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体验
APP Shell:
1、应用从显示内容上可粗略划分为内容部分和外壳部分,App Shell 就是外壳部分,即页面的基本结构
2、它不仅包括用户能看到的页面框架部分,还包括用户看不到的代码逻辑
3、页面能够展现所需的最小资源集合,即支持用户界面所需的最小的 HTML、CSS 和 JS 等静态资源集合
4、采用 App Shell 的站点,每个页面都会先加载 App Shell 的内容,
再由 App Shell 根据当前页面 URL 渲染对应的主体内容
正确地使用 APP Shell:
1、使用 Service Worker 预缓存 App Shell 的静态资源
2、用户访问 Web 站点时,通过 Service Worker 拦截请求
3、Service Worker 返回缓存中的 App Shell 给浏览器
4、App Shell 根据当前的 URL 再去请求对应的数据来渲染
骨架屏:
1、快速渲染的静态图片/样式/色块进行占位,让用户对后续会渲染的内容有一定的预期
2、从架构上来说分为前端渲染(CSR)和后端渲染(SSR)两种,骨架屏适用于前端渲染的页面
3、骨架屏的 HTML 和 CSS 内联,从而使骨架屏能更快地展示出来
4、外链样式文件会阻塞骨架屏渲染所需的样式和 HTML 的渲染,可以将外联样式的 rel 设置为 preload
<link rel="stylesheet" href="xxx.css"> <link rel="preload" href="xxx.css">
5、由于使用预加载来加载样式文件,所以我们无法保证浏览器会先应用样式再运行 JavaScript 渲染内容。
所以,在样式文件加载完成前,即使 JavaScript 已渲染好了内容,也先不要替换掉骨架屏,等待样式文件
加载完成后,再触发 JavaScript 进行挂载。如果样式文件在 JavaScript 文件之前加载,则 mount 函数
还没有声明,执行会出错,导致主体内容没有渲染到页面上,需增加标记告诉 JavaScript 样式是否加载完成
// src/main.js const app = new Vue({ router, components: { App }, template: '' }) /** * 挂载 Vue 渲染好的 HTML 元素到 #app 中,替换掉骨架屏 */ window.mount = function () { app.$mount('#app') } // 如果样式文件已经加载完成了,直接挂载 if (window.STYLE_READY) { window.mount() }
Data URL:
1、允许我们使用内联(inline-code)的方式在网页中包含数据,目的是将一些小的数据,
直接嵌入到网页中,从而不用再从外部文件载入
<img src="images/image.png"/> <img src="data:image/png;base64,iV......"/>
2、格式规范
data:[<mime type>][;charset=<charset>][;<encoding>],<encoded data> 1. data :协议名称; 2. [<mime type>] :可选项,数据类型(image/png、text/plain等) 3. [;charset=<charset>] :可选项,源文本的字符集编码方式 4. [;<encoding>] :数据编码方式(默认US-ASCII,BASE64两种) 5. ,<encoded data> :编码后的数据
部分 Data URL scheme 支持的类型
data:, 文本数据
data:text/plain, 文本数据
data:text/html, HTML代码
data:text/html;base64, base64编码的HTML代码
data:text/css, CSS代码
data:text/css;base64, base64编码的CSS代码 data:text/javascript, Javascript代码 data:text/javascript;base64, base64编码的Javascript代码 data:image/gif;base64, base64编码的gif图片数据 data:image/png;base64, base64编码的png图片数据 data:image/jpeg;base64, base64编码的jpeg图片数据 data:image/x-icon;base64, base64编码的icon图片数据
3、制作 base64 的 Data URL:
(1)使用二进制方式(rb)打开图片文件
(2)用 Python 的 base64 库来给比特流图片进行编码
# 引入 base64 库 import base64 with open("图片路径", 'rb') as f: # 将比特流编码,类型仍是 bytes base64_data = base64.b64encode(f.read()) # 解码比特流为字符串,以供使用 s = base64_data.decode() data_url = 'data:image/jpeg;base64,' + s
4、适用场合:
(1)当访问外部资源很麻烦或受限时
(2)当图片是在服务器端用程序动态生成,每个访问用户显示的都不同时
(3)当图片的体积太小,占用一个HTTP会话不是很值得时
5、不适用场合:
(1)编码后可能会增加数据的体积
(2)Data URL形式的图片不会被浏览器缓存,这意味着每次访问这样页面时都被下载一次,但可优化
页面从加载到展现的大致顺序如下:
1、加载 HTML 文件
2、解析 DOM
3、并行加载 CSS/JS 资源
4、如果 head 中存在外链的样式,则阻塞渲染等待样式文件加载并解析完成
5、如果 head 中存在外链的 script,则阻塞渲染等待 script 文件加载并执行完成
像素:
1、图像中最小的单位,一个不可再分割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一般指屏幕上的一个光点
2、设备像素对应屏幕上光点的数量
3、虚拟像素,也可以叫 CSS 像素(CSS Pixels)或逻辑像素,在 Android 开发中可以叫设备无关像素
注:在 iPhone X 上,设备像素是 1125x2436,而 CSS 像素是 375x812,则一个 CSS 像素对应长和宽各 3 个设备像素
比值 3 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简称 DPR ,它并不是一个单位,而是一个比值
EM 和 REM:
1、EM 是相对单位,相对于元素自身的 font-size,它会从继承父元素的字体大小,若父元素没有设置字体大小,会一直找到根元素
2、REM = Root EM,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根元素的 EM,是根据根元素来计算出CSS 像素点的大小,默认为 16px
3、EM 对于模块化的页面元素比较好,而方便是 REM 最大的好处(只需要知道 html 标签的字体大小即可)
vw、vh 和百分比:
1、vw:viewport width,视口宽度,1vw = 1% 视口宽度
2、vh:viewport height,视口高度,1vh = 1% 视口高度
3、百分比:根据父元素来决定,如父元素高 100px,则 50% == 50px
弹性框:
1、不是单位,而是一种布局方式,里面的元素可弹性伸缩、定义排版方向、指定 flex 元素的顺序
2、容器样式属性(display: flex 的元素):
(1)flex-direction:定义主轴方向,即子元素的排列方向,取值为
row、row-reverse、column 和 column-reverse,默认 row
(2)flex-wrap:默认情况下,弹性布局会将所有元素都压缩到一行,可以通过设置 flex-wrap 告诉
浏览器在适当时候换行取值为 nowrap、wrap、wrap-reverse
(3)flex-flow: 这个属性值是 flex-direction 和 flex-wrap 的简写
(4)justify-content: 定义子元素在主轴上对齐方式,
取值为 flex-start、flex-end、center、space-between 和 space-around
(5)align-items:定义子元素在垂直于主轴的交叉轴的排列方式,
取值为 flex-start、flex-end、center、baseline 和 stretch
(6)align-content:定义了子元素在多条轴线上的对齐方式,如果只使用了一条轴线,那该属性不起作用,
取值为flex-start、flex-end、center、space-between、space-around 和 str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