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夏洛克》,你如何定义它?悬疑、喜剧、农村、寻凶。这将是你从未见过的类型电影。
映后,我们和导演徐磊聊了聊,关于他的个人经历和幕后故事,关于这部影片的叙事体系和美学风格。他说想要拍一部很“酷”的电影,却没想到他这么的可爱。
今天为大家带来对谈实录。这部处女作即将在11月29日登陆全国院线,感谢各位的支持。
奇爱博士:欢迎导演徐磊做客我们的这场观影。
徐磊:大家好,我是《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导演徐磊,很高兴看到各位有品位的人(笑)。
奇爱博士:非常荣幸受到片方的邀请,今天跟徐磊导演在处女作《平原上的夏洛克》的映后进行交流。这部电影我是第二次看,真的感觉很不错。向导演汇报一下,观影的过程当中,观众也是欢声笑语的,这就是对您作品的认可。今天希望我们聊得轻松一点。
首先,这部处女作在几个月前的FIRST青年影展已经获得了很多褒奖,拿了一个特别“奇怪”的奖项,这个奖项在其他电影节当中都很少。它的名字叫做“最佳文本奖”,又像是编剧,但是又超越了编剧。过了一两个月以后我们回想,这部电影跟这个奖项有什么样的关系?您当时有没有一些交流?当时是什么感觉?
徐磊:当时我不知道有这个奖项,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设置的,我记得有两三个奖。突然说我拿了这么个奖,我当时有点晕,因为之前准备的词都是当导演的心得,一边走一边想我原来的话要不要说。后来临时想了几句词。
我觉得“文本”这个词相对学术,很难以我现在的理论水平去解读它。我只能说我自己的一些获奖感受,之前据说秦昊老师为了这个事跟评委争了起来。后来我问了段炼,这是不是安慰奖?他说不是,他解读了一下这个奖的设置方法。
首先从个人来说,我原来就是编剧,好不容易拍了一个电影,最后给了我编剧奖,我会觉得稍微有点失望。没得最佳影片,是不是好像你有一个比别人好的剧本,但是没拍出比别人好的电影?从虚荣心上来说,我觉得这个奖挺好。
奇爱博士:导演非常坦诚,包括电影也是,剧本写得非常地完整,人物形象都非常地活灵活现。我们稍微用点时间聊聊您个人的成长经历。
我看了一些你的报道,我很叹为观止,您不是我们俗称的科班的、学院派的导演。您经历了一些人生的历练,包括婚礼导演,还卖过类似于金融产品的东西。我们现在都是电影圈的人去保险业,但是保险圈的人一般不来电影业。那些经历怎么样可以融入到拍电影的过程当中?您又是怎么样开始具备了一些表达的冲动?比如昆汀曾经经营VCD店,他通过那种方式看了很多的影片。您自己进入电影行业当中的资源,或者是自己的创作冲动是什么从什么地方来的?
徐磊:我是很晚才进入这个行业的,我记得我是在2011年底乔布斯去世的第二天辞职的。我之前一直觉得是不是时机还不太成熟?出去会不会被饿死?他这事我就觉得人生好短,有想做的事情就要赶紧做。
辞职以后不知道去做什么,因为我在原来单位做得也很失败,我同期的那些同事们已经升职了,而我跟刚进去的状态一样。我想我不适合做一些比如管理的高端工作,我可能需要有一门手艺。当时我查了培训班,我记得有一个厨师班,有一个编导班。厨师班是5千多块钱,编导班是2千多块钱,就学了编导班。
奇爱博士:传媒大学吗?
徐磊:对,为期一个月的短期培训。我当时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思。当时也没有什么人生的压力,也是光棍,所以比较任性,怎么高兴怎么来。后来我又去做摄影助理,又转到编剧。其实我很晚才决定自己当导演,因为我总觉得电影这么大的事,不是我这种人能做得了的。特别是每当看到那些特别优秀的作品,就觉得这个应该让他们去拍。
但是直到我写完第一个电影剧本之后,有一段空白期。那个电影剧本写了两年,经过了漫长的后期制作,可能有一年的时间。我当时就想,电影上映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作为一个电影编剧接点活了?但当时没人知道,因为还在做后期。在此之前的那些工作,小广告、小短片什么的,因为在写剧本也都断了。当时我不知道干什么才好,就说要不我自己拍一个吧,2018年就拍了《平原上的夏洛克》。
奇爱博士:我听说你是给米拉·乔维奇写过剧本的是吗?
徐磊:《素人特工》,也是今年上的。
奇爱博士:我自己是在电影资料馆工作的,我们有一段时间放一个文明观影的小片,听说那个小片也有你的参与。
徐磊:对,是我做的摄影。
奇爱博士:其实一个导演最重要的是对电影感兴趣,抱着这样的想法,进入到这个圈子,即便只是在传媒大学学了一个月,最后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作品,我觉得电影创作中天赋真的很重要。
回到电影当中,我们分几个阶段,首先是叙事的问题,前几天你正好到杭州参加了新力量论坛。你说中国电影的传统当中有非常伟大的叙事资源,包括那种美妙的节奏。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电影中很少,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向好莱坞电影学习。当然我们常说我们是“师夷之长以治夷”。
您的电影中有更多的地方是向中国的传统借镜,请您跟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电影的叙事节奏和叙事传统怎么样在你的电影当中体现。
徐磊:其实我就那么一说(笑)。我自己也在摸索,这个片子我也借鉴了一些三幕剧的结构,但是我提出这个问题让大家思考。比如说《哀乐中年》那种电影,为什么“家庭片”后来到日本发扬光大了。那个时候我们这里更多的是这样的片子,这样的叙事传统的体系。
但我说的叙事传统也不只是说电影,也包括小说。我最近看《聊斋志异》,很多故事都特别有意思,讲故事的方式也特别有意思。它怎么能用在我们的电影里面,形成中国电影的气质和传统?这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做得了的事情,我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去思考。
奇爱博士:上次你也谈到了这个影片刚开始的设计并不是现在这样的一个模式,现在看的这个模式是中国乡村版的夏洛克的故事,当然旁边还有一个“华生”。原来想做的模式其实是你父亲演的角色跟一个小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从那样的一个故事到现在的故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最后会变成一个夏洛克式的乡村侦探故事?过程是怎么完成的?
徐磊:其实这个剧本写的是一对父子追凶的故事,这对父子会带着一个价值观上的冲突,这个儿子在城市工作回到农村。原来的故事设置戏剧性更强,因为有一个内部的矛盾,父亲卖了牛有了一笔钱,想盖房子;儿子想在城里创业,他需要这个钱,回来跟老爸要。两个人还没吵明白,盖房子出事了,需要赔钱,如果凶手找不到的话,这个钱谁都得不到。两个人就带着一个矛盾上路寻凶的故事,两个人之间会有很强的价值观上的冲突。
其实这是更完整的戏剧结构,从戏剧理论或者是主题层面会更完整。但是后来,第一是演儿子的演员不太满意,拍了三天就停了,那个不太对。除了演员上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我一直觉得这个剧本太对了,结构太完整了,我这是不是在夸我自己(笑)?它没有那种特别“酷”的感觉。
最后我说那样拍的话我不喜欢,在三天的拍摄过程当中,发掘出来的演占义的老头顶了上来。这样的话它的主题层面有一些损失,但是它会有一种失衡的感觉,有一种你不知道这个故事将去向何方的张力,我觉得这样更硬核,更酷一点。
奇爱博士:原来的太完整了,现在这个电影似乎有点不那么完整了。举个例子,电影当中折腾半天,我也没有想象出他们到底是不是通过这三个车就一定能够锁定真凶,最后这个片也没有破案,这就是不完整。为什么最后没有破案?为什么这么设计开放性的结局?
徐磊:这个故事的灵感也是我生活中的事,我有一个亲戚被撞了,他们送到医院也不敢报警,因为报警之后就没法报销了,他们就自己去找。最后那个事也没有结果。
我想说,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是没有结果的,我觉得这样更符合生活的常态。如果只是为了故事的完整,给一个结局的话很简单。讲故事不应该是给大家灌鸡汤,应该是去展现生活的真实状态,我觉得那个可能比给一个结果更重要。
奇爱博士:这一点真的非常打动我。这个电影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几乎男性撑起了故事当中的叙事,女性基本上是一个比较靠边的,或者说是为了满足自己已经去世的妻子的宿愿去盖这个房子。在写剧本的过程中的着墨为什么会这么偏重于男性?是因为夏洛克和华生本来就是男性的故事吗?
徐磊:对,电影还是得对生活有一个提炼,电影是形式感非常强的东西。如果给这三个老头有一个家庭的话,那电影的主题不是家庭,这就是一个负担。它确实显得稍微有点抽象,我喜欢这种抽象的感觉,可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写实,在电影当中还是应该有所提炼的,把那些不重要的信息都抹去了。
奇爱博士:除了所谓的电影的叙事,我觉得电影化效果非常棒。对于我们相对来说比较较真的影评人,除了看电影之外,最重要的是发现怎么用电影化的东西讲故事。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点,他们到了高档小区当中,最后被困屋顶的时候,似乎在讲这些农民在城市中的困境,没有地方可去,最后被人抓走了。
包括大家笑的时候,说车好几次都上不去,那是农村当中的人物关系的这样的一种对照。远处是高楼大厦,农民都放弃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上楼了。这时候对于平原本身的地貌的重新改造,使得他上不去了,这是一个电影化的东西。还有一些想象,不多,但是很精炼的地方让我觉得非常厉害。
我非常想知道导演的所谓“巧思”,你怎么想到用电影的方法来呈现剧本的?这可能是解读这个电影当中非常关键的地方,在这个领域当中请您给我们交流一下。或者是平原和都市的关系如何通过电影化来呈现?您在电影当中是怎么做的?
徐磊:从创作上来说,电影不光是讲故事,更多的是视听的体系。我确实也在之前有一些对这个电影的设想,从美学层面,我希望它是比较克制的、比较简约的、比较质朴的感觉,可能我不会用太多华丽的或者是转场的方式,我都是硬切的,镜头上也尽量简练一点,能用一个镜头就尽量用调度把那个破了,而不是剪辑,这是视听或者说美学层面的想法。
城市和农村的方面,其实这个比较困难,我们在平原上拍,其实拍电影最难的就是一览无余的空间,你很难处理,中国北方的房子一进去就是一排大白墙。我羡慕南方有上下起伏,还有一层一层的空间,我觉得那个特别好。所以风格上它也就更直白一点,跟这种空间的地理面貌有关系。在这当中尽量找一些调度,比如上坡这样的东西。但是我事后没有特别系统地总结过这个。以后有机会的话,具体的方面我们可以再聊。
奇爱博士:大家看过《少年的你》就会知道重庆的城市的起伏,其实就是人生际遇的起起伏伏。如果这个电影发生在西安,你会觉得完全不是那么可信。大家说重庆是最适合拍一个犯罪电影的城市,但是如果是一个悬疑电影,放在平原当中,一览无余就不行,这个景观对电影的呈现很重要。
这是一个农村题材的电影。说到农村题材的电影,我们立马想到《百鸟朝凤》,用唢呐一吹起来,撕心裂肺,你会觉得这是农村。这个电影当中拍的是农村,但是气质不是很农村。有摇滚乐和现代音乐,朴树的歌,讴歌的音乐。
农村属性跟音乐的融合是一种非常规的使用方法。男主角骑上马以后的配乐是一种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莫利康内的《好坏丑》式的配乐,充满了现代属性,这是很有趣的。这部电影完全可以被都市所接受,您怎么阐释音乐和声音处理的问题?
徐磊:这个音乐肯定不能是唢呐或者是民乐,我希望它能够有一点音乐帮助我们把这个东西拉出来。我们的监制饶老师介绍了讴歌,他是大神级的人物。我上学的时候在石家庄,那是一个特别硬核的地方,有全国唯二的两家摇滚乐杂志。我当时就知道讴歌。
我特别兴奋。他看了电影也很喜欢,很快就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我当时期待他可以给我很多很酷的东西。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不光酷,而且让我特别惊喜的地方就是他作为一个摇滚老炮儿,内心却有很多浪漫的东西,把整个的剧情很好地串联了起来。
包括最后我读的片尾曲,有点露怯(笑),也是他提出的想法,他说所有的电影是片尾曲,我们可不可以用诗朗诵?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就写了这几句话。我写的这几句话表达的就是老头在年轻时候,他们对世界充满向往,特别美好,整个的田野给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想象,都写在这个里面了。我觉得很多是和讴歌的碰撞。
奇爱博士:总结一句,徐磊说了电影当中的气质跟古典中国的东西是贯穿的。但是在电影当中视听处理的角度有些地方很现代,其实不是一个完全的传统的东西,传统跟现代碰撞的这种感觉很厉害。包括这部电影是一个中国农村的故事,它的题目是《平原上的夏洛克》,又是一个很洋的东西。
最后我们请观众向导演提问。
提问:白车在你心中只是幽默的设置?还是说你觉得那个人就是凶手?
徐磊:我觉得那个是增加一些多义性,是也好,不是也罢,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没有证据,他就不想要这个钱。
提问:你以后想做的是这种风格这个群体吗?还是你想尝试完全不同的类型?
徐磊:后面我会从农村出来一点,想拍一个小镇的故事,有点钱了(笑)。但是讨论的还是中国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可能比这个更完整一点。
提问:你是石家庄人,你喜不喜欢万能青年旅店?
徐磊:我挺喜欢万能青年旅店的,夜幕降临,华北平原,忧伤浸透你的脸。
奇爱博士:推荐一下你的作品吧,让大家在社交网络当中给你打分。
徐磊:电影要上映了,中国有句古话,要帮就帮最困难的同志(笑)。