拿一个小便盆放到艺术展上。这种东西会有存在空间,但也不会成为主流,可以通过商业技术使之传播,作品自我降格,给受众一种审丑的体验,使过去受众抬头看的艺术得以用低头的状态观赏、玩弄,用较隐蔽的方式谄媚了普通受众,拉近了受众与作品的距离。就像我去年说得一样!如今已经应验,《滑板鞋》成为过眼烟云。

知乎现在陷入了一个经验主义的泥潭

在知乎,业余和专业的区别是:当我回答我业余领域的问题的时候,总能收获很多比我更业余的人给我的赞同票;而当我回答我专业领域的问题的时候,只有少量的赞同票和相当数量业余人员的反对票。结论:知乎是一个适合讨论业余问题的好地方。

两个观点:
1、业余和专业之间的鸿沟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
2、业余和专业间的最大区别不是时间和汗水,而是有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

中国很多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尊重『专业』,体现出来就是职业化程度不够。很多以此为生的人,却不够专业。

我理解的『专业』,就是 你在某个特定事物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超过80%以上的人,你就可以被称为专业了。

《刻意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

比如婚姻专家。顶级的婚姻专家只需要15分钟,就能看出一对夫妻未来是否幸福。他们靠的不是经验,而是套路:他们会集中判断夫妻间是否存在一方鄙视对方的现象。婚姻中最大的杀手是成长不同步,一旦夫妻间存在了鄙视关系,就很难有长久的幸福了。

专业有着业余所没有的责任,所以需要作出不同的行为,最终得到不同的成果与积累。

现在社会上骗子那么多,人家骗子是专业的,我们被骗的是业余的,所以避免被骗的最好方式是不理他。

专业掌握思想,业余掌握方法。

专业的不装逼,因为不需要;
业余的爱装逼,因为这样才显得更专业。
专业是可以随时拿来换钱的,业余只能换来谈资

前端开发的壁垒在哪儿?

张云龙

一般意义上的前端项目:

  • 从0到1,智力稍微健全点的都能捣鼓出来;
  • 从1到60,后端或者设计岗位勉强能兼任;
  • 从60到80,需要比较专业的前端;
  • 从80到100,这么好的前端可遇不可求。

从0到1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很多人用WordPress,建站之星就差不多就能搞个demo了,可以拿去骗投资人的钱。

从1到60,就是做到勉强可用,基本上让后端工程师或者UI设计师找一套bootstrap的模板东拼西凑的也能勉强应付到第一版上线。

从60到80,就是真正要做一款功能完备、性能优良、架构合理的中小规模产品,没有专业的设计、前端、后端、产品、运营是走不到这步的,差不多到A轮了。

从80到100,那就是要追求各方面的极致,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下,各个方向没有顶尖的人才都会影响整体的战斗力,木桶问题。

市面上看得见的web产品,属于0-1的一般就是一些快速成型的页面吧,都是现成东西搭建的,无所谓前端技术,最多是加个统计脚本;属于1-60的可以围观各种地方政府网站,一些垃圾流量站;60-80的属于标准的中小创业项目,80-100属于BAT和准上市公司产品。

你可以随便打开一些web端应用,然后体会一下这个产品处于什么阶段,再体会一下团队前端的level。

前端门槛低,所以很多初级场景中的可替代性确实很强,但在专业团队专业领域是很难被替代的,因为从一个基础学科扎实的科班毕业生到成长为专业前端工程师需要时间的积累。

回到问题本身,前端的壁垒是什么,或者前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的回答是:

『能cover项目从0到80+整个发展过程所需的工程经验』。

解释一下:

  1. 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是工程经验。
    其实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到其他研发岗位,就是每个研发岗位的知识体系都是由基础学科知识+领域工程经验构成,彼此不可替代的就是工程经验部分。一个后端工程师一时间不能替代同等级前端工程师到不是基础或者智商的问题,主要是工程经验不足,你让一个前端一个后端分别实现对方领域中一个有明确输入输出的功能函数,二者通过简单学习新语言新语法,加上开发手册查询,一般都能比较正常的实现业务逻辑,但你让他们hold住对方领域的完整项目就很困难了,技术选型,系统设计,模块拆分,平台特性,宿主环境,性能优化,构建部署,系统测试等等都是领域工程经验问题。

  2. 工程经验的等级是能cover项目从0发展到80+。
    这个很好解释,因为从0-60的非专业前端也能做到,60+的才是专业前端。

所以不用担心核心竞争力问题,60+的前端现在都很抢手啊。工程经验只有60-的话确实压力比较大。

检查自己的稀缺性,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究竟有多少人会?

为保持对技术动向的敏感度,定期阅读别人的架构非常关键。

知识变现?一个字:难!

以前有个故事:用粉笔画个圈,值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值999美元。
同样,
有知识,值1美元,知道谁需要这个知识,值99美元;
而能让他相信你的知识能解决他的问题,值99美元;
最后你的知识确实解决他了的问题,值799美元。

内部分享的三个壁垒
1、难以聚集的人气
2、知识过于碎片化
3、分享者意愿度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壁垒(专业与业余)的知乎搜索结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