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末那大叔( ID:monadashu77 )
你在玫瑰上耗费的时间,才使玫瑰变得重要。
——《小王子》
国庆这几天,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
收拾好出门,惦记了很久的餐厅已经排起长龙,“来都来了”,硬着头皮等2个小时;
景点的游客爆满,眼看着手里的门票,“来都来了”,挤进蜂窝式的人流;
提前2个小时买了电影票,坐下看了10分钟就发现是烂片,“来都来了”,最后在电影院睡了1个小时……
经济学有个原理叫“沉没成本”,意思是一种已经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说得更通俗点,就比如:烂片的电影票、难吃的外卖、艰难维持的事业和名存实亡的婚姻。
明知道放手会痛快,可总是缅怀于付出:
“钱都付了”、“都3年了”、“婚都结了”然后继续痛苦地硬撑。
这些人是傻吗?其实不是。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占用、消耗,至于是否值得,往往总是忘记。
“如果你有86400元,现在丢了10元。
你是会用剩下的86390元,去找那10元,还是拿着剩下的钱继续生活?”
这问题不难,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但现实是,我们每天86400秒的生活,却经常因为额外的烦恼,而浪费进去。
我朋友是个小演员,刚开微博那阵,天天跟粉丝互动,后来就有键盘侠对她人身攻击。
最开始他特别生气,就跟键盘侠对骂,非把对方掐得没话说了才行。
后来突然一天,跟我说:
“有次跟人互撕,唇枪舌战了一下午,才发现自己好多正事都没干,也没心思干,突然就觉得太亏了。
干脆直接拉黑,其实早该这么做了,清净。”
很多时候,表面上看着“得到的东西”,都隐藏着“无尽的损失”。
及时止损的重点,不在于“止损”,而在于能不能“及时”。
最让人肉疼的,不是当下舍弃的小钱,而是长久投入、最后崩盘;
更是“早就该这么做了”的悔恨感。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类似的事件:
被家暴好几年的妻子,却不离婚;被公司拖垮的员工,却不离职。
小时候我问我爸,为什么那些很可怜的人,都不离开?
我爸一语点破:很多人心存侥幸,更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底气。
一个搞刑侦的民警说过:“很多被骗去搞传销的人,其实很快就能知道这是骗局。
但是他们不甘心投入的钱打了水漂,于是想方设法地捞损失。甚至当了传销组织的帮凶。”
那些“肯赌”的人,其实早就看淡了对错,更注重结果。
Pota 摄
我还看过一个令人唏嘘的采访:
37岁的男子在面馆被采访,聊到工作时间和待遇,义愤填膺,还把自己说哭了:
他在公司呆了12年,工资只涨过2次,加班没有加班费,还经常为季度考评发愁。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辞职呢?
他就一脸发愁,摆出“老员工”的身份,好像公司离不开他似的,说“都这么多年了……”
实际上,12年间他也没有创造出突出的业绩,混日子罢了。
现实就是这样,你没有底气的时候,只有被选择的权利。
是金条或者是荆条,反正好不容易抓住的,死死攥住就对了。
表面上是公司不够好,实际上是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配得上更好的。
为什么63岁的林青霞离婚大家都说好?
因为她是林青霞啊,她值得。
我们总是能听到:
想买的东西要趁早,越早买,以后分摊到每一天的费用就越便宜;
想做的事儿要快,机会不等人,别考虑!
但却没人告诉你,想扔的东西也要趁早,要不然日后分摊到每一天的糟心也就越多。
更没人告诉你,冲动消费、冲动行动之后的后果,该怎么承担。
张雨绮离婚了,能自己买钻戒买包包,能混得风生水起;
林青霞离婚了,她要的爱情那个人给不起,她够洒脱够爽快;
真正“嫁得好”的人,是那些不需要“嫁得好”,也能过得好的人。
每个人的归宿,最终都是自己,这世界上围城很多,没点底气,走不出去。
该放手时不纠结,该告别时不犹豫,当你不计从前,才能看见未来。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别喊心疼,“舍得”是成长中最大的幸运。
原文作者:末那大叔,1米89的温情大叔,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搜索:末那大叔,私人微信:moshushu7
编辑:杨硕
责编: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