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链接:译途漫漫,点滴体会
网名:酒城译痴、howard2005、无心剑
在过去十来年翻译实践中,中译了700余首英文诗与60余首英文歌、英译了500余首古诗词、1400余首现代诗与70余首中文歌,也做了一些文章英汉互译,既有散文翻译,也有学术论文翻译。2006年2月翻译了西奥尼·帕帕斯的数学科普读物《天天数学》。部分翻译作品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比如《新东方英语》、《九月诗刊》、《当代国际汉诗》、《零度诗刊》、双语季刊《诗天空》。当然,偶尔也做做商业性翻译,那完全是另外一种不同体验。
译事抒怀
莫图虚名镀黄金,
译途漫漫付真心。
一生寂寞寻常事,
字斟句酌反复吟。
2015年1月27日。
有些迷恋译诗,像一个石匠,天天锤打着,将自己的思绪、热情以及梦想,一点一滴地融进译诗的一字一句中。纵然它们在别人眼里平凡无奇,但在我心里却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正所谓敝帚自珍。文字很奇妙,透过它,竟能窥见和领略世间无数深邃精致之美。有美好文字作伴,纵然独处陋室,也觉得眼前闪耀着美丽光辉。
译诗要形神兼备,达到不隔之化境,真是难于上青天。有人说,译诗得其形易而传其神难,我亦深有同感。无论如何,既然迷上了译诗,总要朝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努力,至于能走多远,那倒无关紧要。登上峰巅那一刻固然令人欣喜若狂,但整个攀登过程也苦中有乐。学会享受过程,心里不要总悬着遥远的目标而忽略沿途的美景。
译诗如吸毒,难以戒掉。当一件事情融入骨髓,想要放弃它就好像要舍弃生命一样。特喜欢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周伯通,一个可爱无比的武痴,他只是热爱武功,从未想到要去争江湖第一,武功是他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因此,钻研武功就是他最大的乐趣。我习惯躲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享受自己的快乐和悲伤。以前,我喜欢编写程序,现在喜欢翻译,都是一个“玩”字,没有什么目标要实现,就觉得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就顺其自然地做了,当不想做了,就停下来。
欢迎访问我的新浪博客:酒城_无心剑
沉迷翻译,自得其乐
“翻译”仿佛一位绝色女子,让我心荡神驰,余生甘愿为“翻译”之奴。
坦白地讲,对英语学习,我不过有点粗浅的体会罢了,也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只像一个门外汉在发表意见,没有被嘲笑就感觉很幸运了。高中时,成绩不错,属于高分低能那种学生,比较喜欢英语,只限于课本,课外阅读很少,听说读写能力都不行,只是考试成绩还可以,成绩好像不能说明问题。大学里读的是数学专业,对英语的兴趣一般,不过特别喜欢听英文歌,大二过了四级和六级,之后就没有学习英语了,9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找了份工作,做了一个数学教师,98年开始教计算机程序设计,因此又开始接触一点英语,2001年,学校来了两个外教,为了交流,才把英语捡起来,做英汉互译的热情很高,听和说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刚开始的交流,让我很沮丧,我的英语水平真的好糟糕,按照我的兴趣,我读了不少,听了不少,翻译了不少,好像一点效果都没有,我都快要放弃了,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学好英语的天赋,但是,一学期过后,我发觉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个飞跃,我才明白,要很多的积累才能换来一次质的飞跃,这个进步成为推动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我好像真的有点入门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生命--思想与情感--文化--语言,语言归根结底是表达生命的一个工具,为何我要热心于语言的学习,不过是为了更好表达我的生命罢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很重要,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于我,内在动机明显比外在动机强烈,学好英语,主要为了自我满足,我的英语学习缺少实用目标,可正因为如此,一种比较纯粹的学习态度,能够让我有心情领略英语的美妙!说实话,我是一个无用的英语学习者,纯粹为了好玩,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投入很多,却没有任何产出,不过,我在付出热情去学习的时候,已经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那我还奢求什么呢!做人不能太贪心,我不能把学习的乐趣与功利性的目标统一起来,看来,我还不够聪明,只能傻乎乎地陷入纯粹的学习乐趣中!
有时自己真的相信爱没有理由,我对英汉互译热情之高,皆出于一片对语言文字的迷恋,我相信语言文字的魔力,我沉迷于其中,也算是我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我在翻译中更深地体会那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即使没有人知道我翻译的任何作品,我还是要继续,因为我喜欢这样做,我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就当我在做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至少我能够自娱自乐,何必在乎别人的评判呢!当然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永远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只有自我肯定啦,否则这样活着也实在太苦了。人要学会自我安慰,特别是在感觉压抑的环境中,更应该多一份自我表扬的冲动。我也知道翻译是件非常费力的工作,要做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是不实践就一点希望都没有,就凭着这样一种信念,我将不断通过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我很羡慕那些文字功夫厉害的高手,可以随意为文。我没有那本事,只有像一个工匠一般,用着一个过时的工具,在那里慢慢地敲打语言的石头,偶尔也会蹦出一丁点火花,就令我感到心满意足,因为我本就是一口浅井。
说实话,我沉迷于这种文字游戏,作着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工作,体会着两种语言的不同味道,应该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我希望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但谈何容易。有人说我能静下心来做研究,其实,我自知没有做研究的能力,一方面是自己的思维能力不适合做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缺乏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我做任何事情靠的就是几分钟的热情,在我疯狂投入自己的精力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别人都会感到吃惊。上学期,利用和外教谈话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除此之外,把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放在英语学习上,作英汉互译,练习英语短文的写作,那种痴迷的热情,可能在我们学院很少有人能达到,一份付出换得一份收获,因此,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自己更加爱好英语外,还发觉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英语,我看每一件东西,做每一件事情,读每一本书,听每一首歌,几乎有一种习惯性的倾向,要用英语表述它,而且觉得用英语表达每一件我做的事情能够带给我不少乐趣,慢慢地我应该习惯用英语来思维,因为英语非常注重句子各成分在形式上的吻合,如果经常使用英语,无疑有助于自己清晰的思维。
2003年5月2日。
译诗不易·译无止境
有些迷恋译诗,像一个石匠,天天锤打着,将自己的思绪、热情以及梦想,一点一滴地融进译诗的一字一句中。纵然它们在别人眼里平凡无奇,但在我心里却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正所谓敝帚自珍。文字很奇妙,透过它,竟能窥见和领略世间无数深邃精致之美。有美好文字作伴,纵然独处陋室,也觉得眼前闪耀着美丽光辉。
译诗要形神兼备,达到不隔之化境,真是难于上青天。有人说,译诗得其形易而传其神难,我亦深有同感。无论如何,既然迷上了译诗,总要朝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努力,至于能走多远,那倒无关紧要。登上峰巅那一刻固然令人欣喜若狂,但整个攀登过程也苦中有乐。学会享受过程,心里不要总悬着遥远的目标而忽略沿途的美景。
在译诗中,倘若诗人与译者之间存在默契或者心心相印,那么爱的喜悦就会荡漾在译者的心海中。诗人兼翻译家罗斯康芒在《论翻译的诗》中提出了译诗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其中有一条原则是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友谊”,这是针对译者选择题材而言的。所谓友谊,就是指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首先检查自己的情趣,热忱于哪方面的题材,然后寻找与自己情趣、热忱以及风格相似的诗人,像择友一样地选择原作者。这是因为每个诗人都会用不同的才华和偏爱去写诗的,有写颂歌的,有写教谕诗的,有写讽刺诗的。因此,只有认准了作者,同作者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译者才能更加熟悉、亲近、喜爱作者,在思想、语言、风格和灵魂上与作者保持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像原作一样提供优秀的译作。
英国莪默·菲茨杰拉德翻译波斯诗人奥玛珈音的《鲁拜集》,法国波德莱尔翻译美国爱伦·坡的《怪诞的故事》,此时,翻译就等于两颗伟大的灵魂遥隔着世纪和国界携手合作,作者和译者的心灵融洽无间,两者的艺术手腕旗鼓相当,译者用了无上的热忱、挚爱和虔诚去竭力追摹和活现原作的神采。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灵魂只在移译波斯诗人的时候充分找到了自己,爱伦·坡奇瑰的想象也只在波德莱尔的译文里得到了至高的表现。这真是翻译史上罕见的佳话和奇迹。
如果你不爱他或她的诗,或者说他或她的诗没有唤起你心灵回响,没有说出你内心深处一直存在而无法表达出来的隐秘心声,那么请你别去翻译他或她的诗吧。即使勉为其难地译了,也无法得到至深的满足和甜蜜的喜悦。译诗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作者和译者之间无可遏制的一种爱和默契,这样译诗才是一段洋溢着喜悦和沉醉的美妙旅程。
译诗是灵魂的亲密接触,需要很深很深的缘分。在我心目中,译诗很神圣,凭虔诚之心,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穿梭,其间苦乐皆是刻骨铭心。对我精神生活而言,译诗不可或缺。一腔热情通过译诗得到释放,真是很美妙!
译诗,必然有所得有所失,每个译者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给出有特色的译本。没有十全十美的译本,提倡一诗多译,同台竞技。一诗多译有横向多译与纵向多译。横向多译,即不同人对同一首诗进行翻译,给出不同译诗,可以比较不同译者的水平与风格,拓展译者的视野;纵向多译,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首诗进行翻译,给出不同版本,可以比较该译者水平与风格的变化,挖掘译者的深度。我喜欢一首诗的横向多译,通过比较不同译诗,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我也喜欢一首诗的纵向多译,也许过一段时间,会重新翻译自己译过的某首诗,希望能译出一点不同的风味来,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自我突破,感觉蛮有乐趣的。
译诗应该译出诗的韵味,绝不能逐词逐句地死译。真正的好诗,总会存在较大的歧义空间,而且何谓一首诗的本义,真的不容易搞清楚。对一首意蕴丰富的好诗,每个译者按着自己的心性去抓住诗中的重点或核心进行再创造,译本必然有侧重点,并且带着译者品性与见识。译诗应求神似而不唯忠实,一诗可多译。100%译出原诗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每个译者必须有侧重地翻译,才会得到比较成功的译本。
要挑我译诗中存在的毛病并不难,我坦然面对一切尖锐的批评。因为没有尖锐的批评,就没有真正的进步。
关于译诗,百分之百的“忠实”绝对做不到,译诗总会失去一些东西,因此译诗不能“唯忠实”,更要追求意境的传达和音韵的和谐。我的译诗原则是,在优美的基础上尽量忠实。原诗押韵的,那么译诗也应押韵;原诗不押韵的,那么译诗也不必押韵,当然押韵也行。
一首既忠实又优美的译诗,那当然是人见人爱了;译诗是艺术,因此“优美”很重要。一首不忠实但优美的译诗,也会有人喜欢读;一首忠实但不优美的译诗,试问谁会喜欢读?
关于翻译思路的选择,我选择“在优美基础上尽量忠实”,有人选择“在忠实基础上尽量优美”。我选择“倘若译诗不优美,就没有必要存在”,有人选择“倘若译诗不忠实,就没有必要存在”。先优美后忠实,这就是我坚持的译诗原则,至少十年之内不会改变,在此之前的五年里,我的译诗实践就是在这个译诗原则指导下进行的。
我也看了不少翻译方面的论著,大都是将“忠实”放在首位,最开始译诗时,也是将“忠实”放在第一位,译诗译得多了,后来慢慢觉得“译诗”有点特别,“优美”似乎比“忠实”更重要。反正各人按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吧!我坚持自己的选择,也尊重他人的选择!
译诗好比谈恋爱
译诗数年,多少有点经验,感觉译诗好比谈恋爱。
译者对一首诗,大致有三种情况:
(1)一见钟情:那首诗一下就打动译者的心,让译者心生爱意,觉得不译不足以表达爱意,这种情况下,译者充满新鲜的爱意,译诗感情比较充沛,并且散发新鲜感。
(2)日久生情:对一首诗把玩很久,慢慢产生一种依恋,由于译者对诗浸润很深,更易译出原诗字里行间的深意,更好体现原诗的风味。
(3)无动于衷:那首诗没能打动译者的心,就像男女之间没找到感觉,即使译者勉强译出那首诗,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大部分译诗属于第一种情形,少部分译诗属于第二种情形,对于没有感觉的诗,别人拜托翻译的,我尽管勉为其难翻译了,但是效果往往不好。
诗词欣赏没有唯一答案,同一首诗,张三非常喜欢,也许李四毫无感觉,所以,译者最好译他或她真心喜欢的诗,对于不喜欢的诗,就让给喜欢它的译者吧!作为译诗者,我偏爱翻译短小隽永的诗,对长诗一般敬而远之。对于自己喜欢的小诗,我会满怀着爱意去翻译,尽量将译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呵呵,谁不希望自己的恋人漂亮呢!译诗应该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古诗英译与英诗中译,我喜欢韵译,而且喜欢整成“豆腐块”,追求类似“矩阵”的整齐美,英译了几百首古诗,一律都是“豆腐块”,中译了几百首英诗,大部分也是“豆腐块”,还有几百首双语诗,大部分也是“豆腐块”,因此岩子赠我一个雅号“豆腐块大师”,呵呵,蛮喜欢这个雅号。新诗英译,虽然会体现出一定的参差美,但不会让某一行太长,遇到某一行太长,我一般会想方设法断行。
铁冰:你的豆腐块就是特色,你应该是英译古诗用豆腐块的第一人。
无心剑:因为我偏爱矩阵的缘故吧!
铁冰:呵呵,现在驾轻就熟,你肯定很有心得。
无心剑:我更偏重形美,你更偏重音美。
铁冰:对于如何构造英文矩阵,还有你的诗行,在译者里几乎每次都是你的最短,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无心剑:就像修剪万年青一样,哪里长了一点,就要想方设法剪短;换几种句式,寻找最短那种,就是数学里的最优化,求极小值。
铁冰:你用词总是最简洁——无论是单词数还是视觉长度。
无心剑:呵呵,跟数学有关系吧!数学求天地万物之理,表达成方程式,其简洁美不能不令人惊叹赞美;诗歌抒天地万物之情,追求言简意丰的境界,这两者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不懂诗歌,但喜欢看,完全凭感觉体会,稍有会意,就觉快慰。
2010年5月10日。
重复乃技艺之母
一直喜欢重复,因为相信“重复乃技艺之母”。对于翻译过的东西,过较长一段时间,有些我会重译,一个纵向比较让我感觉自己在不断进步,这种感觉也能鼓励我继续前进;同时,我也在论坛上贴出,抛砖引玉获得不同版本的译文,一个横向比较给我一种不满足感,这种感觉会也让我不能有任何骄傲,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英语学习绝对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只有在这个辛勤的劳动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个社会总的来说比较急功近利,希望最少的付出换来最多的收获,可是对于学习,这种做法是绝对有害的,学英语没有个长期的沉浸,语言的感觉是绝对出不来的,没有大量的积累,没有大量的接触,要形成一种自然的语言感觉是不可能的。
“实用”的教育追求结果甚于过程,为了考试,为了职称,为了待遇,等等,只要跟实现目的有关的东西就是有用的,需要花心思去学习和掌握的,这样的教育只有培养精明算计的商人,纯粹的追求真善美的行为在这个功利思想铺天盖地的社会,被认为是愚蠢的。越重实用,越有效率,越趋向于标准化,人就慢慢变成高效率的具有相似规格的机器,却渐渐没有半点闲暇欣赏人生的美,真是可悲。
尼采倡导审美的人生态度,强调个体生命力的勃发,反对精神的普遍平庸化,无疑对这个过于实用的病态社会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正是实用理性,扼杀了个人精神之独立,从众随大流几乎是“成功”的必经途径。
铺天盖地的考试,让所谓的应试技巧大放光彩,而实质性的东西被隐藏了,思想、文化、生命和现实的名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知道我很偏激,是一个学不会聪明的傻瓜,做着自己感兴趣而毫无实用价值的事情,如我业余时间做的一些英汉互译,我知道不伦不类,但是我喜欢,纯粹是自娱自乐,我做翻译练习也没有什么目标要实现,反正觉得好玩,因为都是些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文章,做做翻译,还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文。
对于英语学习的三个层面,应试、语言和文化层面,我重点很自然放在后两个层面,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以英语作为工具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因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是用英语来写的,不学好英语,就会与很多好东西失之交臂。如果学好英语,就为自己打开一个窗口,通向色彩缤纷的世界,乘着英语的翅膀,自由飞翔在浩瀚的知识海洋,想想,那感觉多美!
翻译忠实度函数
根据当代翻译学(文化学派、解构学派、阐释学派)的观点,翻译的忠实度是可以调节的,依据是原作、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的社会规范、译者主体性的选择与译文的读者需求。
于是我们可以建立忠实度函数: d = f(o, s, t, r)
忠实度函数是四元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说明如下:
o —— 原作 (翻译必须基于原作,带着镣铐跳舞:信)
s —— 译入语对翻译的社会规范(翻译必须符合译入语规范:达)
t —— 译者主体性的选择(翻译策略基于译者主体性的选择:雅)
r —— 译文读者需求(读者需求分析也是译本成败关键之一)
d —— 忠实度(译文与原文的契合程度,随时代环境发生变化)
忠实度函数值域为[0, 1],0表示完全不忠实,1表示绝对忠实。一般情况下,译文的忠实度是介于0与1的某个值。绝对忠实的译文是理想,但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传统翻译学认为,忠实度越趋近1,译文就越好,但是当代翻译学似乎推翻了这个绝对的观点。
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直译、意译与自由译,同时根据原作、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的社会规范、译者主体性与读者需求来调节译文忠实度,以达到翻译的最佳综合效果。
从外形豆腐块到音节豆腐块
不知不觉,鼓捣译诗也八九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译诗除了要传达意美之外,还要追求形美和音美,才会给读者带来愉悦的感觉。一直以来,在古诗英译方面,对外形豆腐块情有独钟,或许跟自己拘谨的性格有关系吧,喜欢规规矩矩和整整齐齐的东西。为了鼓捣出外形整饬的豆腐块,确实耗费了不少心思,当然切豆腐块的功夫现在也操练得很娴熟了。以前,只考虑外形整饬,没有考虑音节整饬,最近开始在音节豆腐块上用工夫,重译了一些曾经的双语诗,保证每行音节数相同,比如六音节(三音步)、八音节(四音步)、十音节(五音步),十二音节(六音步),现在只考虑音节整饬问题,暂时还没有考虑抑扬格或扬抑格问题,毕竟前行的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先把音节豆腐块操练娴熟再说吧。
知音
Soulmate
无人识鲲鹏,
知音恨难逢。
何处可泊梦,
溪流春意浓。
Unknown, the roc soars high!
O he can do nothing but sigh.
Where can he moor his dream
To let love awaken his stream?
译于2010年1月7日。
【六音节豆腐块】
The unknown roc soars high,
Yet no soulmate comes nigh.
Where can he moor his dream
To let spring stir his stream?
译于2012年3月1日。
万世光华
Timeless Brilliance
尘寰尽胡沙,
何处可安家?
但凭无心剑,
万世留光华。
The evil is pervading the vast land,
Where can I make a home to stay?
With the Wuxin Sword in my hand,
I will leave a timeless brilliant ray!
译于2009年12月30日。
【八音节豆腐块】
The evil rages on this vast land,
Where can I find my stable clime?
I wield Wuxin Sword in my hand
To leave brilliance beyond time!
译于2012年3月1日。
风雨同舟
Going thru Thick and Thin in the Same Boat
风雨同舟十三年,
往事历历在眼前。
不图今生长相伴,
但求日日君开颜。
【十音节豆腐块】
Thirteen years together in the same boat,
Before our eyes the bygones clearly float.
I don't wish to be with you all the way,
But just hope you feel happy every day.
译于2012年2月6日。
抒怀
Let Me Speak My Mind
为赋新词酒一杯,
思接千载似流水。
梦与古人舞蹁跹,
此生清贫终不悔。
To compose a new poem I drink a cup of wine,
My thoughts go through the ages like a stream.
Leading a life in honest poverty would feel fine,
If I could dance with ancient poets in my dream.
译于2009年1月3日。
【十二音节豆腐块】
I drink a cup of wine to compose a new song,
Like a river my mind goes thru the ages long.
I feel my life in honest poverty would gleam,
If I could dance with olden poets in my dream.
译于2012年3月2日。
酒城梦
Wine-Town's Dream
豪饮醉酒城,
挥剑生寒风。
悠悠一世梦,
云外伴鲲鹏。
【三音步抑扬格】
Wine-Town is drunk in thrill,
Wielding a sword with chill.
The lifelong dream feels fine,
With rocs he's on cloud nine.
译于2011年12月24日。
在双语季刊《诗天空》发表的译诗
1、第28期
翻译施施然《把我嵌进你的诗行里吧》
2、第35期
翻译崖虎《雨夜》
翻译李成恩《过西域》
3、第36期
翻译哈雷《对这样海浪的不完全解读》、《海水涂满了半月湾的黄昏》
翻译冯娜《隐者》、《深山的密语》
翻译王植《渴望》
翻译于坚《在漫长的旅途中》
关于诗天空
由旅美诗人绿音(Yidan Han)创 办的《诗天空》(Poetry Sky)双语季刊刊发当代中美原创诗歌及其译文,是全球首家中英诗歌双语网刊,中美当代诗歌交流的专业平台。《诗天空》于2005年2月15日创刊。诗天空网(PoetrySky.com)包括《诗天空》双语季刊、《中文诗刊》、诗人专栏、诗评家专栏、诗天空新闻、诗天空书架、诗天空诗人协会等栏目。《诗天空》为中英双语,其它栏目中英皆可。诗天空已被列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名录、耶鲁大学英美文学研究名录、美国国会图书馆文学名录、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名录、海德堡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名录、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名录、香港大学图书馆文学名录、台湾世新大学世界华文文学资料库、西班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名录等。“诗天空”顾问有罗伯特-布莱、大卫-杨、谢冕、夏菁、张子清、郭永秀等当代中美诗坛著名诗人、诗评家及翻译家。诗天空网是美国非盈利机构“诗天空”下属网站,它以发现优秀诗歌、优秀诗人,激励诗人的创造力,促进中美当代诗歌交流为宗旨。
《零度》诗刊发表译诗11首
在《零度》诗刊2014年第1期发表11首英译中文诗,在去年两期还发表了一些中译英文诗。
1、粱海儿:夜
2、西娃:背叛
3、野川:折回
4、游见介:山鹰
5、东方明月:廊桥遗梦
6、龙凌:蓑笠翁
7、巴松错:等待
8、苏浅:在没有大海的地方
9、姚冰霞:开出一朵与众不同的花
10、傅于桐:夏天的田野
11、昌耀: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