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最好的未来

向着最好的未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个孩子

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同一天空下 相关怀

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2018年7月6日下午四时,上海世博家园小学小报告厅。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学习共同体领航者们同声吟唱《最好的未来》,为四天的学习培训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虽然以前也听过这首歌,也曾被这美妙的旋律、至纯至真的童声打动过,但是在学习共同体课改中国行推进交流会的离别现场,唱起这首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难怪在昨晚的朋友圈里,有不少人说,共唱着《最好的未来》,眼眶湿润了,心里在流泪。

      为何漾起学共人心中涟漪的是这首歌?

      我以为,这首歌道出了学共体的核心价值追求——“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我们当下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宠爱了少数,漠视了多数。甚至那些被宠爱了的也是怨声载道。在现实的教育语境里,有太多的人是以失败者的心态,无奈地退出了这条充满竞争的跑道。

      而学习共同体一直在倡导要营造平等、尊重、自由的学习环境,让课堂上没有“好的发言”“差的发言”之分。在这次领航教师的课堂里,我们看到太多的这样的画面:老师贴近每个孩子,用心倾听,静静等待,轻声细语。有的老师甚至说,在课堂里教师要做“忍者神龟”。

      看到来自台湾的李玉贵老师,在课堂里倾听学生的场景,我们能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什么才是对孩子的尊重、宠爱。没有对每个孩子的尊重,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共同体,正在追寻完整的教育生活之路。

      我以为,这首歌道出了学共体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伙伴式的生存关系——“同一天空下,相关怀”。

      参加本次“第三届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暑期研究坊”的专家、学员,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为一大事来,毫无功利的色彩,彼此平等,真诚互动,打破了体制内的等级森严,一个用梦想凝聚起来的理想社群在黄浦江边美好绽放着。

      几天里,我们感受到了陈静静、谈杨、史欣玉等研究院核心成员所带来的温馨服务,听到了林文生、林莘、李玉贵、吴慧琳、张学新、郑朝晖、郑艳红、周毅等一批学共体“大咖”的精彩分享,大家因为学共而相聚,因为学共而坦诚。虽然相识不久,但总觉得相见恨晚。

      在各个分论坛、合作小组内,从彼此陌生到牵手完成任务,再到拥抱分别,相关怀的日子让“再见”不愿意说出口。

      在小语一组内,一位来自四川大凉山区的老师,是自费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听了她的讲述,我们都为她的执着而感动,也被学习共同体的魅力所震动。

      我以为,这首歌还道出了学习共同体的美好朝向——“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的教育有没有未来?看到黄浦江边这群为了改造中国教育课堂生态而相聚在一起的人,他们所爆发出来的热情、秉持的理性,我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股来自民间的力量,一股势不可挡的在“革自己命”的力量。课堂革命,革他人的命容易,革自己命何其难。用林莘校长的话说,实现学教翻转,意味着要自废在传统课堂修炼而成的武功。在四天同伴们的分享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很多人在心理有了“做孤独的行者”的思想准备。

      和所有的改革一样,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变革,起步阶段都会充满艰辛。因为固有的体制对新事物的来临,从来都不会过早地提供柔软的温床,有时还可能送上雪剑风霜。周毅校长为了学共之路,勇敢地向体制说告别之举,令人敬佩。我想,听到这样的消息,许多人心里并不是兴奋,而是一种无奈与悲凉。众多菜鸟级的学习共同体行走者们,能有多大的和体制说告别的功力?我们现在的体制难道就看不到学习共同体对于课堂变革的撬动作用?

      在学习共同体十周年回顾记录片的摄制现场,我说了这样一段话:“美好的东西,相遇才是风景。在未来行走的征途上,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可以通过举办校长工作坊、局长工作坊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者和学习共同体相遇。改变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间教室;改变一个校长,可以改变一所学校;改变一个局长,可以改变一个区域 。”

        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看到、觉醒,学习共同体所发起的这条课堂变革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同行的人多了,孤独感也就会渐渐消失。借用新教育的一句话,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爱放在手心跟我来……”沪上归来,《最好的未来》旋律还在耳畔回响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着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