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


2018年末,中欧EMBA 2018级上海1班的同学们建立了一个班级读书会,班中的半数同学都是班级读书会的成员,初衷是为了减少选择成本,提升阅读效率,并且分享眼界与体悟,尔后以打卡制敦促大家完成所立的读书Flag。


员张磊在读书会的收获是,彼此分享之后,“相当于自己从另一个维度,把那本书也读了”,或者“作者写作的是一本书,每个人看完又是一本书”。而陈良美感受的是氛围,他说,臆想中的读书会就是《兰亭集序》里群贤毕至的场景,并且有诗有书之外还有酒,“酒”指有不同形式的活动,调度大家在一起。


我们邀来4位读书会的成员,分享他们的荐书,并以胡适的话勉励大家: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01


刘静

ATRSEE 艺些创始人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1张图片


这本毛姆在国内最著名的小说,故事梗概大家耳熟能详了。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它提出了一个芸芸众生必须要面对的永恒命题:日常和理想,世俗和艺术,平庸和天才,到底应该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所谓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钱币,用六便士来比喻现实与悲哀再合适不过,而月亮的闪耀与重要,恰恰暗喻了理想和崇高。


书中通过叙述人的视角,描述了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查理斯,突然放弃看似安稳的工作、美满的家庭离家出走,当妻子知道他并非有外遇而是去巴黎追求绘画理想时,妻子让叙述人守口如瓶,依然希望邻居们接受他和女人私奔的“事实”。


然而,查理斯在异国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依然无法放弃绘画,就仿佛“被魔鬼附了体”。由于查理斯先前也只在绘画培训班上过几个周末的课,所以一开始他的作品在市场上无人问津,然而他的画作透着的那股拙气被一位善良的收藏家慧眼识珠。


故事大反转,主人公查理斯在这位伯乐家养病时,恩将仇报勾引了施特略夫的太太!就是这样一个世俗眼中的大恶人,却在这番离奇的遭遇之后,决定离开文明世界,在塔希提岛上度过余生。


在岛上,他终于能够安心创作并娶了当地人为妻,呕心沥血终于画出了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巨型壁画。正当人们翘首以盼这个辉煌的结局之时,作者却让查理斯在去世之前留下遗嘱,由土著妻子爱塔把画作连同他们的屋子全部烧毁殆尽!


其实这本小说的原型人物是法国印象派的杰出传奇人物——高更,如果你看过高更的画,就会知道,他擅用线条勾边、平铺填色、甚至放弃了光的明暗关系,最大程度地表达了精神之所见。


虽然因为贫困一度被莫奈等资产阶级印象派画家排斥,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成就,连梵高都是受他深刻影响的,他们是惺惺相惜的好友。梵高早期的一些室内静物皆透着他对和高更共同创作的欣喜和愉悦。


然而,高更阴郁冷静,梵高热情疯癫,在高更拒绝梵高的热烈之后,梵高疯癫割耳并燃烧了自己所有的创造天赋,创作了大量的野外场景作品,星空、麦田、成片的向日葵……溢满的情感下的平静星空,总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梵高燃尽自己的最后一丝创作热情后开枪自杀。其实,高更的作品也常常看到饱和度极高的红黄绿,和梵高的画作像是比翼而生。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2张图片


在多数工作和生活双轨平行的人生中,我们往往不能月亮与六便士兼得,日常和理想总是隔着世俗的距离。然而,我是幸运的那个:在人生下半程,我终于把我的事业和对艺术的爱好做了一次完美的结合,和几位好友准备二次创业,做 “艺术家居”。我们放弃自己的舒适圈和惯性轨迹,重新出发,心里竟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


在我看来,艺术从高更那会儿起就不再有功能了,而更像表达自我意志的载体。当艺术家情绪满溢而语言词穷之际,作品是最好的表达。一如我想将艺术、艺术家的精神,融合在生活产品中一样,这些产品将是我表达和分享内心的一种载体。


时下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在功能上突破而后同质,人们也越发地挑剔起来。唯有精神主张的趋同,可以更决绝、长久。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没有艺术品,只有艺术家而已”,这句话道出真谛了。


这个时候,翻出这本书又看了一遍,把当年初读时被撩拨的心和感悟,放在了当下,体会更为深刻了。此生有幸遇见这样的美好:“我的事业恰好是我的兴趣”,余下的只能是奔跑了吧。


02


朱国

普洛斯高级副总裁(兼并收购)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3张图片


如果说要我推荐一本书并且只能推荐一本,那么我想我会选择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


记得大学期间一位哲学系的师兄常常被我们揶揄他的专业没用,他也常常带着自嘲的口吻说:“八十年代,我们的专业要分是全校最高的!”到底是现在的人没有思想了?还是哲学到了现在没有新意了?其实都不是!根源在于如何把哲学深奥或者枯燥的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写出来。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做到了。在他这本《哲学的慰藉》里,通过时空转换、古今交错的描写方法,让你仿佛看到活生生的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站在你的面前,他们正在你的眼皮底下与当时的人们进行辩论,他们告诉你真理(哪怕是常识)是需要重新审视的,快乐的多少不在于财富的多少,挫折、缺陷、伤心、困难,通过哲学思想都可以寻得良药,找到安慰。


于是乎,只要吸取哲学家们的一个小小的理念,你顷刻间就会变得坚强起来。不管你是白手起家,还是正在中流击水,抑或正处于人生低谷,读完这本像传记、像评论又像散文的著作,轻则你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重则你会产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岂不妙哉。


03


江航翔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工会副主席、审计部总监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4张图片


一个月前中欧上课时偶尔听一同学大力推荐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那几本书看得我彻夜难眠,激动得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这番话引起了我对林达作品的兴趣:一套介绍另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书,居然能让人看得“彻夜难眠”?我马上在淘宝网上下单,两天后就收到了《历史深处的忧虑》等四本林达系列丛书。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在周末的阳光中捧起了《历史深处的忧虑》,然后我就手不离卷地从早到晚一口气把书读完了,我完全理解了中欧同学的感受。虽然我早在1997年就随着中央银行代表团访问过美联储并从纽约到洛杉矶横穿了美洲大陆,尤其是去年因带队赴纽约对子公司进行审计及带孩子赴芝加哥、洛杉矶访校,一年就去了三趟美国,前后呆了一个多月,自认为对美国有所了解,但林达还是让我看到了以前不太了解或不太重视的那些东西。


他不仅介绍美国的自由,更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讲述美国人为自由付出的代价,以及他们在个人自由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艰难抉择。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几处是:


一、书中占用篇幅最多的是曾经轰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以此案的审理过程为线索,作者详细介绍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美国的法律是尽最大可能保护被告的,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判一个。这样就有很多被害者的正义得不到伸张,很多嫌疑犯由于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包括很有可能杀了人的辛普森。这让很多善良的民众十分痛苦。


是“宁可错放一千,不可错判一个”还是“宁可错判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和枪支问题一样是个两难选择。美国人选择前者,因为他们不愿看到无辜者被剥夺自由,尤其是无辜的平民被强大的政府迫害。


另外,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也很有特色。我一开始也像林达一样,对于美国人让一帮“乌合之众”掌管生杀大权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仔细一想,法律本来就不该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和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即使是专业人士来判案,结果也应该被老百姓普遍理解和接受,不然,法律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不过,我觉得对陪审员来说比较困难的一点,就是要纯粹根据证据来判案,不能掺杂自己的主观判断。但是从其实施效果来看,还是可圈可点的。起码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冤假错案还是少之又少的。


二、在介绍美国公民拥有武器和组织民兵的权利时,作者提到在华盛顿举行的这样一个活动:有人号召枪下丧生者的亲属把死者的一双鞋拿出来,放在一个广场上。结果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它们承载着一个个突然中止的生命,也承载着亲人的无限悲痛。这是美国人为持枪自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他们也反复问过自己,这代价是否值得?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选择保留自由,同时做好承担代价的准备。


有时候,这个代价是指金钱,有时候,这个代价,甚至是生命!明确了代价之后,仍然选择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最高目标,这是需要勇气的。我想象着那个广场上无边无际的鞋,因此更加佩服美国人坚持自由的勇气。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5张图片


三、美国的建国者赢得独立战争胜利后并没有立即建立联邦政府,相反,他们担心政府权力无限扩张,威胁到平民的自由(这就是书名中“忧虑”的含义吧)。于是,他们不仅迟迟没有建立联邦政府,而是制定了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的宪法及宪法修正案。


在美国,所有的地方法都不能与宪法的精神相违背。它的宪法确立了一个民主制度,宪法修正案,尤其是这个修正案的前十条,通常被称为权利法案的,保证了美国每一个“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不受侵犯。美国成立二百年来,这部宪法一个字也没改过,这是美国开国者深刻汲取英国历史教训基础上的智慧结晶。这就是美国的开国者,他们是一群把公民民主自由放在第一位的理想主义者。


林达在开篇就说,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正是对个人自由的无比珍视,使美国人不惜为捍卫自由而付出代价。不论一个大国看上去有着多么坚硬的外壳,它的人民都是一个个平平常常的,而再大的大国也就是这些平常人组成的。当人民成为朋友,交流变成友谊,相互了解自然就开始了。


04


张磊

河南垄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6张图片


如果要在众多书籍中推荐一本,我想《生而不凡》肯定在我推荐的书单目录中。


决定我们一生的是我们大脑里面对不同领域的认知决策模块,而这些模块,只有一小部分,是我们成长过程总结的,绝大多数都是由我们的成长背景所形成,就像文化传承一样。


当然,这些模块,有一部分是箴言,是祖辈形成的生存智慧;还有一部分,是糟粕,是魔咒,是把我们拴在原有圈层的魔咒,从我们出生开始,这魔咒就在被周围环境加持,接着我们又会加持给他人。


《生而不凡》就在告诉我们什么是魔咒?改变我们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识别魔咒,解除诅咒!


控制人类的操作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种种认知、信念、理念;另一部分是种种行为方式,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锻炼身体,如何学习等等。书中把这个操作系统,称为意识工程。


而解除魔咒,就是一项意识工程,就要从这两部分下手:改写认知,重塑行为习惯。改写认知,就要改写最根本的错误认知,在你的生命的各个面检视自己的认知,找出错误认知,进行更换。认知决定行为,在改写认知后,紧跟着就要重塑习惯!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情:设置绝对底线,超越练习。从此意识工程开启,它是永续一生的一项工程。


既然一生都是一项工程,让我们超越自己,改变命运。那我们的幸福是什么?梦想是什么?许多人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大富豪……但接着问,成为那个梦想以后呐?是金钱,是地位,是什么?如果是金钱,拥有金钱后呐?如果是地位,拥有地位后呐?


其实,我们要的绝大多数东西,都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可能是安全感、幸福感、被认同、快乐等等。但我们会被我们误以为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所绑架,反而失去幸福、失去快乐,陷入永无止境的焦虑。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7张图片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审视内心,找出我们真正的目标。活在当下,放弃那些不是目标的手段,在当下就去快乐,就去幸福,而不是成为科学家之后,成为富豪之后。


同时,需要审视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目标,找出我们生而为人的那个使命、那个生命存在的意义。找出自己的真正使命、真正意义,从此被其牵引,从此生命不同!


编辑 | 孙炯


【推荐阅读】

成长型思维决定职场的高度,6本好书助你成为高潜人才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8张图片

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_第9张图片

更多人气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有一些书,会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