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愤怒,抽刃像更强;怯者愤怒,却抽刃像更弱者。
——鲁迅
(一)、十几岁的孩子就是这么坏
重庆市某职高女生范英(化名)因不堪遭受同学长达两个小时的侮辱殴打,从4楼的寝室跳下,摔成十级伤残。原因是同学邹某未去上钢琴课。在老师询问时范英据实回答称邹某逃课了。当晚,邹某叫了5名同学前往范英所在的寝室,扇耳光,拳打脚踢,鞋底打头,拍裸照,施暴、侮辱长达两个小时。
江西南昌市某实验中学,一位女生在99秒里被扇了32记耳光,被打的口鼻流血。
很多家长都觉得,校园欺凌离我们的孩子很远,每天都能看到的自己家的宝贝,怎么可能在学校会被欺凌呢,从小什么话都和自己说的好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可能回家不跟爸爸妈妈说呢,我给学校交了那么多学费,老师就有义务保证孩子的安全,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坏……
可邹某,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就是这么坏。坏从来不分年龄,年级越小,越不计后果。孩子的恶是人性本源的恶,很多小孩子在大人面前和小孩面前是两张面孔。小孩子的恶,没有理由可言,更没有底线,没有约束。
(二)、校园霸凌离我们真的很近
校园霸凌涉及到关于教育,群体,心理健康,立法等多重因素,今天我所写的第一篇关于校园霸凌的文章,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可以让更多的家长、老师和学校关注校园霸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看到校园霸凌背后的真相,让孩子真的可以在阳光下成长。
根据最高法-庭审判长冉容介绍,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
在抽查样本涉及的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占 35%;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占65%,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比例较高,在这一百多个案子中,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来自简单心理公众号关于校园霸凌的深度文,里面指出了各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不同程度校园霸凌的比例,有47%的加拿大学生报告曾经受过霸凌,2015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2%的高中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遭受过霸凌,5-18岁的学生中有21.8%表示曾经被霸凌过。但我在百度百科几万关于校园霸凌的搜索结果中,却找不到我国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校园霸凌的比例,但情况可以想象,并不乐观。
(三)校园霸凌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校园霸凌一再挑战人性的底线,可以统计出来的是看得见的伤痕,而对被欺凌者心理的损害,并不能用简简单单的几个百分数展现出来,要知道校园霸凌霸凌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极有可能会反复发生,并且是反复践踏被欺凌者的弱点的攻击性行为。
孩子被霸凌的原因千奇百怪,也毫无逻辑可言,越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觉得莫名其妙不可相信从而忽视,对于欺凌者越理所应当,无所畏惧。
你可能不相信,被欺凌的原因会是因为丑,因为胖,因为穷,因为单亲,因为口吃,因为体味,因为成绩太差或太好,因为跟老师的关系太好或太坏,或者什么都不因为,单纯因为你今天看我的眼神有问题,或者,就是看那个人不爽。
霸凌不仅仅是只有被身体侵犯这种会造成重大严重后果的方式,根据国外的专业研究,现代霸凌被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传统霸凌”(Traditional Bully),即靠武力欺凌,通常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采用打骂、恐吓等方法,可能造成身体和精神伤害。这类霸凌比较明显且容易辨别。
第二类叫作“流言霸凌”(Gossip Bully),基本不用武力侵犯,而靠嘲笑和散布流言蜚语去败坏被欺辱者的名誉或者对其进行孤立。这种霸凌多半由小团体操纵,即使不造成身体损伤,但心理损害较大且影响也更久远,消除后果要花较长时间。
第三类叫“网络霸凌”或“电子霸凌”(Cyber Bully),是高科技时代的新产物,即通过电话、电邮、网络、手机短信等电子手段,向欺凌对象实行攻击、诬蔑、恐吓等。专家特别指出,网络霸凌可能是现实社会中第一、二类霸凌在虚拟世界的继续。有的人把实施第一、二类霸凌的录音、录像散布到网络,对受害人施加进一步的伤害。与此同时,现实中也可能发生另一种情形,即被欺凌的对象或许依靠网络电子工具的隐蔽性向霸凌者发起反击,从而使霸凌双方处境发生逆转。
第四类姑且称作“大众电子霸凌”(Inadvertent Cyberbully)。之所以将其与一般的网络霸凌相区分,是因为这类霸凌不一定直接向被欺凌对象发起攻击,而是利用网络媒体工具对其造成间接的坏影响,比如冒充受害人开博客、发文造谣、曝光其不雅照片等,时常是受害人还蒙在鼓里,谣言就已经散布到满世界了。与前三类的霸凌和被霸凌双方互相认识、有直接利害冲突不同,参与这类大众霸凌的助恶者,多半并不认识当事人,他们只是在网上听信谣言而跟随起哄,却给当事人甚至亲友造成巨大的伤害,也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校园里发生的霸凌,往往也会延续到社会和家庭,网上和网下。比如一些校园霸凌者在欺凌同学时会进行录像,并将其放到互联网上去传播,他们似乎并不怎么在意会不会因此留下证据,反而更喜欢因为互联网的传播,放大对被霸凌者的羞辱,加剧对受害者的伤害,而有更多的人围观他们的暴行则使他们更有成就感。而被霸凌者,会带着童年、少年时期受到的伤与痛,影响成年以后的生活,婚姻和与他的人相处。
我想告诉各位父母,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有关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的新闻从来没有被夸大,反而有很多隐瞒,你无法想象的霸凌事件却真实地发生在世界各地某个角落。你根本无法想象弱小孩子生命力的恐怖力量,你也体会不到被霸凌的孩子那种无助跟呐喊,施暴很简单,被霸凌的人却需要太过漫长的时间来淡化伤疤。我想告诉可能正在经历或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你,你是没错的,你被霸凌,并非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霸凌者因为由于自身自卑,对你感到嫉妒或自惭形秽罢了。
我知道鲁莽和怯懦都是过失;勇敢的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折中。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鲁莽,不要勇敢不足而怯懦。挥霍比吝啬更近于慷慨的美德,鲁莽也比怯懦更近于真正的勇敢。——米盖尔·德·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