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快递的时候小小惊讶了一下,这次测试的充电器 & 充电线盒子外面都好好的包上了一层 ZEALER 的包装纸,精美的很。开始还以为是官博小姐姐的私货,后来发现大家都有,不说了。
把进度条往前拉一下,小心翼翼的拆开礼物纸。
守得云开见月明,RAVPower 61W 急速充电器他来了!支持 5V 到 20.3V 的多个输出档位,无论是什么设备都给你火速冲上电,赞!
充电器意外的有些沉手,与外观不符,预示了它小巧身躯下的大能量。我收到的是白色的版本,外表光面塑料的质感与 Apple 一众充电器“一脉相承”,不难想象,这又会是村里新来的指纹收集器。
这么小的体积让我感到似曾相识,我请来村里年纪最大的五福二安充电器,才发现他们真的不相上下。
全身上下唯一的 USB-C 插口自然得安排最高待遇,绿色插座逼格十足,PD 字样熠熠生辉。插上随附的 C to C 充电线,全副武装,准备冲锋(CHARGE)。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同属 RAVPower 出品的线材很软很轻(对比我的爱否 C2L 以及紫米 C2A ),端子的做工也相当不错。说到这里,刚陪我上完一天课的 iPad Pro 和 iPhone 已经饥渴难耐。新来的充电器已经准备好出发啦!
因为没有万用表,我使用 iMazing 读取 iPad Pro 和 iPhone 的实时充电功率作为基准,和服役已久的倍思 1A1C 30W 充电器进行 PK。
这里我使用 iPhone X 搭配爱否 C to L 线材分别使用两款充电器进行充电,此时电量低于 80%,可以进行最高功率充电。
使用两款充电器进行充电时,功率均稳定于 17W,并显示 PD 协议充电,iPhone 最高支持 18W PD 快充,误差范围内可以理解,这一回合对两者来说无疑都是小菜一碟。
在这一回合,我搬来了村里最帅的 iPad Pro,请他来批判一番这两颗充电器,此时 iPad 的电量也低于 80%,可以进行最高功率充电。
先挑战的是贝思 1a1c 30w PD 充电器,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出门必备物品。数据显示充电功率为 30W,符合标称的数据,并不令人意外。
再来的是 RAVPower 61W 氮化镓快充选手。根据充电头网的测试数据,iPad Pro 2018 使用 Macbook Pro 随附的 61W 充电器时的最高充电功率是 35W,输出在 15V - 2.3A 左右,莫非这一回合也会打成平手?
不!新来的帅小伙不给你多说,直接就给 iPad Pro 来了一套 45W 酥麻按摩。这一结果令人有些惊讶,虽然在 iPad Pro 的监管信息中提到了支持 15V-3A 的输入,我搜遍全网都鲜有发现谁明确过哪款充电器能在 iPad Pro 2018 实现 45W 的 PD 充电。
为验证是不是数据出错,我借来了水果自家的 61W 充电器,一探究竟。
数据显示 45W,新款 61W 充电器 A1947 同样有 15V-3A 的档位,所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不过这也在从一个角度佐证了监控数据也就图一乐,仅供参考。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我做了一些微小的实验来推测真实的输出功率,详见于本文的末尾。
要说有什么设备能够真正体现 RAVPower 的性能,那当然还是要上标配 61W 充电器的 MacBook Pro 13,为了压榨充电器的功率,我跑了几条指令占满 CPU,再使用 istat menus 监测实时输入功率。
首先上原配的 61W 充电器,可以看到瞬时输出的功率是 56.6W,稳定性自然也不用说,输出档位为 20V-3A。
然后换上 RAVPower 充电器,截取 DC 数据,可以看到数据基本一致,输出功率为 54.5W,在误差范围内波动。
显然,如果是给 Macbook Pro 13 一类的低电压 CPU 笔记本供电,61W PD 是绰绰有余了,而对于功耗更高的标压笔记本,应付日常外出使用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再看一眼它的的体积,真是不胜唏嘘。
RAVPower 61W 充电器的体积大约是 A1947 的1/3,对比起来RAVPower61W 显得尤为的小巧,有趣的是,经过我两手一掂量,他们的重量差的并不多。为了让我的老款 15 寸 Macbook Pro 也能享受到福利,我特地跟哆啦 A 梦要来了一根 PD 诱骗线:
同样的,使用 iStats 检测实时电流和电压,并启动压力测试:
这时整机的功耗(左下角)已经轻松超过了直流输入(右三),想必能榨干这款充电器。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充电器输出的档位在 20V 左右,电流可以达到 3A 以上。
满满当当,冲冲冲!
从功率曲线中可以看到,RAVPower 61W充电器在峰值期间可以提供最高近67W的功率,说明充电器在设计上提供了一定的冗余,以应对可能存在的爆发需求。总的来说,如果使用功耗较高的笔记本,在进行高强度使用时不建议长时间使用功率不足的充电器。
比如待机或者做网页浏览时,整机的功耗不过 20W ,因此使用 61W 的 PD 充电器是可以满足 15寸 MacBook Pro 一般的充电需求的。
USB-C 的出现和发展让一切连接都变得更方便,同时也为我们走进快充时代扫平了道路。我早已下定决心要渐渐将所有的设备过度到 USB-C 标准。PD 充电的出现又为我们打通了不同设备充电标准的隔阂,让快充惠及每一台设备,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 Apple 也全系安排了 USB-C 充电,未来一个充电器一条线走天下,真不是梦。
近来,GaN 的应用又让大功率充电器的小型化高效化成为了可能,随身带的小水管成了大河,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困扰我已久的续航焦虑。
为了验证快充究竟有多快,我决定开展一场生死攸关的挑战....
挑战规则:不给手机和 iPad 充电,甚至打会游戏,顺便等暴雪嘉年华,晚上十二点单走一个 RAVPower 充电器,你今天能在我睡觉前把这两个东西都充满了,我当场就把这五福二安给吃掉!
【24:00】
手机剩 28%,iPad 63%。我们一般只会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人,赌怪。手机电量少,先上场,iPad 还能接着战斗一会,求你今天充满它们。
【24:20】
给充电器倒一杯卡布奇诺,你快点啊
【24:40】
iPhone 的电量终于冲到了 80%,监控数据显示充电功率为 17W,但实际上充电的速度有所放缓,为了能早点睡觉,我决定充到 82% 就换 iPad 上场。
【24:50】
iPhone 电量超过 82% 之后,功率下降到 10W。在设置中截取出电量曲线,从末端可以看到从 28% 到 82%,大约消耗了一个小时(4格)。对于 iPhone 来说,这确实是极限了
这时候 iPad 电量还剩下 47%,不说了,开冲!
【01:26】
iPad 电量已经冲到 80% 了!这时候充电头只是微热,连暖手宝都称不上,监控此时的充电数据显示 45W 快充。
【1:50】
超过 90% 后,iPad 充电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从 91% 到 92% 花了整整 6 分钟,应该同样是软件上的限制,但监控软件上显示仍然以 45W 的功率在充电,不排除是 bug 。鉴于明天还要上课,我决定在此结束这次试验 Orz。
同样截取出 iPad 的电量曲线,可以看到从约 50% 的电量充到 90% 同样消耗了接近一小时的时间,根据电池容量换算,iPad Pro 摄取的电量大约是 iPhone 的 2.5 倍,误差忽略不计。与充电头网使用苹果61W 充电器测出的数据基本一致。
基于 iPhone 的最高 18W 充电功率是经过多方验证的,保守估计 iPad Pro 的实际充电功率应该在 35~40W 之间。
很香,61W PD 充电真的很香。对于 iPad Pro 来说尤其香。得益于 iPad OS 洗心革面式的进步,近来iPad的用处是越来越多了,在学校图书馆我也见到不少同学像我一样只带一台iPad到学校,只是这一代iPad Pro的续航问题一直为众多用户所诟病,在高强度的使用下难以保证一天的续航。在这种情况下,一套小巧轻便,适合随身携带的充电套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RAVPower 61W 极速充电器的出现,或许真的会改变我的生活习惯,今后再也不用特地留出时间给 iPad 充电了。
强烈建议图书馆党常备这款充电器。如果你没有满电综合症,甚至还可以请别人充电。
最后感谢 Zaaap !提供的众测机会!
END
当年《失恋三十三天》引发了光棍节的热议,随后嗅到商机的阿里便将光棍节逐步打造成如今的购物狂欢节。这个典型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商业文明在今天这个时代逐渐反超西方商业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