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11月15日,中国北方将进入全面供暖期,“三桶油”也迎来今冬明春的保供关键期。
《华夏时报》记者从“三桶油”方面获悉,三家公司在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增加自产气供应,加大国际LNG资源采购,提升互保互供能力等方面早已做好准备。
“鉴于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同时三大油及各类燃气供应企业有序按照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求,提前准备冬季资源,积极落实各方面调峰责任,以及稳步开展互联互通工作,预计今冬明春采暖期间国内天然气市场整体供需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尤其华北市场高月高日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缺口,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需重点做好面对极端气候条件及突发应急状况下的调峰保供工作。”11月8日,在由重庆油气交易中心、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主办的2019年冬季天然气供需形势论坛上,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孟亚东表示。
供应多元化
2017年,受煤改气影响,国内天然气消费一改前三年增速不到10%的局面,爆发式增长15.3%,2018年增长18.1%,为了避免2017年“气荒”重现,“三桶油”在供应方面做足准备。
中石油方面消息,2019年四季度,受清洁采暖等环保政策推动,城市燃气、北方热电厂用气需求较快增长;受冬季供需形势整体偏紧及用户价格承受能力分化因素影响,工业用气需求稳定增长、化肥化工企业用气需求环比同比下降。
“2019年四季度,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850亿方,同比增长接近10%,”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李伟预测,2020年一季度,受春节假期等影响,城市燃气和热电厂用气需求增长,工业、化工化肥企业用气需求环比12月略有下降,预计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维持高位。
尽管预测天然气需求不会如2017年“爆棚”,但“三桶油”的保供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国内勘探开发自产气方面,中国石油推进长庆、塔里木和西南等主力气田增储上产,加大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储运设施等投入,加快长庆苏里格、神木、四川高磨溪震旦系以及页岩气示范区产能建设,冬季期间国产气将保持快速增长,资源总量力争达到480亿方,同比增加15亿方;中石化方面今冬明春自产陆上气资源,同比增加约5亿立方米,主要是页岩气资源。
与此同时,中石油在进口气方面密切跟踪中亚康采恩、乌输气和哈输气等资源的供气能力;按最大能力安排中缅气运行;入冬前将现货LNG资源采纳到位,确保进口资源供应稳定可靠;同时,确保12月初中俄东线正常供气。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中俄天然气谈判经过跌宕起伏20年,2014年,在中俄双方元首见证下,中石油与俄气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2015年5月,购销合同经两国政府批准正式生效;预计2020年12月20日之前,俄罗斯开始向中国供气。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天然气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李广分析,该项目有利于大幅提升中国天然气保障能力,东线合同气量占2018年消费量的1/7,可提供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例1个百分点;占2025年需求的月1/10;是国产气4-5年的增量,满足2年的消费增量。
中海油气田集团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武洪坤则表示,中国海油将按照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进口LNG与海上生产的天然气、陆上生产的煤层气之间的互保互供优势,灵活调配资源,综合保障天然气的充足供应,坚决落实保供任务。
武洪坤表示,2019年,中国海油计划供应天然气516亿方,同比增加11亿方;2019年-2020年采暖季,中国海油计划供应天然气245亿方,同比增加4亿方。
孟亚东也表示,今冬明春期间,中石化将持续加大资源措施,包括增加现货采购,储气库应急采气等,做好保障供应的工作,计划合同供应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另有部分储备资源量,需要与用户进一步对接,资源增量主要向北方七省市投放,占比超40%。
“三桶油”互联互通
回望2017年因天然气供需缺口过大造成的“气荒”,也让三桶油开启了“互联互通”的模式。
“与兄弟单位中石化、中海油互联互通能力增强,成为冬季天然气保供常态,有效增强了公司冬季资源保障能力。”李伟表示。
“在1月初土国康采恩(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设备出现短暂故障停机时,通过互联互通资源快速提高至5000万方/日以上,有效弥补了供气缺口,发挥了应急作用,保障了市场稳定供气;”据李伟回忆,虽然故障当时只用了两三天时间就修复了,但如果在此前没有互联互通时,可能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是调整用户结构,就会压缩工业用气,对市场、销售造成损害,但通过互联互通问题就得到跟为妥善的解决。
《华夏时报》记者从中石化方面获悉,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中石化已与中石油确定互联互通合同条款并形成今冬明春资源互串计划,双方约定,一是双方各自按照需要采购资源和组织市场销售;二是采暖期中石油计划利用我方北海LNG接收站接卸部分进口资源;三是中石化广西管道钦州、来宾输气站具备向中石油中贵线分输1700万立方米/日的能力;四是双方在陕西榆林、河北安平、天津南港的输气站点,已经实现互联互通,今冬明春作为应急通道使用,暂未安排串换计划。
武洪坤也在论坛上表示,中海油在推动互联互通,确保项目按期投产。“2019年-2020年采暖季,在广东地区南气北上保供能力总计4500万方/日,与上个采暖季相比新增1500万方/日;华北区域中国海油天津LNG最大气化外输能力2400万方/日,与上一个采暖季持平。”武洪坤说。
此外,中国海油还发挥互联互通作用,创新保供交易模式。一是通过互联互通,中国海油预计采暖季期间将向北方和中部地区增加供应约10亿立方米;二是联合上海交易中心开展今冬明春保供气量的线上挂牌交易,已于9月30日、10月18日、10月30日分别完成3单采暖季管道气线上交易,实现交易气量共计3.2亿方,综合出站价格3元/方左右。
尽管冬供充分,但李伟也提醒,“初步预测今冬市场有效需求将比上个冬季增长7%左右,从资源侧来看,中亚气依然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俄气刚开始供应也有不确定风险,因此整体保供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历史规律和气候规律,12月、1月期间寒流较多,气候依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下,局部地区、局部时段仍然会出现供应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