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一:毛兰姆大法会
为了纪念佛祖神变的习俗传入雪域西藏,在拉萨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神像前,为了天上众生倍增功德,为了宗喀巴大师的弘法永存,为了确立格鲁派扎根立业,于公元1384年,宗喀巴大师召集信徒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盛大的佛祖神变传诏大法会,随后按此纪念规则传至整个藏区。
词条二:毛兰姆
即藏语“默朗”的变音,“默朗”是祈愿、向往的意思,是对幸福、和平、健康的渴望。这是僧俗共同的心愿,也是他们新一年年初集体心理的集中反映,是迫切需要满足的向往。它表达了僧俗众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反映出雪域藏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
不管是城镇还是牧区,不管是林寨还是农村,只要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当地都要在藏历新年初举行隆重的毛兰姆(默朗)传召大法会,哪怕寺院规模不大,这一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也学习格鲁派这一做法,在新春之际举行自己的传召大法会。
「毛兰姆法会缘 起 浅 析」
最早的毛兰姆大法会,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迎牟尼摧毁外道、广施佛法的功德。据说,释逸牟尼常在正月与外道斗法辩经。从正月初一至初八,他有意处于不利地位,待到正月初九至十五,便大显神通,进行反攻,次第战败对手(外道者),使他们或火焚,或水溺,或堕岩。藏族默朗大法会的初衷是庆贺弘法胜利,并借机求得一年的成功圆满。随着岁月的推移,它完全变成了雪域藏民族对新生活的祈愿。
毛兰姆传召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创立的。第一次毛兰姆传召大法会在拉萨大昭寺举行。自然,全藏区各地的传召大法会中,最负盛名的要数拉萨的“默朗钦波”(大传召之意)了。
「拉卜楞寺毛兰姆祈愿法会」
本文仅以拉卜楞寺毛兰姆祈愿法会各仪轨为例,拉卜楞寺举办正月起源法会始于第二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法会自正月初三晚起,到正月十七日止,历时十五天,正月法会的特点是举行一系列活动。
法会期间,拉卜楞寺要举行多种活动,包括诵经、放生、演藏戏、瞻仰佛像、跳法舞、酥油花展、转香巴(未来佛“视察”)等等。
历时十五天的通经
通经是节日的内容之一。15天中,全体僧人每日要在大经堂诵经6次。拂晓时始,日出时止,叫晨晓集合。诵读的经文是《怖畏金刚经》,以驱邪逐魔、祛除污垢为宗旨。与会者把各自赶制的“周吉哇”(60个食子)、糟把丸子投掷向东南西三方,表示莫祭护法巧神和阎罗法王,祈求四大事业(和平、发达、权势、威力)昌盛。
僧人们吃过早点,又紧锣密鼓地去参加辩法大会。凡有才华、学识的僧人学者尽可就佛学问题与任何对手广泛争辩。辩论场的气氛热烈而紧张,三人一簇,五人一伙,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直到一方理屈词穷无言答对分出胜负才停止。辩经结束后,紧接着便是午间集会。接着进行的是祈愿大会和晚上的第二次辩论会,其内容都是念经讲道、祈求人畜平安、祛灾攘福,要反复诵念有关经文,祝愿佛法常在、佛事兴旺。
正月初八放生日
放生是毛兰姆正月祈愿大法会的另一内容,是各种行善活动中的一种。放生节的日期是正月初八。当天早晨,“图丹颇章”(佛殿)院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嘉木样大师率领外务僧官、内务僧官各持钥匙,打开佛殿大门,展出终年珍藏的寺中古宝、珍玩,供各级僧俗官员观赏,以炫耀本寺财富,使各级官员为弘扬佛教事业尽心尽力。
参观罢,僧众在寺院里共诵《招宝经》,跳起自编自演的舞蹈助兴。接着将先准备好的马、牛、羊牵出,由主持者庄重地将净水洒在它们身上,脖颈上系了象征佛放生的五色蟠条,再把它们放出大门,以后任其自由转游于山间草野,自生自灭。人们见其不仅不加害,而且无不对其表示亲近和保护。这一放生仪式,一则显示佛教的慈悲为怀;二则表示佛门广大、众生景仰之情;三则希望有更多的生灵能饭依佛门,为佛所征服和教化。
正月十三瞻佛日
正月十三日,是拉卜楞寺举行瞻佛的日子,节日的气氛被推向了新的高潮。
这一天,怀着虔诚敬仰心情的香客从遥远的唐古拉山脚下、青海湖畔、阿坝草原、白龙江边以及内蒙古大漠深处,千里迢迢来到拉卜楞寺,瞻仰巨幅佛像。
中午时分,瞻佛仪式正式开始。宽大的瞻佛台上,缀贴得光滑整齐的石板闪着亮光。在作为挂轴的檐墙脊上,卷筒佛像徐徐展开,一队僧人在檐墙顶端紧摸幅边,一队僧人在下面接展,左右两边又是两队僧人,四方齐心合力,小心翼翼地将一幅宽10丈、长36丈的佛像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刻,僧俗一片静穆,默念经文,祈求幸福吉祥。瞻仰的佛像每年都不同,释迩牟尼、弥勒、宗喀巴三种佛像交替展示。在这巨大、恩威兼具的佛祖面前,人们油然而生崇仰之情,自动地摘帽下跪,叩头朝拜。
正月十四跳法舞
正月十四日的法舞,也是拉卜楞寺默朗传召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法舞在大经堂前殿的石板广场上举行。嘉木样大师端坐在前殿楼廊的法台上,左右是四大“金席”(仅次于嘉木样的活佛),还有其他宾客,以下再依次坐着一溜儿佛位较底的活佛。僧俗观众以他们为中心坐成半圆形圈子。
法舞开始,装扮成阎罗法王的演员,头戴装饰有骷髅项链的面具从院里走出场,围场跳跃一周,巡视有无作祟的妖魔鬼怪,以便随时用法力驱除消灭。接着出场的是法王的妃子以及化装成骨头架子的查事鬼、有茸的鹿、长角的耗牛等。随着乐队的伴奏,它们一阵儿欣喜若狂,一阵儿焦躁不安,一阵儿又得意洋洋。
经过一场较量,以阎罗法王为首的佛门大军终于获得胜利,妖魔鬼怪被彻底焚毁,投进油锅炸死。接着法王又派大法台率领佛兵佛将以及僧众,将捏成三角型的朵玛送到寺郊荒滩,用熊熊大火焚烧,意味着邪气、魔怪从此被全部驱除干净,教民得到吉祥平安,寺院不受其侵扰。
法舞是一种粗犷、豪放、拟人化的表演。它的突出特点是面具舞,通过面具,形象地介绍人物身份、善恶角色,而不须通过语言。
跳跃幅度大、旋转多,借鉴了民间舞蹈的风格,展现了高原民族宽广的胸怀,豪爽的气质,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性格。从法舞中我们能看到藏族早期舞蹈的风姿。
正月十五酥油花
酥油彩塑展是毛兰姆正月祈愿大法会日最精彩的一幕,也是藏族佛教造型艺术珍品的一次大展览。时间是正月十五。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预先布置在大经堂四周的那一排排、一簇簇的酥油供灯,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把大地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形态的酥油彩塑造型,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景物,个个形态逼真,给人出神人化的感觉。尤其是“极乐世界”香巴拉的胜景以及各种莲花的造型,更是栩栩如生,竞芳争艳,媲美斗奇,让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这些造型精致的酥油彩塑艺术品,是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河南蒙旗王府、嘉木样佛邸及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五大分部三学班分工精心制作的。由于展品要评比记分,评出优胜者,因此各参展单位对造型设计、构图方案、制作地点、完成时间等都是保密的。直至正月十五日夜幕降临之前,才在大经堂周围各自固定的位置上,迅速支起木架,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摆出展品,以期以新以奇取胜。展出后,有关人员组成评委会评比打分,评出名次,公布名单,给以奖励。
酥油彩塑展览初创的时间说法不一。据说当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开国君主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把自己信奉膜拜的释迎牟尼佛祖12岁等身像带往西藏,供在大昭寺内。格鲁巴教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为了表示自己对释迎牟尼的无比敬仰,便在佛祖像前献了一朵酥油花以及大量的酥油灯。以后该教派寺院僧众纷纷仿效,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日酥油花供灯盛会。
正月十五日夜,前来朝佛进香的各地教徒摩肩接踵,拥向拉卜楞寺大经堂前,争先恐后地观赏酥油彩塑,评头论足,给予评价,然后叩头朝拜,直至深更半夜才离开。
正月十六转香巴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藏语谓“强巴”或“香巴”佛。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正月十六日是未来佛巡视寺院的吉日良辰,“请”未来佛视察全寺,僧俗祈望新的一年他能给拉卜楞地区带来福运、吉祥。上午10时左右,僧人们抬出弥勒佛(未来佛)高高的塑像,从大经堂出发,在大寺乐队的伴奏下,在拿着梵香、珍宝、供品的僧人前拥后簇下,浩浩荡荡绕寺院转一圈。由于弥勒佛主管未来,所以,前来朝佛者人山人海,大批信徒争相绕寺诵经,抢着触像领灌,以求得一分福分。
拉卜楞寺毛兰姆大法会的各项主要活动都是开放的,欢迎香客教民自由观看、膜拜。各大经堂也敞开大门,允许信徒进去焚香叩头、献供金供品、绕佛像或经堂转圈诵经。僧人房宅也不谢客,允许客人歇息住夜。
三百年历史的拉卜楞寺,驻锡了二十多个活佛世系,成就了一百二十多位的高僧学者,为藏传佛教奉献了一百七十八套经典文集。这个佛学的后起之地,已成为佛门弟子一心向往的又一座莲花圣苑。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节郎木寺+阿坝莫郎节摄影A团】 2019年春节 甘南郎木寺瞻佛/西仓寺亮宝/阿坝莫郎节/扎尕那藏民俗风光摄影团(8天)
报名电话:0931-8886699、18298375629(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